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中短篇集>虎将与新村>第八回 李盈饭馆说英雄 集贤慷概送枪支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八回 李盈饭馆说英雄 集贤慷概送枪支

小说:虎将与新村 作者:易室居者 更新时间:2021/8/12 15:41:58

第八回李盈饭馆说英雄集贤慷概送枪支

且说当时渭北乡下,农民在青黄不接的时候,为了度过春荒,经常借富户人家与粮行粮店的粮食,等到忙罢连本带利一起归还。由于利息特别大,有时高达一倍多,往往到时候归还不起,粮行粮店就勾结官府或地方势力,武装进行催还欠债。孙镇有一个冯记粮店,就聘请了一个地方势力派人物进行收债。

这个人住孙镇南边的下塬里,是一个地痞恶霸,名叫李桢,是前清的武秀才,会些拳脚功夫。此人与时任陕西警备军统领郭坚有八拜之交,依仗郭坚的势力,经常带着打手,逐村挨户,逼债催租。轻则打骂,重则拆房,并且强夺民女,霸占田产,横行乡里,欺压百姓,而且代收税租,包揽司讼,祸害乡邻,受害者敢怒不敢言。

忙罢之后,李桢到甘南催债了。农人赵雾生交不起欠债,被李桢吊在槐树上,让打手用**狠狠地拷打逼债。李桢又到赵栓栓家催债,看到赵栓栓女儿长得俊美,就赖赵栓栓欠他二百现元,硬拉女儿顶账,赵栓栓跪在地上苦苦求饶……

一些正义之士看到李桢的恶行,常常在一块商量如何除掉这个害群之马,还百姓一个安宁的环境,但摄于李桢的武功,无人有胆量去干此事。有人提到说年轻的杨久娃是个生生货,有胆有识,敢作敢为,可以找他试探一下,让他教训一下这个横行乡里,祸害乡邻的坏蛋。于是一位能言善辩的,具有鼓动性的饱学之士就去游说他,这位人士乃李盈是也,因排行第二,人们习惯地称他李二盈。

二盈曾经和杨久娃在反清的战斗中有过一面之交。受托之后,李二盈来到杨久娃所住之处,见了面,拱手抱拳招呼道:“好久不见杨兄了,特来拜会!”那一时期,三朋四友相见,不知对方年龄的情况下,也不便过问,都以长兄相称。

杨久娃也抱拳回道:“小弟不敢当,不知李兄大驾光临寒舍,有何见教?”

李二盈道:“不敢言指教,只是好久未见,特来看望,随便聊聊,谝谝西游,登登空,吹吹牛。”言罢,坐了下来,接着又道:“那天有空,咱兄弟俩寻个馆子,喝上一瓶,我来做东。”

杨久娃接着说:“无功不受禄,怎么让大哥破费呢?”

“哪里、哪里,兄弟相聚,还能分你我彼此。若现在有空的话,寻个方便,就来一次,怎么样?”李二盈带着祈求的眼光说。

“恭敬不如从命,那就依兄了。”杨久娃应答道。

说罢,二人走出家门,来到一个酒馆。刚一迈进门,一位青衣打扮,肩膀搭着白毛巾的店小二急忙跑来,满脸堆笑着招呼说:“二位客官,大驾光临,来点什么?”

李二盈道“来一壶二锅头,几碟喝酒菜。”小二立即喊道;“客官稍等,水来了!”转身急忙先打来热水,递上毛巾,让二人擦洗。洗毕,二人找个内间坐下,小二又倒上热茶,二人端起互让而饮。不到一刻时间,酒菜端了上来,一瓶二锅头,一盘凉黄瓜,一盘炒莴笋,一盘炒鸡蛋,一盘油炸花生米。小二打开了酒瓶,斟上两盅酒,伸出右手道了一声:“二位慢用。”然后离开,招呼其他客人去了。

李二盈招呼道:“杨兄请!”

