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二十九回 机智聪明戚继光小说:江湖侠义传 作者:天之助 更新时间:2018/11/24 10:48:05 白羽暗忖:上次攻其不备故而得手,此次可就没有那么容易的手了。没办法只有一拼了,杀一个赚一个,杀两个赚一双,有什么了不得的。心存死志倒也不慌不忙,脚踏丁字摆开阵势,静守如石,安稳如山。 一名剑手双手一拱,讥讽道:“不错,不错,到底是江湖豪客,面对死神居然能够如此从容,令人佩服。” 白羽哈哈一笑:“我夺命书生,专夺恶人之命,岂能容恶人来夺本人之命,别看你仗着人多,不过是四条断了脊梁骨的癞皮狗,唉,只可惜如此青山绿树,却被狗血玷污,晦气,晦气。”言毕,挥扇向距离较近的那名黑衣剑手攻去。 黑衣剑手没想到白羽被围之后,竟然还敢先行下手,故而猝不及防,向后疾退。饶是他腿脚利落,仍是慢了一步,左臂被扇刃击中,划出一道深深的口子,鲜血直流。这剑手虽说伤得并不重,但毕竟是一招受伤,这面子可不好受,于是不顾血流如注,挺剑冲上,运剑如风,拼命向白羽击来。 另三名剑手急忙联剑而击,白羽只感到一股大力涌来,“蹭、蹭、蹭”后退三步。心道这三人联手之下,就有如此之大的力度,倘若四剑联手,岂不更为厉害。 白羽推断得不错,这四剑联手乃是一个变形的四象剑阵。此阵是根据天上二十八宿星象演变而成,由东西南北四面形成合围之势。白羽举目一看,一位青衣剑客手持青龙宝剑傲立一方,自是应了东方苍龙之象;一位黄衣剑客手握金剑两眼圆睁,怒气冲冲,不怒而威,当然是镇守西方北虎之象的剑士;还有一位身着赤袍的剑士,手握一把红色短剑,含笑而立,一定是应南方朱雀之象;那位黑衣剑客已将伤臂包扎好,炫耀地将手中的玄铁宝剑扬了扬,目光冷冷的盯着白羽,正应北方玄武之象。白羽见此心里暗道:据说四象剑阵一旦布好,就能将四人合力联成一体,爆发的力量就能成倍增长,而且苍龙的迅疾、白虎的凶猛、朱雀的轻灵、玄武的沉重,四象融合取长补短,攻守有度天衣无缝。果然,青衣剑客瞪大双眼盯着白衣书生看了一阵,突然一扬手一横剑,四剑立即形成一股强烈的气势,压了过来,剑气十分霸道,白羽就觉一股劲道有如霹雳,猛然击来,手中的折扇几乎脱手而出。白羽心中一凉道:完了,看来今天难逃劫难。可惜,我死不足惜,只是戚将军的危险,谁人能救。不过事已致此,唯有拼个你死我活。自古艰难唯一死,现在既然连死也不在乎,自己还怕什么呢。想到这里,白羽心下一放开,反倒轻松起来,一边挥扇迎击,一边高声吟道:“翻云覆雨太凄凉,博利逐名恶战场,是非海边波千丈。笑藏着剑与枪,假慈悲论短说长。一个个蛇吞象,一个个兔赶獐,一个个卖狗悬羊。”这首水仙子,是他的挚友薛论道的新作。两人月下饮酒,议论时事,抨击和鞭挞官场、名利场的险诈丑恶,薛论道有感而发。此刻白羽面临生死之际,这首辞竟然十分清晰的在脑海中浮现,忍不住大声朗诵出来。 说来也奇怪,白羽刚开始与四剑对敌,就感到难以匹敌,但他一边高声吟辞,一边挥扇拒敌之时,倒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了。折扇挥洒之间,竟奇迹般地化解了四象剑阵一波又一波的攻击。 四名剑手自出道以来,也曾与许多江湖成名武林高手对过阵,但对方都是在四象剑阵下,大败而逃。可今天却碰到如此扎手的人物,手上更加大了进攻的力度和速度。打了半个多时辰,占有绝对优势的剑手们,依然徒劳无功。于是,四名剑手使出了杀手锏,剑气布毒,这是四剑专门用来对付强手的手法,利用剑气将毒粉摧入对方身体。 白羽拼杀之际,突然闻到一股异味,急忙屏住呼吸。但仍然晚了一步,已有一丝毒气被吸入鼻孔,不一会就感到一阵昏眩。忙调气逼毒,想将毒气逼出。无奈对方剑锋又已迫至。只好挥扇迎击。几十个来回后,白羽已感到力不从心,只是本能的躲闪,进击。脚步渐渐地开始凌乱,身体已无法控制,歪歪斜斜、飘飘欲倒。眼睛也开始模糊,只见人影晃动,根本无法捕捉目标。 四剑已看出夺命书生已经中毒,心知只要毒性迸发,用不着劳神,对方自然会毒发倒地身亡。因此,手中之剑缓得一缓。甚至有意做起猫戏老鼠的游戏,既不急于将对方杀死,又不让他有**余地,只是将他困在剑阵里,然后慢慢地将他折磨致死。 