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贞观小仙师>第七十四章 不是对你显摆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七十四章 不是对你显摆

小说:贞观小仙师 作者:家在南极 更新时间:2017/4/26 11:00:22

第七十四章 不是对你显摆

众人吃饱喝足,撤了桌子,奉上香茗。

李世民待李正答应众人要求。问:“孝正啊!去年你那个书没少惹麻烦啊!今年又搞个什么《三国演义》更是大出风头啊!”

李正嘿嘿一笑,叫管家过来耳语一阵。刘诚躬身退下。

“皇兄,各位王兄,那些都是枝末小道,不值一提!孝正就把这一年来的成绩汇报一下。衣食住行,第一件事,先说穿的。南湖书院从西域引进棉花种子,在申州试种成功,今年在鄠县推广试种成功,现在用棉花织布也成功了。这个可以解决大唐百姓穿衣保暖问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南湖书院研制的水力织布机,大大的提高织布效率,并且织出的布比人工织的更好。今年南山书院又研制出燃油内燃机作为动力,纺织速度更快更好!请看!”

管家报来一件大衣,啊!棉袍。李正接过来抖开,青黑色的长袍,滚边绣着金线。最耀眼的是它安了个后世的毛领,大翻领上装着灰黄色的兔子毛皮。搁在后世肯定是个不伦不类的东西,但现在却大大的吸引住了众人的眼球。

看众人都要伸手。李正道:“别抢!别抢!还有准备。等会儿一人一件。这个布就是棉花织成的,里面絮的也是棉花。怎么样?这温饱的温可以解决了吧!”

大家惊叹于布匹的紧密厚实,摸上去很有质感。

“第二件事:吃的。整个大唐,就是现在,还有不是少数的人在饿死。南湖书院一直一改善天下百姓生活为己任,一直努力收集天下各种植物为我所用。现在已取得重大成果。推广的话,不出三年就可以改变吃饭问题。”

一干老男人两眼放光,像见到一个**的娇娘。他们经历过太多的饿死人的场面,咋闻喜讯,确实过于激动。李世民更是呼的站起,一把抓住李正胳膊:“当真?”

这一瞬间,李正忽然泪水止不住流出来。我可怜的苦难深重的祖辈啊!我终于能为你做点儿什么了!

李世民吓了一跳。王弟怎么了?

李正哽咽道:“我为大唐百姓不再因饥饿而死感到高兴,我为南湖书院南山书院有了价值感到高兴。失态了!失礼了!”众人都上前劝慰和赞美一番。

一个是占城稻,在申州试种成功,产量可以达到八百斤。种两季的话,产量可以达到一千一百斤,但米质不如种一季的好吃,还有人工管理上过于紧凑,又耽误冬季种小麦。所以在申州不提倡推广。再往南,到温度更高的岭南应该可以。

再一个是小麦种子。不知皇兄前年那五十斤麦种产量如何?今年有有多少收成?

众人茫然一片,看来李世民的保密工作搞得不错。

李世民眉头一扬,笑道:“果然!完全按孝正说法去种的,去年收了一千九百多斤,全部种下去。今年收了八万多斤,全赖孝正那个粪肥法之效。”

李勣算是看出点名堂。问:是孝正在前年就给皇上新式小麦种子?不知种了多少?打了一千九百多斤?

李世民腼腆着脸道:前年是五十斤,在皇庄上种了二亩多。去年就是1900多斤,全部种了下去。明年就好了!”还有就是李世民没有重复说今年产量,他怕八万多斤的产出招来嫉妒恨。

去年申州流传出来的种子只是在小范围发放,主要还是满足申州周边,世家商人也有很多流出,只是各家当做宝贝,不肯轻易示人,产量更是保密。这些朝中大臣家中也有种植,都在较远的食邑封地种植,面积较小罢了。鄠县的种植也是从今年开始的,李正是去年年关才来‘长安,没赶趟。

这回轮到大家傻眼了。近四十倍的产量,如果不是皇上亲口说出来,这班人打死都不会相信的。一般的耕地,三石产量就是丰年,再高产也增加的有限,也就是十倍产出。也就是说,撒四五十斤种子,出产三四百斤,一石一百二十斤,三石左右,三百六十斤。贫瘠些的土地,收获不到一百斤的也有,再遇上天灾虫灾,颗粒无收也平常。所以,荒年也就三年两头的出现。

长孙无忌老泪纵横,当年自己家破人亡,和妹妹无垢流落街头。舅父高士廉无力照管,可是没少挨饿。树皮吃过,草根也吃过......老长孙家也有种植,那是长孙冲带回交给管家的,不知道种到哪里去了,管家也没向老狐狸汇报收成,说不定被吃了也不一定。回去得问问,他流泪,肯定有心疼仙家种子的成分。

可恨皇上消息封锁太严,有了八万多斤种子,也没有想到诸位弟兄。其实,他们对于申州小麦早已了解,有九成以上的家族都去申州换了麦种回来种。只是对高价的申州麦种没有那么多的关注罢了!这时听皇上亲口说出来,还是感到震撼。

李正继续说:“那么!你们知道申州的李家湾今年打了多少小麦吗?据申州黄柏统计,今年李家湾小麦总产量是四百万斤!一个村啊!”

