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六十一章 庄浪卫献城 降兵安排小说:改变 作者:松一般坚韧 更新时间:2013/4/11 0:07:07 第六十一章 庄浪卫献城 降兵安排 逃到庄浪卫(永登县)的官兵们,有不少不愿意再向西逃了,他们都聚集在这里。他们非常清楚,就连李自成听说窑岗人来了,都没有做抵抗就逃出去了,这里一定守不住。不愿意再向西逃走的这些官兵们私下里就开嘀咕,不如窑岗人过来的时候,都投降了得啦,反正闯王爷也不管大家了。大家也寻个活路吧。 负责守卫庄浪卫(永登县)的大顺军军官是一位威武将军,名叫王祎。现在王祎也是非常的清楚自己的处境,他知道打是绝对打不过人家窑岗人,可是不打又不行,那些死忠李自成的士兵们不干。可是下面有密报说,已经有不少人开始偷偷研究投降的事,所以打下去很可能没接敌就被自己人从后面解决了。 所以王祎现在是既不是积极的备战,也不说投降的事儿。当来报说,窑岗人已经兵接近庄浪卫(永登县),就在城外扎营的时候。王祎开始动员官兵们登城守城。 第二天一早,宁德不想在这里耽误太多的时间,直接将130重炮推到城外,然后让人用弓箭向城里射了一封劝降信。 宁德他们在城外等了一阵功夫,没见城里有任何反应。宁德告诉重炮兵向城墙上开一炮。 130重炮手,将炮口对准城墙“咚”的打了一炮,“轰”的一声,惊天动地的炮弹爆炸声,将土夯的城墙炸开一个大洞。等炮弹爆炸的烟雾散尽,又等了一会,城门开了,跑出来一匹快马,直奔宁德他们的阵前过来。 来人送来威武将军写的一封书信,信中说,为了保全庄浪卫官兵百姓的安全,他早就想投降,但是害怕城里面有些官兵不服气。因此等那些官兵们们看到了窑岗人炮火的威力后,心中懂得厉害,他才率众投降。希望窑岗人能善待城中的官兵百姓。 宁德将军当然完全答应了威武坚决的要求,又对这位信使说:“回去告诉你们将军,马上放下武器,列队出城。我们会善待你们的。” 信使回去不就,城门再次打开的时候,城里的大顺军官兵空着手没带武器排着队缓缓的走出来。宁德一挥手,过去一队骑兵,引导他们来到一处空地,让他们排好队都坐下了。城里的大顺军走完了之后,最后出来一个骑马的人,这人策马来到宁德的马前翻身下马,单腿跪地双手抱拳,说道:“大顺军威武将军王祎拜见宁将军!” “请起吧,王将军!”宁德说。 王祎没起身,说到:“恳请宁将军能善待投降的士卒和城中的百姓。” “你放心,我们窑岗人说话是算数的。再说了,我们窑岗的军纪也不允许祸害百姓,更不许虐待投降的士卒。王将军起来说话吧!”宁德已经开始喜欢这个王祎了,这个时候他想的还是士卒百姓。 这时候,王祎才站起身来说:“请宁将军进城!” 宁德一挥手里的马鞭说:“王将军上马引路!” “是!”王祎答应一声,翻身上马,在前面引路。宁德一行,跟着王祎进到城里。进城后,宁德他们看见所有的出城士兵的兵器都码放的整整齐齐的。城里虽然见不到一个人,可是街道上,还是井井有条,显然这个威武将军王祎还是将这里治理得不错。 宁德跟着王祎一直来到将军衙门。进到衙门大堂,大家分头坐下。宁德说:“这偏远边关之地,被王将军治理的不错啊!” “不敢不敢!我也是勉为其难啊。”王祎赶紧起身说。 “坐下说话!”宁德摆摆手说,“王将军今天能够献城,使这里的百姓军兵免遭战火涂炭,算是立了大功一件。我会向窑岗通报这件事儿。” “哎!”王祎叹口气说,“我也是两难啊,一边我是跟随闯王爷多年的老兵,这样献城对不住闯王爷;另一面我身后是九千多名弟兄还有这里的百姓。