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16章 重要报告小说:武当太极进京城 作者:汉碧岳 更新时间:2019/3/23 14:03:57 一波三折,原本约好的相见,不是林路老师公务推迟,就是武纯阳有事耽误,连续二周来都没有找到空档时间的交集。 三年前,武纯阳因破格报考武术七段的原因,与林路老师电话和E-mail有了一些交流。 林路老师刚好也想换一种非官方的方式,与武当功夫传承人们私下交流,相对深入了解一下武当武术民间的生存状况。他到过武当山,也听到来自官方的武当武术传承情况汇报;他研究武当武术,也从媒体上看到了不少关于武当武术负面的声音。 林路老师是管理者,也是专业运动员出身。工作原因,他对武当武术始终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愫,同时不回避提出一些疑惑。 今天,林路老师相约武纯阳首先就要聊聊太极拳。 武纯阳习练武当太极拳38年,不仅珍藏武太极,而且还有文太极。这种文武太极,珠连璧合,与武当功相辅相承,共同构成武当太极拳的功夫体系,道内外几近失传,成为唯一的传承人。 2014年武当太极拳被列入武当山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武纯阳对武当太极拳的前世今生,了然于胸,无论何时,谈及武当太极拳,他都是信手拈来,滔滔不绝地为你讲述太极王国里的是是非非。 既然林路老师点题,武纯阳也不逊色,他要报告一个常人眼外的太极体系。 武纯阳不慌不忙,打开茶盒,沏了一杯龙须茶。 林路老师一看水溢碧绿,香气盈人,顿时满口生津。他乐呵呵地问道:“这是何等‘仙草’,如此诱人啊!” 说着,双手捧起茶杯,先是细闻,接着轻轻啜了一小口。咕咕??,分三口咽了下去。 “好!好喝!好一个‘武当仙草’!” 武纯阳介绍道:“这是武当龙须胶股蓝,深山仙草,世人多不相识。” 说着,武纯阳也给自己沏了一杯,品了一口,饱含深情地说道:“武当太极正如这武当仙草,藏在深山人未识啊!” 林路老师开门见山地问:“我们所看到和听到的武当太极拳,多数认为是杨式太极拳的翻版,或者就是杨式太极拳,现在武当山到底还有没有自己的太极拳?” “有。不仅有,而且还有自己的完整体系。”武纯阳肯定地回答。 “不妨说来听听!” 林路老师饶有兴致,一副极其认真的样子。 武纯阳看了看林路老师,长叹了一口气,说:“也罢,借此机会给您作一个专题汇报。” “轻松一点,随意一点,别搞得那么沉闷!” 林路老师鼓励武纯阳,抓紧道来。 武纯阳说:“非常遗憾,武当太极拳到底是什么样,至今没有官方定义,也没有民间结论。世面上有几种称着武当太极拳或者三丰太极拳的,除了套路演练,多数又没有完整的理论支撑。武术界议论纷纷,对武当太极拳的猜测,莫衷一世。” “今晚我们就先务虚,谈一谈武当山地域所流存的武当太极拳吧!”武纯阳试图找一个切入口,向林路老师报告武当山近现代的太极拳的流存状况。 “在我国武林中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武当拳法,以养气练功,防身保健为宗旨,习练时‘尚意不尚力,牵动四两拔千斤’。具有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后发制人,辨位于方寸毫历,制敌于擒仆封闭,延年益寿,袪病御疾,增长智慧等多种特点和功效,是武当山奉献给全人类的一份极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武当山的太极拳则是以武当山道内沿传为主体,民间传承为丰富的一种防身自卫的道家武术,也是三清道教内部自练自修的养生功法。流传至今已是数百年之久。 武当太极拳承载着丰厚的武当地域文化,是武当道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以元明时期张三丰祖师为著名。后经武当山道内不同派系传承,生生不息,辗转于道内外,形成了至今遍布于世界各地的,多支各具特色的太极拳术,统称武当太极拳。 而近现代依然流传在武当山地区道内外的武当太极拳,我们称之为:武当山道门太极拳。也是学术界所言的狭义‘武当太极拳’。” 武纯阳讲到这儿,口啜了一点茶,微停顿了一下。 林路老师示意继续讲下去。 “什么是武当山道门太极拳?当地武当拳法研究会认为:武当山道门太极拳是武当山地域孕育、产生、发展并至今流传在武当山地区道内外的武当太极拳;是武当派武术体系中的一个主要拳种,是武当武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武当山道门太极拳是武当山道门数百年来以口传心授、言传身教为主要传承方式,以言祖不言师为道德规范,以八法五步为主要技术内容,以缠转拿闭为应用补充,以功法习练为拳技支撑,以拳架演示为表现形式,遵循易理,自我调节身心平衡的一种养生防卫徒手运动。 