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40章 露天剧院场小说:六朝古都 作者:孤峰上浮 更新时间:2025/1/29 18:13:26 杨部长看看女儿,又瞧瞧我,点点头答应:“好。”杨瑶满意地撒娇道:“爸爸太好了!”她转头又对我说道:“明天你还来这里,我们一起坐车去看书、逛展览。” 我敏感的神经立刻恢复常态,使劲儿地点头,兴奋地回答:“嗯嗯,好的。”杨瑶的贴心省去了我找车的麻烦。原本我计划喊上一辆黄包车,拉上杨瑶坐一起前往图书馆,正好彼此可以近距离接触。现在,无需顾虑车的问题,只需人准时到便可。 “我们还是9点半出发吧?”我问杨瑶。 “9点半可以吗,爸爸?”杨瑶看向杨部长问道。 “早点儿,9点出门,我约了人10点谈事。”杨部长答道。 “那咱们改到9点,明天你9点前过来,或者你在图书馆等我也行,省得来回折腾。”杨瑶关切道。 “我过来,9点前一定到。” “好啊,你过来需要多久,麻不麻烦?要不我们开车去接你?” “不麻烦,咱俩家离得近,走过来也就20分钟左右。” “你今天走过来的?”杨部长惊讶地问我。 “是的,正好熟悉熟悉路况,方便以后再为汪叔叔处理事情。”我觉察到杨叔叔异样的神情,像是意外发现新大陆一般。我希望自己冠冕堂皇的解答可以消除他们“嫌弃”的态度。 “年轻人体力好,羡慕,要让我走十几分钟的路非累趴下不可,腰都受不了。听说汪部长从红院楼赎回一位**,叫小平鱼,是不是啊?” “是的,杨叔叔。” “怎么样啊?” “您是指什么?”我提前掂量答语的程度,话题既涉及照顾自己的长辈,又牵扯自己心爱的女人。 “他们过得如何啊?” “非常好,叔叔和婶娘相敬如宾,感情笃厚,恩爱有加。婶娘正在补习文字知识,阅读经典名著,比如《封神演义》、《西厢记》、《水浒传》、《烈女传》等等。他们对我也很好,各方面都照顾我。” “嗯。夸日是个心思缜密的人,志向远大,有勇有谋。和他共过事的人,对他的印象都很好。我非常欣赏他,尤其是在关键时刻做决断,他具有超越常人的气魄和胆识。你跟着他混,未来一定会混出名堂。”杨部长侃侃而谈,“夸日是个要求非常严格的人,在他手下工作,你必须提十二分精神,否则他会劈头盖脸地训斥你。其实,平日里他为人和善,重情重义,分得清利益权属,高层领导十分认可他。” 杨部长对汪夸日评头论足,没有丝毫避讳,个别词句中隐射汪夸日虚伪狡诈的品行。他忌惮汪夸日,忌惮汪夸日能拿情报毁灭众生,忌惮汪夸日在南北阵营和黑白两道左右逢源。此时我尚没有用心玩味杨叔叔的话,仅当他是夸赞汪叔叔,明天如何陪伴好杨瑶是我最在意的。 “你叔叔在南京吗?”杨部长问。 “他到上海开会了,带着婶娘一起。” “那岂不是你一个人待家里?”见我点头,杨部长补充道,“晚上别回去了,在我家住一晚,明天正好我们一起到图书馆,图书馆和美术馆挨着,免得你今晚回去了明早又来,太折腾。” “不太方便吧?我年轻体力好,不怕折腾。”我表面婉言谢绝,内心狂喜激动。 “没有什么不方便,家里客房多的是,安心睡一晚,反正你回去也是一个人。如果担心汪叔叔责问,我给他打个电话说下就行,放宽心。” “旁边有一个露天剧院,晚上我们一起去看看,结束后我们再一起回来,在我家休息一晚,明早出发去图书馆。”杨瑶“助力”爸爸挽留客人,一席话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 “好吧,恭敬不如从命,感谢杨叔叔。”我感动之余,和杨瑶甜美互视,一股幸福的暖流充满心房。 “哎,客气啥,晚饭过后你们出去溜达转转。” 杨瑶说的露天剧院位于文化街30号,毗邻夫子庙景区。每月中旬、传统假日都有自发组织的艺人团队搭台亮相,免费演出,博取眼球。节目时长有长有短,短的30分钟,长的50分钟。太短没有价值,太长观众站得受不了。 今天粉墨登场的是来自山东的民间艺术团队,导演加演员一共10位,皆草根出身,内容主打现代剧。他们自编自导节目展现给观众,当然了,有时会应观众需求引进国外剧本,换装欧美人,表演洋人风貌。 “快开始了,我们往前挤,效果更好。”杨瑶拽住我的胳膊,穿梭于密密麻麻的人群。“他们的节目挺火的,那么多人观看。”我感叹道,这种露天剧院是我小时候的美好回忆。农村人看的剧院节目是中国的传统国粹,如黄梅戏、京剧、豫剧等,谈不上欣赏现代剧。三观刷新是走出大山的好处之一。 “免费的,不看白不看,况且演员们非常敬业,认真专业地表演,丝毫不逊于歌剧院里的演员,因此,捧场的人很多。今天我们运气好,赶上了他们来文化广场演出,平常想看都不知道去哪儿找他们。”杨瑶像痴迷的粉丝,沉浸于精彩的节目中,如痴如醉。我才没有心思看什么狗屁现代剧,眼珠子一直围绕杨瑶转,好比我是地球,杨瑶是太阳;同时贴身护卫杨瑶,防止流氓骚扰。 台上的节目讲述清末一个军阀对内横征暴敛,对外出卖国家利益,最后被小妾刺死的故事,而小妾的真实身份是地下革命工作者。演员演技精湛,观众喝彩呐喊,啧啧称赞。 “你觉得节目好不好看?”演出结束回家的路上,杨瑶问我。 “说实话,我是第一次看,蛮有意思的。” “啊,第一次看,快说说你的感受,看看咱俩评价一不一样。” “呃······说不上来,他们胆子挺大的,演的很真实,充满讽刺意味。如果某个军阀看了他们的节目,会不会把他们抓起来。” “你评价的角度出乎我的意外,的确,他们节目的题材来源于时政,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宣扬爱,宣扬民生,宣扬**,宣扬民族自强。艺术嘛,本来就是汲取生活的灵感创作的,间接反映人间百态。如果军阀看了节目,对号入座,一方面说明他心胸狭窄,另一方面说明他真得十恶不赦。” “你说得很有道理,我见识浅薄,班门弄斧,说得欠妥的地方请多多指教。” “哎呀,干嘛那么认真啊,我也不懂啊,就是聊聊各自的感觉,没有对与错之分,我们又不是在考试艺术题。其实,你做出结论的角度和我第一次看节目时不谋而合。”杨瑶送给我一个肯定的微笑。 “你第一次看得是什么节目?”我惊喜地问。 ![]() 关注铁血读书微信公众号“铁血读书”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