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三卷第一章 筹备小说:宋周定鼎 作者:妙笔书丹青 更新时间:2017/5/12 18:07:14 李岱知道这一段时间辽国的内部也不安宁,不过到底是如何变化的却不是非常清楚,他只知道有后周最后一个皇帝柴荣被称为五代第一明君,曾经趁大辽虚弱北伐,可惜中途暴病功亏一篑,再后来就是北宋赵大赵二这兄弟俩的故事了,特别是赵二赵光义高粱河一战被萧太后和韩得让打得屁股中箭趴在驴车上逃回来,还搭上了杨令公的命,那是小时候在评书里听过多少次的桥段。 到了十月,天气开始变冷的时候,李岱终于给所有难民搭建出了足够的房子。于是整合流民的工作正式展开了。而这时当世的政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北汉皇帝改名叫做刘旻,自将二万兵,与辽国派萧禹统兵五万、合师攻晋州。辽与北汉军三面包围晋州,日夜攻城。由于战场遮断了道路,滚滚而来的流民也戛然而止。 如今整个南山塬高台上装了木栈道,还在底层开了很多窑洞,掏出的土堆在坡下面,李岱计划随着道路和窑洞增多,可以把土堆逐渐堆成一个连接旁边小南山的通道,这样高台和小南山就变成了一个天然的堡垒,再把身后的一小段河谷围进来,这周围既有耕地又有水源,同时也就不需要总是在木栈道上小心翼翼的上下了,就彻底变成一座小小的坚城,不过再小的城池那也是城,按照南山坳的人力水平,还要慢慢的修上一段时间。 如今的高台南山塬附近被流民们含糊的称做“城南寨”,或者“南山村”,而在高台上挖出的一排窑洞,中间一个最大的窑洞,如今是李岱庄堡南山村的政府议事厅。 此时在南山粗议事厅里面,李岱的学生李奎一正拿这统计的数据向大家通报救济流民的结果,这孩子已经快满十七岁了,经过几个月的历练已经很有些成年人的沉稳干练之气,此刻操着他那还在变声期的公鸭嗓一脸严肃道:“总共收揽流民一千二百五十一户,共二千四百一十九人。其中十二岁之下的孩童七十一人,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九人,壮年妇人九百二十人,壮年男子一千四百一十九人。” 数字报出整个房间内有一个短暂的安静,老弱数字如此之少,可见这些百姓的惨状,估计几乎所有的老弱都死在了逃亡的道路上。这样的一幕惨剧在最近一百来年的中原大地上到处上演着,眼下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罢了。 李岱没做声,他在盘算粮食问题,这些人口每年的粮食差不多就要两万担粮食也就是一千吨。目前的粮食储备还有不到三千吨,养活目前的这些人两年是没问题的。但是李岱是希望能够尽可能的收揽民众的,那粮食就成了扩张的一个瓶颈。 他一边想着一边示意李奎一继续,李奎一便继续念道:“截至目前共挖出窑洞四十七个,建设草房一百三十三间,垦田八千三百九十亩。目前新田种的是冬麦。”按说此地解决长城冬小麦已经很南生长,不过李岱所处的地方由于山谷背风穿越过来的这个高台使得河谷更加封闭,并且周围似乎有一些地热资源,在去年就显得十分暖和,有鉴于此李岱就要求大家用一个月的时间补种了冬小麦。 “可惜玉米还是半死不活的样子!”李岱每次想到那几亩死掉的玉米土豆植株都暗暗可惜。按照土豆一亩地产一吨粮食的产量李岱不到三年就可以在西北立住脚。现在只能耐这性子慢慢来,希望亡羊补牢,那些玉米能够尽快结穗吧! 这边胡思乱想着耳边就听李奎一继续说道:“目前的问题是房屋大多是草草搭就,不是很结实,虽然山谷中没有大风且较温暖,万一下雪也很有可能会压塌屋顶。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来加固,其次很快就要冬天,这些流民大多衣不蔽体,冬衣的制作也很紧张,需要制作加快进度。第三是冬天的柴火需求很大,要加派大量人手去周围打柴。先生提到的煤矿,银城背面听说是有的,但是这附近还没找到,铁矿也还在探问。” 