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谁动了他的故事>第0202章 该怎么办?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0202章 该怎么办?

小说:谁动了他的故事 作者:杨昌牛 更新时间:2018/11/10 10:14:56

《南京条约》除了赔款详尽以外,绝大多数条款可行性不高,想实行都难。

这种缺陷和漏洞,不光英国人看出来了,就是知道内情的国人也看出来了——

首先对该合约发难的,依然是浙江巡抚刘韵珂大人,应该是耆英在浙江羁縻期间与他相得,就和约条款秘密咨询过他,希望给点个人看法。

没想到,刘韵珂给耆英、伊里布、牛鉴三大人来了封集体“十可忧”回函,真是给大爷上了“十可虑”折以后,“十可X”上了瘾。

刘巡抚只是对奕经将军说不,对大爷、对耆英和伊里布从来不说不字,但将引出的问题都摆了出来,自己看着办吧。

大概是当初对钦差奕经将军掏心窝子也没球用,还被讹银子才用的法子,没想却很奏效。

这是1842年8月间的事,时间大概还在耆英给大爷上报之前,或者同时,只是浙江杭州距离南京很近的缘故。

“十可忧”函,是刘韵珂大人的又一名作,影响仅次于“十可虑”折,提出的十个问题是这样的——

1、对英条约签订后,其他洋夷望而效尤,纷纷红眼找麻烦,大爷又不知底细,该怎么办?

2、英夷已在广东“就抚”过,并给过银两600万元,此次若其女王认为郭仕立、璞鼎查办事不善,别外生枝,又该怎么办?

郭仕立在刘巡抚眼里,竟然位列璞总之上,可见情报精准啊。

3、英夷屡言北上天津,此次未将天津列为口岸,如何才“能杜其北上之心,方可免事后之愧”?

有啥办法,让英夷不再靠近天津?

4、各通商口岸皆有章程输税纳课,今后若英夷阻勒商船,咱们管不管?

若咱们采取措施,岂不又引起战争?

5、今后若有民夷争讼事件,英夷拒不交凶,如前九龙林维喜案,又该如何“戟夷暴而平民心”?

6、各省战后重修海防工事,英夷若对此猜疑而阻挠,该怎么办?

7、赦免“汉奸”之后,若有匪徒投靠英夷而扰害民众,英夷又予以庇护,该怎么办?

8、若英夷潜入非通商口岸区域而引起民众抗拒,英夷必归罪于我方,“起兵问罪”,该怎么办?

9、英夷在舟山定海“建造夷楼”均高大俊耸,“大有据邑之意”,若各通商口岸均如此,致使“转盼之间,即非我有”,又该怎么办?

10、中国之凋敝在于漏银,新开口岸后漏银更易,己方若禁银出口又会挑起争端,该怎么办?

这十问,不能简单说刘巡抚就不同意和约条款,也许是如能避免这十大问题的发生即可签单之意。

又也许是,还应该把这些问题也谈妥定死,才可以缔约之意。

不能不说,这刘巡抚也是个天才,实际上把发生在后来天朝历史上的糟糕事,大部分都摆在这里了!

刘韵珂是知道耆英底细的,第一问就说白了:大爷又不知底细,你们能瞒得了多久?能做到什么时候?

这十问,就是忧虑,就是隐患,按英国缔约传统是可以明确谈判的,至于明确到什么程度,倒真要看谈到什么程度。

但咱们能就这些隐患的解决法,跟对方提出谈判吗?

咱们的传统,仗打输求了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英国怎么剁咱们都是可以的!

反过来,咱们仗打赢了,怎么剁英军也是可以的,就像台湾失事的英军下场一样:182人被俘,只11军官回港,存活率仅6%。

耆英当然不愿多事,他的胆量就是用手抓果脯强行喂了璞总一大口。

据专家解读,这是旗人最高礼节,在璞总强忍眼泪硬吞下去之后,很难说跟刘韵珂的交情比这璞总还深厚。

听刘韵珂的,还是听璞总的更省事?

咱们愿意多事的,可以穿越到这时候的南京去,帮耆英大人用氢弹原子弹核平了璞总及其两万人马,叫他片甲不留、一丫不剩,这十大隐患自然就是无稽之谈。

所以,耆英大人当时得了这十问也是无法解决,只好继续抄抄写写编撰给大爷的报告。

本来,大爷在开谈之前就已从别的渠道——江宁将军德珠布呈递的夹片中得知了英方条件,据说是郭仕立走到哪儿都瞎几把乱贴的告示。

其实,郭博士没几把这么下三烂。

告示是咋回事,便可以想象了。

江宁将军德珠布,不是谈判团成员,只是南京城内的军事最高指挥,有死的份,没嘴炮机会。

1842年8月18日,当大爷收到耆英报告的条约内容,恰好应证了德将军摸的情况八九不离十,当然没有正本详尽。

这也是德将军作为军事负责人,战后没有被大爷追究的原因。

德将军的奏报,夹片物证其实是作伪,但非常靠谱,大爷才下定了和谈的决心。

历史就是特么的这么有趣,假的比真的管用,暗的比明的好使,阴的胜过阳的。

德将军的出发点,读者应该从当初的广东巡抚怡良对琦善大人、后来的颜伯焘对奕山将军的告发中得到参考答案。

然而,此时的大爷已不再是当初和后来的大爷了!

