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二十一章 开学典礼小说:贞观小仙师 作者:家在南极 更新时间:2017/4/5 12:31:36 第二十一章 开学典礼 公元633年,大唐贞观七年正月十八,申州南湖书院正式如期开始接收新生报名。 大门上打出红绸横幅,“欢迎南湖书院第一期学生报到入学!”院内三个登记处同时进行新生登记。 各地掌柜管家陪送自己选派的子弟学员入学。拿着年前书院开出给各家族的凭证,核对人数,再登记学员个人信息,发放一个铜质带编号的身份铭牌,由三年级学生领路送进宿舍,送学员的管家掌柜交纳在学校财务处交纳或存放一笔铜钱作为学生生活费;接待处人员还向所有学员介绍沿河别墅,也有些学生心动不已,但大多数被管家掌柜否决。也有十来个学生住进别墅小院,那是家族旁房子弟,或权贵外室。掌柜管家可以跟随着接待员从食堂到宿舍再到厕所操场教室全程参观,中午再陪同在学校伙房就餐一顿,就可以离开了。以后再来学校,就没那么容易了。 新学员登记表是最新印刷的。年前烧盆店掌柜老郭来申州送制糖溜子,除了给些大订单外,还从李正郡王爷那里领到一个艰巨合作任务,就是烧制硬泥字模,而李正仅仅只是给了一本正楷字帖和一本制作技术图册。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又说,金钱的一切动力的源泉!经多次反复试制,终于在正月初九,老郭亲自送来两大牛车十几个箱子。看来,老郭的年没有好好过啊!初十下午,李正从李家湾回来,老罗立即禀报,李正高兴的到后院验货。老郭忐忑的说,这是按王爷要求制作的三套字模,每套三千字,其中重复的常用字有一千二百个,合计一万字,只多不少,共计三千三百多斤。 看着小指粗细,三四厘米长的陶制字模,李正心里哇咔咔的乐着很爽快地叫老罗支付剩余的三百贯铜钱。并要老郭继续烧制更小些的字号。 在正月十二开始,新的印刷作坊秘密开业了。在木框内排列字模和标点,排版完成后用木楔固定,端到另一个同样大小的装着融化松香的铁槽里,趁热拍平印刷面,空白陶模被敲击得更低,待冷却后,就可以刷上油墨,开始拓印了。李正亲自指点第一版,效果不错。后面的事,就不是他亲自操心的了。 印刷成功了,造纸作坊也被李正放在心里第一位置。 正月十九,封闭校门,组织对新生们进行入学测试。 以李瑜李俭张新郭细君为主,李白李兴柳三郎胡保纯以及强烈想出风头的李玮大牛兄弟等全部三年级十七名学生辅佐,在六间教室里对所有378名新生和进行入学水平测试。年前入学的一二年级一百多名学生也同时参加考试。 新鲜出炉的试卷发放到每个人手中。早上李正看到手上这些学生的名单时,不仅哈哈大笑起来,裴行俭、薛仁贵、李敬玄这样的小伙子来了不说,连马周这样三十岁左右的壮汉也来凑热闹。李正给那些掌柜管家们多出的三十个名额就是要求寻访一些后来的名人,其中就有薛仁贵李敬玄这样的后世名臣,还有马周这样郁郁不得志的没有发迹的小人物。马周正在长安客栈困顿,落魄潦倒,被长安李观派人访出,礼请到申州。哈哈!这可是后来的宰相啊! 除了马周裴行俭这样后来的大唐牛人,还有许多权贵的子弟也来捧场,都是没希望执掌家族轮舵的庶出子弟。五姓七望的就来了不少,新晋草根出身的权贵也派出许多学徒来,像秦琼家、张公瑾家、程咬金家、萧瑀家... ...差不多后来的24功臣家都有人来。也难怪,谁家没有产业,有产业就有掌柜来交易,就会派出学生来呀!想出这一点,李正也是自我解嘲一笑。 此时,马周却对着卷子笑不出来,大多数人对着卷子愁眉苦脸。 卷子书写方式是横排不说,题目也是出乎众人意料。首行当然是姓名,铭牌字号,这个都能写上;第二行是白话:你觉得自己能认识并熟练掌握大约多少字?在合适的方框里打钩。下面是四个方框,不认识、0-500、500-1000、1000-2000及以上。 第二题,你到过家乡以外的地方吗,那里离你的家乡有多远?在合适的方框里打钩。没出去过、十里、百里、千里及以上。 第三题,你来南湖书院的目的是什么?在合适的方框里打钩。家里的意思、随便看看、学做官本事、学挣钱方法、学一门立身手艺。 第四题,你最想学哪方面的内容?在合适的方框里打钩。为大唐百姓吃饱饭--种地方面学问;为万千生命健康--医技专业;为所有家庭舒适方便--匠器制作;为大唐开疆辟土--兵事技艺。未列项目请自行添加。 区区四题,叫所有人坐了难。这是什么考题?稍稍考虑一下,在指定方框里打钩后就交了卷。没有人添加什么愿望,短短两刻钟就全部完成了,学生们立刻跑进阳光处议论不已。 三年级的学生们立即按类分拣统计,中午时分,李正案头就看到结果了。 这是按学生水平分班依据。评选标准已交给李瑜等人。所有人都是各家精心挑选来的,自然不会太蠢,李正相信肯定有各方面的卧底奸细。四题科目,只看前两题,后面的是参考条件,迷惑人的。 识字在2000字及以上的有三十九人,同时又满足在家乡以外经历过条件的又挑挑拣拣选了三十人。 识字在500-1000的最多,二百八十五人,定为新一年级,分三个班;其余的**名定为二年级;原来李孝恭送来的52人除了抽到教研班的牛娃张二宝还有50人,加上前面剔下的9人共59人定为三年级;李观送来的十二名家族子弟加上李正的二十名小屁孩家奴,除了成绩突出被抽到教研班的李三李七外还有二十二人,作为四年级。 教研班成员有李瑜李俭李白李兴张新郭细君大牛二牛胡保纯柳三郎牛娃张二宝李玮李三李七还有李家湾带来的两个农家子弟赵耕、田喜富,共十七人,现在再补充马周薛仁贵裴行俭等二十人,就有了三十七人。
