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001章:江城沈家小说:中医世家 作者:雁嘶鸣 更新时间:2022/4/1 18:07:55 一条汗江把一座城市一分为二,这座城市称为江城。中医世家沈家,居住江城南岸,祖祖辈辈在江城开馆行医治病救人。先辈在封建王朝做到太医令。告老还乡带回很多医书医案。现在都收藏在沈家的大书房。 家里有几块封建皇帝御赐牌匾:华佗在世,扁鹊重生等等。这些大牌匾,沈家都收藏着。这是先祖告诫后辈做人要低调。更多的是民间患者病治好送来的锦旗与牌匾。以前还挂在显眼的地方。辛亥革命后,就把一些老的锦旗与牌匾大都给收了起来,医馆里挂的都是民国成立后,医好病的患者送来的锦旗。 沈家在江城是大家,历年来的战乱,水患,瘟疫。沈家也受到冲击,人口也不旺。开馆行医只有长房后代沈大黄带着一部分族人,居住在江城老宅开医馆。 沈大黄与妻子朱芳菊育有两儿一女,长子沈川柏,次子沈川谷,女儿沈百合,都在医馆跟着父亲行医看病。沈家子弟的名字都是药材名。没有“字辈。” 在梧桐镇乡下沈家庄还有百十来口沈家族人,前几年沈老先生去逝,沈大黄的二弟沈樟,现在是庄主也是族长。以种植药材为主,都送江城沈大黄这里送。 从沈家庄到江城水陆都通,沈樟来江城送药材,大多是赶马送来。量特别多的话会请货船,一般都请漕运世家常家运送。 沈家家族从医的子弟分两批,一批在江城沈大黄这里给人看病,切药,晒药,抓药,学医。 还有一批就在乡下种药材与粮食。梧桐乡镇上也开了一家医馆。 在江城,沈家的医馆与家是同一个大院子,除了家族居住与工人住外,晒药,切药,制膏药,放药材的仓库都在院子里。人称:沈家一里院。 只不过医馆的大门开对着南大街,医馆名为:沈氏杏林堂。有半条街,中医的外科、内科、妇科、儿科、骨科等等,沈家都能药到病除。 大院子里还有熬药房,为那些大富人家不想家里有药味的,还有一些单身不方面熬药的病人熬药。他们来把药汤取走,也有一日三餐都在这里喝的。 沈家的大门对着北大街,大门高高挂上:沈宅。也有半条街。在这里工作的沈氏族人都住在院子里。饭,各家吃各家的,每个月都领工钱。 只要外乡人到江城来,随便问一个人,江城南岸沈家,人人都知道。 今天凌晨,沈川柏的妻子武秀芸就腹痛要生产,家里的人都起来等着,忙着。 沈川柏与妻子武秀芸是,“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寇占领东三省,江城青年学生上街**抗议政府不抵抗。当时政府出动军警伤了不少学生,沈川柏是在救治受伤的学生与妻子认识的。 “生了,生了。是个孙子。”着急的沈川柏听到母亲在产房说话。他问:“娘,秀芸没事吧?” “没事,没事好着呢。”沈母朱芳菊回着话,“等一下胡妈洗好抱出来给你看看。娘还要收拾一下。” 沈母朱芳菊是接生婆,也称稳婆。接生过无数个孩子,今天终于接自己的孙子问世了。 “哎。”沈川柏去书房告诉父亲沈大黄。沈川柏知道父亲这会儿在书房。 “爹,生了,是个小子,您给起个名吧。”沈川柏到书房来告诉父亲。 “你起吧。”沈大黄放下手中的医书,“川谷和你妹妹不是讲,爹起的药字都是药味。他们说了,以后他们的孩子,不起中药名。” “爹,还是您给起吧,我起不好。” “有什么起不好的,去衙门上户口前起好就行了。祖上做到太医令的祖宗就叫沈鹤。” “爹,这个事儿知道,家谱有记载。