德将军的秘密告发,其实帮了耆英钦差的大忙。

大爷据德将军奏报,当即下旨三条提醒耆英在谈判中注意。

接到耆英的和约内容报告,已经是大爷定下了和谈之后,当即又下旨四条给耆英,作出态度和实际上的让步。

而且,仅用六天的时间就送达耆英手中,时间是签约前的五天,8月24日。

8月22日,大爷又收到耆英的“酌办清单”,再次下旨四正一副,共五条七款,具体指示耆英如何修改条款。

从内容和修辞上看,应该是浙江巡抚刘韵珂把给耆英的“十可忧”复函主要内容,也同时上报给了大爷。

大爷在此“十可忧”的基础上下的这五条七款,而且在签字当天送达。

8月29日,当然耆英已经来不及看了。

在此,将大爷给耆英的和谈圣旨:前三、中四、后五,共计十二条罗列于下。

其中,大爷的态度、想法和变化,也是左右耆英谈判与签字的底牌和行动指南——

前三:1、烟价已在广州支付,军费和商欠不准赔;

2、平行礼可以通融;

3、香港“暂行赏借”,闽浙沿海暂准通商,不许长住;

这是德将军暗中帮的大忙,可见其作伪水平不高,效果适得其反。

中四:4、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但不许久驻据为巢穴;

5、福州不准开放,不得已可改为泉州;

6、香港坚持“赏借”;

7、款可赔,但如何筹措;

大爷读了耆英正本,用7改变了上面的1。

后五:8、行商制度“毋庸更改”;

9、商欠由官府“查明追还”,非赔款;

10、英船关税由领事缴纳,不经过行商,再议妥具奏;

11、香港未再提,五口通商仍依原议;

12、附加——

(1)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南、山东、直隶、奉天各省地面,不准夷

船驶入;

(2)战后各省修复海防工事,“系为缉洋盗起见,并非为防御该夷而设,不必妄生疑虑”;

(3)其他各省因不明订立和约而对英舰实施攻击,“不得借为口实”。

大爷已经是:用9取代了7、否定了1;用11修改了4、5、6;附件三款,显见刘韵珂“十可忧”的痕迹。

当然,后五条耆英无法在签约当天看到,而刘韵珂的十可忧问题,大爷已给出了答案,并已到了耆英手中,只是来不及加上和约,得往后推了。

所以,南京和约不完善的地方和漏洞,耆英是知道的,但对于连和约都缮写不了的谈判团,要弥补漏洞无疑非常艰巨。

8月29日签约以后,9月6日,大爷三思而后又给了耆英四条圣旨,也是无法添加更改,只能添注解释了——

一、关于“商欠”,今后英商与华民交易,一切欠款自行清理,朝廷对此不再负责;

二、关于赦免汉奸,“倘该民等别经犯罪,我国应当照例办理,与该国无涉”;

三、关于关税,“各海关本有一定则例”,即使中国商人运送英国货物往内地,“经过关口自有纳税定例”;

四、“所称银两未清以前,定海之舟山海岛,厦门之古浪屿小岛,均准暂住数船,俟各口开关后即著退出”。

“以上各节,著耆英等向该夷反复开导,不厌详细,应添注约内者,必须明白简当,力杜后患,万不可将就目前,草率了事。”

所以,如何完善和约,再次成为中英双方中枢的共同追求,与当初接到《穿鼻草约》时的反应完全颠倒了过来——

都要再谈,而非再打。

和约的实际影响,已在有通商口岸的沿海五省督抚高层中不胫而走,大都是面上的不光彩——

抱怨耆英把大爷与鬼妹洋妞并列写在了一张纸上,太不像话!

谈判团唯一抗议过的,也是这条。

没办法,马儒翰才把鬼妹洋妞,通改成了眷属。

实际上,为谈判而生的汉语词汇相当多,之前即有香港取代赤柱,现在有上海取代松江、眷属取代鬼妹洋妞、追还取代赔偿、让与取代割占,……

足见,这马儒翰其实是现代汉语修辞学的巨擘祖宗。

耆英,任重而道远,还得继续跟已是好基友的璞总冲折添注,否则无法跟大爷再具奏交代:上述后五条、其后四条,共计九条圣旨的下文。

他把要进一步交涉添注的内容,在和约签署后的第三天,9月1日,全都照会给了璞总基友,多达十二条。

不能说,耆英和伊里布俩大人连圣旨也不当回事吧?

鉴于和约和附件都是全文再现,这12条作注内容,于此不赘了。

有兴趣的朋友,可找前辈茅海建先生的《天朝的崩溃》一书深究。

但个人并不赞同该前辈说的,璞总还在给耆大人下套。

自己要追加添注,还需要别人下套吗?

第二轮谈判,一个要配套实施细则,一个要添注说明,实际是双方决策者读到南京条款后的明确诉求。

上列“十可忧”问题、圣旨各条,均是照抄茅前辈的成果,特此鸣谢。

总之,中英双方谈判团还不能散伙,没有完成任务,都要再谈,一个是作注,一个是细则,没完。

大爷安排伊里布南下广东作注,这些重担便都落到了老布肩上,没想到竟然会要了他的老命。

0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