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贞观小仙师>第四十四章 朝廷的动作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四十四章 朝廷的动作

小说:贞观小仙师 作者:家在南极 更新时间:2017/4/13 11:28:56

第四十四章 朝廷的动作

七月底,北方最热的时候。

李世民私访申州并没有公开,仅有的几个人也没有张扬出去。天气太热,应有的朝会也没有按时召开,朝堂放伏假了!

李世民召集起家班底,摒退宫人,在大殿深处密谋。... ...

要说唐朝开国之初,政治清明,令行禁止,在短期内恢复战乱带来的创伤,短短几十年里达到贞观盛世,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原因就是武人治国,说白了就是军管制。到了后来有了《唐律》后为什么又渐渐走下坡路了呢?那原因固然很多,也有一条,文人想当然的想恢复礼制德制,儒法治国,想用圣人思想教化万民,以至于慢怠法政,最终走上王朝衰亡的循环死结。

贞观7年八月初一,朝廷发布一系列公告。

第一个不起眼的《关于推行通俗白话通告 》,规定在一年过渡期内,朝廷政令、县州府判词、榜文、昭告、通令等公文一律以通俗白话为准,以百姓能听懂理解为准。无关紧要的东西并不伤害谁家利益,除了大儒们嘟囔几句说贱民识字有违圣人本意外,朝堂官员响应者寥寥,但反对的声音很小。

这一点,李正有些无语,比如说,八人坐的大方桌搞出来,木匠问何名,李正就说,叫八仙桌。可随后记账的名称却是‘八仙棹’,这个‘棹’字不是和船有关吗?问了一下,原来还没有“桌”字出现。古人都是这个‘拍案而起’,那个‘窗明几净’,翻看之前‘古籍’,确实少见‘桌’字。 李正一不想来个仓颉造字,二不想简化汉字,这样‘繁写’也习惯了,何必多事?也就不去按后世写法指正。

第二个公告包括三个内容:《关于成立新闻出版总署的决定》、《关于建立大唐朝廷报纸的决定》和《关于民间办报管理管理规定》,这三条规定是说朝廷要在礼部之下建立一个管理报纸书籍出版的部门,朝廷也要发行体现上令下达不至于变样走形的公开报纸,是朝廷邸报的扩大增容;以及对于私人或民间报纸的申报发行管理办法。其中有许多零零总总的细则,包括有造谣诬蔑、无中生有将被封杀报馆追究当事人罪责的字样。

近期长安出现跟风模仿《申州学报》的十几份民间报纸,首先是太学模仿搞个不定期的《太学报》、国子监马上搞个《国子监学报》,上面刊登一些学生的诗文。接着街头马上就出现了什么《长安商报》、《 东城市报》、《西城市报》,还有妓院青楼也集资筹钱搞了个《红袖报》,一时长安百姓快乐了,到处传说着报纸上的奇闻轶事。那些市报上还模仿申州搞个商业广告,百姓也流传着某某商号酬宾降价的消息。最早就酝酿发行的《大唐政报》反而犹豫着没有了动静。

朝廷官员自然知道舆论的重要性,为了把民众口舌抓在自己手里,配合《大唐政报》的出版才不得不发出这几条政令。 为配合前一政令,这些公文全部采用通俗语句,白话体裁,并倡议其它报纸采用。

第三条通告就耐人寻味了,起码一般人认为它是维护申州义阳王李孝正的利益的。《关于工部下设专利局的通告》、《专利条例——关于朝廷保护个人发明创造利益不受损害的决定》,规定对申报流程、授权、仿制等名词进行解释,对造成专利所有人的侵害的赔赏办法做出规定。规定造假者和未经授权模仿者的制作成品属于违法品,一经查出,所有成品、工具、原料、充公,人员羁押扣留,场地封闭,产权充公。

这一条就有些过了。直接把一个民事事件提升档次,和谋逆造反等同了。这条通告在许多官员反对声中还是强硬颁布了。哪个家族没有作坊,哪个作坊不是在模仿?申州的东西出来后,哪个作坊的匠人不是在揣摩着改进?这不是断人财路么?好在实施时间还长,而且只有在专利局申报通过之后才受保护滴——现在专利局还没有影呐?

