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都市>武当太极进京城>第15章 坛林拳影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15章 坛林拳影

小说:武当太极进京城 作者:汉碧岳 更新时间:2019/3/22 23:12:04

天坛是一座占地273公顷的祭天神庙,它的面积比故宫还要大4倍。用于皇家祭祀的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名录。坛内广植的树木以柏树成林、长寿常青、木质芳香、经久不朽,备受世人称道。3600多棵古柏与古建筑群相互辉映,浑然一体,瑰丽壮观。

也许是造物主的力量,显示了人类的伟大。就在这“一柏具一态,巧与造物争。”的“古柏林海”中,涵养着中华民族极具特色的活生态。

细看那东一群,西一拨,南一队,北一窝的健身人群,有的“六封似闭”,打的是“太极”;有的“鸳鸯连环”,练的是“戳脚”;有的“双手翻飞”,演的“通臂”;有的“矛盾试力”,示的“大成”;有的“指东打西”,走的“八卦”;还有“劈崩炮钻横”,明摆着的“形意”。------如此等等,不一一而列。

武纯阳心想:“果真应了古人那句话: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

于是,他爽着手,一口气在柏树林中转悠了一个多小时,细看了五花八门的练家。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老人与三个女练功者分别搭手试力。估计是老人的崇拜者,间或是女弟子。

武纯阳走进他们,保持在三米之外,驻足观看。

老人肤色暗燥,身材中等,头戴鸭舌帽,身着羽绒服,不时地让女练功者去推动他的双臂,他又总是不停地将对方缓缓地顶出去。经验判断,女练功者们是初习练功者,当然感到神秘而又是那样地对老师无可奈何。于是,一遍一遍地试力。

“这是内功,绝秘,你们还练不好的。”老人边试边说,说完,有意地看了武纯阳几眼。

“内功外行,故弄玄虚。”

武纯阳悄悄丢下八个字,暗自笑笑,晃身到了另一个练拳的群体。

大约有十五六个人围在一个约有1.86米的壮年男子旁边,也是各自与他搭手试力。他说:“搭手试力,引进落空。”然后,分别纠正跟随练功的男男女女。

看起来比刚才那个老人内行了不少。

武纯阳故意走进群体,听听这位老师的教学讲解。谁知这位老师对大家说:“推手今天就练到这儿,大家喝口水,开始练太极散手。”

说完,有意地走到武纯阳面前,武纯阳装得极其外行,礼貌地笑笑,说:“老师,您们练的是什么?”

“太极!”壮年老师简单地答话。

“哪一家的太极?”武纯阳追问着。

“杨式。”壮年老师仍然简单地应答后,对大家说:“开始。”

武纯阳靠边站着,期待杨式太极传统散手的教学展示。心想:“这儿的练家比在地坛见到的多。”

“两个一组,劈掌要前推。”说着,壮年老师劈掌跟步。

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感觉不对劲,露了馅。

武纯阳何许人也,数年来,遍观各门各派,尤其对太极、形意、八卦、八极、戳脚、通臂等名拳有所体会或了解,判断标准他都了然于心。他没说什么,继续观摩他们的演示。

壮年老师劈掌跟步后的定势动作,明显象三七步,但前支撑腿却没有任何弧度的弯曲。这既不符合一般散手的腿法要求,更不符合形意拳劈拳的基本要求。

武纯阳眉头微皱,细看究竟。

只见壮年老师让其中的一个年轻女弟子在第一列示范演示。

那女孩儿动作比较协调,有一些武术基础,劈拳前进时的步法打成形意拳的三体式,劈拳也力点准确。

“所谓的散手,其实是形意五行拳中的劈拳。”武纯阳见状,有些纳闷,大脑里迅速盘点形意五行拳。

“形意五行拳以劈拳为母拳,钻、崩、炮、横四拳均由劈拳转化而成,所以练好劈拳至关重要。劈拳的练法是以掌(五指分开),大拇指与食指呈半月状张圆,五指微曲,均呈弧形,掌面顺势上抬,与前臂无明显棱角,犹如五指抓按一浮悬之气球。练拳时,由起势开始,先打一个不用力的钻拳,再使后掌压着前手臂,呈抛物线打出一个劈拳,如法反复练习。

劈拳,若不经点拨,是很难应用好的。一则它不如崩拳、炮拳有强大的打击力;二则它容易被对手格挡。然而劈拳乃五行拳之母拳,其用法甚为精妙。若用之得法,其杀伤力很大。但这老师示范的身形不是很好,甚至还不如那个女孩。”

武纯阳心里想着,也没有挪动身子,继续观摩,试图希望在后边的训练中展示出真正的杨式太极拳散手功夫。

没想到他的弟子们就这样一遍遍地重复着,没有新的内容了。武纯阳始终没有明白形意劈拳什么时候变成了杨式散手了?

