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枭雄的天空>第37章 善后专家(二)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37章 善后专家(二)

小说:枭雄的天空 作者:东山麦客 更新时间:2023/2/22 9:44:06

东交民巷被围,京津一带的电报线路被义和团切断。于是,京城成为了一座信息孤岛。列强们都想知道公使们生死情况,却都苦于没有办法。

列强各国在对局势无休止的焦虑和猜测之中,发现了一个秘密:美国人的消息总是特别灵通,他们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使*馆内的情况传递给华盛顿。

美国人是怎样将消息传递出来的呢?

经过大家仔细跟踪分析,发现了这里面掩盖的秘密。荣禄将各国使*馆区的最新情况,以八百里加急快马的方式传到济南,然后由守候在济南的美国人通过电报发给华盛顿。

庚子之乱期间,济南成为了京城中各种消息的集中地。知道了这个秘密,其余各国纷纷向济南派人。也希望通过这个方式获取、传递最新的信息。

这时候,山东巡抚袁世凯早就收到身在广州的李中堂的指示。他负责的巡抚衙门表态:在济南只有美国人有这个特权,其余国家一律没有。同时,袁世凯神神秘秘、吱吱唔唔,不说明其中原因。

你们猜去吧。

各个列强这时候,纷纷猜疑是美国跟中国私下定了秘密协议。

看似铁板一块的八国联盟,出现了分裂的迹象。

当李鸿章的轮船抵达天津时,他首先看到的是凶狠的德国士兵。

但是,德国人不是来欢迎他的。他们拒绝让李鸿章登陆,原因是怕这个老家伙挑拨离间。一旦让他下船,这八国同盟说不定很快就会被他瓦解掉。

李鸿章并不着急,他稳稳地坐在船上。他知道有一个国家肯定会来迎接他。

没过多久,急匆匆赶来了一队士兵,将李鸿章从船上恭恭敬敬地请了下来。

俄国人。

要知道,当时的西伯利亚熊从来都不以亲切和善良著称,他们比任何国家都更相信武力,比任何民族对领土的征服欲望都更强烈。

为何这次俄国人却如此恭敬?原来他们有自己更大的算盘。

长期以来,俄国人一直觊觎中国东北,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在八国联军进攻天津、京城一带的时候,俄皇尼古拉二世看到了机会。

俄皇兵分两路占领了东北全境。东北军民奋起抵抗,杀人不眨眼的俄国官兵对其进行了两次集体杀#戮——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俄兵所到之处,各商号的财产被抢劫一空,无辜市民遭到血腥屠#戮。从而,俄国大兵占领了东北全境。

对没有抵抗能力的居民进行屠*杀,是严重违反国际公法的行径。美国历史学家贝弗里奇称之为“俄国在远东最臭名昭著的丑闻”。

此时,面对俄国人的“善意”,李鸿章当仁不让。而且,他跟俄国公使进行了秘密会谈。

俄国人的要求很简单:承认东北已经属于俄国人势力范围的既成事实。俄国人的回报就是率先撤兵,并为此次和谈预定一个“温和”的基调。

李鸿章没有否决俄国人的提议,而是很隐晦的告诉俄国公使:此事可以谈,但是需要跟八国和谈之后,中俄两国再单独谈。并且事先俄国需要支持中方的一个声调:此次战争中,当局(太后和皇帝)是被一部分官员和义和团民胁迫的,不应该被追究战争责任。

这就是李鸿章为此次和谈所设定的外交基调: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是被人胁迫的。所以,他们所做的决定,签发的宣战诏书,都是非自主的。

在这个前提下,列强出兵属于帮助中国“平叛”。既然是“平叛”,就是来帮忙的,当然就不能够处理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更不能涉及“瓜分国土”的事情,而只涉及“赔款”事宜。

如果这个前提被认可,李鸿章此次和谈的两个使命:保持国土完整和为朝廷当权者(慈禧和光绪)开罪,就很可能会实现。

有了李中堂的暗示,俄国人非常积极。他们意欲吞并东北,并无意占领京津,因为即便占领了京津一带,也扛不过其他列强。便只是“日不落”的英国和新兴的美国,俄国人就扛不住。

想清楚了这一点,他们主动派兵护送李鸿章进了北京城。

从北京到天津的一路上,李鸿章的心都在滴血。他曾经长期主政的直隶一带,当初是多么繁华,然而现在完全看不出来一丝繁华的大都市的样子。到处都是在战火中被击毁的建筑、流离失所的市民。父母失去儿女的有之,幼儿失去父母的有之,举家被战争吞噬的也有之。真是如同人间炼狱一般。

