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二十章 工地开工小说:贞观小仙师 作者:家在南极 更新时间:2017/4/5 12:30:21 第二十章 工地开工
初十午后,李正大车回到申州新宅,立即请来黄柏福祥商号的掌柜等人,又派人召回李瑜张新,三年级学生也被召来旁听。 李正在扩大会上讲话:“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马上就开春了,先把开春工作布置一下。首先,前几天在乡下考察一下,发现乡下村庄里土地庄稼缺肥严重,官府有必要帮助一下。” “那怎么帮?难不成我们都去乡下拉大粪?”有人打趣。 “帮助村民推广一种积肥增效的办法,年前府君已经送到京城。咱们却忙得忘记了,也没有人提醒一下,看来还得向皇上要一个管家来。哈哈!开个玩笑!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种新式方法,先在全申州推广,会后可以看一下说明。现在我们说工地的事。”李正没有责备那个饶舌的小吏,他也自觉地缄口不言。 “正月十八开学在即,先说准备工作:一是招聘人手,分为几项,修整临时教室和宿舍饭堂厕所等的工人大约需要三十人;做饭的厨娘;教学区是单独区域,为保证学生安全,要拉设围墙,还要成立护校保安队;这批人中厨娘保安员要招收知根知底的本地人,必须是本地乡绅或州县府官吏或当地里正胥吏推荐担保。修整教舍的工人在开学后可以转到其它岗位。第二件事是天气转暖,已经没有结冰了,工地可以开工了。包括教学大楼动工,围墙和沿河小区的教师宿舍动工,还有山里的工地和作坊,都要扩大生产规模,还是要招收人手。另外,经和申州明府李大人协商,南湖书院东边那片山地被书院买下了,也需要整理,修建一下房舍。具体需求由李瑜张新安排。 “另外还有件重要的事,经测量计算,我决定在书院两岸之间修建一座新式桥梁。”说着,拉开墙上幕布,一幅简易示意图露出来。“这里是书院大门,这里是大桥,桥两岸和书院院墙之间各有一条大道,方便百姓过河。这座桥修建完毕,可以培养一批专业修桥队伍,为以后修桥积累经验。所需石料、木料、水泥、钢筋河砂都已储备完毕,工期预计四十天到六十天,争取在预计之前完工。建桥人员明日一并招聘,几项总计大约需五千人。三年级二年级学生除明日另有任务的一律到招工登记现场帮忙。”李正转头问:“几位还有什么补充?” 黄柏道:“修桥筑路,利国利民,趁农闲雨季之前建一座大桥,这么短时间,真能完成么?” “放心吧!我亲自在工地指挥,肯定能行!” “招收这么多人,粮食蔬菜能不能跟上啊?”龚益问。 福祥号掌柜立即站起来回答:“我们福祥商号连同申州几十家商号已从江南调入大批粮食,从各地调入大量活羊肥猪,完全能够支持两个月的用度。我们再加大调粮力度,完全可以支撑到麦收。” 李正宣布:“下午开始全州通告,明天正式招聘工人!” 申州官吏那是齐动员啊!能不热情么?往年秋后年前都是拿双腿撵着农户要租赋税,每天忙得腿都断了。自从小郎君来了,一句话,出工抵债,全州百姓那是一个乐啊!能干活就免除交粮交钱,还管饭!欠债抵除后还能拿到余钱。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没处找啊!于是,欠债的自然要去工地,没欠钱的央求着里正胥吏也要去工地。一时间,这些小吏成了灸手可热的关键。 老百姓得到实惠,小吏们忙前忙后组织人手,维持秩序也收入丰厚,年前结算,领到平均工资水平偏上,每人平均大约五贯钱。这可是不包括官府工资的额外收入啊!郡王爷说了,要是技术匠工多一些,整体工资高了,你们还能多拿一些。 年前的农户余债已经充抵完了,今年一定要注意多招收匠人,也好给自己增加些收入。