久娃道:“李兄请!”二人同时一饮而尽,接着你一杯,我一杯,低斟慢饮,边吃边聊了起来,先说些家常,慢慢地话题转到了正题,远处数说社会的黑暗,近处陈述李桢的恶迹。

酒过三巡,菜下五味,李二盈试探着对他说:“杨兄,如今李桢这个哈怂,横行乡里,祸害乡邻,前几天我亲眼看见李桢的一伙打手,向一个债民逼债,将其吊在树上活活地折磨,听说回去几天以后就死了。”说罢,看了久娃一下,自语道:“今后不知以后还有多少乡邻要遭此贼毒手。乡亲们早想除掉他,但找不到能干的合适人选。”

说道这儿,李二盈话停了,望了久娃一眼,只见久娃横眉紧锁,两眼圆瞪,上下牙齿碰的咯咯响。李二盈见火候差不多了,忙说:“吃菜,吃菜。”又给久娃满满地斟了一杯,说声干,久娃端起,一饮而尽。李二盈大声道:“杨兄海量,痛快。”

李二盈接着道:“人都说你杨久娃胆子大,有梁山好汉的勇气,嫉恶如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能胜任这事,为乡亲们出出气。”李二盈略停了一下,又说:“你敢不敢应承此事,把李桢拾掇了?”

杨久娃从辛亥革命的事实上看到国家已经不成国家,大小军阀,割据一方,相互混战,土匪豪强,有枪便是王,平民百姓,无辜遭殃,自己虽有救民于水火宏远志向,有陈胜吴广、项羽刘邦揭竿举事的思想,只是未遇时机,如今李二盈一席话,说到了自己的心坎上,激起了青年杨久娃嫉恶如仇、抱打不平的满腔怒火,这火直撞顶梁,正好是一试身手,崭露头角的大好时机。只见他豁的一下站了起来,把手中的筷子重重地向饭桌“啪”的一拍,震得桌子上的碗筷碟子跳了起来。睁着一双大眼,义愤填膺地对着李二盈说“敢!”

“真的吗?”李二盈反问一句。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杨久娃慷慨地答。

“可是李桢腰里有家伙呀,后边还经常跟着打手啊。”李二盈也站了起来说道。

“有打手俺不惧,有家伙俺也不怕。”久娃坦然陈词。

李二盈伸出大拇指连声道:“真豪杰也!怪不得大家都夸你哩!还真是没看错人。”接着又说:“望君说到做到。”

久娃道:“一言为定。”说罢,二人各自伸出右掌,啪啪啪三响,作为定音。

李二盈见游说目的已经达到,对掌柜的喊一声:“掌柜的,结账。”从腰里掏出一块大洋,放在了掌柜的手上,结了酒菜钱。然后双手抱拳,对杨久娃说:“在下敬候佳音。”说罢告辞而别。看着李二盈远去的身影,久娃走出了饭馆,心里沉甸甸的,脑海里不时出现李桢的影子,不声不响地回到了住所。

话已说出了,但如何实施收拾李桢的计划,一直在他的心田萦绕着,让他苦思冥想。一直到晚上,睡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眠。是啊,李桢是行伍出身,一身功夫,腰里别着手枪,出门后边经常还跟着几个打手,自己赤手空拳,怎么对付得了?要除掉这厮,还得真的有真家伙,不能打虎不成反被虎伤,打蛇不成反被蛇咬,得想个万全之策。他想起了在新村寺里,僧人讲吴东侯惩治张霸时告诫自己,遇事要冷静,要用智谋取胜的话语,对呀,不能蛮干,没有家伙就不能把事情弄成。时间一分一分地溜过,到底怎么办?要是有一杆枪,就能把事情弄成,“枪!枪!枪!”到哪儿弄枪去?想着,想着,眼睛一闭,眉头一皱,有办法了,他忽然想到了义兄张集贤,他那里可有真家伙啊,找他去,不妨借一下,用一用。想到此处,头脑一下子轻松了许多,也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一下子睡到第二天早晨,太阳一竿子高,洗漱以后,到一家饭馆随便吃了个早点,打发一下饿了一晚上的肚子,迈开双腿,直朝新村方向走去,寻找义兄张集贤去了。

张集贤,字大成,新村人称张善人1914年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大学毕业以后,国家保送他出国留学。

1911年国内爆发了辛亥革命,正在德国进修深造的李仪祉,听说国内孙文黄兴等在广州各地领导武装起义,推翻专制的满清政府,于是他就在国外购买两把德国造“曼利夏”枪与十几发子弹,毅然回国,到广州追随孙**命。

回国后得知内弟集贤要出国留学,为了集贤的安全,又把一支枪送给集贤,作为护身之用。集贤拿到枪后,把枪捆在轿车轴子上,躲过一路检查带了回来。

杨久娃从小拜张集贤的父亲母亲为干大干妈,经常到干妈家走动。这次是有备而来,到了新村,见了干妈,说明来意,求干亲把枪借给他,让他闯荡大事。干妈从小就看着他长大,深知他的抱负与志向,让儿子集贤把枪给他。