我是明知道这里根本守不住,为了保全这里的百姓士卒,只好舍出个人的一切。” “王将军很识大体,”宁德说,“那就介绍一下庄浪卫的情况吧!” “今天出城投降的官兵,加我在内一共有九千三百六十二人。这些官兵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原来的大明朝边关守卒,一部分是后来我带来的守边士兵,还有一部分是这次从河东逃过来的大顺军官兵。庄浪卫四周各个城堡的士兵也都在这里。他们是因为害怕都收缩在这里的。”王祎介绍到这,突然说,“对了,宁将军!那些城堡不能空的太久,以免被边墙北面的瓦剌人钻了空子。那些人时时刻刻都在盯着我们。” “哦!看来王祎对这里的情况非常熟悉,能给我一些建议吗?”宁德问道。 “既然宁将军发问了,我就说说。”王祎也没太客气,“先说我们这里的官兵情况吧。宁将军您是懂的,大明朝实行的是三种兵役制度分别是募兵制、征兵制和世兵制。世兵制的军士编制在卫所,他们任务一是守卫地方,二是屯田生产。守城的叫守军,屯田的叫屯军。屯田的屯军生产粮食供给守军。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可是宁将军您也看到了,我们这里穷山恶水,每个劳作的士卒,一年下来打下来粮食自给都很困难。那里还有能力养活守军。所以屯兵开始出现了大批逃亡的现象。没有办法,只好减免那些屯兵上交粮食的数量,守军的粮食朝廷要外运一些。可是外运的粮食也有限。没有办法,这里从明朝开始,就不分屯兵守兵,只要不站岗巡逻,平时都要耕种,不然活不了,战时都上战场。我们这里的原来大明朝的边关守军都是世兵制。我们大顺军来之后,这些大明朝的军队也就都投降了。后来我们换掉了这里的原来的大明朝将军,我又带了一部分官兵过来接管了这里。我到了后才明白,守卫这里还需要靠原来这里官兵。他们熟悉这里的情况,吃苦能力是我们外来人比不了的。说实话,人能在这里活着就是很了不起了的,更不用说随时还要提防北面那些狼一样瓦剌人。不管以前我们是大顺军,他们是明军的,到了这里,我们都要共同面对北方的威胁,还有这里的生存的苦难。所以我们很快的就合在一起不分彼此了。所以我建议宁德将军,你们也要尽可能的留用这里原来的老兵。你们不要看他们,大顺军来了,他们投降了,你们来了他们又投降了。可是北面蒙古人来了他们绝对不会投降。其实没有战事,他们就都是这里的农民。他们一代代的活在这里本身就不容易。那些赶上几年年成好的,攒下一点银子,还要托人到四川河南买一个姑娘给儿子成家,可是多数人还娶不上媳妇。我所以投降也是不希望这里的人口再减少了。不然这边管靠谁来守啊?” 王祎是一口气痛痛快快的把肚子里的话都说完,此时他已经忘了自己是一个降将了。 王祎的话也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窑岗将领,宁德忍不住说道:“好样的王将军,你是一个难得的识大体的将军。我们这里的守边军人实在是太艰苦,我会将这里的情况向窑岗汇报。我们来了,就要让这里边关守军条件能有所改善,也要让这里的百姓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我们会留下一部分人守卫这里,我们大队人马还要向西进军,我看王将军你就跟着我干吧。” “这这!”王祎有些犹豫。 “这这啥?”宁德说,“说不定以后你们那个闯王爷也会跟着我们窑岗人干的。” 看见王祎怀疑的眼色,宁德说:“你还别不信,我跟你说实话吧,李自成之所以能从商於古道出去,是我们放了他一马,不然我们能堵不住那条道?现在我们已经把李自成扔下的家眷嫔妃故旧们,都从商於古道送到襄阳了。