还有就是找些可靠的亲戚,能长期给郡王爷书院工作,那也是一个好差事不是! 正月十一,南湖书院大门处挂起“南湖书院二期工程招聘大会”红色绸幅,无数彩旗迎风招展。 这次主要招盖房子的和架桥的,所以用工很挑剔,只招工匠和壮劳力,但还是招了三千多人进工地。还有更多人要来,只好把他们弄到山沟砍树、烧石灰、筛水泥。迫不及待的工人早就在打听何时开工,通告锣声一响,终于松了口气,争先恐后的呼朋唤友往工地赶。但招聘现场挑挑拣拣,大多数人被分配到山里干活,把临近几个山沟搞得乌烟瘴气,人人都灰土满面如同魔鬼。就这样,还有人进来不了呢!一天十五文哪!脏点怕什么! 看乡民们为了避免灰尘,用纱布巾围住口鼻,不由想起年前制作的口罩,数量不多,叫人拿出了一些,不料竟引起热捧。李正干脆建一个作坊,招了百十名女工,用纱布手工缝制。这事被来申州的李管事揽下来,租了个院子,专门制作这种一文钱一个的八层麻纱布口罩。其实,对于一天二十文来说,那个价钱不算什么。何况,勤俭节约的乡民洗洗涮涮还能反复使用。 用起口罩,自然还有手套,大大的外罩等劳动保护用品,不过,制作出来一些后,反应平常。问起原因,一是干活的人就是要用手,带手套不方便,再就是费钱,两文钱很心疼人的,肉烂了可以再长,钱是不容易挣的;至于大褂子,那东西绊手绊脚不利索,耽误王爷的事儿!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年前出现的简陋的三指手套在工地没有推广,却在遥远的北方得到全面普及,还有所升级。李正搞的是大拇指和食指分开,其它三指在一起的麻布手套,结果流传到北方,被变异成五指手套,硝制好的柔软兽皮缝制,还有光滑的绫绸作为衬里,自然身价高贵。随后出现的简装版被军方采用,成为士兵的喜爱。这是李正没有想到的! 当然,李正把想法一说,月儿立即找来材料,连夜给小郎君制成一副绢丝手套,在经过李正指导改进,一天后,一副鹿皮手套就戴在手上了。轻薄柔软,内衬绸缎,脱戴方便,保暖时尚。手背上还绣着一只虎头。李正看来,在后世没有三千两千块,在京东是拿不下来啊!手工刺绣真鹿皮哎! 李正早就把一摞图纸交给黄柏,要求按图施工。同时还有李俭、张新带着几种简单工程机械图纸也要住在工地,要他们与匠人合作把机械制作安装好,教会民工使用。桔槔是杠杆的变异工具,新型杠杆式塔吊和吊葫芦滑轮组结合是工人们前所未见的。初次试用,省时省工,反应热烈,李瑜拍板,命铁匠木匠合作加班组装十几座。 按照步骤,先用三天时间在河床右侧开挖引流渠道,并把左边的河床地步桥墩地基清理出来,同时没有浸水的引桥桥头堡开建。但民工们过完年,力气过剩,利用人海战术,一天就清理完毕。第二天就开始用混凝土砌筑巨大模框,接着铺设桥墩底脚钢筋,就是中间扎起十几米高的三层钢筋网笼逐步还用直横钢筋作为拉筋,再就是浇筑混凝土料,为了节约混凝土,中间加填洗净后的石块。方木搭建的坚固栈桥上,小车不够就肩挑人抬,川流不息的人流把搅拌好的预混料倒进深深的模框里,没有震动棒,就有人用钢钎使劲捣使劲戳,减少气泡,不顾头顶倾泻而下的混凝土浆。没有时间困顿,直接就是一次成型。好在河水少,左边桥基出现雏形,右边桥墩地基立即开挖,当几天后,李正到工地视察时,六个桥墩几乎一致崛起。 按照一张张分解图施工,李瑜李俭还是被各个小组领队请示得头昏脑涨,二人知道这是自己扬名立万的大好机会,累并快乐着很是投入的工作着。按照规定,一个桥墩浇筑不完不准下班,有时加班到看不见人。为赶时间,天一亮就开始上班,领班们又请示来请示去的,李瑜李俭干脆直接睡在工地上。 把工作放手交给四位大徒弟后,李正专心在家准备教材。 七天后的正月十七下午,当李正神清气爽出现在工地上,尽管心里想象着人多力量大,但还是被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惊呆了。