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大清武帝>第十五章 毓庆议事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十五章 毓庆议事

小说:大清武帝 作者:清月 更新时间:2016/2/18 22:53:14

五人在小太监的引导下,进了毓庆宫。众人都穿带着朝服,宽厚大气。只是为首一人暖帽上没有花翎,补服上绣着五爪正龙。面容宽阔,身材魁梧,看得出年轻时候也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武士。此时面露和气。在看见载沣的一刹那似乎眼神中还闪过一丝亮色,嘴角也闪过一丝笑意。紧随其后是一个汉人官员,虽然也穿着一品朝服但是显而易见的是他的帽子上有着亮眼的三眼花翎,低着头,黑着脸,精瘦干练,步伐稳健。再后面是的显得更加矮小,显得老态龙钟,留着一缕白色的胡须。接着又进来两位,一位看着严肃正大,另一位看着十分年轻,朝服也没前几位那般大气,补服上只是绣着一只孔雀。不过却是显得俊逸疏朗。

赵政不知道想到什么时候,偷偷的回头看了一眼慈禧,果然见到她面带微笑,眯着眼看着最后的那一位。赵政心中不禁恶寒,想到后世种种的秘史传闻,难不成真的两人有一腿?其实也是赵政误会了,大清之时候,礼制极为复杂,绝不同于武则天那时候汉家中原刚刚历经五胡乱华,礼制崩溃的时候。更何况慈禧也还不是女皇帝。

五人一起向着慈禧和光绪行礼,赵政听着带着猜猜,便认出了刚刚那五人依次正是礼亲王世铎,李鸿章,王文韶,荣禄和瞿鸿禨。慈禧喊了声赐座。众人依次坐下,不过除了李鸿章黑着脸,其他人也都还神态自然。只是赵政一直对着李鸿章静静的看着发呆,毕竟是历史名人,中兴之臣,清末洪流之中唯一的一点亮色。一看便忘了场合,倒是把李鸿章给惊到,只好淡淡的对赵政点头示意。赵政一见李鸿章对着自己点头,心中更加激动,咧着嘴,笑了笑。慈禧此时正在喝茶,而其他众人一直在目不转睛的看着慈禧,心中在揣摩着圣意。倒是一旁的礼亲王微微一笑,轻轻问道:“老五怎么看着李中堂在笑啊?莫非李中堂脸上长了什么好玩的东西不成?”世铎的礼亲王爵位传自先祖代善,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因为其战功卓著,所以贵为十二铁帽子王之首,世铎本人也担任宗人府宗令。因此他在宫中说话也不像汉臣那么拘谨。世铎早年承袭王位之后一直担任内大臣,宗人府右宗正这类管理皇家内务的官,也算历代礼亲王都要涉及的官职,并没有得到重用。直到光绪十年,恭亲王一派在慈禧的打击下失势。在当时的醇亲王奕譞的推荐下,慈禧才重用了这位礼亲王。也正因为这样,世铎一直很感激奕譞,奕譞死后,这份恩情便在赵政的身上得到了延续。

慈禧听着,放下茶杯也看了看。赵政这般才猛然醒悟过来,不过他脑筋一转想到后世那个对李鸿章的称呼,便起身对世铎行礼道:“王叔,只不过前日里看些闲书,上面看到德国有位宰相叫做俾斯麦,心中便觉得李中堂像皇帝哥哥的俾斯麦,所以一时发呆失笑。有违礼仪,王叔见谅。”世铎见自己这位侄儿多年不见,知书达礼,嘴角微微一笑。慈禧连忙问道:“这卑斯麦又是何许人也?”世铎在一旁摇头微笑道:“老佛爷今天这个问题,我这个只管管宗族事务的老传统还真的可以说道说道。这卑斯麦乃是辅佐德皇威廉一世的首相,极为擅长外交和治理内政。他帮助德意志从一个小小的公国完成了到帝国的蜕变。也被人们称为‘铁血首相’。”慈禧听着又道:“既然是这么贤良之臣为何又称呼的铁血,这么血腥冰冷的称呼实在让人不喜。”世铎继续着他那和煦的笑容说道:“太后有所不知,那俾斯麦在泰西诸国之地发动了多次对外战争,极为强硬,他曾经对德国的议员说过‘当代的重大问题并非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就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也正因此,所以被人称为‘铁血首相’。”其实洋务大臣李鸿章早就知道了俾斯麦其人,当赵政提出之后,他仿佛被这个小祖宗放在火上烤了一般。一个战败之臣,欲求和之臣如何和一个如此伟大的名臣相比较。虽然他也知道北洋之败,不仅仅是他的过错。但是他还是思量着大家都不知道俾斯麦的故事,然后便就此掩盖,哪里知道世铎了解的这般透彻,还把全抖了出来。这下,李鸿章坐不住了。佯装着慌忙的样子,跪倒在地:“小王爷莫要折煞老夫,败军之臣,岂能与俾公相比较。”李鸿章的眼角瞥了瞥,慈禧依旧面淡如水,轻轻的握着青花瓷茶盏。而一旁的世铎,见其嘴角有着一丝如有若无的笑意。李鸿章知道世铎也是落井下石。