这下人们真正坐不住了!纷纷提问,还是李孝恭出面解释:“李家湾我知道!那是我在荆州当大总管时的一个安置伤兵的村子,孝正就是在那里下来的!村子靠着淮水,全村百十户人吧!有活地3000亩,孝正到后,要求开荒种他的小麦,被二哥襄武郡王否决,种在熟地里。去年开荒,扩大种植,种了良种4000亩,打了40万斤我相信。还是孝正那个肥料方法有效,去年就已经发布全大唐推广办法了,不知道各地效果如何?”

众人附和,李世民叫随从记录下来,回去问问。

“还有一种植物叫玉米,原产海外,经海商辗转弄来二斤种子,经申州种植改良,产量更高。特别的是,它不择地,抗旱耐涝,在鄠县种植,产量不错!这次我带来万斤种子,交给皇上在合适的地方种植,明年就可以大面积种植了。”

二斤就产出八百斤!天啊!万斤可以种植多少亩?众人来不及惊叹,急切的问。

“这种植物下种极少,每亩需二斤左右种子,四千粒左右,不超过四千五百粒。肥沃的土地产量高一些,贫瘠的地方肯定要少一些。我已把种植和管理方法写出来,给大家一个参考。”

李正在空间种植了三季,那里常年可以反复播种。原来担心杂交种子会退化变异,成为不育系,在空间这种担忧完全多余,空间自动补偿功能会恢复一切缺损基因。要不然,李正储存那么多物资,耗费大量精气神,需要多少天才地宝来补偿啊!

大家用古怪的眼神看着李正。你不会这么好心吧!你没留点儿玉米种子?

李正弱弱的说:“我留了一部分,还要继续培育提纯,改良新品种。申州那里也有少量种植,那部分种子将向南方供种。”空间储存大量种子,李正明白,太多的成果会给他们带来慢怠情绪。只有不断鞭策才是发展之道。

“还有一种东西,既是粮食也是蔬菜,叫马铃薯!”刘诚端上来一托盘叫大家看。众人大笑,还真像马的那个铃铛啊!李正醒悟过来,原来马铃薯就是像马蛋马卵子马睾丸才取的名子啊!早知道就干脆说土豆不就完了!

“这个东西种在任何地里都能高产,每亩产量三千斤以上,高产地块可以加倍到六万斤。这个种子目前较少,只有几万斤,可以先种几个县,明年产量上来了再推广吧!”李正惭愧没有重视土豆。

住的问题,我想大家都有体会,就不多说了。在此建议一下,个人房舍或官府建设行为翻修或重建要服从城市建设整体规划,比如,西市。”李正提示一下就不说了,在座都是聪明人,西市改建势在必行,乱糟糟地和泱泱天朝地位极不相符。怎么改建,自有户部操心,咱不能吃自家饭,操别人心不是?

再说出行问题,南山书院到长安的道路扩建准备就绪,开春即将动工,南山书院这次也拿出四十万贯,先修到长安的道路。像这样的工程,申州也在初建当中,申州往外的路已经到了非修不可的地步了,今年冬天,南湖书院已经拿出一百万贯资金用于修路,回馈社会对申州支持。

另外,从两家书院建成至今,已经出版各类书籍一千四百余册,还有正在编审和在印的一百余册。

书院两年效益报告,纸面上是两千二百多万贯,往外投资支出两万五千多万贯,所以说,现在,孝正是欠债的穷人啊!

众人大笑:天下有几个你这样的穷人就好了!

好了!李世民作了总结。王弟啊!我代大唐百姓感谢你和南湖书院、南山书院所做的一切。能解决天下人的温饱,正是我等追求。只是此时种子还少,还望诸位保密,待明年,明年就能推广了。嗯!孝正推广这个词用得好!孝正还有什么需要的,写个折子呈上来,朕大力支持。天色不早了!我们就该告辞了!

等等!管家带着一班家仆进来,每人抱着一件棉袍,刘诚还抱来的一摞书,李正拿起一本递给李世民:皇兄,小弟涂鸦,您姑枉一看。又给众人发书。

《三国演义》!李正、李治合著。嗯?什么情况?像杜淹、房乔、长孙无忌、李靖等人当场就翻书阅读。李世民见了道:“天色已晚,改日再聚!”众人醒悟过来,也不再多说,各自带着棉大衣,匆匆冒雪离去。一个个似乎忘记青菜的事儿了。

3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