进度表上可不是这样的啊! 浉河两岸每天都人山人海,那是十里八村来看热闹的的村民。这是一座七孔桥。桥宽中间三丈两端渐宽到三丈五尺,正桥长三十丈九十米,两头引桥各三十五丈。一共六个方石砌成的巨大桥墩。中间三个是三丈长一丈五宽的大站柱做桥墩,两边两个桥墩是三丈五长,一丈宽。七个桥孔两边都是四丈中间那空稍大五丈。 这座桥单孔跨度比不上完工不久的赵州桥,人家十一丈多长,咱比不了。咱不是第一次嘛?但咱的整桥长度,建造技术工艺,建桥速度,都是当时第一。哪像那个李春,一座桥修了几十年经历几个皇帝。 李正最担心的是桥墩未建好来场大水。现在放一大半心了。他还担心水泥坚固程度,虽说关键部位,譬如桥墩与整个桥面连接有地条钢钢筋扎的整体笼子,可这水泥达到什么标号,只有上帝他师傅知道。万一桥塌人亡可就大条了。 那个李琛找来的桥梁师傅自信满满说父亲曾经在前朝李春手下干过,他又跟父亲学习修桥多年。李春是著名赵州桥建造者,李正是知道的。当李正拿出图纸介绍一遍时,他自动退到顾问位置了。实际上,这桥是李正设计,四个徒弟辅助,李俭监督建造的。桥头的告示牌上就写着项目经理李俭,技术总监李瑜,材料统筹张新。项目经理、材料统筹和技术总监没有人明白是什么意思,具体各自分工,只有忙碌的三人自己知道了。 见师傅来了,几人和近处的领班过来听听老板怎么说。李正发表讲话,对工人们的积极性大加赞扬,对工程进度表示满意,同时为表扬先进,所有工人加发三天工钱,再加餐二十口肥猪。 这一消息经简易喇叭广播后,现场一片谢恩。 在工程指挥部里,李正当着召来的几十个项目上百领班工头对李瑜几人发起脾气。“你们很高兴么?为什么不按进度表施工?和你们说过多次,水泥需要凝固期,要掌握节奏,加快进度会留下隐患的!以后切切注意!等明天桥墩都达到要求高度后,停工等待,可以调集木匠全部上去搭建支模,其余人调到南湖山庄去。” 领班工头们听不懂郡王爷说的什么情况,只听明白了说是干活太快了,才松了一口气。干活还有嫌快的,这事儿真新鲜!后面的停工叫许多人提心吊胆,又听说只是转移工地,到王爷新工地干活,就又高兴起来。毕竟还有饭吃啊! 李正又对黄柏龚益和他们身后的一班随从官吏拱手说:“黄长史、龚司马,明天就要开学了,学生们已经全部赶到了,他们几个也要在学校学习和教学,来工地的时间减少,就仰仗诸位费心了。我再强调一句,工期是次要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坚决杜绝出现事故。你们去忙!我再到学校检查检查。” 带着郭细君等随从走进校园。 学校已初具雏形。绵延的青石白石院墙不见尽头,大门前是一高大白石牌楼,上书皇上亲笔“南湖书院”鎏金大字,这是前天长安商队送来立即錾刻上去的。进得院内,一巨大迎门石山遮住视线,假山下是大石匾,也刻着皇上亲笔“学以致用”大字。一条笔直石板大道,大道两旁立两块高大石碑,一块上刻本校校训:“经世致用,亲躬力行,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另一块刻写着建校由来及所有赞助商名字。 道路两旁松柏掩映的是整齐的大讲堂,一共六座。牌匾都已挂上,都是李正起名,并亲自书写的。原来是想请李琛或是黄柏来书写,二人见了李正的墨字后死活不肯出手。李正后世因客户关系,也附风作雅,练过一段书法。魏碑、王羲之、颜真卿、赵佶的瘦金体,都能来上几笔,虽说不上传神,也有几分风骨。几幅字写下来,也吓住了两位大人。 “求知堂”、“求是堂”、“求新堂”、“格物院”、“开物院”、“大会堂”,望文思意,这是教室和会议室。再后面是个大操场,操场超大,包括有李正预留教学楼的位置,教学楼部位被简易围墙围住,里面正在紧张施工,另留有专门通道,不会影响学校区正常学习。