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壮岁旌旗传>第三十七章:成大业、物极必反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三十七章:成大业、物极必反

小说:壮岁旌旗传 作者:请缨 更新时间:2017/9/24 14:37:36

山穹在望雄山安营,各路兵马纷纷报捷,烈燕凯旋回营,笑道:“大将军,我部击溃神树荣兵马,斩首三万有余,夺取二十四城。”诸将叫好,这时蒙原也进帐,说道:“大将军,我部击溃余恪部,又碰上神树荣的败退兵马,神树荣被我一箭射穿,生死不明。”山穹惊了一下,问道:“神树荣现在何处?”蒙原说道:“他本要退回靖阳,不想靖阳被赤思成将军夺取,只好从袭云岭退往敕阳去了。”山穹若有所思,这时,越武也进帐,说道:“大将军,我部击溃神树荣、余恪两部,余恪兵马四散逃走,有四万余归降我军。”山穹站起来,对诸将说道:“恭喜各位将军立得盖世奇功,我等休整数日,可火速支援理浩将军。”

正说着,赤思成也凯旋归来,进帐说道:“大将军,末将夺取靖阳郡,余恪只剩百骑,退守赤汉山去了。”山穹说道:“将军果然英勇,我表奏大王,命将军暂为靖阳太守,有将军在此坐镇,料想余恪、神树荣等必然不敢侵犯,我大军不日启程,支援望雄郡。”赤思成说道:“大将军,末将有一策,不如大军击败烈铭后,全力攻打东州,末将在此据守,到时,我国大军一并南下,如此,天下可定。”山穹笑道:“将军,图谋天下,非一朝一夕,且待我军大胜,再作商议。”

时烈铭攻打望雄郡城池已经八九月之久,曾多次攻入城池,都被理浩反击回来,城中三万兵马,如今已经损失过半,理浩等镇定自若,而烈铭早已经气急败坏。十月二十日,山穹整顿兵马,朝望雄郡进发,早有探马报到烈铭大营中,烈铭怒气冲天,对烈云等诸将说:“我军鏖战九个月,不能拿下城池,反而折损兵马数万,今后天下人定要嘲笑孤是无能之辈!”烈云说道:“大王息怒,望雄郡本就易守难攻,我军虽然未能得手,但总比余恪、神树荣等要好得多。他二人几乎全军覆没,退兵回国了,神树荣还丢掉了靖阳郡。”烈铭苦笑道:“孤与余恪、神树荣又有什么区别?”烈霆进言道:“大王,山穹虽胜,然而锐气耗尽,大王不如鼓励三军,与之决一死战,必然能够取胜。”烈铭说道:“没想到你的头脑竟然如此简单,五国皆败,我军将士哪里还有胆量与山穹决战,此战即便是胜了,也不过是两败俱伤,况且,胜面本就不多,传孤军令,大军分作三队,交替掩护撤退,此战不能夺取望雄,孤认了。”

山穹率军到望雄郡,理浩下令开城,山穹在城外屯兵,与诸将入城,看着这东线的主战场,土地俱是红色;遍地积水,积水中都带着血光;残阳照耀,这阳光都显得没有力气。理浩、援升、炎广三人来见山穹,援升一条臂膀几乎已经废掉,而炎广腿上有十几处重伤,被众人抬着过来。山穹见到三人,说道:“诸位将军辛苦,大扬我北国雄威。”援升说道:“大将军,我等唯有死战,但守城之功劳,当属理浩将军。”山穹说道:“理浩将军指挥有方,真乃是当世固将,不过,守城将士,皆有功劳,都应重赏!”