还有姑祖沈紫株也到宫里当过女医官” “嗯,现在你去看看秀芸吧,你们商量一下孙子的名字。你们可都是有文化,接受新思想教育的人。我们家都是以药名为名,一直都没有排辈份的字。” “哎。”沈川柏就要走了。 “不过。”沈大黄站起来。父亲还有话说,沈川柏停下来。 沈大黄说:“还是叫爹娘,不要叫那些爸妈。” “是,爹。” “去吧。” “嗯。”沈川柏出了书房。 沈大黄也走出了书房,他要在院子里活动一下,吃过早餐就开门问诊。 沈川柏回来,看到大家都在看孩子。 “大哥,”二弟沈川谷抱着孩子问,“快来看看我的大侄子。爹给起什么名?” “没起,”沈川柏抱过孩子,“爹让我与你们嫂子起。”沈川柏就抱孩子进房去看看妻子。 “这就好,不要起带中药的名了。一喊名字就闻着药味。孩子要起个好名字。”沈川谷看着兄长的背说。 “大哥,要起个有时代意义的。”妹妹沈百合说。 “秀芸你辛苦了。”沈川柏抱着孩子吻了一下躺在床上的妻子。 武秀芸说:“放儿子侧着躺吧,他还要吐洋水。” “哎。” “爹没起名?” “嗯,我们起。” “叫志朴吧。” “志同道合,雄心壮志,矢志不渝。质朴高洁。” “秀芸,”朱芳菊端了一碗蛋汤进来,“先喝碗蛋汤。好好睡一觉。” “娘,让胡妈端来就是了。”沈川柏要接过母亲手中的蛋汤碗,他来喂妻子。 “你还有事忙。”朱芳菊不让儿子拿碗。 沈川柏说:“孩子生了,秀芸也好好的。名也起了,叫志朴。我没事儿忙了,今天我做爹,休息一天不看诊。” “秀芸,来,娘喂你。”朱芳菊舀了一勺蛋汤喂儿媳妇。 “娘,还是让川柏来吧。”武秀芸怎么好让婆母喂。 “没事的。”朱芳菊笑,“现在你生孩子了,娘要带你做徒弟。以前你老是不愿意。你也是护士学校毕业的。比我这个老婆婆懂的多。来,张嘴。” “嗯。”武秀芸张嘴喝了蛋汤。 武秀芸护士学校学的是护理。让她一个姑娘接生孩子,她可不愿意。现在自己做了母亲,她知道生孩子的辛苦。要是有个好的助产师,产妇就少些痛苦,她同意做婆母的徒弟。 朱芳菊看着一旁傻站着的儿子:“东西王伯都给准备好了,你带上一个伙计外婆家报喜去呀。明天去给沈家庄二叔报喜去。” “哦。”沈川柏才醒悟过来。 “那我去了。”沈川柏就出去。看到吃好早餐,刚走在院中带弟弟妹妹去医馆的父亲,他紧跟了上去:“爹,名起好了,叫志朴。” 沈大黄问:“何意?” 沈川柏回父亲:“志同道合、雄心壮志、矢志不渝、质朴高洁。” “还好,没神志不清。哈哈。”沈百合补了一句。沈百合也是护校毕业,现在跟着一族叔在医馆看处方抓药。不忙的话也跟父亲学医开方。 沈川柏在妹妹头上拍了一下:“我先去吃点早饭,去武家报喜去。”就转身往后走。 沈川谷说:“今天真热。” “今儿小暑节气了。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就晓得看你们那个洋历。”沈大黄前面走着念叨着。 沈百合对着二哥调皮做了个鬼脸。 “爹,洋历也没什么错。”沈川谷说,“国外有些东西还是好的,比如,西医治肺炎很不错,我们就可以中西医结合。常大叔就送家茂到外国去读书。家茂一回来就把多年的漕运船帮改成了江城常氏航运总公司,下边还有很多分公司。常大叔当董事长,常大哥与家茂都是经理。” “你想去洋医院就去,爹不拦你。”沈大黄头都没回的说。 沈百合推了一手二哥。 “爹,我只是说说。我给您和娘讲的事你们觉得怎么样?”沈川谷岔开话。 沈百合问:“二哥,什么事?” “你二哥看上医馆对面张掌柜家的二小姐。”沈大黄还是没有回头。 沈川谷环顾左右:“爹,您小点声。” 