你跟着我守边关,李自成也不会怪你的。” 看见王祎还在犹豫,宁德又利诱道:“你跟着我干还有一个好处,你可以把你的家人送到窑岗去,过上天堂一样的日子。你的孩子们可以到最好的学校的上学读书。” “我听过往的商人说,你们窑岗简直象天堂一样。”王祎显然有些被打动了。 “对啊!”宁德趁热说,“我们窑岗的兵,都是想让天下的人都过上和窑岗一样的日子出来打仗的。”说完,宁德回身说:“赶紧把我们的收音机架上,让王祎将军听听收音机。你现在看不见窑岗,可是能听到窑岗的声音。” 这时候,负责进城接管防务的营长进来报告说:“宁德将军,我们接管城城防完毕。可是…” “可是啥?”宁德说,“痛快点儿!” “这个穷地方啥也没有,库里的粮食都不知道他们藏哪去了?”营长说着,看一眼王祎。 “嗯?”宁德看着王祎问,“你还要给我打马虎眼吗?” “呵呵!”王祎苦笑了一声说,“我打啥马虎眼。我来的时候这里的一切稍值点银子的东西都被掠空了,那里还能有好东西。那粮食就更别提了。嘉峪关粮食告急,上峰要从各卫先借粮食,说好了从兰州运来粮食就还我们。我们粮食借出去了,结果一开战,那边的粮食就没人管了。特别是又多来了一倍多的兵马过来,我们剩下一点粮食也很快的吃没了。哪还有粮食啊?” 听了王祎的话,宁德只好苦笑一声,说:“还是要从兰州运一些粮食啊!我看前面的粮食也不会充足。” 王祎说:“那边粮食更缺,一连几年大旱。” “我们窑岗倒是不缺粮食,可是运到这里太远了,路又不好走。”宁德叹口气说,“还是让他们想办法运些粮食过来吧。唉!看来还是张总有远见,他竟然提前就知道派一个工兵团疏通黄河的航道。要是真的能把兰州到包头的航道凿通了,我们的拖轮能把粮食从包头运到兰州,那么粮食就不是问题了。” 看到宁德非常诚恳想用他,还想办法要解决这里的粮食问题,王祎下决心说:“宁将军,我王祎跟你们窑岗人干了。” “哎!这就对了嘛。”宁德太高兴了,因为王祎对河西走廊这里情况非常了解,还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人。 “我建议宁将军,在那些大顺军士兵中留下一部分原来的守军,其他新过来的我们都带走。前面往西,地域太大了,是多少人都不够用。”王祎马上就进入状态了。 宁德没有马上下结论怎么办,他知道前面还是要面对这样的事儿,需要统一考虑一下怎么办。 “好了既然说好,你回家安排一下吧。晚上我们一起吃饭时我们再聊聊!”宁德很体贴的让王祎回家看看,也是不想马上回答王祎的建议是否可行。 送王祎出来的时候,宁德看见,俘虏们又都被带进城里了。不过俘虏中有十几岁孩子,还有五六十岁老人。他知道世兵制是世袭的,老兵六十岁可退休,孩子十五岁就可以接班。这样军队根本谈不上啥战斗力。 宁德在庄浪卫(永登县)城墙上转了一圈儿后,想法也清晰了。他决定原来的守军都留用,全部作为屯兵。那些后来逃到这里的士兵,年纪大的,也留在这里做屯兵。但是窑岗留下的军队做守兵。由于守兵人数不够,屯兵们必须安排轮流值班儿做守军。轮到做守军的时间,要有记录。以后根据值班儿的时间,会给于一定的补助。剩下的俘虏愿意加入窑岗军队的,可以跟着西征,不愿意的也可以留下做屯军。屯军三年内不用纳粮,守军的粮食由窑岗人自己解决。周边的百姓也要通知到,三年内不用交税。不但不用交税纳粮,窑岗运来的化肥还会免费发给他们。 宁德理顺了思路就把自己的想法给陈玉峰和欧阳鹤用电报发了过去。陈玉峰和欧阳鹤也回电同意宁德的想法,同时将宁德的电报转发给了窑岗指挥中心。 在窑岗指挥中心,张知木收到陈玉峰的转来宁德的电报,和阎伯驹、陆成祥商量了一下。回电报给陈玉峰他们,让他们转告宁德,窑岗马上就会组织粮食向河西走廊转运。