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四章 明教奇缘小说:惊天剑谱 作者:西木为舟 更新时间:2020/3/9 22:01:46 南宋孝宗皇帝淳熙九年,距高宗皇帝绍兴三十年九月初九举办的第一度武林大会已过去二十二年有余。再有三年,二十五载一度的武林大会将再度召开。首度武林大会中,剑门师祖剑惊天凭手中惊天剑,连败七大门派掌门,拔得头筹。但剑惊天事了拂衣去,武林盟主之位落在了其三弟子杨庸手中。杨庸德行尚浅,剑术虽为一绝,但难以使天下习武之人信服。二十余年间,各门各派借宋金休战之机,潜心武学,造诣更上一层楼。随着武林大会期限将近,沉寂已久的武林开始出现骚动。 道教在天下流传甚广,以画符驱邪为长的符箓派赢得南宋朝廷信任,成为江南道学正统。但其弟子日益腐化、只求为宫廷卖命,怠慢了武学修行,故武林之中竟无符箓派一门一教。以修行致道为本的内丹派却在北方扎根生长,其旨乃是静修观道,故长江以北,内家功夫当属内丹三门。微妙子所创太一门、无忧子所创大道门先后受到大金皇帝礼遇,其弟子也成为金人势力之附庸。唯独重阳子所创全真门深明大义,坚决抗金,全真七子威名响彻武林。乾道二年、乾道五年、淳熙七年,微妙子、重阳子、无忧子先后登仙,故内丹三门之间的互相攻伐也是日渐激烈。崆峒门虽亦以道家弟子自居,但其认黄帝为祖,且道法多受西夏影响,故其弟子不穿道袍、不使拂尘,已与俗家弟子无异。 佛教内部之争,较道教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华严宗、净土宗、律宗、天台宗从不参与武林之事,只管虔诚念佛。执牛耳的禅宗却也分为南北两脉,北脉乃是自称达摩老祖衣钵弟子的少林武僧,南脉之情形与道教符箓派相近。故武林中之僧人,尽出自北禅宗少林门下。波斯传入之摩尼教盛行于浙闽一带,由于南宋朝廷只尊道佛,故取其“摩”而将明教斥为“魔”教。明教之武功与中原诸门大不相同,二十余年已过,无人知其底细如何。洞庭湖上之洞庭门发展最猛,失意书生、散兵游勇乃至乞丐叫花多投于其门下,故其俨然成为江南第一大帮。 七大门派各有所长、武艺大进,唯独剑门因失惊山、惊风、惊云三脉剑谱而元气大伤。剑门掌门杨庸虽贵为武林盟主,但其地位已是摇摇欲坠。 却说在那明教之圣地——武夷山之上,竟有一道观名为止止庵。虽**不同不相为谋,但这止止庵主海琼子却与明教众人和睦相处,井水不犯河水。其一,海琼子济世救人,浙闽百姓称其为大仁,明教诸弟子也多承其恩泽。其二,海琼子虽不涉身武林,但其道家功夫已是炉火纯青,纵是明教教主韦不凡也难有把握赢他。故这明教群山中竟有一分道家清静之地,实为奇观。 一三更之夜,叩门之声扰乱了那庵中清净。 “恕吾等冒犯,敢问海琼真人可在庵中……海琼真人可在庵中?”叩门之声惊醒了这庵中熟睡的人。带着惺忪睡眼,这人起身至院中。 “足下何人?深夜至此所为何事?” 门外之人听得是少年之声,心便凉了半截。 “我乃明教东天长老谢石翁,敢问海琼真人可在庵中?事关性命,十万火急!” 院中之人旋即开门相迎,只见门外此人浑身血迹,而其所牵宝马之上,亦伏着一奄奄将死之人。 “快快请进,我为其输气疗伤。”闻马上之人**愈重,院中少年不敢怠慢。 言语间得知,明教教众近日于兴化一带抵御流求海贼,不料海贼之中亦有武功高强且诡谲者。明教弟子死伤甚众,马上重伤之人便是吃其一刀,危在旦夕。东天长老用千里马星夜载此人至止止庵,只盼海琼真人在此能救其性命。 “真人何在?少侠可是海琼真人弟子?敢问尊姓大名?”谢石翁见此少年眼生,不免多疑。 “真人浮迹浪踪,已于一月之前离庵而去,不知何时才归。我非真人弟子,长老叫我江醉就好。”少年边说,边解开重伤之人衣衫,欲为其医治。 “等等。”谢石翁一把攥住那少年右手,“你不是真人弟子,那有何胆量敢口出狂言、为我教……众医治?” 那少年丹田发力,通身真气汇于右手之上,那谢石翁的手竟被弹开。 “这人性命已危在旦夕,长老若是继续纠缠,就是太上老君在世也难以医治。” 