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都市>京脊人家>第一章 您听得懂京戏吗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一章 您听得懂京戏吗

小说:京脊人家 作者:花清袂 更新时间:2022/4/17 23:27:47

余晖,可能是所有生活在北京的人们所期待的一天,在车流人海中的穿梭,在熙熙攘攘的地铁中换成,发动机的轰鸣没有清晨鸽哨的动听,刺耳中人们体会着这一点惬意。鼓楼日落,甚是美景,路过这里的人们总是驻足,纪录下这鼓楼遇夕阳的壮观,日日如此。

永定门外的一处戏园子,临着街区,咿咿呀呀的曲调婉转动听,门外路过的人常不自觉的往里望去,也有匆匆而过的。东城永定门外京萃苑,在这里的老北京都知道,三十年的光景,戏园子早已吸引了一批批的戏迷。尤其是到周末的时候,熟路的戏迷,清香的茉莉花茶,各式样的干果,大家都津津有味的看着台上的唱念做打。

锣鼓声声,演员们一一出场。一身身的行头风华绝代,青衣舞动水袖缓缓而来,嘀语吟唱,曲声却已入得四座宾朋,“宗保诞辰心欢畅,天波府内喜气扬。红烛高烧映寿幛,悬灯结彩好辉煌……”曲罢锣响,流畅的走位,交错之间获得台下阵阵掌声,这一曲《杨门女将》着实悦耳。

“小伙子,这戏您看得懂吗?”一位年迈的老爷爷问两个年轻小伙,“这戏园子我来好几年了,你们这是第一次来?”

“对,爷爷,我们是第一次过来,我们是来学习的。”说话的这位正是老赵家长子赵文启,“我们在创业,来这里想看看京剧如何能够融合到其中。”

“小伙子有想法。”老人说着继续看戏,坐在文启身边的赵铭面无表情,脸上却有几分烦躁。

“兄弟,咋了,看不下去了?”赵文启小声的问

“早就跟你说过不要来,你非不听,这台上唱的什么,还不如我们老家的样板戏。”

“咱这不是学习来了。”

“一个剧本杀店,京剧的元素有什么好学的,京剧这样的传统文化能和我们的剧本杀店融合?笑话!”

“小伙子,小点声。”老人小声的劝说,赵铭一脸的不屑,起身离开“你自己看吧,我出去透透气。”

文启没有说话,他害怕再说下去,赵铭会生气。文启和赵铭认识多年,赵铭当初来到北京的时候,一无所有,也是在文启的帮助下赚了第一桶金,如今和文启一起开了一家剧本杀线下店,日子过得还算可以,因两人都姓赵,文启拿赵铭当真哥们一样,但慢慢的赵铭在北京发展起来后,他离“兄弟”二字是越来越远了,文启不会在乎这些,他觉得只要能一起做事都是可以的,至于其他的小毛病都可以原谅,而文启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他这样豁达的态度,为两人的关系早已埋下了雷。

“呦,这小伙子气性挺大。”老人多了一句嘴,文启也急忙陪着不是,“不好意思,爷爷,他这心情不好……”

一番简单的对话,让文启也无心看戏,青衣水袖再起,锣乐铮铮,粉黛绛唇,咿咿呀呀的声音,却恰好勾起了文启的一丝兴趣。对于台上的戏,土生土长的文启在姥姥的熏陶下,当然是能够接受,只是被赵铭这么一“闹”,他也只能硬着头皮。

老人点点头,跟旁边的几位戏友议论起来,“这青衣看上去还是差点火候啊,您看,刚才那好几个拍,都没跟上。”

“人家这也不容易,继承了老祖宗的饭碗,也算是后辈之秀,总得有个过程不是。”

“不过今儿这装扮倒是讲究,也罢,这戏看了这么多出,咱这行家就少发表意见吧,给孩子一些机会。”

听着几位老戏迷的点评,文启不由得向台上的青衣看去,如果不是这几位行家的点评,文启是看不出来台上这位青衣表演的技巧。环顾了一下整个戏园子,今儿来的人还真不少,在这么多人下还能够唱的如此顺畅,这心里压力一定很大,越想越同情,文启的眼睛紧紧的盯着台上这青衣。

“到如今宗保边关又丧命,才落得,老老少少,冷冷清清、孤寡一门……”青衣唱罢,目光略过观众席,正巧与文启眼神碰撞。原本有些柔美的眼神中多了几分凌厉,这让文启后背发凉,吓了一哆嗦。尴尬的文启顺势鼓起掌,观众们一呼百应。

“今儿这本已经出了好几处错了,不能再错了。”青衣暗自为自己打气,正在后台一位慈祥的中年男子,看着台上的青衣,自己的嘴里一边念念有词的哼唱着段子,一旁的女人径直将他拉过来。

“你这嘛呢,站在那里不怕桦桦看见啊。”

“那有什么,我这个当父亲的还不能看看我姑娘了。”

“姑娘这一周演一次,《杨门女将》这出戏也是最近才拾起来的,你站那儿,让她瞧见了,紧张了怎么办。”

“你啊,就是瞎操心,对自家姑娘有点自信……不,对您自己有点自信。”

“少贫,别跟我这您您您的。”女人说着递过一杯茶,“我看这离开剧团后,到家我也不消停。”

“你说我们这唱了几十年的戏,如今要离开剧团,这事儿,是不是过段时间再给桦桦说。”

“别!”中年男子摆摆手,“要我说,一会回家路上咱就说吧,这些事儿瞒不住的,她早晚得知道。”

“以后在剧团,就得靠桦桦一个人了。”女人说着有些伤感起来,故作京戏的腔调,嘤嘤嘤的哭了起来。

“你看看你,这又做什么,咱这当初商量好一起退出剧团,不就是为了多给她们年轻人机会嘛,再说了,现在剧团改制,你我又不是打小进的班子,能在这里唱几十年,足够了,剩下的时间,咱老两口也该忙点自己的事儿,咱老了。”

台上的青衣正是这对夫妇的女儿潘桦,一家人都是京剧世家,但随着新兴文化对传统的冲击,如今戏园子已经很少有人看戏了。潘桦的父母是主动请求离开剧团,将半辈子的经历都奉献给了京剧,老两口也想着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儿。潘桦出师登台不过三年,虽有瑕疵,但刻苦努力,老潘夫妇很看好自己的女儿,但唯独如今的女儿三十有余,却未得一桩好姻缘。

北京的夜华灯初上,正值初春,天黑的较早,行人们忙忙碌碌的奔波,不远处的立交桥,如两条红色的光带,缓缓前行,却时常又停滞不前。车里的人并没有骂骂咧咧,而是习惯了这种日常强节奏下的缓慢;地铁的人一波又一波,换乘站都已经水泄不通,协管在一边扯着嗓子分流,比起这立交桥的车辆,地铁的人们仿佛在赶着时间回家与家人团聚。

“散场”的灯亮了起来,观众们从戏园子走出,三五成群的说着今儿的戏,哼唱着、品评着……赵铭在一边悠然的抽着烟,看着大家散场,便不情愿的退到一边,也不回头看看文启是不是已经出来。没过两分钟,他便焦急起来,“怎么还不出来!”他心里有些恼火,这时电话响了起来。

正在公交上的龚丽,“老公,你在不在家,我一会就到家了,今天没戴钥匙,我要不去店里找你。”

满是不快的赵铭,“好好,你就去店里吧。”

“你那面怎么这么吵,你在哪儿呢?”

“哎,不说了,我一会就回店里。”赵铭挂断电话,冲着出口再三探头。

0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