眼见白羽神智已陷入昏乱状态,只是脑中残存的一种意志,支配他本能的进行反击、拼杀、搏斗,实际上他早已失去了对抗之能,似乎已成待宰之羔。就在四剑戏耍玩够,准备痛下杀手之时,沈存义从天而降,从严密的剑网中救出白羽,并无意中将四剑手的内力吸取三分之二,吓得他们落荒而逃。 听完白羽的叙述,沈存义、刘任侠两人倒抽一口冷气:原来只知道神剑门野心勃勃,妄图称霸武林,谁知道竟然还是一个为虎作伥,投身奸党暗通倭寇陷害忠良的不耻之徒。 白羽勉强将身子抬起,硬撑着就要下床,沈、刘两人急忙上前制止。白羽焦急地道:“感谢两位大侠相救,使我死里逃生,但事关国家、百姓安危大事,身负重任,时间紧迫,白某岂敢还在此消磨时间,因此,必须去台州给戚将军报信。” 刘任侠道:“白大哥,莫要大侠大侠的称呼,听了让人生分。我与吴云哺大哥早已是兄弟相称,你是吴大哥的大哥,当然也是我们的大哥了。台州报信之事,自然有小弟们代为其劳,大哥就在此安心养伤吧。” 一直陷入深深思考的沈存义,这才抬头看着白羽态度十分诚恳的说:“白大哥安心在此静养几天,台州之行让小弟去,小弟与戚将军私交颇深,无论从公从私都应由小弟代劳。”说到这里,沈存义停顿一下又接着道:“刚才小弟想了想,根据我对庄天成的了解,此事不可能那么简单,庄天成生性多疑,在未抓到白大哥之前一定会采取补救措施,估计神剑门有可能实施更大的动作,甚至有可能派人直接干扰抗倭行动的顺利进行。对付倭寇戚家军自是游刃有余,可对付神剑门这些武林高手,戚家军就会有些力不从心。因此,我们必须为戚将军分忧,组织武林正义之士,支援戚家军,专门对付那些助桀行虐、卖国求荣的武林败类。组织武林义士的重任,只有白大哥和侠兄才能胜任。小弟初出江湖人微言轻则是心有余力不足,不过小弟可在路途通知丐帮和绝刀门让他们尽快与你们会合,我们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白羽沉思一阵点头赞赏道:“义弟言之有理,侠弟不如你们兵分两路,义弟去台州报信使戚将军有备无患。侠弟则负责组织江湖正义之士增援戚家军,专门对付那些江湖败类。” 刘任侠在心里筹划一阵后,缓缓说道:“组织义士之事,可缓一两天,因为我与武当少林相约见面的日子,还有两三天时间,因此我和娟妹还可在此等一两天,那时大哥身体已经恢复,我们立即会同大家赶到台州。”刘任侠说完转身望着沈存义问:“不知义弟准备何时动身。” 沈存义道:“事关重大,尽早为要,这里离台州还有几天路程,小弟这就准备出发。” 刘任侠立即叫来小二,备好酒菜,送到房间来。不一会小二将酒菜端来,四人吃完。沈存义告别白、刘两位大哥和娟妹,翻身上马,急急地往台州赶去。 驿道上,一位青衣少年骑着一匹黑马行色匆匆。这少年就是从南阳出来赶去台州的沈存义。黑马奋蹄疾奔,少年心急如焚。想到舅舅庄天成如此卑劣的行径,沈存义感到十分内疚和自责。他不明白,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妹,为何两人的德性会有着天壤之别。母亲是如此贤惠、善良,舅舅则是如此奸诈、险恶,宛如来自不同世界的两个人。 想到母亲,沈存义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尽管母亲与他生活的日子只有短短的十年,然而,那种无微不至的体贴关怀,却使他刻骨铭心永世难忘。是母亲用她甜蜜的**汁养育了自己;是母亲用她宽阔的胸怀温暖了自己;是母亲用她渊博的知识教育了自己。可以说没有母亲的细心培育,就不会有今天的沈存义。他想起离开母亲的日子,那时他虽然年幼,但也已略懂世事,心中虽然十分悲痛,但在父亲面前总是强装笑脸,他明白父亲心中更为痛苦,他不想父亲为他担忧,更想尽自己的力量为父亲分忧解难。于是,他极力模仿母亲尽自己之所能照顾父亲。然而,每每夜深人静,他总是躲在床上蒙头大哭。他不敢哭出声,只得极力抑制悲痛之情,低声啜泣。也许当时如果能够放声大哭,可能因悲痛之情得到尽情发泄,他的心痛之疾不会那么严重,就是因为他强将心事压抑,故使心痛之疾愈来愈厉害,不久他病倒了。精通医术的父亲一探脉,便知道义儿得病的缘由。