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作者创作札记小说:秋歌 作者:徐舟 更新时间:2019/11/12 14:49:47 我是一名地方文史工作者,在挖掘滁州抗日战争时期资料时,无意中发现一个可趣的故事。 驻滁雄师战旗插上南京**府 题记:滁州与南京一江之隔,近在咫尺,被喻为南京的北大门。1949年1月24日滁城解放,北大门洞开,解放南京指日可待。按常理我军大兵压境,万炮齐鸣,千帆劲发,一场恶战爆发。然而,事实与我们的想象恰恰相反。没发一炮,大军过江,没有激烈巷战,军旗插上**府,驻滁雄师不费吹灰之力抢了头功。解放后,这段历史没有大力宣传,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其中隐藏着鲜为人知的秘密。 三十五军在滁州休整 1949年1月24日滁城解放后,在滁县境内的津浦铁路两侧大军云集,成为由浦口渡江解放南京的主要前沿阵地。2月下旬,华东军区在徐州东北的贾汪召开会议,部署渡江战役,决定江淮军区两个旅在滁县集结休整,3月进驻来安县屯仓、舜山集一带进行整编。江淮军区的独立旅、三十四旅与在贾汪起义的何基沣(**特别党员)部三个团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三十四军,军长何基沣,政委赵启民。三十四旅改编为一O二师。三十四军军部驻乌衣。三十四军改编后不久,分别开赴六合、仪征等沿江前线,后在镇江段渡江。35军奉命南下。部队坐火车由徐州到固镇,随后下车徒步沿津浦路向南进发,行军十余天,经蚌埠、明光,于3月11日到达滁县。军长吴化文及军部驻在滁城,先头部队则沿津浦路向乌衣、东葛、永宁一线前伸,直逼与南京一江之隔的三浦(江浦、浦镇、浦口)地区。国军李延年兵团28军在长江北岸,利用江浦、浦镇、浦口三镇互为犄角的有利地形构筑起坚固的工事,顽强阻击解放军逼进江岸。当时华东野战军政委饶漱石、华东局组织部长曾山、第八兵团司令陈士渠等负责同志也都住在滁城,部署渡江前的准备工作。 35军何许部队?还得从它的军长吴化文说起。吴本来是冯玉祥的西北军帐下将领,后来看老蒋得势就成了**军。抗战开始之后,一开始先是施展其逃跑功夫,成功的保存了实力,后来实在躲不过去,见势不妙又投降了一次,摇身一变成为汪伪政府“和平建国军”的上将司令,并且还很卖力,在山东给抗日军队制造了不小的麻烦。他曾有一句名言:“如果日本打赢了,咱们当然不吃亏,日本人输了的话,老蒋还需要我们去打。,也不会把我们怎么样,最不济的话,还可以去投共军,他们也需要咱们打国军。”历史还真如他所料,抗战胜利之后,这位“和平建国军”的第三方面军上将司令又成了国军第九十六军中将军长,在“剿共”中还有些战果。但毕竟“共军太狡猾”,1948年,和王耀武这位当年的抗战名将一起在济南被围,此时,吴化文的俊杰本色再次显露无遗,当机立断地临阵起义,让许世友一周时间便拿下济南,俘虏了王耀武。吴化文麾下的部队从国军第九十六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五军。不过,在进驻皖东地区之前,35军又进行过一次改编。1949年2月,根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鲁中南纵队与第35军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属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建制。吴化文任军长,何克希任政治委员。下辖第103师,于怀安任师长,彭胜标任政治委员;第104师,方明胜任师长,严政任政治委员;第105师,何志斌任师长,宋献章任政治委员。全军共2。2万余人。鲁中南纵队“老八路”占1500多人。4月初进滁,调归第8兵团指挥,准备参加渡江战役。尽管新35军的班底鲁中南纵队,根正苗红,但被吴化文这个破门帘,也熏上了臭味。 在滁期间,吴化文的旧部表现极差,常到百姓家要吃要喝,偷拿东西。有时还聚众赌博。一次吴的旧部因赌博输了,偷了老乡的东西。这事被反映到军部,政委何克稀坚决要处分。吴化文说情:“弟兄们跟随我这么多年不容易,只要他们不强**人就成。”何克稀哭笑不得。后来,他在《何克希自传》中,这样写到:“在接受整编任务后,才知道改造吴的旧部是块硬骨头,他们的恶劣旧习气不是一天形成的。