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情感>他老了,才活明白> 第二十一章 打短工,挣几个零花钱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二十一章 打短工,挣几个零花钱

小说:他老了,才活明白 作者:晓亮 更新时间:2021/2/25 13:05:49

在沿海一带的丛林中穿行,有火龙果、荔枝、甘蔗等水果之类的东西,饿不死人。柯红丰和王光天走了几个月,时令就到了冬季。这时候,北方已经下了雪,但是在南方,尤其是沿海一带,北来的寒潮到这里渐渐减弱,被海洋上吹来的风吞没,变得湿润而暖和。

他俩一半乞讨,一半吃野果,终于走出广西,来到湖南、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处。这些年,砂糖的市场全面放开,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很大,南方大面积种植甘蔗,加工砂糖。到了秋冬两季,正是这些地方收割甘蔗的时节。在这个时候,种甘蔗的农民都在抢收甘蔗,也正缺人手,还有许多农户在抢收红薯,趁着初冬的干燥气候,晒红薯干或做红薯粉。

柯红丰和王光天手中无钱,来到山间小盆地的地方,看到收割甘蔗的人们,便上前去讨要几根甘蔗吃,解解渴;看到有人在地里挖红薯,走拢上前,也要几个红薯啃啃,充饥。

这个年头,正是我国**的年代,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青壮年劳动力都在城市里打工,挣工资,留在家里种地的人是中年妇女和老人,还有留守儿童。在这个季节,正是丰收的时候,人们把一年的辛勤劳动成果收获到家里去,或者把甘蔗收割后送到糖厂去,是一份重要收入。然而,在城市里打工的人们在各个工厂的生产流水线上忙碌,走不下生产流水线,计件工资比家里的甘蔗、红薯等农产品值钱,所以在城市里工作的人们无暇顾及家里的事情,他们宁可寄一些钱回家,请短工,为家里的人收获农作物果实。

王光天和柯红丰正是壮年劳动力,这个山间盆地里的人看到了他俩的到来,喜出望外,有心要留下他俩帮忙收割甘蔗和挖红薯。他俩腹中饥饿,手中无钱,遇到这样的事情正中下怀,他俩在地头,简单商议。柯红丰说,我们出门大半年,还没有任何收获,特别在广西境内遭受到挫折,要在这三不管的地方休整,一则打打短工,手头有零花钱;二则在这个地方找找线索,是否能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

王光天经历这大半年的波折,身心疲惫,最后每次向妻子齐月娥要钱,听口气,有些怨言,她在家里的小商品市场上打拼,养两个读书的孩子,还要寄钱给他,养他这个大娃子。如果没有民族资产解冻的存单线索,可以收兵回家,帮助她打理生意。王光天是一个有志气的人,他不能这样一无所获地回家,让妻子瞧不起,更让街坊邻居看不起,尤其是工厂的同事怎么看他呢?一个男人出门在外,扬言做大项目的人,反而还不如一个在小商品市场做生意的自家媳妇。越是这样,他越是要争一口气,要找到民族资产解冻的存单,弄到这笔民族资产,或者是找到民国时期军阀们埋藏的宝库,好荣归故里。他听柯红丰这么说,根据他眼前的处境,完全赞同老柯的意见,在这儿打短工,是一举几得的好事情。俗话说的好,文钱难倒英雄汉。现在出门在外,身上没有钱,难以开展民族资产解冻和找宝藏的宏伟事业。

在这艰难困苦时期,他俩只好自力更生,开展自救工作。王光天说,不知道这儿的工价是多少,低了,自己吃亏;高了,人家不给。柯红丰笑,谈吧,尽量往高处要,做一天算一天。他在这方面有经验,大半生漂泊在外,在城乡之间穿梭,做跑腿的小生意,也做短工,赚一点短平快的钱,解决囊中缺钱的问题。他俩只好同当地的老乡们讨价还价。

这个年代,还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地的手工匠人一天的工值不过30元钱,小工不过20元。柯红丰了解到这样的工价,开口就要30元钱的工价。当地的老乡们也把钱看得很紧,劳动一天一人就要30块钱,两个人是60块钱,要这样,一天收割的甘蔗钱或挖出的红薯钱还不够60元,要这么高的工价不划算,不如丢在地里烂做肥料,是一样。

