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现实题材>父亲跨过鸭绿江>第7章:农场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7章:农场

小说:父亲跨过鸭绿江 作者:西部刀客 更新时间:2020/1/13 12:57:04

沈阳火车北站到新兵集训地——牛家窝棚,实际上最多也就百十里地,马路平坦,车队不到两个小时就到达了。牛家窝棚面积很大,是一个国营农场,有三千多农场职工,其中三分之二职工,由“解放战士”组成。

所谓“解放战士”,就是当年国民党军队被打垮后,大量被俘士兵,经过短暂教育,安置到农场里来当职工,还有三分之一是早前投诚部队。四野实在安置不完那么多人,便转为地方农场,就地开荒种地,开展大生产运动,以供应军粮为主。

农场旁边有家大型纺织厂,里面几乎全是清一色年轻姑娘,农场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纺织厂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纪律都相当严格。农场会组织职工进纺织厂参观学习,纺织厂也会组织女工进农场参加劳动。一来二去,**,一些年轻人便擦出了革命的小火花。

全国还没全部解放,有女工就要申请结婚,对象就是农场职工。双方领导相视一笑,假装要做政审,拖了一二个月,两个单位申请结婚的人越来越多,只好“取消政审”,统统批准、登记。什么样的政审,都没有姑娘小伙子眼光厉害,在他们互相审视的目光下,什么样的问题都不存在了。

农场职工来自全国各地,三分之二的人,性质都是一样的,身份明确;纺织厂女工,几乎全是附近农村及沈阳城里的优秀姑娘,进厂前就通过了政审的,没什么可疑之处。新中国刚刚成立,人人革命干劲十足,个个激情饱满。不到一年时间,农场大龄男工的婚姻问题,纺织厂大龄女工的婚姻问题,全部迎刃而解,乐得双方政工委干部嘴都合不拢。

牛家窝棚是内部地名,农场所在地对外称呼八一农场,驻在牛家窝棚的是八一农场第一分场。即使是本场职工,知道这个地名叫牛家窝棚的人也不多,倒是纺织厂女工中,许多人都知道,这里的地名叫牛家窝棚。

三叔爷俊卿公在第一分场当会计,也是听三叔奶告诉他的。三叔奶奶是沈阳城里的姑娘,十六岁就被招进纺织厂做了女工,她对周围的事相对比较了解。

叔奶奶看上叔爷爷,并不只是因为叔爷爷长得俊朗,也不只是叔爷爷有一个诗意浓浓的名字,而是流传在牛家窝棚里的一段故事。

早在三百年前的明朝嘉靖末年,京城一位有名的大钦差,因陷入严嵩党争,被人诬为朋党、贪官,原本是要杀头的,被嘉靖帝再三力保,留住了全家人性命,最终被徐阶一党发配到辽海卫充军,全家就住在牛家窝棚里。

这位明朝大钦差,就是官至左副都御史、易学大师鄢懋卿。《四库全书》里还收录着他两部大书,一部是三十二卷本的《文山先生全集》,一部是十二卷本的《易经正义》。《文山先生全集》,就是收录南宋名臣文天祥全部著作的一部大书,是《四库全书》里最全的一部,几乎包罗了文丞相所有的文字。

叔奶奶怕叔爷爷不相信,还专门带他去农场两里外的小山丘上,看了一个重要物证。那里安葬着一位抗击倭寇的巾帼英雄,石碑后面显示,这位“英雄母亲”徐赵氏,是嘉靖初年大理寺少卿徐文华之遗孀。徐公被贬谪辽海卫,遭土匪杀害,遗下孤儿徐智徐慧双胞胎姐妹与寡母赵氏。恰逢懋卿公带领家人谪居牛家窝堡,徐氏姐妹分别看上鄢家儿郎子云和万成兄弟,双双嫁娶,喜结良缘。

可是好景不长,次年秋末,钦差宿敌倭寇残余找上门来,杀害了徐赵氏。来犯倭寇虽然最终被钦差管家鄢五爷及家人联手斩尽杀绝,到底没能保住亲家母性命。徐赵氏最终被庆隆帝追授为“英雄母亲”称号,从此长眠于辽海青山。

石碑正面是女儿徐智徐慧与女婿鄢子云鄢万成泣立。后面碑文落款为景修敬书。景修,就是鄢氏懋卿公的字,还有一个号叫剑泉。叔奶奶毕业于沈阳女中,对历史稍有涉猎,从碑文中得知鄢懋卿的故事,推断出懋卿公,乃当年抗击倭寇的大英雄。不然,徐赵氏一介女流,怎么能被新皇帝追认为“英雄母亲”?