平时严厉冷俊的父亲,第一次流下了感动的泪,第一次眼里流露出慈祥的神情,第一次用那双宽大的手轻轻的**他……。 从此,醉心武学的父亲,仿佛是换了一个人,不再时时刻刻躲在密室里研究武经,而是常常陪伴着他散步、读书、写字。当他病体稍好,父亲就带他游历于青山之间,穿行于绿水之上。就是在那段时间里,父亲带他来到山东济宁的鲁桥镇,拜访了赋闲在家年过八旬的戚景通老人。 听父亲说戚景通老人可是一位廉洁奉公,爱民如子的好官,一直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他治军严明,精通武艺,熟读兵书,既有丰富的军事知识,更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袭职之后,就因军功赫赫被提升为都指挥和大宁府都指挥使等职。戚老为官清廉,铁骨铮铮,从不收额外之费,更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戚老军功显赫,颇得人们敬仰,但他家境却十分清苦。一位行旅出身的同姓朝廷要臣对他十分欣赏,见他清贫如水,很想帮他一把,于是借助一个机会,将他升任江南运粮把总。这可是一个肥缺,主管运粮大权,如果要发财,可是举手之劳。可惜戚老不谙官道,死死守住堂堂正正做人的原则。第一次运粮进太仓时,按照陈规,运粮把总都要先给仓官送礼,以免受仓官刁难。戚老坚决不干,宁可受刁难也不行贿,结果把这个肥缺给丢了。那位要臣得知戚老因拒绝行贿丢掉了把总之职,对他的行为更为敬重,想抬举他,要与他认本家,他却婉言谢绝了这位要臣的好意,回到老家过着清贫的生活。因为他确实厌倦了官场的**和险恶,不愿过着奴颜屈膝、低三下四的锦衣肉食的富贵生活,宁愿回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清茶淡饭的田园日子。 听完父亲的介绍,当时年幼的沈存义就对这位从未谋面的老人,产生了一种崇敬之情。因此一见面,沈存义就发自内心的叫了一声爷爷。沈存义的虔诚和实心实意,很快就博得了戚老的喜爱。老人不仅将珍藏在窖里的山东大枣翻出来招待他,而且还和他谈起了他的儿子,戚继光叔叔小时候的故事。老人用一种十分自豪的口吻说道:“你那继光叔叔,出生时正是夜半,那晚清朗的天空,繁星熠熠闪光。第二天的清晨,旭日初升,朝霞映罩着鲁桥,房前的红枫和苍松,构成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镇里的人们看到这种情景,纷纷议论道:“这孩子长大了,一定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说来也怪,戚继光小时候就喜欢做军事游戏,而且是一个孩子王,经常带领着孩子们以泥土碎石为垒,以纸旗为号,玩起了攻城破阵的游戏,居然指挥有度,进退有方……。” 戚继光的四叔,津津乐道的向沈存义讲述着戚继光五岁时元宵捉贼的故事。那一年元宵佳节,这位四叔背着五岁的侄子上街观灯。这年的灯会特别热闹,街上红蓝绿女,熙熙攘攘,摩肩比踵,个个兴高采烈,人人流连忘返。四叔正在出神的观灯,就觉肩上一轻,戚继光已不在肩上,忙四处查看,小继光已是踪影全无。当时,小继光也在出神的观灯,正在人群拥挤当口,忽觉身子一轻,两手已脱离了叔叔的肩膀。等到再抓到叔叔的肩膀时,眼前的灯队又变了花样,便目不转睛的观看灯队的表演。 但稍过片刻,小继光就觉得情况有异,背他之人不往人多之处挤,反而向人少之处跑。再仔细辨认,那人的衣着、身影都不似自己的叔叔,小继光明白自己被坏人抱走了。 抱小继光之人果然是个人贩子,他见小继光长得水灵灵的十分惹人喜爱,而且帽子上有一颗硕大的“猫儿眼”宝石,就使出绝技,将小继光移至自己的背上。准备背到僻静处先取他帽子,再将他卖了。故此远离灯市,专拣小径僻巷行走。 小继光年纪虽小,却颇有心计,佯装不知被拐,想着脱身之计。他想到帽子值钱,这顶帽子可是外婆送给他五岁生日的礼物。便将帽子取下,藏在袖袍之中。 这位人贩子发现小继光的举动,心里暗暗得意:毕竟是小孩子,你人尚且在我手里,将帽子藏起又有何用。