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漕运天下>第二十三章 大军远征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二十三章 大军远征

小说:漕运天下 作者:沙场点兵 更新时间:2018/3/2 9:31:38

尽管满朝大臣极力反对,但是大臣的反对却无法阻挡大明王朝年轻皇帝那颗对“御驾亲征”向往的心,在司礼监太监王振的安排下,这场亲征终于开始展开。

周边各地的军队不断向着北京城云集,在北城德胜门外不断集结,同时三大营的将士也紧张地忙碌起来,一时之间在北京城数十万大军汇聚,距离皇帝陛下出行的时间也越来越近。

大军的到来让那些心中还有疑虑的大臣渐渐放下心来,毕竟在德胜门之外数十万大军旌旗招展,战旗飞扬,这样的阵势给人的感觉是绝对震撼的。

但是很多对战争了解详实的大臣心中都是沉甸甸的,特别是于谦大人,于谦曾经追随先皇宣宗参与了**汉王朱高煦之叛,他是上过战场的,战争绝对没有看起来这么简单。

正统十四年七月十六日,皇帝命郕王朱祁钰据守北京,然后和王振率官员100多人,带领聚集在德胜门的大军缓缓出发向着大同方向挺进,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内阁学士曹鼐、张益等护驾从征。

尽管朱祁镇宣布的时间是三天的时间,但是真正大军出征的时候已经是五天之后,所有大军的征集,粮草的准备,甚至各个大臣的准备这些都需要时间,有这些大臣并不想去,但是圣旨已下他们没有选择,只能跟着皇帝陛下踏上远程的道路。

从大军出征的那日清晨,皇帝将所有的指挥权全部交给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自己则骑着王振送来的大宛驹,在一众大臣的簇拥下,沿着官道向着大同方向发出。

这一刻的正统皇帝朱祁镇心中别提有多么的美了,两侧都是盔甲鲜明的打井精锐三大营大军,身后是一百多名朝中大臣紧随其后,在后面是朱祁镇的龙撵,天气好,心情好,景色好,朱祁镇不断地催促着自己的大宛驹向前走去,身边的王振骑着另外一匹大宛驹紧紧跟在朱祁镇的身边,这是正统皇帝朱祁镇的恩赐。

朱祁镇的大宛驹向前行走了数里,两侧都是自己三大营的军士,不过不可能总是皇帝向前走,两侧的军队不动啊!所以王振一声令下,三军开拔,大军缓缓开始向前移动,从四周调集的十万大军,加上三大营的十七万大军,以及征召运送粮草的民夫,浩浩荡荡的向着大同的方向出动。

只有皇帝陛下自己在前面走的时候还好一些,毕竟两侧的军士站着不动,但是前面的军队一动起来,朱祁镇立刻感觉到怎么和自己想象得不太一样,官道之上尘土飞扬,一瞬间呛得朱祁镇一阵地咳嗽。

朱祁镇刚刚就光顾着自己威风了,他一个人骑着马走在前面,大臣们跟在后面吃灰,越是后面的大臣越是遭殃,马蹄踏起来的灰尘,弥漫着整个队伍,咳嗽声不断。

都是些在北京城中享福的大臣,即便是出行要么是坐在马车之中,要么走运河坐官船,有几个大臣是骑马远行的,现在他们除了几个年纪实在是太大的大臣坐在车中,其他人全都骑在马上,很快他们就知道什么是苦不堪言。

朱祁镇越走越是感觉不对劲,现实和自己的想象完全不一样,现在哪里是什么指挥千军万马冲锋陷阵,这完全就是在遭罪呀!