刚开始,我们通夜不能睡觉。(吴旧部的)特务可以爬到我们的房顶上威胁。吴化文带来的师长还要给他们发大烟。那时的政治工作真难做。”35军到达滁后,开始了紧张的整训,包括“学习新区政策,熟读入城守则,练习划船游泳,做好渡江作战前的准备工作”等。 皖东军民全力支援淮海渡江战役 淮海战役皖东军民共组织支前民工6000多人,支前担架1253副,还开展了参军运动,参军青年1000多人。定远、凤阳、定合等县也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组织担架队和征借粮草任务。淮海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南下准备渡江战役。江淮一地委紧急动员路东地区党政军民,全力支援前线,3月11日,江淮一分区后勤司令部改为支前司令部,胡坦任司令,陈雨田任政委。各县成立支前指挥部,县长任主任,县委**任政委。区设立支前委员会,乡成立生产支前委员会,村成立支前小组。同时,要求把支前系统看成是军事性质的组织机关,区以上的单位人武部变成支前机关。江淮四分区也在此时将后勤司令部改为支前司令部,罗平任司令,杨效椿任政委。 渡江战役。路东人民克服困难,全力支前,共动员大小船只455条、随军担架1000余副;动员支前民工29万人次,运送大米1050万公斤。同时,修复公路1000余公里,修复与新架设电话线300余公里,修复桥梁200余座。在渡江战役中,来安人民共支援粮食9.1万担、柴草170万公斤。路西地区6个县共征借粮食1800余万公斤,组织担架1000余副,零星派工修桥等合170天、7。1万个工。此外,渡江前夕,路东有驻军15万人,每天供应大米11万公斤,两个多月供应大米750余万公斤。 据滁县一地支前统计:49年1月至3月,全县共支援稻谷418。6万多斤,食油295担,支援草料662万多斤,城区献出工资米121。6石,修复公路160里,桥梁19座,发动募捐慰问伤员华中币616万元,各种物资折价115万元,动员民力5万零535人次(49年9月,滁县人口统计仅仅13万9千910人。可以想见,除去老幼病弱残孕,绝大部分青壮年都去支前了),并组织3400人的随军运输队、担架队。 渡江战役胜利后,皖北一分区(路东)盱眙、六合、来安、炳辉、嘉山等县组织1.05万人,组成4个远征担架团、两个挑子团、3个挑子营,随军南下。在两个多月中,共运输大米近100万公斤、麻袋28250条、枪炮弹药1.83万箱、军鞋14290双、其他军用物资20.6万公斤,转运伤员1869人。皖北定远地区所辖的凤阳、全椒两县民工组成的远征担架团,随军支前行程2000多公里,运送伤病员281人、各种物资21.3万公斤。这个远征担架团有429人立功受奖,131人人党,104人被提拔为干部。直到杭州才返回(35军离开南京后曾赴杭州担负警备任务),获得华东野战军支前司令部“渡江支前模范”的锦旗嘉奖。 这一组组枯燥单调的数字,看起来并不起眼,可它却蕴涵着我皖东军民在解放战争中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35军大多是北方人,在滁需要习水演练,住在滁河边以打鱼为生的何永富老汉,儿子带着鱼船随34军去了六合,他便和14岁的孙子,当起部队的教练。习水不是一天的功夫,即使学会“狗爬式”,也难在长江里游弋。何永富老汉建议用猪尿泡做救生衣,冲满气系在身上效果很好。住在东关的张桂英老人刚把儿子送去参军,便和街坊几个大嫂,在门前垒起高灶锅,为部队蒸起馒头。她们接下每天300斤面粉的任务,通宵达旦,直到大部队渡完江为止。定滁县由总队长兼任支前总指挥蔡家璋,带领支前民工不分昼夜筑路修桥。他身体很胖,多种疾病缠身,有几次晕到在工地上。政委花锦城劝他休息,蔡家璋笑说:“支前就是战斗,我只要有口气,决不会离开战场。”解放初期,皖东大多的男丁不是参军,就是支前去了,农田都靠着守家的妇女老幼耕作。 战功赫赫青史无名 渡江战役中,35军是唯一置于南京正面的一个军,任务是牵制南京守敌,伺机强渡长江解放南京。 4月20日下午3时50分,三浦战役正式打响。35军涉过滁河,跨越老山,跑步向浦镇、十里桥、江浦县城等作战地区接近。21时整,进攻江浦城的战斗开始。一番雨点般的炮击后,由攻城突击连307团一营三连,向凤凰山顶东侧突击点展开攻击,由309团二营掩护三连进攻。