-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二十章、黄桥之战 第7节小说:乱世王哥 作者:江南枫 更新时间:2024/10/6 16:22:33 7 是役,韩部主力被歼1。1万人,韩德勤赖以横行苏北的主要军事支柱——第89军和独立6旅主力受到重创。据不完全统计,新四*军主要缴获有长短枪3800余支,轻、重机枪189挺,山炮3门,迫击炮59门,另外还有大量弹药和军需物资。 黄桥战役打响时,新四*军第5支队3个团在罗炳辉指挥下东进至运河边,因韩军迅速失败而停止。八路军第五纵队在**指挥下于10月4日南下,陆续进占东坎、阜宁、东沟、益林、建阳、盐城等城镇,歼灭江苏省保安第10、2、8等旅各一部,在战略上造成了对韩德勤部的夹击之势,陈*毅部乘胜占领海安、东台等地。 黄桥激战是全国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国共内斗战役,当作战双方难分胜负之际,黄桥弹丸之地,成为苏北各种政治力量关注的焦点: 10月4日上午,韩军攻城战幕揭开,下午,李明扬便宣布“谢绝会客”,中止了与新四*军代表会晤,他不敢断定新四*军能获胜,但也不敢轻易相信韩德失败,为此,日夜焦急地查询随时战况,以定去从; 陈泰运及一些保安旅则作壁上观,紧密察看黄桥风云变幻,若是韩德勤将新四*军打得落花流水,那就趁势下了骑墙跟韩德勤一同呐喊着向新四*军残余杀奔而去,若是新四*军得势,那就乖乖按兵不动; 那边泰兴日军守军突然闻见黄桥方向隆隆炮声,战火连天,起先不知何故,立即率一部扛了枪炮,操起家伙,倾巢出动,急匆匆赶到黄桥以西20公里处,走近一看,日军一下子沸腾起来,乐开了怀。 原来,国共双方自家人打自家人,窝里斗了,而且双方打得不可开交。日军激动得按捺住兴奋,干脆停下脚步隔河观火当起了观众,并幸灾乐祸囔囔开了,国共两军**战大大的好!要是他们的力量都“**”得干干净净,那就等大日本皇军坐收渔人之利了。 周围炮楼中的日伪军闻讯也时刻待命,蠢蠢欲动。 一时,在以黄桥为中心的苏北战场上,出现了中国近代战争史上罕见的一幕双方对战、多方围观、随时准备应付突变的奇局。 真是亲者痛,仇者快,可悲啊! 10月6日,黄桥战役以新四*军大获全胜而结束。 10月10日,新四*军一部和八路军第5纵队**一部在东台以北的白驹会师,从此苏北?华北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连通,形成了苏北共产*党抗日**根据地。 黄桥此战,堪称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之所以能够取得险胜,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新四*军**、陈*毅等人指挥艺术精妙和新四*军浴血奋战以及广大人民的支持。 2、不可忽视的**工作,通过陈*毅与苏北各方的联络,将地方绅士团结在周围,同时分化瓦解各部苏北国军。战斗中,李明扬部未敢轻举妄动,左路军保安第一旅薛承宗部事前也被新四*军做通了工作,敷衍战事,致使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新四*军只以极少兵力监视敌左右路军,从而能集中兵力打击韩军主力。 3、韩德勤部孤悬苏北,与重庆后方联络补给困难,粮弹不济,军需奇缺。 4、韩部军官指挥能力低下,单兵作战能力薄弱,内部亦配合不力。 黄桥战役后期,国军方面非常担心新四*军乘胜追击攻占韩德勤的老巢兴化,按理说,此时彻底消灭韩德勤,从根本上排除韩德勤在苏北的势力和影响,从军事上讲最为有利,因为此时韩新败,士气低落,名声又臭,痛打落水狗,没有人敢帮他。 但是,新四*军顾虑重重,毕竟抗战时期,兄弟相残,出格的兄弟你把打他残了,人们也许还可以接受,但倘若你把他打没了,你试试看?毕竟,最终人们会倾向弱者。 俗话说,穷寇莫追,新四*军最终见好就收,以大局为重,毕竟抗日期间,日军是最大的敌人,这点觉悟,共产*党还是有的,所以,没有继续再进攻韩的大本营兴化。 当然,共产*党另一条战线没有就此停止进攻,而是乘势更大规模地开展**工作,并发挥宣传,社会舆论到处痛陈韩德勤破坏抗日,助纣为虐的暴行。 你不得不承认,韩德勤不但在政治上,军事上差共*军一截,而且在宣传上远远不是共*军的对手。 更为戏剧的是,新四*军打完韩军以后,还发电报国军,称:前时期枪弹耗费颇大,各项开支骤增,要求国军第三战区长官部把1940年剩余3个月的经费,工资,粮秣,弹药及时尽数下发。 看罢来电,第三战区司令部参谋们一下子都气坏了,共*军擅自离开防区,爆打友军,居然还好意思开这个口?好在叶挺与他们大都是保定6期的同学,连忙打招呼,消消气,消消气!叶挺自然少不了赔上笑脸,又是宴请,又是打哈哈,经叶将军一番说情,第三战区这才把1940年剩余3个月的工资和粮秣发给了新四*军,至于弹药就免了。 事情,也只能这样了。 黄桥之战,成就了陈*毅,这是他军事生涯的一个闪光点,尽管在辉煌的背后有**,叶飞的指挥功不可没。战后,会见苏北名宿韩国钧,韩问:“陈将军可以带兵多少?” 