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贞观小仙师>第三十九章 公主卖书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三十九章 公主卖书

小说:贞观小仙师 作者:家在南极 更新时间:2017/4/11 10:33:12

第三十九章 公主卖书

六月初五,南湖书院教学楼启用。

一层由东西走廊分隔南北两部分,迎着大门是大楼梯,东西走廊两头还有小楼梯。大门两侧南面向阳面各有三间教室,走廊北侧西头除去楼梯也有两间教室一间储物室,东侧是教师办公区和一间校医室。很经典的布局!

二楼和一楼格局相同;三楼是教研区和库房、会议室什么的,由一条钢铁栈桥和另一座小楼相连,这座小楼是实验楼,只有教研班的人才能有权使用,所以,铁栈桥两端经常锁着。

李正用千钧一发这个词语和曹冲称象的典故诱导学生们,怎样制作一个仪器,可以测定拉力,换一种方式可以做出超大的称量工具。结果,马周等人在工厂蹲点几个下午和工匠商量着改进,竟然真的搞出了拉力计,全钢制作,表体箱子二尺见方,内装一个小指粗细弹簧,带动一根指针,至于准确度有待商榷。两天后,基于拉力计的原理,地磅图纸搞出来了,交给李正批准制造。李正一看,不错,四个角悬挂装置用弹簧连接,由一个长长的钢梁连接到旁边的读表装置上,就是一个个杠杆的组合运用啊!和后世的磅没有什么区别了,大笔一挥,批准!

拉丝机在李正指导一下后,外端出口处加了一个小装置,一个夹子,还是由水力驱动,很小的夹子夹住钢筋头后,夹子飞快旋转,带着钢筋由出口飚出,地辊一直转动,把钢筋运到更远的地方。这样,钢筋出来就有些纹路,是那个夹子留下的。这就是螺纹钢,工匠和学生不理解,问,李正就再次提到**力。有了拉丝机,结合凸轮,铁钉制钉机就水到渠成。尽管次品多,咱还在试验阶段好不?

细铁丝就不能使用‘夹子’了,由于动力不均,铁丝出口处的铁丝时远时近,就杂乱无序,为了不让铁丝乱七八糟的,工匠制出一个装置,叫李正叹为观止:一个大大的陶瓷螺旋体,铁丝顺着超大的‘螺旋磁壶’上的沟槽旋转着把逐渐由红变暗的铁丝很规则的摆放整齐。这不是盘圆吗?李正惊叹不已。

既然古代劳动人民智慧无穷,解决了弹簧和螺丝问题后,李正公布些新课题。首个课题是轴承,这次直接画出图形征求解决方案。十天后,收到成效。有两个铁匠现在叫钢铁厂工人大师傅搞出样品:一个是较大的滚轴轴承,一个是小些的滚珠轴承。李正感叹,还是工业有了基础才有发展啊!啥也不说了!除了奖励银钱、晋级优先外,在了解制作思路后,当即建立新的轴承专业工厂。既然大唐工匠心智不可测量,李正干脆释放一批超前技术和实物三维图型。钟表的原理和模型、小孔成像原理和木板箱模型、挤压高温膨化机原理和木制模型、榨油机和稻谷脱皮机、磨面机图纸和模型...等等。都是些以水能为动力的低速机器。

还有一个自行车,并有图形和模型,是一个木匠在李正指点下用竹木制作的一比一大小模型。当然了,花盘好说,后面的牙轮就难了,那里面的差速器就不用想了。路面这么好,每天还要步行很多路,李正很怀念自行车,这个代步工具是必须有的,不然对不起穿越一场。

今天学校广场搞个马拉铜球试验,明天教学楼搞个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试验,不仅把学生娃折腾得迷三道四,连带着把京城来的**子弟也迷惑得如醉如痴。

长乐公主编撰的新书印出来了。书名叫《南湖的夏天——故事100篇》,16大开精装彩印插图版共258页,署名李丽质、李德贤合著,李孝正作序,印刷2000本,每本售价999文。书中除了李正讲述的故事外,又收集整理一些逸闻趣事,经李正审查后,剔除一些不适宜篇章,添加一些成语故事,凑够100篇,这样,一本面向贵族中低年级小青年的健康消闲读物就问世了。书店门口的推介是这样介绍的:本店六月十日隆重推出由大唐长公主、清河公主亲自执笔,义阳王亲自作序的新书,《南湖的夏天——故事100篇》,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珍版收藏、数量有限。