谢石翁惊于这少年浑厚的真气,不再多言,让其放手医治。 少年让谢石翁将重伤之人扶起,自己则面其背蜷坐。一番运气后,两指直戳其天宗穴,真气源源不断输入那人体内。 谢石翁在一旁瞠目结舌。 约有半个时辰,那少年与重伤之人俱大汗淋漓。少年先撤左指,再卸右指,旋即一掌猛击大椎穴。那人口中喷出乌血,面色渐为红润。 “这是真人所炼紫清丸,长老回去给他每天服一枚,连服七七四十九日便可痊愈。期间切记不可饮酒食肉行色,否则毒气倒逼,无药可救。”少年起身从医柜中取一葫芦交于谢石翁之手。 那谢石翁见这人面色明显好转,登时跪谢:“少侠救命之恩,明教感激不尽。四十九天后若果真痊愈,明教定当再来拜谢!” 送走了谢石翁二人,这少年于榻上运气调息至鸡鸣方才入睡。 四十九天之后,少年正在庵中煮粥,却听闻有人叩门。推门一看,正是谢石翁与那天重伤之人。只是如今这人已气色甚好,加之身上所穿紫金蟒袍,好不光鲜! 那二人旋即就跪:“少侠救命之恩,明教永生铭记!” 少年将其搀起,请进庵中用茶。 谈笑间才知,那日重伤之人不是别人,正是明教教主韦不凡。在兴化与流求海贼交战时,韦不凡自恃武功高强,严重轻敌。那海贼之中有武功高强者七人,七人使刀列阵,明教众人不敌,韦不凡亦吃其一刀。本以为是皮肉外伤,但这刀痕却无比乌黑,韦不凡仅半个时辰便说不出话来,只得求救于海琼真人。不料机缘巧合,竟被这少年相救。 “少侠救命之恩,韦某人无以为报。但我平生最不愿欠人恩情,所以还烦请少侠开口,不论是金银财宝还是我明教绝学,只要有少侠相中的,我定当相赠,绝无二话!”韦不凡言辞慷慨,颇为动人。 “韦教主乃是因行侠仗义而伤,我为韦教主疗伤天经地义。若是真人在此,也一定会出手相救。所以还请韦教主不要这般客气。”少年虽年纪轻轻却这般慷慨仗义,韦不凡和谢石翁心中暗暗佩服。 但韦不凡脾气直来直去,若是少年不从他这里拿走些什么以抵救命之恩,他便不会善罢甘休。几番推辞,少年终于开口。 “韦教主名震江湖、神通广大,想必一定识得不少使剑高手。还劳烦韦教主能为我引荐一位前辈,好让我投其门下、研习我爹娘所传剑谱。”少年神情极为恳切。 两人初知少年不是海琼真人弟子时便十分吃惊,如今对他的身世则更为好奇。 “斗胆请问令尊令堂乃是哪方高人?”韦不凡直言便问。 少年一顿,神情惘然:“真人修道境界极高,每十年便沉睡一年,清扫脑中污浊及部分记忆。他说他已不记得我的爹娘是何方人氏,是生是死。我从小便无爹娘,所以倒也不觉悲伤。只是这两本剑谱,真人说俱是爹娘所传,所以这也是我唯一迫切之心愿。” 韦不凡叹道:“想不到少侠也是如此命苦之人。我韦某人也是从小无父无母,讨饭为生。幸得偶习本教**,才有今日这般作为。少侠侠者仁心,韦某人斗胆邀请少侠加入我明教。” “这可万万使不得!贵教皆是行侠仗义、保境安民的大英雄,我胸无大志,只想习得爹娘所传剑谱、打探爹娘身世,此生别无他求。”少年拱手婉拒。 “好吧,人各有志,不能强求。”韦不凡深感惋惜,“海琼真人武艺高强,少侠为何不让海琼真人授你剑法呢?” “真人卜得我六根不净,此生劫难烦忧甚多,不能步入这道家清净之门。所以多年来我和真人并不以师徒相称。真人只能授我调息真气之法,至于其他技艺不敢奢求。”少年如实道来。 “怪不得谢长老说你不是真人的弟子。既然如此,我便为少侠指明几条可选之道。当今武林,剑术造诣首推剑州剑门,但其帮主杨庸心术不正,其门派之风也是日渐腐化。洞庭掌门铁百炼与我是至交,其门剑术虽不算冠绝,但洞庭门风清正,其弟子多行侠仗义、除暴安良。北方全真诸门剑术也堪称一绝,但其都是道家之门,少侠恐不能入。少侠便在剑门、洞庭这两门之中择取一门吧,无论是哪个,我都会派人打点妥当。”韦不凡道。 “真人常教我,武功为下,武德为上。既然韦教主如此为洞庭美言,那我便选择投于洞庭吧。有劳韦教主了。”少年当机立断,并不拖泥带水。 韦不凡心中暗自敬佩,这少年小小年纪,却有这般侠者之心。他暗中断言道,此人未来必成大侠。 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