“或许这是一种跨界的综合训练方法吧!”武纯阳自我安慰,自我说服,略带遗憾地向另外的练武场寻去。

小步缓行三十米,小路边的树林里五六个老太太在挥舞齐眉细棍。棍头包了点什么,看不太清楚,每个人都拿着一个,动作速度并不快,也许就是健身。

武纯阳联想到了八卦门的“七星杆”,莫不是她们练的是“八卦七星杆”?

此时他想到当代武术家李子鸣的一个讲述:

清代八卦掌先师董海川创编的七星竿,采用四川产的“苦竹”制成。因其中空细小如豆、几近于实,故又叫“实竹”。选择苦竹七节,每节七寸(约23厘米),共长四尺九寸(约163厘米),方为合格。竹竿选定后,用长细铁条将竹节打通,将一头堵粘好,灌入水银七钱(35克),再用速塞粘胶将竹竿另一头孔隙堵住,即可使用。因为此竿七节,每节七寸,再充以水银七钱,故取名“七星竿”。七星竿法原来是四趟,后来第四趟失传,只有三趟。每趟三十二式。

此种用苦竹,充水银制成的小竿子,刚硬无比,既轻灵又沉实,十分称手。用这种竿子打人,不论用哪一头打击,里边的水银便随着流到竹竿的哪端,于是打出这一头便有数十斤的重量。一经打中,痛楚异常,轻则伤骨,重则致命,非一般木棍可比,如用以戳点,则有闭穴止血之功。当年董先师曾有一歌说明此竿的厉害。

莫说轻轻不为兵,轻灵无比有仙踪;

长短器械它不怕,轻则拆骨重塞经。

比较看来,老太太们练习的只是一种传统棍术,但绝不是八卦七星杆。

武纯阳摆摆头,沿着林中小道转身到一群小孩的训练场地。远远望去,孩子们统一着天蓝色的练功服,腰系五指宽练功带,二十多名孩子中,有五岁左右的几个在天然练功场边的树林中玩耍,奔来跑去,自由自在;有十岁左右的好几个男孩儿正在按照竞技武术的训练方式,两人一列,走直趟组合,看不出是什么基础训练;有十四、五岁左右的十几个男孩儿、女孩儿在一位身体强壮的教练呵斥下,正规范地练着套路。武纯阳一看,立马明了,这是典型的民间北派代表性拳种——戳脚。

武纯阳过去并没有真正见到练戳脚的,但对戳脚认识已经有25年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武纯阳参加某县的一个乡镇社会主义教育活动期间,一位乡镇上的同志见到武纯阳每天早晨坚持习练武功,就送给一本《戳脚》的拳书,这本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国家某个出版社出版的,足足五公分厚,定价1.98元。这本书武纯阳看了多次,对文趟子、武趟子兴趣很浓,甚至依图划样模仿过书中的玉环步、鸳鸯脚,印象深刻。

书中记载:戳脚系北方拳种。据传太平军战将赵益灿隐居河北饶阳时,将此拳传留当地。戳脚是在八趟金刚架、八趟金刚捶、以及"玉环步"等技法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起来的拳种。因以腿见长,被后人誉为"北腿之杰"。

戳脚,全名"九番御步鸳鸯勾挂连环悬空戳脚"。此拳分文、武趟子。其套路变化是由八个基本势子演变而成。"九番"是指文、武趟子各有九路;"御步"是戳脚一典型脚法;"勾挂连环"意指各招各势或攻或防,环环相扣,连接不断。戳脚多取虚步站立,动则手脚齐发,发力脚多悬起,故有"悬空"之称,而出击时,左右互换,成双配偶而别名"鸳鸯脚"。后人以"武趟子"为腿功,以翻子拳为主体熔为一炉又形成了"戳脚翻子"。主要流传在中国北方河北、津京、东北等地。