操场两边是饭堂和学生宿舍、校工宿舍。再往后就是浉河了,沿河两岸各建一条大道,这边大道边是一溜小四合院,大门朝外对着大道,是给有钱的世家子弟准备的,租赁价格当然不菲。 河对岸沿河大道边,也是一溜稍大小院,这是给学校教职员工修建的宿舍。院子稍远处各有一部分是大门向外开的,李正无耻的预留的酒家门面。 河对岸院子比这边更大,两侧围墙绵延,至到山脊。本着不占白不占原则,尽量多占。反正是无主土地,将来地价升值就赚大发了。河是西南东北走向,李正起名叫沿河大道东路、沿河大道西路。沿河东路校园里建设稍缓,属第三期工程。李正想在此建些大型厂房,把学校技术转化为商品。更东面是李正的南湖山庄,方圆十几里,占了两三道山梁。 学校跨河而建,由一座大桥相连。第一期工程就是年前基建,把引桥建出雏形,在浮桥两端备足了用料。 眼看二期工程即将结束,李正站在桥头堡心情舒畅。看桥下矗立的高高的吊架,上面晃悠的葫芦滑轮。李正一笑,这塔吊、滑轮和滑轮组也成了。科技改变世界!不是吗?周围正在悄悄地改变。河东岸东院墙内外大批人在粉墙抹白,还有许多人在往空地上栽树。 转到学生饭堂查看,旁边稍高处郭细君带工匠正在安装水车,一堆人正围着帮忙。 那是一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还在使用的铁制汲水工具。用牛或驴作动力,在农村一般用作菜园灌溉,农田真正大量用水它又速度太慢。李正画出结构图给四个徒弟讲明白它的工作原理,最大提升高度,就交给四人去搞实物。那个大气压没讲,怕李俭问个没完没了。 至于铸铁管里那个橡皮垫,已经找到代替品了。这归功于一个木匠的无私奉献。各个木匠师门传承里都有自己独家的熬制鱼鳔胶或其它动物胶的方法,各个师门互不通传自己秘术。后世出土的文物里,那些粘合的木制品历经千年依然用手掰不开。实际上,只要不经高温,还真难把它们分离开。这样,用生牛皮粘合后,那皮垫还真和橡胶垫功能相当。 七手八脚的帮忙下,水车安装很快,把相关零部件对上就是了。在有人拉来毛驴之前,一个小伙子自告奋勇抱着推杆猛跑一阵,井水翻着白色浪花涌出来,引起一片惊叹喝彩。到井边看看,众人连忙让出一条道来,推水车的小伙子也腼腆地退到一旁,新式水车静静停在那儿,李正看到水车上水管是打通关节的毛竹,以木头和铁制水簸箕连接。俭儿这小子!给点阳光就灿烂,提示一下思路,材料还是他们想办法解决了,李正笑了笑。 井口边淘井的泥沙痕迹宛在,新修的水泥池用铸铁管埋在地下连接十几米远处另一个水泥池,两个水泥池水位相同,这个虹吸原理把李瑜等人迷惑了半天。低洼处的水泥池作为水塔,为学校提供日常用水。 毛驴牵来了,有人熟练套好,朝毛驴屁股拍了一下,毛驴小跑带动水车,水簸箕上翻出水花,欢快的流入水泥池。一群人到另一处水泥池看了看,很快蓄水完成,双竹管连接的长长的洗漱台,可以同时几十人使用。下面下水道的暗沟由石块砌成,水泥勾缝,上覆石板,一直通到河里。 校院部分工人很少,工棚已拆完运走,整个校园整洁漂亮,校舍里门窗户扇都已安装完毕,按要求没有制作那些繁琐的造型,糊上薄薄的窗户纸,也很亮爽。不过李正准备安装玻璃沟槽都弄好了。新式桌椅排列整齐。地面铺着新红砖,也很是洁净。门窗户扇散发着松柏木的清香。 众人到学校大厨房看看,新铸的大锅等炊具一应俱全。新木桶木盆排放一溜,厨娘已经住进来,勤快地开始择菜、洗洗涮涮准备生火。仓库里大米面粉垛得梁高,萝卜白菜准备充分。 又到学生宿舍看看,集体宿舍里四人一间,完全是后世学校宿舍的翻版。双层床是床和书桌结合,下层书桌,上层是床铺。 郭细君在一旁小声介绍,李孝正郡王爷听得不住点头。 眼看太阳落山,李正回府。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