陈*毅笑答:“多了不行,10万”。 其实,对于一个**来讲,手下有三、五个强将足矣。 黄桥一战,新四*军一跃成为苏北**,不能不说,黄桥一战奠定了新四*军在苏北不可撼动的地位,对以后苏中七战七捷,以及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乃至解放全中国,中*共夺取政权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陈*毅黄桥一战打开了苏北新局面,与**的会师更是奠定了共产*党军队在苏北抗战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并且彻底打通了与皖北、皖东北、豫南、豫东南、鲁西南的各共产*党军队的联系,形成了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广大地区的抗日根据地,虽未联成片,却已经能相互策应,中*共抗日武装赢得了发展和壮大的最大空间,这在日本重兵压境的杭嘉湖沪苏南地区是无法做到的,在国军大军云集的皖南等地也是无法办到的。 黄桥战役,对于国军来说,既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战役之前,韩德勤以鲁苏战区副总司令的身份统御苏北各支武装,无论从合法性还是实力,都是苏北抗战的中心。而黄桥惨败后,韩的嫡系89军几乎全军覆没,除军长李守维等将官战死、兵员和武器辎重的损失惨重外,韩军元气大伤,军心已经涣散,韩德勤所部军政官员人心浮动,两李、陈泰运等地方势力更加离心离德,有的回到第三战区找老长官顾祝同谋事,有的干脆投靠日本人当了伪军。韩德勤只得率残部千余人退至兴化固守。 地盘不断被压缩,财源也极为窘迫。韩德勤的力量逐渐减弱,韩在苏北日益边缘化,虽然暂时还没有被逐出苏北,但从此后如拨了牙的老虎,威风没了当年。 黄桥战役,终于让蒋介石醒悟,共产*党利用抗日暗中坐大,潜在的威胁不小。随即,国府停发了18集团军和新四*军的军饷。 同时,10月19日参谋**何应钦及副**白崇禧联名致电第18集团军总司令**和副总司令**及新四*军军长叶挺(即“皓电”),指责八路军新四*军:不守战区范围自由出动;不遵编制,各部自由扩充;不服从**命令,破坏行政系统;不打日人,专事吞并友军。并命令18集团军及新四*军各部队,限于电到一个月内,全部开到**规定之本地境内(即旧黄河河道以北之冀察两省和晋东北及冀鲁交界地区),并将50万八路军、新四*军合并缩编为10万人。 接电后,延安方面,呵呵了几声,便无下文。 战后,韩德勤自知难咎其责,便以退为进,称病不起,提出请辞:恳请钧座严予处分,另派贤能主持苏北军政,以挽危局。 蒋介石拟派王懋功取代韩,王不愿去,继之又拟令冷欣率1个师渡江增援,冷又以大部队渡江困难等理由推诿。总之,国民党军政要员都明白,苏北这个是非之地,谁都不愿意趟这一浑水,因此,要想救活韩德勤这块孤棋,远水解不了近渴,唯一的希望只有依靠在陇海路北的鲁苏战区司令长官于学忠派部就近南下支援。 韩德勤的部队是顾祝同唯一的嫡系亲信部队,韩任江苏省**,正是顾祝同向蒋介石推荐的。在黄桥之战中,韩德勤的精锐部队几乎丧失殆尽,顾祝同真正的军中嫡系将领89军军长李守维,独立旅旅长翁达均死于此战。顾祝同在皖南听闻消息,特别是李守维、翁达等亲信将领阵亡,顾长官当时犹如五内俱焚,怒火冲冠,将拳头猛擂桌子叫道:血债血还,不灭新四*军顾某非人也! 黄桥之战确实引发了国民党官兵为“弟兄”们报仇心理,对中*共而言,黄桥一战的胜利却带来了一个日后遭闷棍的伏笔————皖南事变! 很难说黄桥之战是否同“皖南事变”互为因果,但是仇恨的种子定然是种下了。 在中国,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自共产*党成立之时便有之。两党**的时间远远多于合作的时间,国民党消**产*党的企图从来未有停止过。只是因为日本人的入侵,迫于国内外的政治压力,国民党蒋介石才暂时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当国际、国内政治环境稍有变化,两党的**的火焰就会点燃。 日本投降后,三年内战的历史事实足以证明国民党蒋介石消**产*党的意志和决心是一贯性的,皖南事变的发生不是因某一个事件原因而引起的。如果一定要说黄桥战役与皖南事变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关联只是国民党**计划的一个具体局部表象,不是本质。引起国共两党之间的**乃至黄桥事件和皖南事变发生的根源及本质问题,是国民党蒋介石长期坚持**产*党的本质问题。 纵观当时国共两党的明争和暗斗,韩德勤与陈*毅在黄桥之战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表面上,是彼此在苏北局部的一场争斗,实质上,在他们的背后是国共两大集团的交锋与对决! 它只不过是以后国共内战的一场预演而已。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