见农场有个俊朗青年姓鄢,这个姓氏极少,若不是先前知道了牛家窝堡这段传奇故事,叔奶奶根本不可能一下子准确认出这个鄢字。爱屋及乌,当叔奶奶得知叔爷爷姓名后,一下子爱上了这个沉默寡言的大龄俊朗青年——鄢俊卿。

叔爷爷俊卿公曾经听说过本家大钦差的许多故事,至于到底是不是一个祖宗发派而来,并不十分清楚。对姑娘年纪轻轻就知道这么多历史故事,内心很是欣喜,看来是千年姻缘,**缘分,命中注定,二人很快相爱并结婚。

父亲来到牛家窝棚新兵训练营时,牛家窝堡早已被人传为了牛家窝棚。现在有一分场为坐标,谁也没再计较曾经的名字是叫窝棚还是叫窝堡。父亲是偶尔得知牛家窝棚这个名字的,想起他三叔寄回家信,地址就是牛家窝棚,这才想起,原来已经到了三叔家门口。

至于三叔爷爷为何不直接写八一农场第一分场,父亲不得而知,见了面也没询问过。倒是许多年后,我曾听爷爷说起过一嘴,说是当年国民党军队到处抓壮丁,正好遇到他们哥仨在地里干农活。爷爷眼快,抓住身边的小弟躲进高粱地里,等他转身去救稍远处的三弟时,大兵已经将他押上大路,只好躲藏起来,从而让他从此远离家乡,有家不能回。

爷爷当年曾说,不是不愿救三弟,只是没来得及,要是直冲出去救人,一旦暴露,三兄弟都有可能被人抓走。爷爷说起这事时,有些愧疚地说:“藏好了小弟,应该站出来去救三弟,万一救不下来,就同他交换也好。这才是长兄应该做的事。可惜事发突然,当时心里很是害怕,脑子一片空白,根本没有转过弯来。”

事实上,爷爷的做法是正确的,只要人一出去,怎么可能用换人方式救下三叔爷爷?既然在大路上盲目抓壮丁,证明这支队伍极度缺人,当然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怎么可能还将已经抓到手的人换出来。

父亲没有在叔爷爷那里听到过半句怨言,在半年多的集训时间里,自从第一次去家里吃过一回饭,后来再没时间去过,就那次去吃饭,也没有主动询问当年之事。只是得知,俊卿公跟着部队出川抗日,几年下来,在战场上一共消灭了三十九个倭寇,应该属于屡建战功一类。

可不知怎的,除了最后得到一枚抗日战争纪念章以外,什么都没得到,倒是他的班长、排长、连长、甚至营长、团长,统统都升了官。现在的团长,就是当年的连长,现在的营长就是当年的班长。

俊卿公读过十多年私塾,写得一手漂亮小楷,还精于算术。平时爱看一些闲书,其中《孙子兵法》就烂熟于心。因他识地图,懂谋略,时常被借调到连部、营部、甚至还到团部去,协助长官制订作战计划。可喜的是,每次作战计划制订好后,上司都让他带队实施,且每战必胜。从理论上说,这样的人才,应该得到提拔重用,事实却恰恰相反,一直被人冷藏。

俊卿公当时也很是不解,不知是何原因,直到日本鬼子投降那天晚上,已经升任营长的第一任班长,听到日军投降的巨大喜讯,兴奋过度,触发旧伤。得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这才叫人将俊卿公找去,告诉了他实情。

俊卿公一米八几个头,相貌堂堂,有文化,经过沙场历练,还有较高军事素养,可以用出类拔萃来形容。第一次被借调到团部制订作战计划,被原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女儿王道洁发现,询问牛团长怎么团部里会有佩戴中士军衔的作战参谋。牛团长告诉她是在下面部队借调来的,此人有些头脑,对日作战很有贡献。

王参谋好奇问道,既如此,为何军衔还是中士?牛团长一见王参谋发亮的眼睛,便知为何她如此好奇,不屑地答道:“据说此人有**嫌疑,不可重用。”王参谋虽为著名将领之女,毕竟父亲此时已经战死沙场,不能太将自己当回事,便没再详加追问。

王小姐毕竟是双十佳人,名将之后,对当年的俊卿公产生了爱慕之情,有碍于异党嫌疑,不便表明。如果不是后来她通过父亲部下关系,叫人查证虚实,俊卿公的前途说不定会光明一些。

因牛团长当面撒谎掩盖自己不善用人之过,随口说了俊卿公有**嫌疑,后来只有用这个谎言掩盖,从而变相“坐实”了他的**身份,错失了一次飞黄腾达的机会,与一份美好姻缘。

这个事情,俊卿公不知道也就罢了,现在知道了,内心就泛起了无限波浪。俊卿公突然想起,原来他的**嫌疑,就是第一任班长无中生有,栽赃而得。牛团长,只不过在关键时刻,加了一把劲而已。老班长临死之前,终于良心发现,告诉了他实情,并请求俊卿公一定要原谅他。从此,俊卿公看穿国民党军队内部黑暗,对其失望透顶。

内战暴发,俊卿公再没为国军制订过一次作战计划,更没向前方放射出一颗子弹。东北解放前夕,解放军大军压境,他判断机会出现,偷偷出逃,向解放军投了诚。

由于所在国军部队最后全军覆没,竟然一个俘虏都没抓到,无人能证明他没向解放军开过一枪,便无法证明,他确实就是一名中士。因而,有一段说不清楚的历史,最终被安排到牛家窝堡农场供职,根据特长,担任了农场会计。

俊卿公曾经独自哀叹命运不济,却又庆幸自己非常幸运,虽然未能在旧军队里飞黄腾达,抗日战功未能得到公正对待。却庆幸自己没有死于小日本之手,没向人民军队开过一枪,扪心自问,无愧于天地。心胸坦荡,身心康泰,寿终正寝于百岁生日,圆满完成了他的百年人生。最终福泽绵长,福泽子孙,后世孙辈博士硕士众多,且兴旺发达。

9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