集贤通过多年与杨久娃的交往,也深知他的为人,认识到杨久娃不是平地卧的虎,是能成大事的人,也早已有成全之意。于是,他站在一个老大哥的角度向杨久娃出主意说:“要想成大事,光靠一支枪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得有一批家伙。”说罢,看了一下站在面前的杨久娃,又意味深长地说:“我给你写个条子,你去到富平找祥午,他会帮你的。”

于是,杨久娃拿着集贤写的举荐信件,只身到富平见祥午。

当时国民二军的祥午部驻扎在富平县境内,祥午与集贤有管鲍之交,又有同乡之谊。

杨久娃到了富平,来到祥午军营门口,看到两个军人背着枪,站在门口,一个高个子,脸型有点瘦的军人问他:“干啥的?”

杨久娃回答说:“我是张长官的乡党,给张长官捎一封信。”低一点脸稍微有点胖的军人,一听说是张长官的乡党,马上说:“我这就通报。”说罢,立即进了营门。一霎时,出来说:“张长官有令,让你进去。”

杨久娃随低个子军人进了营房,一进门,看到营房内办工桌子后坐着一位军官正在看文件,一看正是祥午,杨久娃叫了声“舅舅”(关中农村习俗把外家门上上一辈人称舅舅),然后通报了姓名,说了自己是新村高家的小外甥,又把集贤的举荐信,双手呈递给祥午。

祥午接了信,顺手放在了办公桌子上说:“你来有什么事情?”杨久娃说明来意。祥午听了杨久娃来意,明白了杨久娃的志向,连信也就没有看,冷冷地对他道:“你还想要枪,没有那回事,若不是见你是新村的小外甥,又看在集贤的脸上,饶了你,要不然的话,光凭你的动机,就该把你收拾了。”说罢,端起茶杯,对下人摆手示意。

手下会意,伸出右手,对杨久娃道:“先生请!”表示送客。

杨久娃无奈地走出了军营。

没有要到武器,反而弄了个没趣。他只好又去新村找集贤,向集贤讲述了自己去富平县见祥午的大体经过。集贤听了,双目盯着站在面前的义弟,端详着义弟的神态,心里暗暗自语道:“祥午,你没有眼力,认人不清,看人不准,你不看看久娃怎样的长相。”又端详地看着义弟,只见义弟天庭饱满,地格方圆,印堂发亮,鼻梁高耸,双眼生辉,褶褶发光。思忖道,义弟行事做事,不是一般的打家劫舍,占山为寇的草莽英雄,而是一位顶天立地定能出人头地的一代英杰。

于是,集贤截然地对杨久娃说,“祥午不给,我给。”便就转身从柜子里把自己珍藏的“曼利夏”枪取出来,递给了杨久娃。

新村张氏家谱也记载了送枪此事:

“新村人张树森曾收养杨久娃为干儿子,并且赠送枪一支,此杆枪成了杨久娃起事之本。”

杨久娃急忙向前迈一步,双手郑重地接过枪,感动得眼眶饱含了泪花,连声说:“多谢张哥,多谢张哥。”道谢后,把枪往身上一别,抱拳告辞集贤,去寻李桢去了。

走在路上,杨久娃思忖要不要找一个搭档,一起去。这时,他想起了在新村寺院僧人讲荆轲刺秦的故事。

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秦与燕之间的争斗。荆轲无疑是位壮士,一位胆量过人的英雄,为燕国去刺杀秦王。可燕太子丹却是个浑眼子,竟然选了个背后气壮如虎,临阵胆小如鼠的夸夸其谈的秦舞阳,作为荆轲刺秦的搭档。那小子见秦王就尿小尿,变颜失色打哆嗦,被秦王看出来破绽。结果坏了燕太子丹的大计,又断送了荆轲的性命。

僧人告诫小伙伴说,夸夸其谈的人,纸上谈兵的人,往往在遭遇大事时会表现出束手无策。与一个无胆量的同伙干一件大事,还不如独自一人容易取得成功。

他想起了僧人的忠告,多一个人反而会误事,倒不如自己一个干脆利索。想到此,就拿定主意,独自来到孙镇街上,寻找李桢的踪迹,等待机会收拾李桢。

2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