柯红丰听到老乡们这么一说,只好做出让步,一天的工值少十元钱,按20元算,两人只有40元钱。老乡们还是摇头,还没有看到他俩干活的能力,一天到底能干多少活路?两个人所做的事值不值40元钱,只能按每人一天15元计算工钱,然后是干活的多少,再加到每人每天20元钱。

王光天默默地算了算账,两人每天干活有30元钱,一个月出头,就有900元钱,两人平分有450块钱,比他在工厂里拿工资的钱还多,他满口答应下来:

“干活吧,就先按一天十五块钱算吧。”

柯红丰听到王光天已经答应下来,再也不拦住他,男子汉大丈夫说话,一口吐沫一口钉,说话算话。他只在背地里埋怨王光天,不该这么快答应下来,他可以把工价还到20元钱的价位上。王光天说,这是净钱啊,他们还管吃管住。柯红丰说,管吃管住是最基本的条件,工价还是20块钱。你想想,每天多五块钱,一个月下来,每个人就多150块钱,不是一个小数目,在我们来说,还能解决很多事情。

“是阿,对你来说,是能起大作用,一个月内多找几个小姐。”王光天取笑他。

“扯淡,说正经事。”柯红丰笑,“事情搞得这个样子,只能按你说的工价做事,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再捞一把。”他说到这儿,心里又有了主意。

“捞一把?”王光天知道柯红丰鬼点子多,跟着他长了不少见识。他俩只好暂时在这个地方逗留一段时间,有吃有住,打几个月的短工,还有一笔收入。

他们这些时日,在山间盆地行走,锻炼出一身力气的体魄。每天活路是把老乡割倒的甘蔗剥掉叶子,扎成捆,用独轮车从田间推到公路主干线上,等待来收购甘蔗的大车,装载上车,运到糖厂去。要么,把老乡挖出的红薯堆在地头,用独轮车推倒老乡家中。近跟前,他俩每天用独轮车推回四五千斤的红薯;远处的地,用不上独轮车,尤其是坡地,只能用筐挑回老乡的家中,一天中也能挑回一两千斤。头几天累得他俩腰酸背胀,后来慢慢地习惯了这种体力活,肩上挑一百多斤也不觉得累,而且还走得飞快。当地老乡看到他俩干活卖力,把工价涨到20元钱一天,而且一天结账。

日子久了,大家处得融洽,晚上在一起,主人家炒几个拿手的菜,喝点小酒,聊聊天。邻居们都聚在一起,少则十几人,多则二三十人,主人家摆上两三席,平常各自做自己的事,不像原来在大集体时,每天都聚在一起,所以有这样的机会,只要王光天和柯红丰在哪家干活,晚上就到哪家听听这两个外来人讲讲外面的故事,尤其得知王光天原是一家机械厂的销售处长,柯红丰是北京的一个机关干部出身,这些没有见过大世面,而且又有一把年纪的留守老人,个个肃然起敬,认为把他俩当牲口使,真是委屈了他俩。

然而,柯红丰在和老乡们喝了几杯酒,借着酒劲儿,在人们热情高涨的时候,把话题引到民族资产解冻的事情上,并且借机询问,是否有人知道民族资产的存单,哪怕有一点点线索,大家帮助打探一下,民间是否有这么一位高人。

在这个年代,从贫困中走过来的人们,还处于贫穷之中,听到民族资产的数目,人人吃惊,谁人不想吃一口从天上掉下的馅饼呢?但是,乡民们都觉得渺茫,年纪大的人只能细说方圆百十里地在过去的年代,谁谁是举人,谁谁是秀才。再近一点,是在民国年间,白崇禧是这一带大军阀,应该有不少的宝贝留在民间。大家七嘴八舌地回忆,找线索。

柯红丰趁机露出他们手中的两份红头文件,让人们实实在在地相信他俩说的话、所做的事,是为了民族资产解冻的伟大事业。村民中,过去读了几年私塾或有初小文化程度的老人识得几个字,看到**文件和文件后面的印章,对他俩更是恭恭敬敬。认为他俩也是带着国家的任务,而在民间寻找民族资产的线索,大不该让这两个大人物干这么重的体力劳动活,太屈才了。

0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