三连副连长王仁爱带领突击排,从离城墙约220米的许家大坟出发,沿汪家栗子山东侧向突破点冲去。但在进攻途中,猛遭城头敌人及突如其来的城东北角暗堡的袭击,又牺牲了不少战士。突击队员们浴血奋战,终于攻到城下。城墙尚未轰出缺口,只好架云梯攻城。敌人凭城顽抗,三连无法攻上城去,只得退了回来。这时,爆破手邵士清主动请战。“轰”的一声巨响,炸药包爆炸,但还是没有炸塌城墙,突击队员们又一次受阻于城下。三连调整了进攻策略,将攻击点从原位置东移了约200米。在这里,他们一边用手榴弹猛炸敌人暗堡,一边撕开铁丝网,冒着敌人密集火力,经过几个回合的拼杀,在打哑了城墙上的敌人机枪之后,终于将云梯架上城墙。21日拂晓,江浦县城解放了。250多名战士在南京解放前夕倒在了江浦的土地上。 攻占浦口、浦镇的战斗规模很小。4月23日清晨,解放军占领长江浦口江边码头,仅与南京隔江相望。这时,我军得到情报,说南京城里的国军正在南撤,其前线指挥部赶紧命令其各部队立即从正面渡江,直取南京城。可是,国军已把江北的大小船只焚毁一空,剩下的船也被炸沉或炸毁,解放军连一只船也没有。解放军总部当即发出悬赏:哪个部队最先渡过长江,把红旗插上**府就给哪个部队请功的战斗号召。长江北岸的**各部队立即争先恐后,用手扎木排,准备到南岸夺船。 35军104师命好最先找到两只小船,18名士兵每人带一支汤姆枪和快慢机手枪在解放军炮火掩护下划向长江南岸,靠上南京下关码头。当他们来到下关发电厂亮明身份和来意命令该厂“京电号”小火轮的船老大和5名船工马上开动小火轮驶向长江北岸,去接解放军过江。由于守卫南京的敌军已经弃城逃跑,我军一枪未发便渡过了蒋介石依赖的‘长江天险’。23日,最早过江的是第35军104师312团3营,他们从南京城左翼迂回前进,占领了紫金山天文台446最高峰,从东控制了南京城。312团团长王魁泉命令3营占领国民党**府及附近的重要机关。m?【筜? ???3营兵分4路,并要通信员徐敏忠马上通知机炮连随营部占领水利部,七连占领空军司令部,八连占领住在同一大院的社会部和青年联防部,九连则由3营长管玉泉带领,请一位姓孙的市民带路,跑步去占领**府。管玉泉率部抵达**府后,发现**府大门虽然是紧闭着,但只是用插销插着,并没有上锁。当部队到大门口时,里面立即就有了反应。很快,就出来了两三个人,很配合地将大门打开。六名战士用力推开了沉重的镂花大铁门,大队人马立即涌入,很快就抢占了有利的地形,控制了整个**府大院,当时未遭到残敌顽抗,当场只俘虏了10多名未佩枪弹的卫兵。3营分头抢占了**府附近的国民**机关。 控制**府后,管营长即命令通讯班给团部汇报这一喜讯。团部又逐级向上汇报,捷报传到北平,**当即写下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不朽诗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傪捜?赳 ???35军随军摄影记者邹健东,扛着相机奔跑着赶到。在请示部队领导同意后,邹健东举起了相机,拍下了一组解放**府的珍贵的历史照片,60年后,时任3营营长的管玉泉回忆说:“其中就有那张我们在**府门楼上欢呼的照片,其他还有列队冲入**府、推开大门、降下国民党青天白日旗,升起一面红旗、吹号、冲入长廊等等。在拍**府门楼时,大家都已站好了姿势,由于还押着一个俘虏,我就让他蹲伏在前面暂候,没想到还是给拍着了。” 35军抢了头功,可在解放军的战史上很少宣扬,其原因何在。是因它军史短暂,从1949年2月组建到1950年1月撤编只存在了一年,是因吴化文的丑恶历史掩饰了35军的光彩,还是因吴化文的破门帘子难以书写丰功伟绩的诗篇?历史终归是历史,35军是**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皖东儿女为建立新中国所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谁也否定不了的。 历史有时真会开玩笑,开得叫你啼笑皆非哭笑不得。当《驻滁雄狮战旗插上南京**府》一文发表,不少人来电来函垂询或质问,吴化文是汉奸,你怎么写成解放军军长了,是弄错了还是有两个吴化文?大有兴师问罪之势,作者不得不再补续一篇。 吴化文两度驻军滁州 吴化文何许人也 吴化文,字绍周,生于1904年。祖籍在山东掖县城南曹村李家,随父吴锡安全家移至安徽蒙城。1920年遇冯玉祥西北军招兵入伍,从十七岁开始追随冯玉祥将军,受到重用,步步攀升。