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漕运天下>第十一章 万民请愿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十一章 万民请愿

小说:漕运天下 作者:沙场点兵 更新时间:2018/2/27 9:00:00

郑袖儿骑着于谦大人的瘦马跟在远处东厂番子的后面,郑袖儿是一个胆大心细的姑娘,这一点在官船上就已经展现出来,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她甚至要比父亲表现的还要镇定,郑袖儿知道东厂番子可不是自己能惹的,只能远远的跟在后面,一路上跟着东厂番子进了北京城。

北京城宏伟的建筑让郑袖儿这个乡下的孩子有一种手足无措的感觉,尽管自己和父亲去过杭州府,但是父亲是划着运送白粮的船走的运河支流的河道,自己也只是在船上看到两岸的繁华,这和身处在北京城的街头的感受截然不同。

此时的郑袖儿心中有事,北京帝都的繁华尽管让她眼花缭乱,但是她还是紧紧的跟在东厂番子的后面,不过很快东厂番子的马队就进了紫禁城,看着紫禁城面前御林军,郑袖儿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那里可不是一个下乡下丫头能进去的地方!

在紫禁城的远处,郑袖儿找了一个地方远远地看着紫禁城的方向,眺望着,希望于大人能够从里面走出来,郑袖儿哪里知道这个大门是直接通往东厂的大门,而从这个门被带进去的官员走出来的少之又少几乎没有,东厂抓的人有几个能活着出来呢?

天色慢慢的黑了下来,郑袖儿蜷缩在墙角远处的紫禁城大门亮起了灯笼,自己只能借着灯笼看到大门,一天了也没有看到于谦大人的身影,五月份的北京城夜晚温度很低,郑袖儿站了起来自己的肚子咕咕叫了起来,瘦马也不断的打着响鼻。

自己饿着没什么,农村的孩子能够坚持,但是于大人的马不能饿着啊!不知道父亲走没走,郑袖儿牵着于谦大人的瘦马向着来时的路走去,可是此时的城门已经关闭,郑袖儿看着关着的城门,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毕竟他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夜色的漆黑让一个人本能的胆怯流露出来。

“小姑娘,城门关了,出去要令牌的,找个小店住下明天一早在出城吧。”守城门的城门官看着在城门下徘徊的郑袖儿说道。

城门官看着郑袖儿牵着马,在大明王朝这样替代脚力的马匹可不是寻常百姓人家能够拥有的,尽管郑袖儿身上的衣服看起来就是一些破旧的粗布衣服,不过京城这个地方卧虎藏龙,今天一身粗布衣服明天可能就是绫罗绸缎,这些城门官可没少见,所以城门官还算客气。

“这位大哥,哪里有便宜的客栈吗?”郑袖儿立刻向城门官问道。

“你往回走两百步左右,左手边巷子里有一家,能喂马价格也公道。”城门官今天心情不错,向郑袖儿说道。

郑袖儿牵着于谦大人的瘦马按照城门官的指的路向着客栈走去,北京城的夜晚商家的门口昏暗的灯笼给郑袖儿照着道路,这样郑袖儿稍稍的有了一丝的安全感,郑袖儿来到了客栈前。

“姑娘打尖还是住店?”跑堂的小二跑了出来向郑袖儿问道。

“你们这住店多少钱,还有这匹马?”郑袖儿向跑堂的店小二问道,郑袖儿的声音很小,还好夜色清净小二也听得清楚。

“住店二十文,这马一个晚上十文!”店小二向郑袖儿说道。

郑袖儿吓了一跳,一个晚上就要三十个铜板,三十个铜板自己在乡下能活一个月了,不过现在已经是夜深人静,自己人生地不熟的郑袖儿没有别的选择。

“住的能在便宜点吗?”郑袖儿看着店小二有些犹豫地问道。

“姑娘我们这是小店在北京城也算是最便宜的了,实在是不能再低了!”店小二看着郑袖摇了摇头说道。

“那就住下吧,你们这有什么吃的吗?”郑袖儿迟疑了一下,如果自己里的过远就怕找不到于大人进去的那个门了,便向店小二问道。

“打卤面,一碗三文钱,姑娘一碗就能吃饱,我让后厨多下点面。”店小二立刻笑着说道,一边将郑袖儿手中的瘦马牵了过去。

进了客栈在客栈的大堂的角落里竟然蹲着一群人,这些人一个个衣衫褴褛蜷缩在大堂的角落之中倒在地上睡的正香,郑袖儿看着这些人,心中甚至想和这些一起对付一夜算了,不过又想到自己牵着于谦大人的马,这样会不会给大人丢人呢?

