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枭雄的天空>第21章 骄兵悍将(二)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21章 骄兵悍将(二)

小说:枭雄的天空 作者:东山麦客 更新时间:2023/2/4 1:09:47

在北洋集团里面,可谓是人才济济,但要说到最受袁世凯器重,声名最旺的人,那肯定就是北洋三杰:北洋之龙王士珍,北洋之虎段祺瑞,北洋之豹冯国璋,其中冯国璋也被称为北洋之狗。

乍一听,诸位还以为北洋集团是一座动物园,里面有龙、虎、豹、狗,还有水晶狐狸(徐世昌)。

虽然是外号,但也不是随便给起的。段祺瑞被称为北洋之虎,是因为其人带兵风格威武霸气。冯国璋被称为北洋之豹,又被称为北洋之狗,是因为其人带兵的风格像猎豹一样灵敏、迅速,捕捉战机的能力非常强,而又像狗一样忠诚护主。

为什么作为北洋三杰之首的王士珍,被称为北洋之龙呢?

虽然作为龙的传人,但是我们谁都没见过龙,但这不妨碍有很多龙的传说。三国时候曹操给龙进行了定义: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在曹操看来,龙就是英雄。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英雄也是这样的,得志之时纵横四海,失意之时则潜伏于万顷波涛之内。

1861年,王士珍出生于直隶正定牛家庄,父亲是秀才,还在乡里当中医,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家境算是勉强维持吧。在他刚满三岁时,父亲便与世长辞,这让本来就捉襟见肘的生活更加困难。

对孤儿寡母来说,王士珍父亲的离世就像是天塌下来一般。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王士珍的母亲作为传统妇女,与生俱来具有那种忍耐、坚韧、吃苦耐劳的品格。她暗下决心要将这个年幼的儿子带大,并带着年幼的孩子,搬到王士珍伯母家去生活。

那时候,王士珍的伯父也已经去世,并没有子嗣。王士珍就被过继给伯父家。这样,王士珍就兼眺两房,成了两家唯一的男孩。

负责抚养她的人,就是他母亲和伯母。这两个丧夫的女人,通过做针线活,不光要养活一家人,还要供王士珍读书。她们很清楚,要让一个家族翻身,必须让后代受到良好的教育。

在那个时代,年幼的男孩子就是家族的希望。

王士珍确实没有辜负两位母亲的希望,学习异常刻苦,诗书功课做得非常好。按照传统路数,应该是参加科举,考取功名。

但是,在王士珍十五岁的时候,这个年轻人看到国家兵祸不断,家里更是入不敷出,通过科举考试振兴家族的希望似乎遥不可及,正赶上淮军名将叶志超正驻守正定,便决定走出家门去参军。

参军之后,随叶志超驻防山海关,成为了叶志超身边的一名勤务兵,工作兢兢业业,加上自己又有私塾的基础,叶长官很喜欢他。

年少的王士珍在军中稳定了下来,他以为自己的军旅生涯,也就是像这样一样,慢慢地发展,不会有大的受重用的机会了。

他不会料到,一个改变他命运的机会已经悄然来临。

那时候,天津武备学堂已经成立,李鸿章让各支部队推荐优秀的年轻军官来学堂深造。

叶志超推荐了一名叫黄世珍的人,当时黄已经是一名守备,专门管理军饷,官居五品,很有油水的一个职位。

黄世珍这人一听要去天津武备学堂上学,心里就很不高兴。我在这里过得很滋润,我这一去天津,四年之后,等我再回来,这个守备的职务肯定就没了。

叶志超就问一旁的勤务兵王士珍,要不要代替黄守备,去天津武备学堂学习。

王士珍当然很乐意,当他不是军官,当时并不符合天津武备学堂招收学员的条件。

叶志超作为军队长官,就顺手把黄世珍的名字给修改成了王士珍。让王士珍代替黄世珍去了天津武备学堂学习。

人生的际遇真是很奇妙,不经意间,王士珍就这样开启了自己的开挂之路,并一路做到了民国总*理。

机遇会在不经意间降临到你的身上,前提是你已经准备好了。

后来,那位叫黄世珍的淮军军官,在淮军战败后,退出了军队,回到了老家福建。民国以后,他成为了一家大户人家的管家。

有好事者知道了这件事,就叫他“黄总*理”,说王士珍那总*理是由他让出来的,他才是真正的内阁总*理。

面对这种玩笑,这位“黄总*理”倒是也不恼,只是不无遗憾的说:“也许对上天来说,他就是天选的内阁总*理,而我也是天注定要做管家的吧!”