第四条通过是《关于筹备成立民间议政团体的决议》,决议说,为了切实体现政令关系百姓民生,政府号令切实有效不至于和当地民生脱节,建议各乡里地由望高有德人士组建议政团体,因地制宜对当地政令施行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供政府主官参考,对一级政府有监督职责。决议对议政团成员的筛选、人数比例、组织、活动场地都有说明。对州府县一下议政团的经费建议是:当地人议当地事,暂时没有经费和工资!以后财政宽松时给予补贴。但给予议政代表的荣誉,有政府审定后发放全大唐统一标识。定期选派议政优秀代表进京接受皇上召见。所有议政资料由当地政府多份存档,以备后查。

朝廷也成立议政团,成员由士农学工商军民官多种成分组合,代表各行业各阶层利益,特别要有突厥羌人回鹘回纥等外民族代表,人数暂定为三百人。

这一条也蒙了过许多人,以为是朝廷关心民生疾苦的善政,赞声一片。有人引经据典的找出汉刘邦成立耆老会,用乡野有望之人管理乡里。世家门阀则少有人看出其中暗藏玄机,只是一味地想向其中安排更多席位,争取更大话语权。

这条政令引得长安和大唐全境风暴骤起,几乎所有阶层的人都跃跃欲试。乡村的耆老遗才,怀才不遇的读书人,都想获得如此殊荣。没有俸禄?那也不算什么?通告上不上说,当下朝廷财政困难,以后有补偿么?没有补偿也要挤破头啊!能在家乡政策上说上话,和做官有什么不同?那可是朝廷荣誉啊!乡村的火热不说,长安也是一片沸腾,各个家族、军方、六部明争暗斗,强夺名额。最后一条通告被大部分人忽略了。

《关于扩大科考生员范围及条件的通告》说,根据大唐当前发展状况,需要大批有知识有能力有抱负的基层管理人员,朝廷委托户部礼部工部,由户部礼部工部联合执行的科考将于明年开始扩大录取名额,以后每年都将进行类似考试,形成定例。根据大唐发展需要多种多样人才,每年一次的将扩大考试范围和改进录取办法。后面是各项细则流程。

不光读书人可以考试,匠人、农人也可以参加相应的考试。这在读书人中引起的风波被争夺议政团名额的风暴掩盖住了,根本连个漩涡都没有出现。

远在申州的李正满血复活般神气现身在工厂第一线,原因是锅驼机第二版出现了。

第二版出现两个极端,一个大型的有两米高四米多长,是张新领导的第一小组制作的;一个只有八十厘米高一米二长,是李俭带队制作出来的。高大型被李正命名为2D-1,李正解释说这是二代第一款的意思。小的自然就命名为2D-2,大家没有异议。

2D-1自然是用于各种动力输出,在张新带领下,安装底座,用‘皮带’接上输出转轮,像模像样地带动各种机器,已经完成实验。对于小型机2D-2,即使烧起锅炉,输出转轮转得飞快,李俭还是不知道它的作用。难道说用它带动小型机器?这才请出师傅指点,在李正指导下,先安装一个加长底座,又在底座下安装四个铸铁轮子,轮子铸造时还留有防滑齿牙,平衡了重心,把四百余斤的2D-2用螺丝固定在底座上,外面用铁皮做了个防护罩,刷上油漆,后面车体用木板包围成车厢。一个简易机器车辆就新鲜出炉了。这个蒸汽车用后轴驱动,前轴安装有简易转向器,车体上方安有方向盘,安装成功后,众人推推拉拉把它弄到学校操场。听说李俭搞出新东西,围观的人自然不少,各个年级课也不上了,围坐在看台。

这个看台,是仿制的体育场看台,更确切地说是个观礼台,面对着超大的广场,水泥硬化的广场中心是高大的旗杆和白石围栏,也是仿制的某个广场国旗基座。围绕着广场是环周一千六百米的跑道。除非大雨,每天大清早,全体学生必须沿着红漆线跑一周再吃饭。

李正看了看制作数据,提出建议:用煤做燃料,为了缩短启动时间,李正还叫人取来些火油引火。那可是未经提炼的原油,燃烧起来,火焰中带着黑色烟尘,一时狼烟滚滚。大半个小时后,开始冒出蒸汽,上面转轮开始转动,驱动轴由一个简易离合器控制,还没有耦合。又等了十来分钟,操纵大唐第一辆蒸汽车的李俭调整一下锅炉燃烧室的进气门,猛地推了一下手边的耦合控制器,车体顿了一下,就以小跑的速度向前奔去。

场上欢呼一片。李俭得意洋洋,转动着方向盘沿着操场周围划着圆圈,铸铁轱辘把水泥地坪啃得斑斑白点,李俭早把爱惜学校设施的条令忘到九霄云外。李正欣慰的看着李俭表演,看他越来越熟练,就待他转到自己面前时,喊道:“扩大进气门,加速!”