这还是自己任总督时的那个直隶吗?那时候电报局、工厂、煤矿、学校、新式军队都已经次第建立起来,那时候自己意气风发,帝国欣欣向荣……

三十年的努力,在战争中却一朝便化为灰烬。战争对城市、商户、建筑、市民、交通的破坏程度,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无法想象的。

来到北京的李鸿章便开始施展自己十八般“武艺”。他之前就曾经通过伪造圣旨的方式与美国人沟通,并取得了其谅解,而今又与俄国人暗通款曲,诱以东北利益。同时,专程去跟德国人道歉,毕竟庚子之乱中,搞死了公使克林德,这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

对英国则诱以长江一带的利益,他知道英国人要的是商业利益。对日本,则以种族情感去游说他们,毕竟两国在历史上曾经一衣带水,有过源远流长的历史交流。

这一套“以夷治夷”的组合拳打出来之后,给和谈带来了契机。原来德、法等国的态度非常强硬,目的就是要瓜分中国,对和谈是一种完全拒绝的态度。

这时候,俄国人率先站了出来表态:如果诸国不能一致坐在谈判桌上,那么俄国会跟大清无条件谈,并签订单独协议。

这下其余各列强坐不住了。

前面的国家跟大清缔结了私下的协定,就会造成前面吃肉,后面喝汤的局面,反应最慢的可能连汤也喝不到。

吵吵闹闹之中,十一国列强的公使们都坐到了谈判桌前。

但是和谈之前,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李鸿章既然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是被胁迫发动这场战争的,那么胁迫的人又有谁,他们这些人作为战败者该对战争负责。

“索办罪魁”成为了列强们谈判的前提条件。八国联军在中国的国土上也是烧杀抢掠不止,但他们是战胜国,没有人能惩办他们之中的战犯。

成王败寇,这就是战争逻辑。

对帝国最高决策者慈禧来说,只要能保住自己的命,牺牲谁的命她都认。

领导义和团杀害外国传教士的亲贵们,首当其冲成为了牺牲者。

战争清算的时候到了!庄亲王载勋被赐自尽,端王载漪父子被流放边疆,原山东巡抚毓贤被处死,甘军首领董福祥被革职发配甘肃。协办大学士刚毅当时已经因腹泻而亡,朝廷仍然剥夺了他所有官职。

戊戌变法的时候,这位协办大学士刚毅是最顽固的那个人。他对慈禧说:“改革者,汉人之利,而满人之害也!我有产业,吾宁赠之于朋友,而必不使奴隶分其润也!”

他把天下看作满族人的产业,将汉人看作奴隶,将洋人看作朋友。他这句话被后来的革命党总结为“宁与友邦,不予家奴”。

这八个字深深地刺痛了汉族精英们的心,这里面包括孙文、黄兴等革命党人,激励着他们不顾生命安危,也要把这满人赶下权利舞台。

戊戌年间发生的事,让清廷失去了最好的改革机会。如果那时候变法成功,爱新觉罗家族有可能会跟英国女皇、日本天皇一样,虽然权利会越来越小,却可保万世一系,子孙永享荣华富贵。

等领着义和团折腾了这一轮之后,就算清廷有意维新,革命党人却不答应了。他们用暴*动和暗杀回应清廷的改革善意。

在庚子之乱中,亲贵大臣一共被处理了一百一十九人。

处理完这一百一十九人后,列强基本满意。慈禧的命算是保住了,她很高兴。

围攻东交民巷的总指挥荣禄免于被追究任何责任,原因就是他所送的那些瓜果、武器起了大作用了。如果当时他一狠心,把东交民巷夷为平地,那他的性命肯定是保不住了。在与慈禧、端王、洋人的博弈中,荣禄得以全身而退。

当满朝亲贵都血脉喷张,要跟洋人决斗的时候,荣禄保持了头脑冷静,没有跟端王他们去胡闹,这在绝大多数人都群情激昂的时候是不容易做到的。荣禄是晚清政坛的不倒翁,绝对有自己一套看家本领。

“战争罪魁”都被处理完了,下一步就是谈判。大清的和谈代表是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

出于自己的种种利益考虑,美国、英国、俄国反对对中国进行瓜分。其他列强一看这形势,割地是割不成了,那就多要钱。最终,这场谈判成为了列强们的一场讹诈。

各国纷纷计算自己在战争中的损失,最后一统计,结果是一个天文数字:七亿五千万两。相当于大清政府五年的全部收入。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拿什么跟洋人谈?论理,慈禧太后不占理,先动的手,杀了外国公使和传教士,并攻打大*使*馆。论实力,更不用说,八个国家的军队还驻扎在北京、天津一带。

怎样将赔款尽量少一点呢?李鸿章犯了难。这时候,他想到了一个人。他觉得这个人可以说服列强少收一点赔款。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