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二十六章 红与黑小说:万物霜天竟自由 作者:麻辣花 更新时间:2020/10/13 21:22:39 云松巢坐落在万寿山西坡前山,佛香阁的西面,“湖光山色共一楼”的“画中游”东面,在两条上山甬道夹持中,大门终日紧闭,四周百年的松林茂密得像碧绿的毛毯,尚若你有幸能听到松涛阵阵,定会有如沐仙境的感觉。院墙依山扶摇而上,上面镶嵌着各式各样的“什锦”玻璃窗,有三角形、有扇形、有五边形、有椭圆形,你每向上走一步,不同玻璃窗框出的景色就换了一个新的样式,被称为“一步一景、步移景移”!满园的翠竹沙沙作响的前来凑热闹,似乎在欢呼着、称赞着光阴的美好,又似乎是在迎接沈从文的到来。真的是迎接吗?这就是云松巢。 李白在《望庐山五老峰》中写道:“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烟云与松风常伴与此,应该是神仙居住之地了。 沈从文那里见过如此绝妙的所在,心里想着自己今日也是到个神仙居住的地方走一遭,不由得一点点美意划过他的脑际。他很清楚,云松巢是以前皇家的别院,现在属于全国文联的地盘,这种从上而下的俯视令他刚刚诞生的美意,也就是存在了一个“偶然”的时间跨度,就被心中顿感渺小了身姿的“情感”无情的代替了。 从文漫步在云松巢的步道上,随山势步步登高,在一阵眩晕中跨过高高的古董的门槛,马上看到了一个翠绿掩映的两进院落。又走了没有多久,远远的,只见丁玲和陈明夫妇站在有两个八字形的磴道之上高台顶端的正殿前,正皮笑肉不笑地同样俯视着他的到来。 “沈大作家,失敬失敬,你别来无恙!” 丁玲一脸圆墩墩的光滑皮肤,真的是笑嘻嘻的和老朋友打着招呼,这种近似乎在和一个至亲家人寒暄唠嗑的体感,让沈从文一路上揪着的内心,似乎舒缓了不少,脸上的笑容也依顺了他的心意,变得美丽而自然起来。 今非昔比!人家现在是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作家协会”前身)副**,与1928年与他共同筹办《红黑》刊物时同事关系的丁玲(还有胡也频),相去甚远了。从文有点跑题的走开了思路。 胡也频在《红黑》第一期〈释名〉中,解释了刊名「红黑」的意思:“红黑”两个字是可以象征光明与黑暗,或激烈与悲哀,或血与铁,现代那勃兴的民族就利用这两种颜色去表现他们的思想——这红和黑,的确是恰恰适当于动摇时代之中的人性的活动,并且也正合宜于文艺上的标题,但我们不敢窃用,更不敢掠美,因为我们自信并没有这样的魄力。正因为我们不图自夸,不敢狂妄,所以我们取用红黑为本刊的名称,只是根据于湖南湘西的一句土话。例如「红黑要吃饭的!」这一句土话中的红黑,便是“横直”意思,“左右”意思,“无论怎样都得”意思。这意义,是再显明没有了。 《红黑》刊行的1929年,无论从胡沈丁三人发表的文章,还是从我们所熟知的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三位文学青年对于左翼思想的呼应,也可以看到他们日渐成熟的思想脉络和痕迹。三个人中,胡也频为了他的信仰献出了生命,丁玲出狱后毅然决然投身到革命的红炉里,只有沈从文“明哲保身”地放弃了年轻冲动时高呼的理想和追求,像大多数“所谓”知识分子一样,逃离了血腥与真心,用中立和麻木换取片刻的苟安。 所以,当沈从文看着眼前这对高高在上恩爱比肩的革命夫妇时,他的心里有太多说不出的酸甜苦辣和五味调和的滋味。 陈明是丁玲的研究者,也是丁玲最后的爱侣。他们在延安相逢,在西战团艰苦而又紧张的战斗生活中相知相爱。对于“女大男很多”这个容易让人揣测和调侃的事实,不是偶然地引发了太多困苦和艰辛,但他们最终还是熬了过来,意志与信念换来了延安蓝家坪一间窑洞中暖红色的烛光。这一年丁玲38岁,陈明25岁。 沈从文此时已经缓步走上了正殿下面的八字形阶梯,朝着高台上的丁玲夫妇走去,他忽然有了一种登金銮殿的感觉。一路上的仰视和高抬腿,让久没有运动的他弄出很大的反抗意识出来,但理智告诉他,此时已经没有退路,他应该也必须豁达些、随遇而安些、兴高采烈些。 等上到高台,他看到眼前的正殿面阔五间,正面带有三间抱厦(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1间或3间,由两个歇山顶丁字相交,**部分叫抱厦)的敞亭,耳房两间,居于高台之上。院中苍松翠竹,簇拥正中高起的假山与之上的正殿,四周围廊环抱,郁郁葱葱的清幽,别有一番情趣。 “又有一段时间没有来看望您,您这里的环境真可谓恍如仙境!” 沈从文恭敬地发自内心的称赞着,他边说边用余光仔细地观察丁玲的每一个方面的细节:肢体、动作、表情、神态等等。 “我听一些朋友提起,前些时日,**曾经到这里拜访您,并和您泛舟昆明湖上,一时传为美谈。” “奥。来,快进屋喝茶。” 对于丁玲的淡漠和从容,沈从文是早就料到的,所以他并没有丝毫的诧异和怨犹,客气地礼让着那夫妇两人,缓步走进了正厅。 丁玲没有接沈从文的话,自然有她的内心独白。她与**的渊源,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 丁玲念中学的时候和杨开慧同是岳云中学的学生,当她逃离国民党的牢狱后,又成了第一个到解放区的国统区著名作家,而且是颇受鲁迅看重的“大作家”。1936年 11月22日,解放区成立了第一个文艺协会组织——中国文协协会,丁玲被推选为中国文协主任。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