书院学生阅读的是一种170页简图内部版,图是白线勾勒的白描,但也栩栩如生。售价只有九十九文。

套色印刷的精装版,可以说采用了大唐以致之前从未有过的纸张和技术,厚实的纸张和后世的铜版纸有得一拼,彩印采用银票印刷技术,精美无比。两个公主兴奋得脸色涨红,抱着样书舍不得放下。

公主的新书被来申州的商家打包带回,印刷臻美的彩印耶!欣赏阅读价值不说,当个传家宝收藏也不错啊!那可是公主亲自写的哦!

长乐和清河各分得一千贯崭新银票,激动得不知放哪里好了。按分成,她们是拿不到这么多的,两种版本除去印刷厂和南湖商贸分成,她们应得一千三百多贯,为了刺激她们以及后面的一班公主皇子,把他们的精力转移到学问上来,不差钱的李正直接给予每人一张最大银票。

身为最高贵的皇家,在皇宫里,私人拥有绝对可支配钱财数目都有定规,王子公主级别的也不过十二贯月例零花钱。对于长乐清河来说,一千贯绝对是个大数目。

长乐喜欢的眼里都是闪亮的星星,清河更是一句话把李正搞了个跟头。“王叔!咱们是不是再写上一本?”

六月十五日,按计划实施的工匠级别评定工作正式展开。学校暑期大考也结束了。原定于同日是书院放假时间,却被教研班和多数学生一致拒绝。哪有学习不过几个月就休假的,何况还有逢十休一呢!李正原来想,放一个半月的假,躲过伏天的酷热。他完全没想到,大唐的交通是如此艰难。学生是来自几十个州府的,最远的在长安以北。回家的话,回去的路上就大半个月,住家里三天再回来,尽晒太阳去了。虽被拒绝,也是没什么说的!正愁着时间不足,人手不够呐!

既然都不走了,那就协助着搞工匠评级去。拿出一叠评定标准规则交给马周,由他主持选出十几个小组长,由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每组十几个人全部下到工厂实习去了。其余学生,帮忙改试卷的、整理下期新生教材的、搞试验的 、各行其事。

李家庄又送来些新榨的菜籽油,李正愣了许久,才想起要制造的那台榨油机来。带领学生们启发再启发,修改再修改,终于画出榨油机图纸。又带学生亲自翻砂倒模,制出锥形齿轮、螺旋挤压杆在内的一个个零部件,十几个大师级铁匠打造其它部件,已经完成所有零件制作。叫上张新等人,带一批留守学生们组装,一台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机器出现在大家面前。

大家把这个五六百斤重的东西抬上大车,拉到水车动力坊,安放好,流水推动带有齿轮的水轮大轴,和榨油机的动力齿轮连接上, 榨油机咔吱咔吱转动起来。准备好的菜籽倒进进料口,不一会儿,油被挤压出来,李正调整一下挤压轴的间隙,油淌得更快了,由一个木桶装着。饼从另一个出口出来了,被一个学生用箩筐接着。反复榨了三遍,五十多斤菜籽里就再也榨不出一滴油了。所用时间不到半个时辰。称了一下油,有二十二斤,合二斤三两榨一斤油。这个出油水平是较高的,一般榨油作坊都是三斤菜籽榨油一斤。

不仅榨油机出油率大幅提高,用时也缩短几倍。一个强壮大汉,压动油锤不停操作,一整天不过打油五十斤菜籽。至于大轴外套被磨得烫手的问题,被一班人选择性地忽略了。

大家顾不上表达对王爷的崇拜,像往常一样做着记录,只不过这次的记录更加详细,还附有画图,设计参数,零部件图纸,翻砂倒模步骤,以及整体性能介绍和评价。堪称一份详尽的说明书。

他们知道,没有王爷师傅的许可,这份记录是不可能传回家族的。私下泄密,会给家族带来灾难的。

榨油机算是成功了。李正相信水车磨面机和打米机也快了。另一个问题又不得不开始考虑,动力问题。现在所有机器动力全部是水能,如果到了秋后,水源枯竭,那该怎么办?