“他们是?”恰好这个时候小二栓好马回来了,郑袖儿向店小二问道。

“来北京城告状的,别提了都是一些可怜人,饭都吃不起,老板看他们可怜就让他们在这睡,不然就得睡大街,睡在大街上当差的来了不是赶走就是抓起来,哎!”店小二一边带路一边向郑袖儿说道。

从山西和河南的官道之上一辆辆马车,牛车,甚至还有驴车,这些车流不断的汇聚在一起,他们都是从各个城镇之中出来,向着北京城出发去向皇帝陛下上万民书为于谦伸冤的各地名流,乡绅,族长一类的存在。

这些车队在整个官道之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样的场面在整个大明王朝是绝无仅有的,行走在官道上的这些车辆承载的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上万人,他们更是整个山西和河南两地精神力量的领袖。

他们的出现表明于谦在山西和河南两地是多么的深入人心,在我国古代名士和乡绅,族长这些存在,并不是简简单单因为一名清官就可以赌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就这样向京城为一个可能是素不相识的人去请皇命,告御状。

户部尚书金濂思虑的十分的缜密,如果随随便便来一群老百姓,想要给于谦翻案是不可能的,弄不好这些老百姓还要被当作乱民**和击杀,所以金濂大人特意嘱咐自己的亲信,百姓要想救于谦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进京上万民书。

而这个万民书绝不能是普通的百姓上奏的,而是由山西和河南的乡绅,名流,族长这些有声望的人来上奏,当然金濂大人不知道于谦在这两个地方的声望能不能让这些人来给于谦不远千里来求情。

但是这是金濂大人最后的办法,办法已经想了,也已经去实施,能不能够救于谦,就要看于谦自己在这些地方的品行,这不仅仅是对于谦人品的考验更是对两地的百姓对于谦的认可,只要万民请愿书来了,再加上各地藩王的上奏至少可以保证于谦不死。

消息第一时间在山西和河南传递开来,各个乡镇之上到处都在议论着这件事情,于谦于大人蒙冤入狱,两地的民众都十分的诧异,于谦在两地为官多年,惩治恶吏,洗脱冤情,为官清廉,一心为民,于晴天声名远播。

与此同时兵部尚书邝埜和英国公张辅还是将自己的人派出了京城,不过和金濂不同的是,这两位大人派遣出去的人直接向着南方藩王的领地而去。

如果在大明朝能够真正让正统皇帝朱祁镇有些忌惮的除了黎民百姓之外,也就是这些分居各地的藩王,这些藩王都是一方霸主,随时可能征召重兵对抗朝廷,他们的话在朱祁镇的心中还是有着一定地位的。

英国公张辅和兵部尚书邝埜分别向自己熟悉的藩王求援,如果这些藩王之中能够有一两位向皇帝上书,那么于谦的命运就会发生改变。

“掌印大人,山西和河南的乡绅名士足有上万人正在向北京城赶来,他们要给于谦上万民书。”东厂厂公曹吉祥快速来到司礼监向王振报告。

“是怎么走漏的风声?”王振立刻向身边的小太监大声喝问道。

“掌印大人,小人不知啊!”吓得小太监扑通一下跪倒在地,一边磕头一边说道。

万民请愿这是王振最担忧的,京城之内自己完全可以控制,但是京城之外有着太多不可确定的因素存在,自己也是大明朝的读书人,对于这些文人关系的盘根错节,在全国的实力根深蒂固,王振十分的清楚。

现在自己要做的就是立刻让皇帝陛下下达诏书,判处于谦死刑,尽管于谦压在自己的东厂大牢之中,但是于谦毕竟是兵部右侍郎三品大员,即便是王振只手遮天的存在,也不敢轻易背着皇帝陛下向于谦下杀手。

王振快速向着宫中走去,现在就是自己和那些文官们在进行一场赛跑,谁跑在前面,谁就能够赢得这场胜利,皇宫之中所有的消息全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如果皇帝陛下一旦知道了山西和河南的名士,绅士和族长来给于谦伸冤,结果是什么真的很难说。

皇宫之中,大明朝皇帝朱祁镇手中拿着一份密折,密折之上详细地描述了山西和河南两地正在向京城汇聚的名士,乡绅和族长,数量达到了万人之巨,这个数字不仅仅让朱祁镇感觉到一阵阵的震惊。

