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213章 郑昶小说:玄衣纁裳 作者:信德之路 更新时间:2021/11/1 9:54:05 李尊控制的河湟象旄政权是通过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建立起来的,一些有野心的诸侯就等着李尊**,自己可以成为下一个李尊。 其实李尊何尝不想自己当上占菩,只是在重视血统与传承的象旄人看来,李尊没有这个资格。 然而称王称帝就意味着要担负责任,然而有些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当了君王,以为君王就是享受,而不知道担负责任。 在石文瑭起兵的时候,闽国皇帝郑昶眼见中原混乱,改国号为殷,不再使用中原赐予郑审知的封号自己作为王朝的名称,同时更改年号为通文,将首府福州改为长乐府。这些举措,郑昶的目的在于向自己控制之下一府四州的百姓宣告新时代的来临。 然而郑昶的新时代并没有任何新气象。郑昶为了享受人生,修建紫微宫。整个宫殿用水晶做装饰,规模之大是几倍于她父亲郑延钧修建的宝皇宫。 如此巨大的工程自然需要大量的物力与财力,为了敛财,郑昶又派出使者分散到所辖各地去收取赋税,苛捐杂税之多也是几倍于他父亲郑钧当皇帝的时候。与此同时,这些被派去地方的人暗中侦查人们所隐匿的事情。但凡他们发现有人敢说大殷朝廷的坏话,立马就会被抓捕入狱,不过只要能收到一大笔赎金,他们就会放人。 除了盘剥普通老百姓,郑昶也没忘了继续讨好上天。有方士对郑昶说,有条白龙夜间出现在螺峰,郑昶觉得是吉兆,立刻便兴建了白龙寺。 兴建白龙寺又是一笔大花销,当时,郑昶就对吏部侍郎、判三司蔡寸蒙说:“听说有关部门委任官员都接受贿赂,有这样的事吗?” 蔡寸蒙回答说:“流言蜚语不足为信。” 郑昶说:“朕知道此事已经很久了,现在把授官任职的事情,委托给你办理。选官自然是要选择授给贤能的人,不过不称职和假冒顶替的人也不要拒绝,只是让他们给予财帛,就可以立籍造册而加以举荐。”蔡寸蒙素称廉洁,认为不能这样办。郑昶发怒,蔡寸蒙害怕,便依从了。从此任用官员就凭纳钱多少来分差等。 郑昶又让医工陈九用空白不填名姓的委任牒文在外面卖官。又下诏民间如有隐瞒年龄者用刑杖笞背,隐瞒人口者处死,逃亡者诛杀全族。果、菜、鸡、猪,都征收重税。 不少殷国老臣看见郑昶的所作所为,上书劝谏,也有些不要命的,跑到皇宫里面向郑昶当面进言。然而郑昶把他们一个一个全部贬往地方。个别的直接罢官夺职,以图耳边清净。 郑昶如此行径是觉得他皇位稳固,毕竟如今的殷国,靠着与齐国和齐越国的结盟,东西两边就没有敌人,而虞昪的雍国因为失去了江北土地,实力锐减,虞昪又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因此殷国的北境也很太平。能享受着太平世界,郑昶自然就要及时行乐。 郑昶的横征暴敛让不少百姓苦不堪言,哪怕有严刑酷法,也挡不住百姓逃亡。当时殷国四境,西边的齐国与殷国乃是姻亲,不会接纳殷国逃亡之人。百姓只好选择逃往东边的齐越国和北边的雍国。 齐越与殷国关系很好,不过明元瓘不像吕岩,百姓逃到齐越国不会被驱逐。至于雍国,虞昪失去淮南江北的十四州,实力虽然减弱,仍然是南方的强国,不惧怕殷国,虞昪也算是一个不忍百姓受苦的好皇帝,因此也不会驱逐殷国逃难来的百姓。 除了逃难到雍国和齐越国之外,殷国的一些百姓还有一条逃亡之路,那就是出海。虽说出海意味着可能会因为海上风浪而死,但是许多百姓宁愿冒着生命危险驾船出海,也不愿意被殷国官吏盘剥。 这些百姓出海,目的地是在殷国的东南方向的澎湖。澎湖原本一片是荒芜的群岛,在大雍时期有一部分百姓因为战乱就到了澎湖。随着这些人的到来,澎湖原本荒芜的土地得以开垦,虽然日子过得苦,好歹没有苛政,移居过来的百姓的日子也就能安稳的过下去。 不过,虽然没了苛政的影响,但是澎湖人却要面对毗舍那人的威胁。在澎湖旁边还有一座被中原人称之为夷洲的大岛屿,而毗舍那人就以部落的形式住在夷洲岛上。毗舍那人的各部落都以酋长为首,彼此之间互不统属,语言也不尽相同,主要耕种小米和旱稻。 毗舍那人住在夷洲岛上,除了平时耕作之外,也会渡海到澎湖劫掠。毗舍那人每次登陆澎湖,最喜欢抢的东西就是铁器,因为毗舍那人不会冶铁,但是却会制造可以渡海的竹筏,因此毗舍那人会渡海抢劫澎湖以及漳泉二州沿海岛屿的百姓,以获得铁器。 在发现毗舍那人喜欢铁器的情况之后,这些沿海岛屿地方老百姓在野外遇到这群人,只需要把随身的铁勺、镰刀啥的扔下,毗舍那人就不再追赶,只顾着捡东西,甚至还会自相争斗,此时如果官军来围剿,他们就会因为内部的争斗而被官军打败。 在郑审知做闽王的时候,就多次派兵打败毗舍那人,还在漳泉二州沿海岛屿建了房屋,派兵丁常驻。毗舍那人被郑审知打败过几次之后,就不敢深入,只敢到澎湖岛上,因为澎湖岛上没有军队,只有从闽地移居而来的百姓。 古人说过苛政猛于虎,郑昶和毗舍那人比起来,毗舍那人不过是要些铁器,而郑昶要的是要榨干百姓。郑昶也知道澎湖岛上存在,而且也有大臣提议派兵到澎湖。但是,郑昶仔细计算过,如果派兵到澎湖,以后能从澎湖百姓诈出来的钱财还不足以支付驻军在澎湖的花销,所以郑昶拒绝了大臣的提议,把澎湖的百姓当成死有余辜的叛民。 一切不能产生的利益的事情,郑昶都不会去做,在唯利是图方面,郑昶证明了自己是郑延钧的儿子。郑潮和郑审知兄弟二人一辈子兢兢业业,使得郑氏的政权闽在地百姓心中有很高的民望,然而这些声望正被郑审知的子孙消磨殆尽。 皇帝不贤能,还能靠宰相的辅佐弥补。郑昶即位之后任命的宰相是他的叔叔郑延羲,郑昶任命郑延羲担任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然而正昶猜忌宗室,身怕宗室夺权,郑延昔只好夹起尾巴做人,不理政事,不出家门。 宰相不理政事,皇帝身边又多是一群阿谀奉承的人,殷国上下日益腐化,好在殷国还是有些清廉爱民的官员,虽说郑昶穷奢极欲,他们在下面还能安抚百姓,不至于让局面完全不可收拾。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