李岱的农场前世离榆林神木县不太远,这一带煤矿很多,以前李岱经常看多小煤窑,只是没太往心里去,现在想直接找到准确位置却是有点难了。没办法只好继续派人去找。煤炭的燃烧值可是比树枝高的多了,李岱小的时候,祖父还经常用煤和黄土搅拌做成蜂窝煤来烧,十分方便。 至于那种方便好用的烧蜂窝煤的铁皮炉子,李岱实在想不起来怎么制作。不过现在麟州这片土地上,铁料本来就缺乏,能够做成薄铁皮更是要费大功夫,李岱琢磨了半天,还是觉得就烧土炕和老灶台比较实际一些。 李奎一总结道:“今年粮食共收上来三千一百担,目前每月不算牛羊家畜家禽的支出,仅粮食支出就有大概二百三十担。现在农具还缺一些,铁锹和镐头只能轮着用,已经和村里的铁匠联系加紧打造。水渠已经足够灌溉眼下的田地,不过如果明年再按照这个开垦的速度,那就需要一倍还多的水量才够,我会安排农户冬日里闲时趁土地还没冻硬的时候抓紧按照规划开挖。计划开春时能够全部派上用场。” 看到李奎一总结完毕,李岱点点头让他坐下,说道:“忙活了快几个月大家确实辛苦了,现在安顿了两千多流民大家都是功德无量。但是眼看冬天就要来了,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最后可不能功亏一篑。下面我来安排接下来到元日需要我们来做的主要事务。” 各个学生和几个杨隆仁、郭开道等人听了李岱的总结也都提起精神,坐的更直。李岱继续道:“第一所有庄丁已经基本组成了百人为一组的组织,要尽快加固房屋以备冬天,第二十天内要完全结束冬小麦的播种,在上冻之前再开一千亩以上的田地出来,并争取多挖开几道水渠以方便取水。山谷里都是新开的地,粮食产量不会太高,如果不抓紧,明年如果再有新的流民过来,那山谷的粮食可能就要紧张了。 第二,需要把护庄队成立起来,要进行简单的训练,毕竟周围都不安静,契丹人常常南下,党项人也总过来。我们这里粮食不少,别被别人当作肥羊宰了。先抽选一百人进行训练,等霜冻之后,所有男丁都需要进行简单的训练。 第三,要尽快找到煤矿,这样就可以解放砍柴的人手出来做别的事情。 第四,同党项的交易不能再做了,毕竟我们粮食也要储备,交易多了露财恐怕会引来党项人打草谷。 第五,派人联络麟州,争取同杨刺史搭上关系,通过交易得到一些铁和军器最好。 第六,南下延州,看看能不能新开一条商路出来。” 众人听了李岱的工作安排,都用笔记了,讨论无误之后便纷纷散去,开始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努力起来。眼看成功的救活了两千多口人,大家也都觉得很振奋,现在正是干劲最足的时候。 整个十月就在忙碌中过去了,秋天的身影似乎只在这片北国边地闪过一丝裙角就消失了。到了十一月初的时候,气温开始陡降,连温暖的山谷里面也很寒冷了。好在很多房子已经大体修整结束,缝隙中来不及弥合就用泥巴混合一些野草涂抹上去,也能勉强暂避这一年的严寒。只是很多人依然没有冬衣,只好在衣服中间塞一些野草,在温暖的山谷中还好,出了山谷被北风一吹就都抖成筛糠一般。李岱也无可奈何,只能加紧催促赶工。 幸好没几天就有庄户在南山坳不远处发现了一处小煤矿,就在地表浅层很好开采。李岱命人大量开采回来,碾碎之后和泥做成蜂窝煤,给庄户取暖,大大缓解了村民的取暖问题。 靠着原来农场仓库里面二百多把铁锹提升的速度,水渠也在天完全冷下来土地完全冻硬之前全部挖好。同麟州方面的交接贸易非常顺利,盐、砖瓦、厨具、床、铁匠铺用具、布匹等等通过粮食换回一批。李岱还特意嘱咐杨狗子他们去麟州多购买交换一些猪回来,因为猪在五代是贱肉,不受欢迎,所以价钱相对便宜一些。 李岱的农场也养过猪,还是觉得养猪很方便划算。最后杨狗子淘换到五口猪回来,一并养在单独的窑洞里,找人简单培训了养猪技术后去伺候,李岱希望将来能多下一些猪仔出来,胡箩卜和猪肝可以治好手下士兵的夜盲症。麟州也缺武器,看在折五娘和粮食的面子上,换了几百斤铁、二十张弓、三千多支箭、五十把刀还有五十杆木枪回来。一切就绪,李岱终于要着手训练他自己的部队了。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