围着榨油机兴奋的学生们拿到一个新任务,把磨面机和打米机图纸变为实物。李正则又闭关不出,搞蒸汽机和发电机设计去了。

李羌现在是一个小工厂的负责人,不大的厂房里摆着一溜四台‘车床’,每个‘车床’旁有三四个小伙子在围观着一个操作员工作。熟手带生手,这是新规定。在这次级别评定中,被评为四级上,独立思考创新给他加了一分,熟练本职工作也加了分,工作时间和经历也有影响;如果识字数达到扫盲标准的话,可以晋到三级下。现在他正用‘车床’在加工一种更小的螺丝帽,王爷交给他的那套螺丝钉被供在工厂大门处,任何人一进大门就看见一个供俸神龛,里面就是那个‘神品’螺丝。下面排了一溜大小不一自认合格的成品。

成品经检测员用卡尺测量后,用油纸包装,装进木箱码放,堆在墙边。现在制出的有三种规格产品,17毫米、21毫米和35毫米。

商队送来许多坛坛罐罐的火油,被李正要求存放在山庄大仓库里,在炼制方法没有处理好之前,就决不能开始加工。所以,刘望山总是来向李正抱怨,说大仓库里快放不下了,都是大瓮、大坛子。原油问题没有解决,煤炭那里传来好消息。工人在例行清理炼焦烟囱时,从内壁是铲下一堆黑乎乎的焦油,来问王爷,不知道有没有用。自从肥皂香皂皂化时撇出的甘油被王爷如宝贝般收集封存起来后,凡是发现不认识的新东西,都要请示一下才能处理,这事张新李瑜给定下的规矩。

几大推车的黑乎乎的东西直接送到书院,李正放下手中绘图笔,叫几个学生帮忙,收进试验库房。

这些专业性的东西应该交给专业人员来处理,可李正还没有找到专业人员。人选倒是有,道士!道门炼丹道士无数,要想把他们引出来,还得下重饵,李正几乎把道士给忘了。看来还得大忙一阵子。

在教研班帮助下,李正查看所有关于矿石入库记录后,带他们去山里,去工厂库场辨别矿石。

李正根据矿物图谱画出大量图片,配以文字介绍,叫学生们比较、辨别。这些矿石图片尽可能的调配出原色彩,但还是惨不忍睹。李正没学过绘画,对色彩的调配没什么感觉。没有实物比较,按图索骥简直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在工匠品级工作告一段落后,所有二三年级加教研班学生一百余人加上李恪长孙冲准备一番,这一百余学生和仆从护卫近二百人就出发了。先去工厂仔细认识辨别库存的铁矿石、石膏石、荧光石、石灰石... ...等等,下午准备再沿着新修大道去矿石采矿场看看,认识一下各种矿石。沿着小铁轨道走了一天,还没有到目的地,李正吩咐在一个靠水空旷处,早早安营歇息。

这个小轨道,是李正看矿石运输困难,提议规划修建的,从矿场到工厂有十七千米,在十天前建成。由于大桥工程结束,大坝工程即将封顶,钢铁产量和储备增加,运输压力加大,才不得已而为之。铁轨是预制模具浇灌的钢水铸成,硬度应该支持得住,韧性肯定不行,并且长度不一,用35毫米大螺丝固定在水泥枕木上。矿车是四个钢轮托着一个钢架,上面上可以翻倒的活动车厢,一米三见方,高一米,可装一方矿石。和后世小煤窑那种矿车相似。两个人推动比马车快多了,返程则是一推两三个。在动力机器没有制造出来之前,也只能这样了。

年前,李正派李瑜按自己画的路线找矿,李瑜带人走过不少冤枉路,上次为了找矿石,可没少瞎转悠,这次直接到达目的地。让学生们亲眼见识各种矿石。上次李瑜还去了灵山,鸡公山,黑龙潭等地,这次只是走到灵山就回来了。也没机会去看看黑龙潭的茶场。

两三百人走走停停,来回花了六天。有些公子哥还累得叫人扶着,长孙冲就是之一。原本还要继续在山里转转呢!秦琼派了一伍小队来寻找,说是皇上就要到了。

2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