望雄战役自此结束,延续十个月之久,山穹以北国二十余万兵马,自损八万余,击败南方六王联军六十四万,威名震惊天下

赤思成做了靖阳太守,心中很不痛快,便上书一封与英举,言道:“臣恭贺我王望雄大胜,击败六国联军,此乃是天命所致。而今烈铭败退,我军勇猛,我王不如早早南下,击破东州,次图敕阳,问鼎中原;平定天下,便指日可待。臣以为此计可行,而大将军素来谨慎,忠于常理,按于形势,顺于古道,臣以为不可。天道常变,如大王英武,古之未有,如今,正是善变者可胜也,请大王三思。”当时英举在南津郡准备南下,正与前任丞相青丹谈古论今,而这时赤思成书信呈上,英举看完,笑道:“赤思成虽然不认同大将军的用兵之法,不愿按其战略行事,然而,此人有胆识,敢直言,孤甚喜欢。”说着,将书信给青丹看,青丹看完,说道:“大王,此人年纪轻轻,其谋略胆识,不在大将军之下。”英举问道:“季忠,你以为,大将军先西北后东南的战略如何?”青丹说道:“大将军用兵谨慎,更喜欢步步为营,老臣看来,赤思成计策,也不能否定。”英举说道:“其实,孤也常想,如若先取东州,可早日拿下中原,大将军太遵循常理,虽然年轻有为,但这一点,孤很不喜欢。”英举说着,又问旁边的现任丞相蒙龙:“丞相以为呢?”蒙龙说道:“军中之事,臣本不应多言,如若大王执意要臣说,臣以为,大将军之才,自明州起兵,已近十载,天下皆知;而赤思成,方临阵建功,便出此狂言,即便有真才实学,也不该大肆卖弄。臣也知道,大将军命赤思成为靖阳太守,赤思成多有不愿,才写此书信,但是,自古以来,锋芒越盛之人,功劳大,祸事也多。”英举说道:“此等人才,如何安置,孤心中有数。既然赤思成劝孤南下,此时倒可先看他胆略如何,丞相可代孤传旨,命蒙原部去守靖阳,使赤思成部向东进军,追击烈铭。”

十一月,赤思成率龙骧师东进,三次击败烈铭,英举率军从南津郡南下,烈铭无处容身,只好退守东阳郡,暂且安身。

并氏王朝三百七十一年初,烈铭派遣丞相炎谙来明都,英举在朝堂接见,炎谙说道:“外臣奉东王之命,来见北王陛下,次来,有两份大礼相送。”英举问道:“哪两份大礼?”炎谙说道:“其一,东王愿割让东津河北岸之地,与北国言和,从此两家永不相侵;二者,东王自知力量薄弱,愿尊北王为帝,俯首称臣。”这话刚一说完,朝堂一片安静,文武大臣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英举笑道:“来使何必多礼,你可回去告诉你家大王,东津河北岸之地,孤收下了,至于尊孤为帝,自愿称臣,大可不必,孤与东王,都是一方诸侯,安敢行此不义之举,请使臣下去安歇吧。”

英举虽然推辞,但被尊为帝,心中必定是痛快,使臣下去后,英举便问众文武道:“烈铭居然俯首称臣,还尊孤为帝,诸位以为,孤是否可称帝?”长子英涅、大将军山穹、丞相蒙龙、上将军烈燕等人向前,说道:“臣等以为,陛下可早进帝位!”英举方要说话,赤思成站出来,说道:“大王,臣以为不可。烈铭割地,是为了示弱,而尊大王为帝,目的则是,让我国成为众矢之的,当今天子尚在,大王万万不能进大位。烈铭越是如此,就越是能够看出,东州危矣,我军如若南下,不出数月,便可拿下东州,早图天下,请大王三思。”英举问山穹说:“大将军如何看?”山穹说道:“臣以为,给烈铭一个顺水人情为何不可,大王应该称帝,如此,万民归顺,国家强盛,此为其一;其二,烈铭败落,数年之内,不敢北上,大王便可安心图取晟州,消灭余恪,此机万万不可失去。”英举问道:“天子尚在,孤如何能称帝,如此一来,岂不是背叛天下?”山穹说道:“不然,天子早已失去天下民心,而诸王相互交兵,唯有我北国民殷国富,大王称帝,顺应民心。烈铭阴险,欲让大王成为众矢之的,然而,望雄战役,我军大胜,天下皆不敢与大王为敌,此时称帝,非但无人敢北上攻我,反而诸侯都会遣使来降,尊大王帝位。”

赤思成说道:“大将军之言谬矣,诸侯来降,又非真心,日后必反!”

山穹说道:“只要诸侯归降,大王便成了天下共主,上顺天命,下合民心,日后反大王者,皆不忠不义之徒,失信于天下之辈。到那时,大王征讨之,合情合理。夏王政、余恪之辈为何挟天子以令诸侯,师出有名也,而大王进大位,诸侯来朝,大王更是师出有名!”