武当山道门太极拳与目前社会流传的其它派别太极拳有其根本的不同特点。 它是以武当道内养生祛病所运用的太极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八法(即:前后功、左右功、上下功、内外功)为研究元素,以十二经脉运行结构规律为技艺参考,结合人体运动规律,对应五步(即:进、退、顾、盼、定)八技(即:掤、捋、挤、按、採、例、肘、靠),通过应用武技和养生两种方式,运用意识主导、自我调节、吐纳导引等多种有效形式,达到有刚有柔,变化莫测,击法得当,刚柔至强而又绵绵不断。练起来自由自在,飘飘如云,一气呵成,具有强壮体魄、祛病延年、防身自卫等综合性的养生、防卫特色功效。 目前,武当山道门太极拳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武当太极拳的五种架势。即:“慢架”武当太极拳、“快架”武当太极拳、“功架”武当太极拳、“母架”武当太极拳和“古架”简约版武当太极拳。这五种武当山道门太极拳的拳架结构与其它武当拳系的部分功法(武当太极乾坤球、武当筋经八宝桩、武当太极十三桩、武当道功十步)共同构成了武当山道门太极拳的技术体系。” “哦,武当山道门太极拳及其综合特点已经听明白了。” 林路老师也品了一口武当仙草茶,望望武纯阳:“说说您们这道门太极的代表性传承情况吧!” 武纯阳说:“这事说起来话长,简单地说,近代武当山太极拳道内传承有记载的是武当道总徐本善;在庙道长王至道、朱诚德和百岁坤道李诚玉。 到现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武当山道门太极拳道内一支濒临失传。直止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重视挖掘整理武当武术,武当道内传承的太极拳才陆续显露于世。 目前,武当山下主要有四支代表性的太极拳传承。 武当道总徐本善架太极拳(108式)和百岁坤道李诚玉文太极(13势)主要由岳武、蔡星峰及其众弟子承传。 武当朱诚德道长太极拳主要由钟道烛、游彥学及其众弟子承传。据考证,所传拳架与杨式太极拳和赵堡太极拳有渊源关系。 另外,近代由武当道内流传于东北的武当太极拳,由武当山南岩宫杨丰慧道长传出。具有明显的武当太极拳共性特点。1988年由岳武从襄阳民间习得,返回到武当山,目前在十堰地区已经流行。据考证,所传拳架与东北胡绍和老师有渊源关系。” “好,看来您对武当太极拳研究还是挺系统的。这个以后再细聊。” 林路老师打断说:“时间关系,聊聊您所知道的文太极和武太极吧!” “武当道总徐本善架太极拳,列属武当山道门太极拳中的‘快架’。徐本善架武当太极拳是武当道总徐本善所遗留。民国时期,就是公元1932年武当道总徐本善曾教拳于红军**老总,至今传为武当佳话。1927年、1929年**国术馆再次派人到武当山,受到武当道总徐本善的款待,并教授了武当太极拳和武当太极球等。1930年期间,国民党51师驻扎武当山时,武当道总徐本善把武当太极拳编成拳歌,让士兵演练与传唱。这个拳风格比较独特,动作十分古朴,养生、应用价值非常高,如今仍保留秘传特性,外界鲜有教学。所以说,这也是武当的宝贵文化遗产,倍感珍惜。 武当文太极列属武当山道门太极拳中的‘功架’。武当文太极共13势,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武当山地区挖掘发现的,十分稀有的武当太极类拳法,严格地说,它是一种具有古老养生特色的内家功法。目前在国内已少见。 武纯阳证实:这套文太极过去在武当龙门派道内传承中极其隐秘,一直来‘六耳不传道’,奉行单传口授。20世纪70年代武当山邻的古襄阳民间有零散的传承,只是叫法不同。经武当山下的岳武老师努力,于20世纪90年代在百岁道长刘理航和百岁坤道李诚玉的指导下,进行了系统地学习与整理,至今极其珍贵。 相传这套文太极13势归宗为轩辕皇帝观鹊蛇相斗所悟创,后经武当高道张三丰以及历代道长精心提炼,按照飞禽走兽动静形态,把技击、养生熔为一炉而成的独特道家拳功,近代武当玉虚宫百岁坤道李诚玉得其正传。 据资料表明:武当山下长大的岳武老师,青少年时期因身体虚弱原因,所幸得遇稀世绝拳而随师学习。多年来一直当作功练,**后,在挖整民间传统功法的过程中,从自己身上追溯渊源,反复多次与李诚玉访谈印证该功法。并藏在怀中,未轻易向世人展现。” 武纯阳还想就武当太极拳技法应用进行演示,手机却报时十二点了,时间过得真快,林路老师解和说: “今天先聊到时这儿,还有武当技术应用问题,期望我们再来个专题聊。走,先吃饭去!” “好,吃饭去!” 就这样,专题报告结束了。 非正式场合,向管理部门领导报告了一个真实的武当武术情况,武纯阳了确了一桩心愿,感到很高兴。 中午睡了一觉,武纯阳酣水映湿了枕头一片,真的很香!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