慈禧其实今日召见大家过来,和往常一样并没有告诉大家议论何事。但是诸位军机大臣基本都从小宦官处知道黄海兵败的议事。但是北洋舰队毕竟是李鸿章的事,所以没人为他出头。慈禧也是不准备先口提的,这点李鸿章当然知道,谁种下的苦果谁来吃。尽管只是这个苦果明面上是李鸿章的。而赵政今天颇费心思引出铁血之言,一方面以耻让李鸿章加入到反和派中来,另一方面,也想告诉在座的诸位,铁与血的道理。且不说第一点是否达到了目标,看着慈禧面色微微发黑,知道自己的第二个目标达到了。

慈禧缓缓放下了茶盏,轻声道:“李中堂请起来,北洋之败不过是军备不足,日本人狼子野心,阴谋取胜之道罢了。”这句话算是给今天的会议定下了基调,北洋之战不准备处罚任何人。李莲英赶紧过去,将颤颤巍巍的李鸿章扶起来。慈禧又道:“此次**之战,**两战皆败,如今又遇到黄海战败。虽然倭人不宣而战确实让我们措手不及。但是还是希望诸公能拿个方案解决一下。”

这时候本来在一旁悲戚的翁同龢站起来,拱手大声道:“太后,皇上。此番**之战,如今既逢我黄海战败,东海诸海域恐不能再行我大清海船。故而自南部进兵**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在一旁的李鸿章听着翁同龢大声的说着黄海战败,不由斜视了一眼翁同龢。满眼之中尽是愤懑,赵政在一旁细细的看着眼中,心中不觉好笑,这两人怕是死斗到底了。翁同龢继续朗声道:“因此继续北部进军**实乃唯一之策。另外辽东之地亦是我大清龙兴先祖之地,而且繁荣富庶,万不可因小失大,所以臣以为应该整合辽东诸军,并且继续北调江浙淮 军以增援,以守住鸭绿江边防为基础,进而南攻**倭军,伺机帮助**复国。

瞿鸿禨在一旁起身道:“太师此言岂不是又要继续和日军打下去?太师既为户部尚书,应该知道大清财政目前溃烂之程度。如何扛得住此番对日作战,而且也正如太后之言,日军本就是怀揣阴谋,不宣而战,攻我不备。反观我大清却是战备不足,仓促应战,内不靖,外无备。如何能够胜之?与其继续战败,到时候被打的求和还不如乘我们此时陆军,海军损失有限,联合泰西诸国对日本施压,我大清承认其为**保护国。换取和平,待国内财政好转,再购置军械,徐徐图之。” 瞿鸿禨自平壤战役以来,便一直认为此时与日本开战极为不明智,为此还特地上书慈禧,恳求大清国忍辱负重。只是他的一纸奏疏如石沉大海,没有一丝的浪花。自今日慈禧招他入宫,他问的是**战事,心中颇为得意。看来是慈禧心中认同了自己的主意。

其实慈禧心中也是不坚定,她不想战,不是她害怕日本。而是因为她怕搞不好又是西洋诸国进军大清的一次借口。比如调停战事,保护侨民。她也知道倘若和日本长期战斗下去,大清国也并不会输。但是如果一战未胜,便开始求和。必然让朝廷颜面扫地,西洋诸国定然会轻视大清。继而又是种种的不公平条约。

“胡说八道。”一直在一旁安静的王文韶瞪了瞿鸿禨。“一战未胜,便要求和,倭人就算再厉害,还敢打我大清不成?不过只是损失了几千人,几艘海船而已。就被打怕了?这不是要我大清国脸面扫地吗?”赵政听着瞿鸿禨颇为失望,他哪里知道日本人的胃口岂是一个**可以满足的,西洋诸国又岂是想象中那么轻易调停的。王文韶的言语虽然有些许偏颇,但是本意还是对的。瞿鸿禨看了眼这位刚刚被电召入京的三朝元老。悻悻然的坐下。(实际上此时王文韶还没有入京,为了剧情需要,提前了大约半个月。)

