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九章:胡笳愤切,红颜薄命小说:三国之辩王天下 作者:情迷乱古 更新时间:2017/12/17 17:16:22 不自觉的时辰已至巳时,刘辩见时辰已经不早,便邀请周瑜一同前往,刘辩不知道历史上周瑜的老师是谁,但是能把周瑜教的这么出色,想必也不是无名之辈,但是如果周瑜能得到蔡邕的的教导,应该会比历史上更加出色吧。 周瑜也是通透之人,一听刘辩的话,就已经揣磨出意思,他这段时间,不仅父亲,他也一直为访师伤透了脑筋。听到刘辩的邀请不自觉的露出了笑意。 周母听得自己儿子要拜当世名儒蔡邕为师,而且还是皇长子殿下亲自引荐,哪里有拒绝的心思,欢喜还来不及。 巳时二刻,周、刘二人结伴来到东门蔡邕府前,由小厮通报之后,蔡邕亲自迎接出府。虽然礼节做的很周道,可他还是有些怨气的,必竟他在士林中的名声,可是自已几十年的读书,勤习儒家六艺,以及识人之明,方才积攒下汉末儒门三公的名号。现在可还没有谁敢当自己的鸽子,要不是顾及刘辩的身份,他早就遣人把他们赶出去了。 一番客套和推让之后,刘辩把周瑜介绍给蔡邕之后,双双行了拜师之礼。到此时蔡邕还不知道,就是他的这两位弟子,在后来达到了什么样的成就,他依然还在为刘辩来晚而生气。 待一番礼节和客套之后,时辰已到午时,在古代儒家对于礼数可是很看重的,到了一定的时辰就要吃饭,过了时辰哪怕再饿也是不允许吃饭的。而且食不言寝不语,主客位置,位置朝向,餐桌礼仪都是要考虑的。 既然到了饭点,蔡邕也不好把他们撵出去。可是在座位上出了问题,按身份刘辩应当坐在首席坐**南,而汉代以左为准,蔡邕应当坐在刘辩左手下的位置。可是他们刚行了拜师之礼,如果刘辩坐首席那就是乱了名分。 在一番退让之后,蔡邕坐首席,周、刘二人执弟子礼坐在次席。 就这样磨磨蹭蹭的到了未时,刘辩心想反正拜师礼已成,来日方长。于是刘辩就想告辞,正此刻门外传来一声清脆的说话声:“爹爹,听说今日那位小皇子要来拜师求学,哪一个是啊?” 蔡邕听到此话,爆喝一声:“琰儿,不得无礼,这前堂议事之所岂是你能来的,一个姑娘家,一点规矩也没有。” 刘辩听得此话,向门外望去,只见一位七八岁的小女孩眨着璀璨的星目,年岁虽小,可是雪肌美貌,一副美人胚子,一看将来就是大美人。 刘辩也想起蔡邕有女名琰字昭姬,后避司马昭之讳改字文姬,三岁认字,五岁诵书,七岁就能辨琴抚琴,十三岁以才德闻名天下,十五岁嫁于河东卫家长子卫卿,可惜卫卿早有疾,不出须月便死了,十六岁守完孝之后还家,纵读诗书,十七岁董卓入京召天下名士于洛阳,蔡琰随父进京,十八岁蔡邕为董卓吊丧被王允杀死于狱中,十九岁南匈奴南下长安,蔡琰遂被匈奴左贤王刘豹掳去北地,居塞外十余年,育有一子一女,因思念故地,悲怀己身命运,著《胡笳十八拍》一诗,后此诗被收录入汉乐府集,被后人称为第一首感怀悲愤长诗,后来到唐朝的悲愤诗,感怀诗,闺怨诗,多由此体裁而来。 三十六岁时,曹操大败袁绍挺进幽并,先克乌桓,后克匈奴,以一千五百金赎回故地。三十七岁被曹操下旨,嫁于曹操部将董祀,可惜董祀乃粗莽武夫,不懂男女之情,婚后也不太幸福,后来董祀因为衣带诏事件被牵连,蔡琰亲为求情于曹操,后来董祀在南阳战死,蔡琰至此终身不再嫁,终日流连于书舍,编书习文,后来郁郁而终,死时六十二岁。 因为早年蔡邕藏书不菲,蔡琰的记忆力也不错,在她生命的最后十几年里,默写出了蔡邕藏书的七成,为后来中华文化的传承立下了不朽的贡献,蔡琰也因为读书甚多,颇为博学,精通文学,天文数理,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 说来很长,可时间也不过转瞬之间而已,既然此女让我遇上了,就不会再让悲剧再次发生,也不会让那些蛮夷之人再来祸乱我汉家天下,刘辩如是想道。 正待刘辩和蔡琰说些话的时候,门外刘辩随身唤用的内侍进来禀告:“启禀殿下,大将军府的下人传来消息,说是殿下要寻访的人已经有了着落,大将军已经把名册送到了殿下的寝宫,请殿下回去查看。” 刘辩闻听此事,不自觉的脸色一喜:“好啊,终于来了,我的布局也要开启了。” 刘辩吩咐内侍收拾马车,他要马上回去查看,看看他要寻访的人都来了谁。 一旁的周瑜不明所以,可蔡邕曾听大将军何进提起过此事,不禁老怀开慰,大汉终于又要迎来中兴之主了吗?先前蔡邕因为刘辩迟到而不快的感觉也没有了。 一旁的蔡琰也对刘辩充满了好奇,显然刘辩访贤的事情,近日来他也听父亲讲过。 周瑜看了看刘辩的身影,又看了看蔡氏父子的神情,惘然四顾。片刻之后也吩咐自家的佣人收拾马车回去了。 周瑜不知道的是这件事意义,同时也不知道就今日这件在他看来再寻常不过的事情是多么的意义深远,就是这件事情加速了统一乱世的步伐。周瑜摇摇头,坐上了自家马车。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