人贩子默不作声,继续向偏僻处奔跑。跑着跑着,他感觉到背上的小继光已伏在他的肩上睡着了,心中更是得意。自忖,这下省事了,即使在路上遇到人也不会碍事。 当人贩子转入一条小巷,迎面过来一乘骄子,人贩子侧身让轿子过去。正当骄子擦肩而过时,小继光突然向轿内大声喊道:“四叔快来救我!”这一喊吓得人贩子扔下小继光,拔腿就往人群中钻去。 原来小继光刚才是假装睡着,以麻痹骗子,轿中之人并非他的四叔,而是一位突发疾病要去求诊的妇人。那病妇问明情况,将小继光交给巡街的官员。巡街的官员认识小继光,便问:“那人贩子长得什么样子。” 小继光眼珠一转,道:“我驮在他的肩上,又如何看到他的面貌。” 巡街官员一听觉得有理,自己也感到问得可笑,正不知如何抓到人贩子时。就听小继光笑道:“不过,我已在那人身上留下了记号。”原来小继光的帽子上,外婆给他插上了一枚避邪的金针。小继光在藏帽之际,偷偷将金针别在那人贩子衣上。巡街官员立即封锁路口,严密搜查,不久就在人群中找到了人贩子。 此刻,四叔因找不到小继光已回家报信,全家正为小继光的失踪焦虑不安,十分慌乱。小继光却笑嘻嘻的回家,合家上下转忧为喜,甚为高兴。 当时的沈存义,也是个十来岁的小孩,听完小继光的故事,可把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每天缠着戚爷爷讲戚叔叔的故事。戚爷爷被缠不过,就将戚将军写的诗拿给小存义看。沈存义记性很好,戚继光的那首《韬钤深处》至今记忆犹新:小筑惭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尘座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小存义从这首诗里看到了戚继光保卫边疆的抱负。 因此,沈存义对戚继光充满了好奇与敬仰之情。父亲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意,便带他游历京城,绕道往蓟州一转。那天云开日出,万象更新。他和父亲风尘仆仆来到蓟州古城。这座古城从西周召公奭在此建都开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城一直是县、郡、州的治所,并有五定国都的历史,是古代京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畿辅地区的军事重镇,战略要地,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左扼山海,右控居庸,背连古北,距东西南各四百余里,而蓟当其冲,枕山带河,重光复阻,第为应援,以翼蔽畿辅。沈存义就是在这座古城里,见到了心中崇拜的偶像。 这位戚叔叔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但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却充满着智慧、充满着刚毅、充满着力量。戚叔叔在训练士兵时,十分严厉,而在操演完后,又显得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和戚叔叔两人特别有缘,尽管年龄相差近二十来岁,两人却十分谈得来,成为名副其实的忘年交。他可以任意出入戚叔叔的书房。那首《马上作》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就是他在戚叔叔的书房里看见的。在蓟州虽然只呆了短短五天,戚叔叔的刚正不阿爱国爱民的品质,给沈存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他处世做人的楷模。尽管一别数年,可沈存义却时时忘不了打听戚叔叔的有关消息,心情也随着戚叔叔的忧喜而忧喜。戚叔叔在义乌招兵,组织戚家军大败倭寇的故事,一直令沈存义自豪骄傲激动不已。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