沈家的工人们晒药切药包药都忙了起来,一里院里都是人在走动。他们后面还跟着到医馆看诊抓药的家族兄弟姐妹。 沈川谷可不想这还没成的事,院子里就先传开了。 “好呀。”沈百合说,“木香,是药名耶,看来早就给二哥你准备好了的,哈哈哈。” 沈大黄前面走着:“我与你们的娘二十岁成亲,第二年有了你们大哥,二十四岁有你二哥,二十七岁有你。百合,你今年也二十二了。” 沈百合装糊涂:“爹呀,你什么意思?” 沈川谷拍一下妹妹的头:“明知故问。” 沈大黄上了医馆的台阶:“看个日子请媒人去张家。” 听父亲这样说,沈川谷一脸灿烂的笑。 “二哥大喜呀。记住今天的日子,民国二十六年洋历七月七号。农历1937年5月29,小暑,志朴大侄子出生。”沈百合念着一串日子。他们上台阶进医馆,开门接诊。就不再说家事了。 熬药房的炉火已经生了起来。 沈川柏吃好早饭,带上一个族兄弟,提一些东西,主要是一只大公鸡去武家报喜。 武家在汗江北岸开一间大染坊。沈川柏带是族弟先是坐上黄包车,到汗江客运码头,购票坐上轮渡到北江岸再叫上黄包车去武家。 沈川柏在武家染坊门口下车,他抱着大公鸡就跑进武家染坊大院。这个时候武家人基本都在这里。 “爹,娘,秀芸生了。”沈川柏看到漂布的岳母陆花花与看晒染色的岳父武正刚。他就抱着大公鸡跑过去。族兄弟后面提着东西。 一院子的工人们都知道大小姐生了个少爷。 “哎。”陆花花看了过来,看着沈川柏抱了一只大公鸡,她就知道女儿生了个儿子。 “恭喜呀姐夫。”武秀芸的两个弟弟,武秀成与武秀强笑眯眯的看着沈川柏,“我们都当舅舅了。” “同喜,同喜。”沈川柏把大公鸡给武秀成拿着。 “川柏哥。”族兄弟大包小包的礼包拿着。 “哎哟,有好吃了的。”武秀强接过沈家族兄弟提的礼包。 武秀成把鸡放到笼子里去。 “嗯。”武正刚与老妻一起过来,埋怨儿子:“就不知道叫你们姐夫屋里坐会来,喝杯茶呀,不懂事。” “爹,娘,”沈川柏说,“我这就回了,您们也知道这大热的天,医馆忙着,秀芸今天又生了,我回去照顾她和孩子,哦。孩子起名:志朴。” “好,那你回吧。明天我和你娘过去看看秀芸。”武正刚不留女婿。天好,他这染布坊也忙着。 “志朴,这名好,”武秀强问,“不是中药名吧?我沈大伯同意?” “同意,是你们姐起的。就是不准叫爸妈,还是一样喊爹娘。” “沈大伯还是要坚持保留传统。”放好鸡回来的武秀成说。 “好了,你们忙吧,我们回了?”沈川柏把族兄弟手上还拿的礼包给武秀成拿上,他就带族兄弟走了。武正刚与陆花花送沈川柏他们到门口上了黄包车。 武秀强把他手上提的礼包都给兄长拿,他留一包打开拿一块糕点先给哥哥喂了一块。他自己才吃上一块。 “爹娘可没亏待过你们,看你们那饿相,今天没吃早饭呀。”回来的陆花花说着两个儿子她忙工作去了。 “难看相。”武正刚也忙工作去了。 “来,来大家都过来。”武秀成把手上礼包放在一平台,招呼所有的工人过来,他说:“我和秀强都当舅舅了,这是我姐夫刚才送来的喜饼,大家都尝尝。” “好。”工人们暂停下手中的工作,围过来吃大小姐的喜饼。 武秀强就把礼包给拆开,一个工人发了一个喜饼,大家都恭喜他们当了舅舅。 沈川柏回到家,武秀芸和孩子都睡了,母亲朱芳菊在厨房布置这一个月武秀芸的月子餐。 沈川柏看没什么事做,他到医馆来看诊。 午饭后,医馆没有医人来看病,抓药还是有。有外伤来就治。 医馆还有几个接生的大嫂,现在朱芳菊一般都不出去接生了。 下午,来看病的人少,沈大黄一般都给学医的后辈们教授看病问诊的事,大家也一起讨论病案,学着开处方。 