赤思成说道:“夏王政、余恪之徒,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师出有名,但此等人物,一旦强大,诸侯联合讨之,夏王政葬身鱼腹,余恪败兵失地,皆是前车之鉴,请大王明察。”

山穹还要说话,英举打断道:“诸位不要再争,称帝一事,暂且不谈,不过,东州烈铭,孤打定了。孤命丞相蒙龙回告使臣,就说东津河以北两郡,孤派人前去交界,占地之后,赤思成、越颉城两部南下,孤封赤思成为东阳郡太守、越颉城为津口郡太守,待孤兵马休整完毕,即刻进军。”

退朝之后,山穹、蒙龙二人一同下殿,山穹对蒙龙说:“大王决心要攻打烈铭,看来,必然是不肯称帝了。”蒙龙问道:“说来也奇怪,大王对帝位垂涎已久,今日为何推辞?”山穹说道:“我欲让大王先取西北,再图东南,如今看来,大王不肯听从,一定要夺取东州,所以才不肯接受烈铭赠送的帝位,如若是余恪尊大王为帝,结果就不同咯。”蒙龙说道:“大将军,望雄之战,你威震天下,大王必然冷落于你,请大将军慎重。”山穹说道:“多谢丞相相告,在下必当慎重。”

余恪得知此事,将禾黎、佑顺召来,说道:“听说烈铭欲尊英举为帝,没想到的是,英举野心勃勃,却推辞了烈铭,两位以为,这是为何?”禾黎说道:“英举断然是要攻打东州,才推辞帝位,反而以此为名,说烈铭目无天子,图谋不轨,趁势进军。”佑顺接着说道:“主公,一旦烈铭战败,东州为英举所得,如此一来,英举便占据天下大半,天下诸王,也不能奈何于他。虽然我军新败,但臣还是恳求主公,待英举南下东州时,主公趁机北上,攻打北国,使英举不能拿下东州。”余恪看禾黎,禾黎说道:“佑顺先生之言甚对,如今英举最强,主公不可使烈铭战败,否则,英举夺取天下,易如反掌。”余恪说道:“鸣沙、望雄两战,孤都战败,也不得不屈膝示弱,孤也尊英举为帝,如何?”禾黎说道:“主公圣明,主公尊英举为帝,以此示弱,英举必然放心攻打烈铭,到那时,主公便可趁机北上。”

余恪派使者到北国,尊英举为帝,山穹得知,想要向英举进言,倾珏阻拦说:“大将军万万不可去。”

山穹问道:“为何?”

倾珏说道:“大将军见了大王,想要怎么说?”

山穹说道:“劝大王不可轻信余恪。”

倾珏笑道:“当初,劝大王称帝的是大将军,而今,劝大王不要称帝的,又是大将军,这样一来,岂不是惹恼了大王吗?”

山穹说道:“我知道这样必然会惹恼大王,但是,余恪用心不良,为臣子的,怎么不说。余恪尊大王为帝,示弱于大王,大王便放开手脚攻打烈铭,而余恪则趁机北上,到那时,大王便功亏一篑。”

倾珏说道:“如若大将军非去不可,请大将军莫要阻拦大王称帝,只说向大王言明余恪用心便可。”

山穹沉思片刻,说道:“夫人果然高明。”

山穹、蒙龙二人来见英举,英举说道:“前番,烈铭尊孤为帝,孤没有接受,如今,余恪又尊孤为帝,你等以为,孤能不能接受?”蒙龙说道:“余恪别有用心,臣以为,大王不可接受。”英举说道:“丞相何出此言,前日丞相劝孤称帝,如今又劝孤不要称帝,是何道理?”蒙龙不知该如何回答,这时山穹说道:“大王,臣以为称帝可以,但不得不提防余恪,他尊大王为帝,不过是想麻痹大王,只要大王攻打烈铭,则余恪便有机可乘,趁机北上。”英举说道:“那大将军是同意孤进大位,可是如此?”山穹说道:“大王是时候称帝了,但臣还是劝大王,谨慎行事,为帝者,胜不骄,败不馁,臣仅有此言奉上。”

并氏王朝三百七十一年年三月,英举在明都进大位,仍然以北国为国号,将这一年改为北国元年。

0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