如果有可能,李正原来还想开个女子班,被李琛一口否决了,笑话,女子入学,那成什么了?出了事怎么办?再说了,谁家的父母愿意女儿出头露面。但李正还是在自己后宅建立一个女子班,雁妮为班长。 学校允许有能力学生租赁学校沿河小院,可以自己开伙做饭。但不能无故迟到缺课,不准带下人进入学校。 几十块黑板也做好了。用木板拼接成大块,上腻子刷几道黑漆,挂在墙上。粉笔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李正也没想到去保密,叫工匠用熟石灰和石膏搀和后到进模具即大量生产。 学生课本文具和伙食衣着一样由学校统一提供。 规定了作息时间表、课程表,每逢初五、十五、二十五休息一天。每天上午在大厅上大课,下午在各自小教室整理所学,为以后的师弟们做教材准备。实验课要等等再等等才能开课。 班级内按每八人一组,选出七名小组长和一名班长。大班七十四人分七组,也是一名班长七名组长。 宿舍是四人一间,同小组相邻住在一起,由组长负责作息和组织轮流打扫卫生。 食堂有李家湾来的李管事带着些婆娘还有大将军属下的遗孀等操办。学生被严格要求,不许浪费。李正甚至这大食堂进门处大笔书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以警醒学生。 午后,李正为所有567名新老学生召开开学典礼。 李正白衣飘飘站在台前,李瑜张新站在身后。李正开始讲话:”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申州,来到南湖书院学习!在将来,当你们满头白发之际,回头看看从你们手中创造的事业,你们会为今天的学习机会感到幸运。当你们回首往事的时候 ,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样在临死的时候 ,你们能够无愧而自豪地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大唐人的造福而斗争"。 在我们书院,学的不是做官的本事,而是把匠人的技术发扬光大。我们的校训是‘经世致用,格物至致’,但你们现在水平还不足,只能是‘学以致用,格物致知’。 古人有个匠人叫鲁班,造了只木鸟,飞了三天三夜,都不下来,后来呼的飞走了。那个造鸟的技术多好,要是坐几个人上去,在天上看下面,会是什么感觉。假如再造大些,坐个三百人,趁黑到敌人后方去放一阵火,厮杀一阵,再飞回来。那仗还怎么打? 这个铁鸟一定会造出来,这个飞鸟将来会从你们手上飞起来! 李正描绘的远景把学生的情绪煽起。所有人都壮怀激烈。李正又泼点凉水。 相比这些,你们认为做诗还重要吗?还不如去工地搬块石头,为建设大唐添砖加瓦! 现在,你们的任务就是第一学习!第二学习!第三,还是学习!从最基本的初步知识学习。 同学们!外面大片的河山在等待着你们去开拓!在几千几**外,有着大片无主的土地,那里黄金遍地,象牙珍珠玛瑙成堆,在等待着你们去开拓,去发现!美好的生活在等待着你们去享受!为了我们共同的美好未来,努力学习吧! 比如一个铁匠,考虑的是如何增加炼铁炉的出铁量,关心的是铁的强度硬度,他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成品做得更好。现在我们申州经皇上御批,准许生产钢铁,在试验中,大胆加入新的矿石,使出炉铁水就具有百炼钢的品质,硬度和强度超过百炼钢。新式犁子和你们宿舍里的铸铁火炉就是用它制作的。这些东西正为我们的生活增加方便,匠人的技术在改变我们的世界。” 黄柏和政府官吏以及京城来的官员、李琛故交等人就站在背后,也是群情激昂。四个秘书手忙脚乱记录李正的演讲。这些肯定是要送到皇上案头的。 李正结束讲话,李瑜按名单宣布分配班级。并说,这是根据上午测验成绩的结果分配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学校根据学生成绩变化,随时调整学生学习和工作地方,调到教研班也很正常。 令大家惊讶的是,马周裴行俭薛仁贵等二十人直接分配到教研班了。十来岁的小屁孩和人高马大的大小伙子,只按成绩分班。李正决定采用复式教学,上午新生共同在一起上大课,学习新式数学。下午各班深化学习数学,兼由教研班学生代课系统学习新识字课本。新生则加强识字学习。争取尽快认识一千个字,赶上或接近大班水平。 回到各自教室,每个学生都领到全套新教材文具。后来那些被家族送来的子弟傲慢的打开,傻眼了。鬼画符般的弯曲符号一个也不认识。当然也有简单识字课本,著名的《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被集成在一册书里,'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这些李正找来的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被用来当学生的识字课本。另两本书是,一本《数学入门》,一本《格物基础》。都是最最初级的东西,将主要由李俭来讲授。 以往李正不在时,李瑜等人带领众人已经温习过一些子曰之类的书籍,但没有李正命令,新教材是半点没敢泄露。 那些下人子弟和那些军汉的孩子很是珍惜机会,很用功,拿到新课本后马上翻阅,大部分字已经认识,少数字在同学互相帮助下很快认识,识字快,学习氛围很浓烈高涨。 整个学校像动力十足的机车,带动学生们走上紧张有序的求知之路。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