李俭一激灵,是啊!这是试验,尽顾着显摆了!连忙拉开炉膛挡板,稍后,蒸汽大增,车子明显速度加快,不光是他,整个操场上的师生,一时觉得那呼哧呼哧哐哐的声音就是世上最美妙的音乐。

两个小时后,终于因为水位问题,李俭不情不愿地停下蒸汽车。学生们围上来,李正即兴发表讲话。

“过去有个鲁班,造个飞鸟可以几天几夜不落下来。今天我们南湖书院造出了蒸汽机车,我们又见证了它的试验成功。我们应该感到自豪!但是它真的成功了吗?他有什么作用?

“这肯定不是我们想要的!用它拉运货物?看它在坚硬地面上跑得很好,到了泥土地上呢?假如让它代替牛马拉犁行不行?这是说它的作用。蒸汽车自身也需要更多的改进,当然根据使用要求。比如说,它能在泥土地上跑了,我们把它用在拉运货物上,它能拉多少?跑多快?一天走多远?中途需要加煤加水几次?对面也来一辆同样的车,怎样避让?适应什么样的道路?都要考虑。

“把它用于拉人载客,往边关运送物资人员,那就要提升速度,兵贵神速嘛!它的速度最快有多快?这也需要我们改进。要学的东西很多,大家回去先把基础的东西学好,我们会制出更快更大的机器来。”

朝廷又送来大批物资,要李正加班制作前线急需的军火。同时从终南山道观请来十来位道士,炼丹道士,这是李正特别要求的。这些道士一到申州,李正立即亲自接见。

终南山大大小小的道观很多,鄠县的宗圣宫是朝廷的宫廷御用关系户,以前高祖起兵时道门给了不少支持,大唐立国后,李渊就敕封道家为国教,终南山宗圣宫理所当然的成为定点关系户,也是地位最高的。李渊还在长安皇城里也修建了一所宗圣宫,象征性地表示道教地位。这次李世民就是从终南山宗圣宫里选出的炼丹道士来帮助李正的。

炼丹不炼丹李正不管,李正要从中间找出真正的化学家。带队来的是三清殿的灵寿真人,辈分最高,七十多岁的样子,一头枯焦黄发,很是不修边幅。灵寿,你咋不叫乌龟呢?李正腹诽不已。

李正宴请这十二位未来化学家一顿,了解到这十几位弟子来自几个不同山头,不过都是炼丹这行的,席间问起另一位希望见到的妙应真人,灵寿答,没听说过。李正郁闷不已,才说出他的姓名,叫孙思邈。其中一个弟子答:弟子知道,那是华原县的孙畅啊!是玄门殿挂单的医道。

孙畅是谁?李正又懵逼了!仔细在脑海里百度一下,原来妙应真人是宋徽宗给予的封号。怪不得!

问及近况,那道友答:不见许久了,说是去了巴蜀寻药去了。王爷要找他可以在宗圣宫道观留言,他回来后,就能找来。李正无语,但这也是一个没办法的办法。

饭后,李正直接叫李瑜带他们去参观了实验楼,但那些亮光闪闪的玻璃或金属上的洋文符号叫道士们眼晕,然后就顺理成章的领到了学校图书馆,《抱扑子》等一批古籍炼丹书籍自然是诸位滚瓜乱熟的,南湖书院的梵文西洋文字他们就没有见过了,熟悉一番后,就是寥寥几本《化学基础》、《化工基础》就叫几人眼热心跳、跃跃欲试了,李瑜及时提醒,基础是熟悉这些符号和申州的度量衡。才算给几人交了盆凉水,刹住狂热的飞车。

理解能力李正相信他们都有,但要接触新的课程,还是要从基础学起,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在导师李正谆谆教导下,一班道士开始做起小学生来。

灵寿对王爷小小叹息听得很清楚,小心翼翼地问:“王爷还有什么要求?”

“人太少了!我是说来的道士太少了!”

呃——

3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