在封建王朝,一个地区的名士,乡绅和族长对于一个地区的意义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这个地方所有的民众都可以在这些人振臂一呼之下做出来不可思议的事情,者更说明了于谦在这些地方完全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王振走进朱祁镇的房间的时候,就已经发觉不对劲,朱祁镇是自己从小看着长大的,对于朱祁镇王振是十分的了解,对于自己的主子察言观色,王振绝对是整个皇宫之中排在第一位的。

此时此刻王振的心中十分的惊奇,究竟是谁能够避过自己,将宫外的消息传递到皇帝的耳中,现在的王振立刻改变了自己的策略,皇帝究竟知道了什么自己还不知道,如果这个时候贸然说出于谦的事情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先生,于谦招供了吗?”朱祁镇看着王振十分客气地问道,这是朱祁镇多年的习惯,在朱祁镇的心目之中,王振是自己平衡朝堂之上文官的依仗,更是自己最值得信任的人。

“回陛下,于谦已经招供,他的供状稍后就会呈送上来,他已经将自己谋反的事情全部招供,人员,方式,证人一应俱全,可以定罪了。”王振立刻躬身向朱祁镇回应道。

“先生,山西和河南上万名,名士,乡绅和族长正在赶来京城的路上,我这里还有几路藩王的奏折,他们全都在给于谦鸣冤,你看于谦真的会谋反吗?”朱祁镇对于王振十分的信任,直接将这些外面送进来的奏折交给王振。

王振看着这些奏折,背后一阵的发凉,冷汗都流了下来,大明朝竟然有周王和晋王两位藩王上书朝廷,担保于谦忠心耿耿不会是叛逆。

王振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了,这是朝中大臣们在全力的保护着于谦,这也是自己的冤家对头们在向自己**,这是王振王振朝堂之上最大的官员,尽管自己做的天衣无缝,但是自己的那些对头们还是找到了破解的办法。

“请陛下明示?”王振的心中十分的清楚,现在皇帝陛下已经改变主意了,即便是朱祁镇最讨厌自己的大臣谋反,但是各路藩王加上万名名士,乡绅和族长,这样强大的势力汇聚在一起,就算是朱祁镇想要杀于谦,现在也开始犹豫了。

现在王振十分精明的开始研究下一步对策,现在看来于谦是死不了了,但是王振心中清楚,皇帝陛下即便是不能处死于谦,但是对于谦的也不可能在使用,于谦的一生的功名利禄到此就结束了。

自己没有必要为了这样的一个人,而去违背皇帝陛下的旨意,自己只要听着就可以了,这才是王振的聪明之处,也是王振能够在朱祁镇的身边备受重用的原因之一。

“传旨,于谦谋反叛乱,虽没有实据,但其自己已经承认罪行,但念其助先皇**有功,于社稷有功,降任大理寺卿。”大明朝皇帝朱祁镇终于下了决心。

朱祁镇的话让王振的心中一震,大理寺卿?尽管于谦的官位降低了两品,但是大理寺卿是大明王朝最高的审判机关之一,这就说明皇帝陛下并没有打算弃用于谦,这不仅仅是对藩王和百姓的让步,这里面还掺杂着朱祁镇的个人因素。

“臣遵旨!”杨振立刻俯首躬身向朱祁镇说道,尽管此时的王振心中在不断猜测面前这位大明皇帝在想什么,但是嘴上还是快速的回应了皇帝的旨意。

王振转身离开了朱祁镇的御书房,快速向着自己的司礼监走去,现在他要弄清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究竟是谁竟然能够瞒着自己将这些奏折和上书送到了皇帝的手中,这样的事情在杨振的心中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这是对自己司礼监和东厂权利的挑战,自己正是因为掌控了皇帝陛下的朱批,才能够让东厂拥有现在的权势,但是这种特权很明显还有着他的漏洞,这个漏洞究竟出在哪里里,王振百思不得其解。

司礼监大堂之中杨振面沉如水,曹吉祥站在下面瑟瑟发抖,询问过所有皇帝身边自己的眼线,但是这些奏折是如何送到皇帝那里的根本没有丝毫的线索。

这让王振感觉到了惴惴不安,这表明在皇帝的身边还有着自己不掌控的力量存在,而且这种力量十分的神秘,毕竟王振掌控着东厂,掌控着皇宫内的宦官群体,同时还掌控着指挥同知马顺的锦衣卫。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