慈禧在上面,微笑着说:“王卿家,不必恼怒,瞿侍郎也是一心为国。大家想法不一样,出发点总是好的。”王文韶也意识到了自己刚刚的失态,拱手向慈禧便是歉意。

李鸿章见慈禧不为王文韶的失态发怒,心中也明白了几分。慈禧还是想继续打下去的。于是坐着绣墩上说:“太后,皇上。臣以为王大人所言极是。我们大清虽接连海陆两方面都打了败仗倒也没有大伤元气。不过局面颇为被动。只要时机把握恰当,我大清抓住战机也不是不可以扳回局面。到时候是继续战还是和。我们就主动了。”

慈禧一边听着一边点头,显然极为赞同李鸿章的话语。“爱卿之言,大善!”光绪在一旁见慈禧已经决定继续打下去,对慈禧道:“儿臣以为,此番辽东诸军教由宋将军节制恐怕不够。宋将军隶属淮军,而辽东诸军之中,淮军所占比例并不是很大,多为东北本地军士。再加上宋将军名声不显,军中威望也略有不足。儿臣认为应该另选一将节制辽东诸军。”慈禧也明白,辽东的寿山他们仗着自己是满人,一直对淮军有所不满,确实难以节制。而战时,号令不统一极为危险。她着实忘记了这件事,而李鸿章他们则苦于不敢说因为寿山等人是满人就不听号令。而今光绪提到,大家心中也都松了一口气。慈禧赞许的看着光绪道:“皇儿这般思虑的却是周全。只不过这大将的人选,皇儿可有想法?”

翁同龢急忙上前,“臣愿领辽东诸军节制,前往辽东帮助宋将军镇住诸军。臣虽不通兵事,但是臣可以以宋将军为辅,他进行作战部署,臣为他发号施令,想来臣这把老骨头还是镇得住那般兵油子!”话刚落音,赵政便注意到了李鸿章的眼里闪过一丝的诧异。

慈禧静静道:“爱卿未曾经手过兵事,何况年纪不轻,何许跑这么远节制诸军。”翁同龢两眼微红道:“臣经得起路上颠簸,只是臣若不去,便觉得心中难受,眼前浮现的都是在日军炮弹下丢失性命的大清男儿们。”慈禧有点不悦,“翁太师还是留在宫中好好教导皇帝读书,如果真的心怀歉疚,应该好好在后面为前线战事打理辎重粮草,而不是请辞户部尚书之职。”其实明眼都知道,翁同龢向来抱怨慈禧过多的干扰政事,没有还政于皇帝,属于铁杆的帝党,面对这样的臣子,慈禧怎么会让他染指军队。就算再如何忌惮李鸿章的淮军势力,那李鸿章可是向来听从她的命令。不过光绪和翁同龢显然是满腔的热情而忘记考虑到这档子事。不过翁同龢还是听出了慈禧言语中的不悦。叩首道:“臣有罪,谨遵太后懿旨。”然后便如同一个小丑一样悲戚的退下。而光绪在一旁静静的发呆,也未曾为他说一句话。或许此刻光绪还沉浸在黄海兵败的悲痛之中。

王文韶显然也听懂了慈禧希望有一个通晓军事,又能代表朝廷法度的人过去节制辽东诸军。而这个人无非就是礼亲王,荣禄和他。在这动荡之时,尤其是黄海尽失之时,慈禧显然不愿意自己的心腹爱将奔走边疆。而世铎在一旁,仿佛没听到一般。只好硬着头皮,顶在前面:“太后,臣愿往辽东节制兵事,阻倭人于鸭绿江南侧。”王文韶自己此刻的内心也是矛盾的,自己入京担任军机大臣,屁股还没焐热,又要到地方去带领军队。显然是不愿意的,可是前往辽东也是意味着功劳更是为了大清国无数的百姓。慈禧见状,欣然一笑,显然她心中最合适的人也正是王文韶,这位历经过战事的大学士。

慈禧又道:“那就权且辛苦王卿家了。卿家授以辽东兵马都统,节制诸军,为大清国好好的打几个胜战。”

王文韶道:“老臣此番前去,还希望太后答应臣三个要求。”慈禧笑笑道:“说来听听。”“一,臣一直任云贵总督,于北方无根无底。请太后赐臣尚方宝剑,臣好部署兵事。违者也好就地斩杀。”“这个可以。对于不听号令,妄自出军的,无论汉满,就地斩杀。”“第二,希望太后给臣出兵**的权力,这番入辽东,或战或守,或者以战代守,战机瞬间变化,一昧防御亦不是取胜之道。”“准!”“最后一点,希望太后对日的外交谕令,提前发送副本给臣,容许臣参与到对日外交中来。”“准!”王文韶听了,微微舒了口气。朗声道:“臣谢太后!”

慈禧笑着点点头,又摆过头看了眼李鸿章。“李中堂,接下来说说海师和泰西诸国对此次**之战的态度。”

李鸿章听了面色数遍,然后站起来。

(未完待续)

5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