并通知宁德,窑岗这边还会拿出一部分银子支援河西走廊恢复建设。将来修复道路和修建引水渠,需要用到的资金,窑岗全力支持。以一百万两银子以内为额度,完全由宁德将军合理支配。如有其他需求,再议。要求宁德将军尽量的减轻那里军民的困苦。 宁德收到陈玉峰转来的张知木电报,高兴对身边参谋们说:“张总真的是大手笔,他完全能理解这里边关守军的艰辛。” 晚上,王祎过来和宁德一起吃饭的时候,宁德把电报给他看了。 电报上的内容王祎能看得懂,不过他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 宁德一看他的表情,知道王祎不懂电报是怎么回事,就给他解释了电报和窑岗那边可以直接沟通的联系的道理。这一下子可让王祎吃惊不小,说:“我的天呐!难怪你们能打胜仗,你们有这好东西,想和哪里联系就和哪里联系,比那飞鹤传书还要快。” 说完,他又拿起电报,这次他的注意力在电报内容上了。又看了一遍电报,王祎颤颤巍巍的问:“这这是真的?难道你们能花一百万在我们河西走廊?” “这电报都说了还有假?”宁德得意说,“后面还有你们看见,‘如有其他需求,再议。’?就是说,如果有需要的还是可以考虑的!” “天哪!一百万两银子,还可以再议?”王祎简直不敢相信,“你们到底有多少银子?” “这算啥?”宁德说,“我们每年借给朝廷的银子就有两白多万两呢。” “要是有了银子,先要把这条路好好的修一下。”王祎首先想到的是交通问题。这里的道路实在是太难走了。 “呵呵!银子是不少,可是我的责任也太大了。”宁德笑着说,“张总是让我不但要把这河西走廊守好,还要建设好,千斤的担子啊!” “有了银子,我们这里的军民可以一起努力。一定能建好这里。”王祎知道有银子啥事儿都能干成的道理。 “是啊!我看河西这里也是有很多的河流,你们为啥不多栽些树,多开几条引水渠呢?”宁德不解的问。 “嗨!我们的士兵们从早忙到晚,还混不饱自己的肚子,怎么还能逼着他们种树修渠?我们要是那样的话,不用北面的瓦剌人过来,这里的士兵就能把我灭了。在说这里的百姓,基本上不听我们的,因为这里的回民多,都听他们自己部落阿訇的。我们也指使不动他们。能让他们安分的不闹事就行了。”说起这些,王祎是一肚子的苦水。 当宁德把子对这里安排决定告诉王祎的时候,王祎想了一下说:“我同意宁将军的安排,那些愿意跟我们走的士兵我们都带上。是不是以后他们都是能享受我们窑岗士兵一样的待遇?” “当然,我们都是一家人,不能分成两样待遇。服装和武器暂时没有,还要先用他们的原来的。”宁德说,“不过我们带着的粮食不多,不能留下太多。我想这样,你们跟我们走的士兵先负责押运粮草。我们的运输兵,先回到兰州在去,让他们向这里运一些粮食。我看了一下,这里的百姓日子也很苦,也分点粮食给他们。以后我们会运来大批的粮食和各种生活用品。对了,我还要让他们运来化肥来,有了那东西只要庄家浇好水,能大大的增加粮食的产量。” “那可太好了!”尽管王祎还不能理解化肥是啥东西,可是他知道能增加粮食产量的东西,一定是好东西。 “明天留下一个团,协助你们这里处理俘虏和接防事宜,然后我们留下一个营军队负责这里的防务。我们大队人马就先行一步,继续西行。”宁德说。 “我留下协助他们处理这些事,完事我会快马追赶大队。”王祎已经把自己当作窑岗人了。 宁德他们在庄浪卫一切都很顺利,可是李魁就没有他们这么辛运了。 ------------- 富士山喷发,日本大地震。--《南宋记忆》进展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