到了1930年,手握一个手枪旅兵力的吴化文开始了他的叛变生涯,投奔冯玉祥的死对头蒋介石。但国民党政府并没有优待这支部队,一直以杂牌军相待,得不到补给。士兵们食不裹腹、衣不蔽体,更谈不上武器装备的更新。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殃祸一方。抗日战争爆发后,吴化文部队虽然也与日本军队周旋,但却非常吃力,再加上经不起日军所施予的诱惑,到了1942年12月,吴化文致电国民党重庆军政部,请示能否投靠日寇,得到的答复是:只要不投八路军,能保存实力,怎样做都行。于是,吴化文又于1943年1月18日投靠了汪精卫(此时汪已投靠日本),晋见日军侵华总司令冈村宁次,并很快任命为汪精卫政权的“和平建国军”第三方面军上将总司令,协同日军打击八路军。吴化文投靠日本人后,成为山东日伪军的主力,总兵力达万余人,疯狂杀戮,制造“无人区”。在遭到八路军鲁中军区多次沉重打击下,其部元气大伤,军心涣散。1945年5月,率部2000多人南逃滁州,挂名“蚌埠绥靖公署主任”一职。 吴化文伪部殃祸滁州 滁州沦陷一场浩劫,滁城八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在日军占领滁城后的刚刚兴起的民族工商业,在日寇的铁蹄下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仅举一例,民国15年,粮商王德才于滁城东关设小型机制石粉坊。翌年,改建面粉厂,从业人员14人,日产面粉1000公斤。民国20年,建造三层楼制粉车间,总面积1100平方米。机械动力有40匹马力和20匹马力老式柴油机各1台,24国产钢磨2台,旺季,原料充裕,两班制日产面粉500袋(每袋合18。375公斤)。产品分:一等绿耕牛、二等红耕牛、三等蓝耕牛牌,在青岛全国面粉评比会上,获得第二名。一般销于滁、来、全及江苏省浦镇、南京等地。同年,定名为“大成面粉厂”。滁城沦陷后,大成面粉厂先被伪滁县县长黄新农霸占,后被滁城粮商姜佑卿、张立之、贾汉如、李寿之、罗惠成等筹资购买,改名“滁县大成股份有限公司”。后由日商福昌洋行经理涩本宽三控制。 商贸更不用说了。据民国22年调查:糟坊有訾姓和刘越湖等5家,从业人员各10余人。粮食加工业16家,从业人员各10至20人。糕点副食作坊较著名的有“章三益”、“卞源昌”、“曹恒兴”等10余家,从业人员各7至16人。酱园有“益大”(徐子冕)、“金城酱园”(王献国)2家,从业人员1至3人。卷烟业有“章三益”、张容斋、王干臣等14家。从业人员各3至5人,计有47人。花爆业有“刘永兴”、“靳鸿盛”、“张泰兴”、“陈德兴”等12家,从业人员各2至5人,计有31人。染砰业有“同鑫”、“萃华”、“大纶”等染坊7家,从业人员各2至5人,计有18人。木业有“刘复泰”、“张人和”、“胡泰森”等13家,从业人员3至5人,计43人。鞋业有陈荣峰、严尚荣、岳士昌等20余家,从业人员68人。屠宰业有程兆恒,张培文等28家,从业人员34人。全县私营工业、手工业24个行业,共有从业人员1634人。民国26年后,日军侵滁,大部分作坊停业。至民国37年,全县仅有铁、木、竹、卷烟、花爆、食品、织布等行业20个,从业人员1125人。 吴化文伪部驻滁,日军小林大佐和他老相识,台儿庄一战曾与时为国军新编第四师师长吴化文交过手,并受到重创,前仇未忘记忆犹新。今日落到他的手中,哪有好果子吃。准备将吴化文伪部统统赶出滁城到郊外驻扎。但时局变化突然,太平洋战争失利,苏联红军对日宣战,日军在华举步维艰节节败退,已经感到末日来临,小林大佐不敢明目张胆地得罪吴化文,他们还要依靠这些汉奸苟延残喘,便绕着圈子把吴化文的伪部大多调到城外,只留少部驻扎滁城西大街。吴化文也不是好惹的,当日就找来伪县长王咏今。“兄弟来到你这一亩三分地,为你们看家护院,吃喝全仰仗你这位父母官了。”王咏今脸唰地就白了,汗珠往下直淌。滁州的税赋早已寅吃卯粮,再说老百姓穷困潦倒,沦陷八年一贫如洗,哪还有油水可榨?吴化文说:“父母官有困难,本司令也不难为,那我们兄弟可要自己动手了。”吴化文一边向伪政府要钱要粮,一边暗示部下军费自筹。一场浩劫降临滁州。 吴化文部搜刮民脂民膏可谓老手,他们先把各个行业商会的会长邀来,自报捐款。再把滁城各大商行老板请到,认购保护费。请来的人暂时都不要回去,住公房吃公饭,一日三餐供着。想出去也不难,拿钱赎人。