“陛下您还是回龙撵休息吧,养好了精气神到了大同好指挥军队作战。”王振看着朱祁镇的神情立刻就明白,皇帝陛下那股新鲜劲已经过去了,如果出来第一天就回去了,那自己辛辛苦苦计划的事情不就付诸东流了吗,最主要的是一旦远征失败会严重打击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这些大臣一定会不断地找自己的麻烦。

朱祁镇真心的不想在骑在马上吃灰了,立刻顺应着王振的话下了战马脱下盔甲进入到龙撵之中,里面几名侍女立刻用湿毛巾给皇帝陛下清理身上的灰尘,足足忙碌了小半天。

尽管是在龙撵之中,但是通向大同的官道崎岖不平,朱祁镇坐在龙撵之中也是不断地颠簸,侍女拿过来厚厚的靠垫,靠在这些靠垫之上才算是舒服了一点。

就这样大明王朝的皇帝朱祁镇的“御驾亲征”之梦开始了,大军沿着官道缓缓向前,但是这些没有长途行军经验的大军,显得乱七八糟的,王振哪有指挥大军的经验,这些行动的大军,可没有他手底下的东厂番子那么听话。

前进的速度也不一样,骑兵快,步兵慢,运送粮草的民夫则像是蜗牛一样龟速前进,但是王振为了自己的计划还不能放弃手中的权利,就这样数十万大军就这样在混乱之中不断地前进,负责传令的东厂番子骑着战马前后奔驰累得一个个汗流浃背。

北京城的德胜门上,送行的官员注视着不断向前缓慢前进的大军,所有人的心中都在为这支军队祈祷,希望这支大军能够马到成功,瓦剌大军能够望风而逃。

“于大人,一别数年不见没想到今天在这送行的城头上相见。”就在于谦注视着远去的队伍的时候身边一名大臣拱手向于谦大人说道。

于谦大人仔细一看不是别人正是三年前和自已一同乘船回北京城的左佥都御史王竑王大人,王大人和自己一样刚刚返回京城,也是一个不断向外跑的辛苦官员,在大明王朝得罪过王振的还能当官就不易了,好差事自然轮不到。

“王大人别来无恙,我正有一事要找王大人相助!”这个时候于谦忽然想起来,运河漕运面前的这位王竑王大人不是熟悉的很,现在自己更好可以让王竑大人协助自己调遣漕运漕船,快速征集粮草。

“于大人都是为皇帝效命何谈相助之说,但讲无妨!”王竑心中清楚,于谦大人找自己绝对不会是私事一定是朝廷上的事情。

“有劳王大人沿着运河向南催促运军加速运粮,征集附近各个粮仓加速就近向京城运送漕粮,皇帝陛下数十万大军,粮草不足一个月的用度,一旦粮草断了军心不稳,对作战极为不利。”于谦大人立刻向王竑说道。

“为朝廷大军催促粮草义不容辞,我明日便起身,不,我立刻起身,大军粮草重要!还请于大人从兵部下一道调令,大明例律不能违背!”忽然王竑想起来左都御史杨善随军出征了,自己好像也没有谁能够请示了!

现在于谦督导粮草,有着调用官员的权利,只要下发一个临时调令,就可以征用官员,当然这也要其他官员所在的部门放行才行,于谦大人也可以找郕王朱祁钰要人,不过这样就会很麻烦,恰好有王竑这样现成的人才,于谦大人怎么会不抓住任用。

王竑也不多说,立刻回去准备,数十万的大军粮草用度不能等闲视之,自己既然已经答应了于谦大人就要立刻动身向着通州大仓出发,王竑大人要一路沿着运河南下,急促催粮。

“王大人,我还有一事相求,这是私事!”于谦大人立刻拉住转身要走的王竑的胳膊说道。

“于大人请讲。”王竑大人一愣,于谦大人有什么私事求我,难道是于大人要借着这个机会为自己做点什么?要知道在这个时候督导粮草绝对是一个肥缺,如果不是王振想要陷害于谦大人,是说什么都不会落在于谦大人的头上的。

“王大人还记的上次你我同杭州回来,那个郑漕工父女吗?”于谦向王竑说道。

“当然记得,那位郑漕工为了袁斌大人坠河受伤,一路上发生的事情历历在目啊,怎么这事和郑漕工父女有关?”王竑立刻吃惊地问道,心中也是释然,如果是郑漕工父女便能理解了,于谦大人一心为民,这就好解释了,自己也是责无旁贷。

