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大汉中兴录>第四十八章 张杨受命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四十八章 张杨受命

小说:大汉中兴录 作者:中国神鹰 更新时间:2020/5/1 22:44:16

有了童先和阴馆当地豪强们的支持,刘烈在阴馆才算是真正站稳了脚跟。随后几天,不断有当地豪强押运着大批粮草以劳军的名义进行捐助,而大量粮草走街过市也带来的更大的轰动效应,周边各县的流民、农户们也纷纷慕名前来参军。

不到五天时间,刘烈这一曲就从原来的五百余人急速膨胀到八百多。兵力的增加带来的不仅是训练上的困难,还伴随着大量钱财的耗费。

而刘烈在正式训练之前必须要做的事,就是和商户们把钱算清楚,该拿到手的要拿,拿不到手的也要想法变成物资。

现在刘烈手里唯一的资本就是那十六匹可堪上品的战马,说实在的,如果不是急着用钱,他是真舍不得把马卖掉。那都是鲜卑斥候的坐骑,都是好马啊。

既然是好马,价格自然比较高。刘烈也不黑,每一匹战马按三十万钱出售,十六匹累计下来就是四百八十万钱。很明显,这么一大笔钱根本没有哪一家能拿出来。

关于“钱”这个事,刘烈最能理解,要知道这是在古代,没有纸钞,没有商业汇票和支票,更没有电子商务各种支付手段。这个时代主要的货币就是那一枚枚五铢钱,这些小钱钱单个玩赏还有点趣味,要真是大宗交易,几百万钱光是重量和清点就足以让人晕菜。

对于冀州商户们的难题,刘烈慷慨地提出,每一家得到战马的商户,可以先搞两成的首付,其余的等变现了再补齐,补齐可以用钱币,也可以用等价值的货物。为了感谢冀州商户的支持,他表示,这些欠款不会收取任何利息。

刘烈的提议合情合理,两成的首付也是冀州商户们能承受的范围,于是大家纷纷解囊,把近百万钱迅速运到刘烈手中。

刘烈拿到钱后则马上支付两成的定金给童先,同时发放了一部分军饷及购买其余所需物资。

而童先拿到定金后心里也踏实不少,又通过自己在当地的巨大影响开始组织人工和材料缝制冬衣。

这一个循环下来皆大欢喜,整个阴馆城商、民、兵、工、农各界全都喜气洋洋。

金融的事情解决后,所有的关键便集中在那些必须把战马赶到南边销售的冀州商户身上来。

在他们离开前,刘烈搞了一个欢送会。在会上除了再次感谢之类的言语外,刘烈郑重提醒冀州商队,他之所以把战马的价钱定得这么低,是考虑到商户必须要给雁门郡上缴商税,同时还要应付沿途可能的买路钱。

刘烈说他会给太守大人写信,把这里发生的事情如实汇报,也希望冀州商队能按律法办事,规规矩矩纳税。因为只有这样,才有长远的生意可做。

这个道理商户们哪会不明白,实际上北方的战马之所以在南方价格居高不下,除了人为炒作的因素外,这一路上各个关卡府衙的打点也是重要因素。

“大人放心,我们知道怎么做,一定会向太守府衙如实上缴商税。”韩骏最后代表所有人向刘烈承诺。

其实刘烈比他们更紧张,虽然他事先和郭蕴大人沟通过,但他不敢保证这些战马能否顺利通过太原郡,毕竟那里也有太守,更有他十分不熟悉的丁原和吕布。这些人会不会眼红?战马会不会被没收?这些他心中都没有底,只能把宝押在张杨的身上了。

刘烈写了两封信请韩骏带到广武,一封是给太守郭蕴的,主要是汇报阴馆的大好形势,最后是拍胸脯保证,他一定会把队伍练出来,让阴馆真正成为句注关的屏障。

另一封是给张杨的,刘烈特地在私底下提醒韩骏,让他准备一部分钱财交个张杨买路。

阴馆离广武不远,郭蕴很快见到了成群结队而来的冀州商队。他接到刘烈的书信之后大感欣慰,其实阴馆发生的这么多事情他都知道,可他怎么也想不到会是这样一个圆满的结局。

在他看来,刘烈虽然心怀忠诚,也能带兵打仗,可刘烈毕竟没有读过书,他怎么可能在短短个把月时间内就把摆平了阴馆当地的势力呢?而且郭蕴最感慨的是,刘烈有战功在身,又有兵权在手,面对豪强的抵触他竟然能在不动刀兵,还能化干戈为玉帛,想想都难以置信。

刘烈在信中除了详细汇报自己在阴馆的事务外,还主动检讨自己擅自处理缴获的战马,但同时他也解释说,这些战马实际上是打开整个阴馆局面的关键,为了获得急需的军饷,更为了早日摆平阴馆的豪强势力,他只好出此下策。如果太守大人要责罚,他愿意坦然承受,只求太守大人能让他在阴馆守住这个冬天。

战马的事情确实有越权嫌疑,可郭蕴知道,战马的缴获完全是刘烈的授意,没有刘烈进驻阴馆就不会有战马。况且他居然能说服这些商人主动跑到广武,到府衙主动缴税,以至于太守府所有僚属几乎都不敢相信真的会有人主动跑来交钱。

郭蕴越发好奇,这个刘元贞到底是做了什么,能让这些唯利是图的商人们这么听话?