城外的吴化文部,巷子里面扛木头直来直去不用拐弯,成营成连的队伍开下乡抢掠,就连种子耕牛都不放过。吴伪部在滁短短几个月,赌钱抽大烟,打架闹事抢女人,滁州城乡被闹得乌烟瘴气。当时滁州流传顺口溜:吴化文大混蛋,帮过老蒋当汉奸,认贼为父害百姓,祸国殃民狗都嫌。 这样时光没有维持多久,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吴化文知道自己的末日已经来临。汉奸当不成了,又回头去找他的旧主子蒋介石。蒋介石正是用人之际,特别像吴化文这样坚决**的汉奸。利用这支投降过来的伪军先为自己抢地盘和维持秩序,又收留了吴化文,同意收编吴化文部为国军96军,吴为中将军长。并命令他去执行“防止共军占据铁路交通”的命令,配合国军收复失地。吴奉为天条,命令部队坚决抵抗新四军接管沦陷区。但面对我新四军的强力打击,吴化文所部损失惨重。10月29日我新四军第六旅十七团四连接到上级命令,配合兄弟部队接管滁城,途径皇道山时,遭到投降国民党政府军的吴化文部一个团的阻击,经过一天激战,毙伤敌200多人,同时我军也付出惨痛代价。四连连长潘金波、副连长王银美及一排大部分战士英勇牺牲。吴化文部队和新四军可谓老对手了,他们尝过新四军的厉害,士兵一听到新四军胆战心惊闻风丧胆。**滁县地下党通过秘密联络手段敦促伪军中立,提出“中国人不打**人”的口号,并要求他们为抗日游击队收集提供情报,12月20驻滁吴化文部一个连,向大柳乡政府投诚,受到热情接待和欢迎。 吴化文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抗战胜利后,吴化文再次见风使舵,重新投靠了老蒋。继续为老蒋卖力。1947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之后,吴化文所部被国民党军调至济南,归司令官王耀武指挥。王耀武命令吴率部去守卫济南西线,阻止解放军前进。1948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济南,吴化文的部队首先遭到解放军的猛烈进攻并被包围,陷入了绝境。吴化文向王耀武苦苦求救。(恐怕就和电影上的情景一样,一位狼狈不堪的“国军”军官,拿着电话苦苦哀求:“看在党国的面上,拉兄弟一把吧!”)。可是贵为**军嫡系的王耀武司令,对吴化文这一类的“杂牌部队”素来看不上眼,任由其在解放军的火力下自生自灭去。也有人说王耀武其实也承受着解放军部队很大的压力,已经自顾不暇了,哪有多余的部队去救吴化文。但不管怎么说,面对着包围圈中的吴化文的苦苦哀求,王耀武始终没做什么表示,更没有派部队增援。这下吴化文彻底绝望了,然后便是愤怒。“你不仁、我不义!你不救我,老子率部起义!”于是,在9月16日吴化文率领所部两万余官兵,举行了战场起义,火线加入了人民解放军!我解放军八天就拿下了济南城。****、**总司令对其义举均致电贺。10月吴化文其部在禹城接受改编,其部和在抗日中真刀真枪打了一年的“老八路”鲁中南部队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其中三分之二都是原“老八路”的人,基层干部也全换上了“老八路”的中坚力量,出于**考虑,**军委仍任命吴化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5军军长,属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建制。何克希任政治委员。全军共2。2万余人。鲁中南纵队“老八路”占1500多人。何克希这位当年江南抗日义勇军副总指挥战功赫赫的将领名为政委,实际军政大权一把抓。《何克希政委指挥我们攻占南京》其中一段记载:“战前,军部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布置渡江作战的准备工作。军长吴化文因病住院,何克希政委主持这次会议,党政工作和作战指挥由他一肩挑。”“何克希同志当司令时,指挥部队南征北战,从抗日战争打到解放战争,是位好的军事指挥员。他当政委时,不仅是位优秀的党政工作领导者,而且同样能指挥大部队作战,从江北打到江南,夺取一个接着一个胜利。”吴化文只是挂个名儿罢了。 淮海战役胜利后,2月28日,35军接到南下的命令。部队坐着火车沿津浦路当天南下到安徽固镇,随后下车徒步向南进发,行军十余天,经蚌埠,于3月11日到滁县。