于谦便将自己当年入狱的事情一说,此时的郑袖儿已经是自己的义女,可是郑漕工数年不得音讯,这一次王竑行走运河正好帮助寻找一下郑漕工,这也算是自己的一件私事。

“于大人汗颜啊!刚刚你说私事还让我一顿悱恻,于大人光明磊落倒是我小人之心!”王竑的脸一下子就红了,刚刚自己还在想于谦是不是借着漕运谋私,现在才明白事情原委。

“按理来说这也算是一件私事,不过这事不算徇私枉法,所以才有托王大人费心。”于谦并不介意,王竑性格耿直,这一点自己看在眼中,心中清楚。

“请于大人放心,我这一路上关注便是,我在通州大仓要沿着运河走陆路,快马疾驰,路经各个粮仓传令之后还要前行!”王竑向于谦说出自己的想法。

“如此甚好,我们现在缺的就是时间,一定要快,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大军的粮草保障才是重中之重。”于谦立刻应允。

于谦一边不断在兵部调集人手去通州粮仓等待漕粮,一边安排王竑沿着运河南上催粮,然后派遣兵部人员四处搜集运送粮草的车辆,远征大军几乎将北京城所有运粮的车辆都带走了,自己必须从民间和远处调集车辆,保证粮草运输。

此时朱祁镇远征大军正在官道之上缓慢地向前移动,七月的天闷热得要命,朱祁镇坐在龙撵之中都快脱光了,但还是汗流浃背,几个宫女不断地拿着扇子扇着,龙撵只有两侧两个车窗透风,里面闷热的不行。

“快快,宣王振!”朱祁镇立刻命令车外的锦衣卫指挥使袁斌去喊王振。

袁斌立刻催马向前寻找正在前面忙得焦头烂额的王振,王振的身边不断地有通信的骑兵前来通报各个军队的行进安排。

皇帝陛下宣自己过去,王振立刻骑着马来到龙撵前跳下战马,将手中缰绳扔给东厂番子,自己跑到龙撵的边上,通过窗子和皇帝说话。

“陛下有什么吩咐?”王振一边跟着龙撵向前走,一边向正统皇帝朱祁镇问道。

“先生这天气闷热,这个天大军这样行进,我倒是还好,可是如果军士中暑还怎么有战力,不如中午时分休息,天气凉些在继续赶路。”正统皇帝朱祁镇毕竟是大明朝的皇帝,尽管是自己想要停下来休息,不过理由还是冠冕堂皇的。

“陛下圣明,臣这就命令停止前进,原地休息,来人,往前找个树木茂密阴凉的地方停下龙撵。”王振立刻就明白朱祁镇的意思,自己现在也是一身臭汗,巴不得休息一下,现在皇帝下令了自己还客气什么。

就这样远征的大军走了不到三十里便停了下来原地休息,随行的大臣一个个急得不得了,按照这个速度什么时候才能抵达大同,这一路上人吃马嚼消耗巨大,随行的粮草按照这个速度没到大同就吃没了,这哪是“御驾亲征”,这不是儿戏吗?

几位大臣元老立刻来到龙撵的边上,向正坐在大树下乘凉的正统皇帝朱祁镇请求立刻上路,大同告急这样的行军速度怎么可以。

此时的朱祁镇已经完全没有了“御驾亲征”的兴致,短短一天的时间不到,自己积蓄了几年对“御驾亲征”的梦想都破灭了,原来这“御驾亲征”竟然是这样的痛苦。

一切和自己幻想的都截然不同,酷热的天气,缓慢的行军,飞扬的灰尘,和自己梦想之中的秣马厉兵,血战沙场完全不是一个样子,现实和梦想之间的差距让朱祁镇郁闷至极。

但是皇帝陛下的面子不能不要,连下数道圣旨就这么回去了颜面何存,现在这些大臣都来催促自己上路,看着面前的这些老臣一个个灰头土脸,至少自己还有龙撵不用吃灰,朱祁镇慢慢地站了起来上了龙撵,大军继续缓缓向前。

这样的行军过程,对整个大明军队的士气影响十分严重,军队走走停停,战士们的斗志在不断地消磨殆尽,军队的士气在逐渐的瓦解,一支远征大军不能做到雷厉风行、鼓舞士气,这样的军队如何面对瓦剌大军的铁蹄和战刀?

0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