不管怎么说,郭蕴知道这些战马只有到南边的司隶去才能卖上好价钱,只有得到钱,雁门郡的防务问题才有可能解决。

而打通晋阳的任务,理所当然要交给张杨,整个雁门,也只有张杨和刺史丁原、主簿吕布的关系最好。

郭蕴见到张杨的时候很感慨,因为刘烈的出现,他对张杨疏远了很多。尽管二人都拥有高超的武艺和勇猛的作风,但比起刘烈,张杨无论是治军还是魄力方面都要逊一筹。

可张杨为人忠厚坦诚,心无城府,在刘烈率军出关后,他依然在兢兢业业地带兵。郭蕴有时候在想,像张杨这样人其实用起来更放心。

“稚叔,我们有段日子没见了吧。来,坐!”郭蕴想用一些温和的言语弥补自己对张杨的疏远。

“大人说哪里话?每年秋收之后是最繁忙的,卑职只盼着能为大人分忧,哪还敢来叨扰大人?”

郭蕴笑着问:“句注关的防务如何?兵士们士气怎样?”

说到军事,张杨的话就多了起来,他很赞赏刘烈出关之举,说这样一来不但扩大了防御纵深,整个关隘的防务也形成了掎角之势。大大减轻了句注关正面的防务压力。

“问题是,元贞那边多是新兵,鲜卑人对他又恨之入骨,他能守住阴馆吗?”

张杨沉默了。

“稚叔有话就直说,不必多虑。”

张杨又想了想,然后说道:“卑职认为,阴馆城和句注关应该是一个整体。如果阴馆受攻,关内应该及时支援。”

郭蕴摇摇头,“关内的情况你是知道的,我们仅有两千郡国兵和一千营兵,守关勉强能应付,若是出关野战,风险太大。”

张杨道:“卑职想趁此次南下晋阳的机会,面见刺史丁大人,向他说明句注关的防务情况。卑职想,若刺史大人能率骑兵北上进驻句注关,则守住阴馆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郭蕴没有说话。

张杨急了,“大人,依大汉律,在战时刺史大人负有领军打仗之责,他不会不来的。”

郭蕴过了很久才点头,“你去办吧。只要能保住句注关不失,我愿把雁门郡国兵全部交给他。”

张杨用一种敬佩的目光看着郭蕴,然后说道:“那卑职就去了。”

郭蕴点点头,“你记住,此去首要是说服刺史府为战马交易开道,你和刺史府的吕奉先有旧,不妨先从他那边着手。”

“放心吧大人,元贞在给卑职的信中也这么说。奉先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太贪图名利。卑职有七分把握说服他。”

张杨离开后,郭蕴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问题出在丁原身上,丁原这个人好大喜功,手底下武猛之士成群,他要是率军来到雁门,自己就必须依照大汉律将兵权交给他。兵权一旦交出去,再要回来就难了,那个时候他这个太守也就没什么发言权了。

郭蕴走出府衙,怔怔地望着北边自言自语,“刘元贞,雁门的前途就看你了。”

郭蕴随后决定给刘烈一切可能的支持。

首先,他以太守府名义下文,授予刘烈在阴馆的军政大权。这是必须的,刘烈要想在阴馆站住脚跟,就必须能提调一切资源。

其次是从武库里调拨五万枝羽箭、三百架手弩和两百强弓运往阴馆。

这两件事比较好办,最难办的是第三件。考虑到刘烈手下都是没读过书的武夫,他必须给阴馆派遣官吏。可原来的阴馆令已经在太守府当了功曹从事无法抽调,县丞又因为贪墨被弹劾,其他官吏听说要去关外上任一个个都面露难色。这些人就算强行调派过去恐怕也于事无补。

还是缺人啊!郭蕴仰天长叹。自从第二次党禁之后,朝廷和各地州郡就严重缺少能做事情的官吏,士人要么被禁止入士,要么干脆隐居田园拒绝出来做官。他这个雁门郡若不是因为贫穷和战乱,恐怕早就被宦官门生子弟占据了。

一连几天,郭蕴都在为这件事发愁。直到第三天下午他接到门房通报,说是府衙外有两个人年轻士子求见,自称是太守大人故人之子。

“快请!”郭蕴大喜过望,他已经猜出了来人的身份。

4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