35军到达前夕,原驻滁34军开赴六合、仪征等沿江前线,滁县由35军接防,军部设在滁城东后街(现军分区处) 滁城解放后,支援渡江战役的工作列为地方政府的重中之重,从县区乡立即行动起来。但是,当传出驻滁部队35军的军长是吴化文,起初大家不敢相信,世上同名同姓的人多得是。经过打听核实,准确无误,支前热情高涨的民众,就像扎破的皮球,一下泄了气。不光是群众,就连一些干部也想不通。当年的汉奸在皖东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现在摇身一变成了人民解放军的军长,还要给他送粮送衣。路西根据地被新四军战士称为“革命妈妈”的呙英、秦英、邓英,她们带领村里的姐妹们用独轮车送来自己亲手做得的棉衣布鞋,走到大西门听到此事不愿进城了。其中一些妇女或自己亲人受到日伪军欺凌和残杀,义愤填膺,怒不可遏。新四军北撤时大柳乡妇联会员李连珍收养了军分区办事处主任谭光廷托付的孩子,1946年底,吴化文从伪军汉奸变为国军,配合政府军向我根据地进攻,还乡团告密,她被吴化文部下逮住,始终不露真情,一口咬定“孩子是自己从娘家抱来的”最后被毒打至死。…… 滁县县委、县政府得知这一情况,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并组织工作组深入群众之中,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说明吴化文已不是前一个的吴化文了,以前他是敌人,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欠下人民一笔笔血债。现在起义了,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为人民立功。吴化文当军长是**的需要。再说35军也不是吴化文当年的部队,改编后大部分是鲁中南的“老八路”。滁州的百姓细心观察,35军和先前驻滁的34军没有两样,一样的为民爱民,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35军政委何克希更是加强部队的纪律性,不准任何人扰民乱民,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吴化文旧部一个连长带着部下赌博,赌输了就去附近的村庄偷东西,这事上报军部,何克希大发雷霆,不仅撤职而且还要公开检查,将偷得东西加倍偿还给老百姓。吴化文前来说情,何克希说:“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人民子弟兵就要摒弃一切陈规陋习,加强革命纪律性,不然我们的小米加步枪怎能打败蒋介石八百万正规军?”吴化文羞愧难言带头认错。 35军驻滁,并没因为吴化文的臭名声,影响滁州军民支前的热潮。各级政府都把支前工作当作首要任务来完成,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上下团结,齐心协力。很多群众都把自家的床铺、门板捐献出来,为渡江做好前期准备。仅滁县就动员民力5万零535人次(据49年9月,滁县人口统计仅仅13万9千910人。可以想见,除去老幼病弱残孕,绝大部分青壮年都去参军或是支前了),并组织3400人的随军运输队、担架队,历时两个月,行程千余里,直到杭州才返回(35军离开南京后曾赴杭州担负警备任务)。据当年的亲历者介绍,当时的场面非常动人,母亲送子上前线,妻子送夫去参军,到处可见。可歌可泣的事迹枚不胜举。被路西根据地军民称为“革命妈妈”的呙英、秦英、邓英,她们的子女有的参军,有的为革命牺牲了,但她们不甘落后,积极要求支前,将自己和村里妇女做好的棉衣棉鞋送到前线。她们还带着鏊子和铁桶,为沿途行军战士们做煎饼烧开水。困了就在草堆边靠一会,不分昼夜,一直坚持到大军渡过长江。 滁州民众为新中国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获得华东野战军支前司令部“渡江支前模范”的锦旗嘉奖。 两篇文章发表后,反映强烈,于是萌生创作激情,长篇小说《秋歌》应运而生。现实生活丰富多彩,作者水平有限,敬请专家和读者,多多指教。谢谢,作者徐舟。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