受过苦的孩子,更能够体会生活的艰难,王士珍也就更加珍惜在天津武备学堂读书的时光。他学习的是炮科,成绩非常优秀,是这所学校的精英学员。

他学习非常刻苦,能在天津读书,他也很满足。在这里的都是军队中的青年精英,他们指点江山,豪气冲天。

学校每个月给他五两银子的补贴,他自己花费的很少,都节省下来托人带给他母亲和伯母。在这里他不用再为学费担心,不用她母亲每天累死累活的给人做针线活积累学费。这一切,他很满足。

四年的学习结束后,他又回到了山海关,还是在叶志超手下当差。但是职务已经从勤务兵成为了炮队的教习。他将自己在武备学堂学习的炮科技能应用在实际教学上,得到了长官和属下的普遍认可。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王士珍跟随叶志超奔赴朝*鲜,战争刚开始不久,日军在汉城的人数远多于中方,叶志超将部队集结于朝*鲜北部的平壤,决定在平壤与日本人一战定胜负。

王士珍观察了平壤城的地形后,跟叶志超说出他的判断:孤城难守。他看到平壤城环山抱水,建议在城外的山上设奇布防,日军来的时候方能与之周旋。

叶志超并没有听从这位前勤务兵的建议,他认为自己在淮军见过的世面,远比这位刚毕业不久的小王同学大得多。

叶志超以王士珍年轻无实战经验为由,拒绝了这个英明而正确的建议,同时也葬送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叶志超当时计划的是在平壤城坚守待援,然后里外夹击。

但他没想到,日军的联合舰队已经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集结,等待着北洋舰队护送的运兵船到来。

不仅不会有援军,北洋舰队在此一役还遭到重创!

结果日军分四路而来,第九旅团进攻大同江南岸,第五师团进攻平壤西南面,第十旅团绕攻平壤东北,元山支队进攻平壤北面。

正如王士珍所料,平壤城顿时四面楚歌。

这一战指挥失误,让叶志超声名扫地,也让中国在中日第一次大军团陆战中一败涂地。

双方激战一昼夜,清军死伤的人马尸体,已经累积如山,埋没了两旁的道路,大同江也被血水染红。清军死伤的人员数量超过想象,据战后日军查勘现场,五十步以内就有清军伏尸一百二十多人,死的战马有三十多头,互相挤压在一起,惨不忍睹。

王士珍带领手下的炮队参加了平壤城头的战斗,在战斗中他的左手无名指被炸掉,额头也被弹片划伤,满脸是血。

无奈清兵兵败如山倒,王士珍带着手下的残兵,也加入从平壤溃败的军队中。

他带着几个残兵,在日本军队的追击下,一路狂奔,又饥又渴之际,经过一处民宅,王士珍四处查看了一圈,没有看到人,反而在一处倒覆的瓮中,发现了食物、衣服等物品。

一看就知道,这也是一户贫困的人家,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为躲避战乱,暂时藏起来了。

家里的食物、衣服,没法全部带走,就放置在瓮里,倒盖在地上,待战争过去,再回来继续拮据的生活。

王士珍吩咐,让大家把食物取出来分吃,其余的东西都不准动。临行之前,他还把自己身上仅有的五两银子都取出来,又放在了瓮里,并把瓮恢复了原样。

在清军普遍扰民,军纪败坏的年代,他的这种做法实在是难能可贵。这可能也是源于他幼年贫困的家庭生活吧,他明白食物对一个贫困的家庭意味着什么。

善良的人总是会得到上天的眷顾,虽然眷顾的方式各不相同。

上天这次派来了一个人来改变他的命运。

袁世凯。

袁世凯是从北洋武备学堂的校长荫昌那里,知道了这位优秀的毕业生。但是,看到王士珍的那一刻,还是让袁世凯比较失望。

王士珍个头不高,身材比较瘦小,脑袋后面是一根短短瘦瘦的小辫*子,当时因为他的养母刚刚离世,他满脸蜡黄,人也比较萎靡。

这不是一个杰出军人的形象。

袁世凯在跟王士珍谈论军事的时候,发现王士珍头脑特别清楚,面面俱到,思路又很清晰。

阅人无数的袁世凯,认为这是个可以大用的人才,于是就委以重任,任命他为工程营管带。

王士珍做事细密、周到,而且低调,不张扬,不热衷于名利,深得袁世凯的信赖,很快成为了他其最信任的幕僚,被冠以“北洋之龙”的称号。

在小站时期,袁世超有重要的事情都是跟徐世昌和王士珍商量。王士珍也就成为了袁世凯的心腹。

后来,慈禧太后视察天津时,到小站**,当时总指挥就是王士珍。看到部队军容整齐,士气高昂,慈禧很满意。在袁世凯的推荐之下,慈禧接见了王士珍。慈禧听说他是由两位母亲做针线供养大的,慈禧联想到了被自己囚禁的光绪皇帝,不无感慨地说:“如果我有个这样的儿子就好了!”感慨万端的同时,慈禧太后赏赐王士珍的母亲为三品诰命夫人。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