武纯阳来到一位站在小树旁边休息的小孩儿旁边,还以为是初中生,个头1.70米,块块壮壮,一问才知道是一位六年级的小孩子,每周六、日上午九点——十一点集中训练,每月200元训练费,学的是民间武术——戳脚。问他有兴趣练习吗?他说:“有。”

武纯阳准备再问一点什么,小孩儿的妈妈叫他抓紧过去练功了。教练似乎看出了武纯阳的思想,加强了对孩子们的技法训练与讲解。“武松醉打蒋门神,使用就是我们戳脚里的玉环步、鸳鸯脚。”教练边说边与一个小孩子对练拆招示范。一进一退,一踢一返,收脚、转身、背腿、撩踢,一连串动作,攻防并用,大开大合,传统的特色十分明显。这确实是典型的传统北方武术,根痕清晰,渊源深厚,小孩子们的训练也可以感受到独特的韵味。

武纯阳驻足观赏了半个多小时,仿佛喝了一壶老酒,意味深长。看来北方的代表性传统拳种在京城还是有根儿,而且是在新一代青少年中续延传播,武纯阳有了些许安慰。

武纯阳原本想与教练交流体会一下戳脚应用的奥妙,可是半个多小时过去了,教练总是忙于不停地分班教学,也就不了了之。但武纯阳深信,真正的传统戳脚的威力不言而喻了。

也就在这时,紧邻小孩训练场地的另一场地上有一位老人正在耍枪,说不上是大枪。另外一位老人与一位壮年男子大谈武术目前的悲哀。

隐约听到说:“现在都练的是花架子。老北京的练家现在不多了。某某过世后,这一支就没有了。很可惜的事儿。”

武纯阳连忙赶过来,凑近老人们听听讲老北京的往事。

一打听方才知道,中年壮汉姓尹,是通臂拳的传人。他说,他当年还是练了一些老北京的传统功夫。

正说着,来了一位50岁左右的身着练功服的男子,互相敬了一个抱拳礼后,壮汉尹老师开始给那位男子示范一组“短手”。

劈里哗啦,劈里哗啦,劈里哗啦------本来就着红白相间运动服的壮汉尹老师,双臂抡翻,反掌单出,呼呼生风,功力不凡。

练臂膀活跃,放长击远的非常好的传统练功方法,武纯阳一看,很是喜悦,向壮汉尹老师敬了个抱拳礼,说明也想感受一下“短手”的练习法。

他爽朗一笑,说:“一看就象练家子,懂我这个的少,你有兴趣你就跟着练吧!”

武纯阳几个回合的模仿后,就摸清了这组动作的运动轨迹。劈里哗啦,劈里哗啦,劈里哗啦------

那位跟壮汉尹老师学习的男子眼看跟不上趟儿,提出把他演示的“短手”用手机拍摄下来,壮汉尹老师看了看武纯阳,又爽朗一笑,说:“行,随便拍!”

壮汉尹老师收手后,与那场边的老人聊了起来。说到传承,壮汉尹老师一会演示“太极梅花螳螂”;一会演示“大枪舞花”;一会一套武纯阳说不出名字的传统小套路,场子边的二个老人终于对壮汉尹老师说出了“你是真传”的话语,壮汉尹老师挺满足的,说自己还有事,与大家打了招呼先走了。

“总算看到了民间的拳根,也汲取了传统的营养。”武纯阳想着,也挺满足。

于是,转场观摩其他的地方。

练冯氏混元太极的;练杨式太极的;练走圈的;练站桩的;还有在古树上绑着皮靶操练击打的。

花样挺多,种类不少,皇城根下,坛内林中,拳影闪闪,武纯阳今天已经饱了眼福,过了拳瘾,拍了拳照,背负着收获,迎着艳阳,走出了天坛。

“天坛之大,隐拳之多,足以容下武当太极。”

武纯阳想到自己的使命,他对自己说:

“等待我全面了解后,要将武当太极扎下拳根。”

这时,武纯阳接到了一个XX武术中心林路老师的电话:

“武纯阳老师,在哪儿呢?”

“天坛”武纯阳说。

“明天我们见个面,正好聊聊武当太极拳。”林路老师应答着。

“好,明天见!”

武纯阳想,是时候了,武当太极拳可以登场了!

2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