今天下午,常氏航运公司经理常家盛,送来几车沈家庄送的药材。 常家是漕运世家,在江城以前叫“昌隆漕运行”。基本管着汗江南边所有货物出入货运。至常家二少爷常家茂留学回来后,更改成:常氏航运总公司,还增加了客运轮渡。 汗江北是一户姓桑的航运公司接送汗江北的货物。上千年来常桑两家约定俗成互不违反。 “听说嫂子生了,是个小子?”常家盛问沈川柏。 “嗯,秀芸起名志朴。”沈川柏问,“弟妹也快了吧?” “预产期就这几天吧。” “是个小子就像我们一样做兄弟。” “知道,要是个闺女我们就做亲家。” “哈哈哈。”兄弟俩开心的笑着。 沈川柏轻声问:“接到家里什么消息吗?” 常家盛看着四周轻声说:“家里特派工作小组南下,已经开展了工作,把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集中起来,统计现有的党员,建档荐档。 在各省县建立S委,X委,各乡镇建立党小组的联络点。在八省十四区建立一个庞大的红色网罗。去年不是发生了‘西安事变’吗。红色网罗建好后,给民众宣传抗日斗争,统一听家里指挥。” “太好了。”沈川柏很兴奋。 “常经理,卸完车了。”工人过来对常家盛说。 “好。川柏,那我就回了。恭喜呀。”常家盛再一次对沈川柏道喜。 “同喜,同喜。”沈川柏对常家盛说,“定制好的膏药拿走吧。” 常家盛不好意思的笑:“瞧我,忘记了这事。” 工人说:“常经理,沈二爷都安排我们装车了。” “好,那我们走了。”常家盛带工人上车。 沈川柏看着常家盛他们开车出了一里院。这些膏药是消炎、止血、止痛的。常家盛会安排送到游击队那里。 沈川柏过去看看刚到的药材。 沈川谷在安排分门别类,不太干的在晒晒,干了的就入库。有一些拿到切房去切好送到医馆去。 “哥。”沈川谷喊了一声兄长。 沈川柏把沈川谷拉到一边对他耳语:“家里特派工作小组南下,已经开展了工作,把赣、闽、粤、湖、鄂、豫、浙、皖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集中起来,统计现有的党员,建档荐档。 在各省县建立S委,X委,各乡镇建立党小组的联络点。在八省十四区建立一个庞大的红色网罗。对民众宣传抗日。” “真的呀!”沈川谷高兴的像个孩子,“这两年来,我们终于可以和家里联系了。” “大哥,二哥捡得金元宝了?”沈百合走过来,“什么好事?说说让我也高兴高兴。” “没什么。”沈川谷很兴奋的拿着工作记录本工作去了。 沈川柏对妹妹说:“你常大哥刚才送药材来。你常大嫂子也是这两天就要生了,哥对你常大哥说,是儿子就是兄弟,是闺女就是亲家。” “真的呀!”沈百合高兴的说,“瞧我这个姑姑当的,二十年后就是姑奶奶,哈哈哈。” “傻样。”沈川柏妹妹头上拍一下,“先找个妹夫。”就去看看药材。 “我告诉嫂子去。”沈百合就走了。 武秀芸出奶水,几个小时了,她喂好孩子,孩子还小吃的又不多,睡着。 今天这晚饭沈家都围绕着新生的沈志朴说,沈百合连父母亲以后要当太爷爷与太奶奶都说到了。也提到对面张家铺子家的张木香二小姐。 朱芳菊说:“这会儿家里忙着。等你大嫂和孩子过满月就去张家提亲。” “嗯。”沈川谷这晚饭不是在吃饭,是在吃蜜饯。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十分幸福。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