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枭雄的天空>第61章 绿林之王(三)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61章 绿林之王(三)

小说:枭雄的天空 作者:东山麦客 更新时间:2023/3/19 11:15:22

张作霖由新民巡防营调任奉天巡防营。虽然是平级调动,但奉天(沈阳)可是东三省的中心城市,在总督徐世昌眼皮底下工作,张作霖的地位跟在新民时自然也就不可同日而语。

徐世昌亲自给张作霖颁发了委任状,看着这位东北小个子,徐世昌忍不住就问他为什么会主动求招抚。

张作霖也不藏着掖着,干脆地说到:“禀总督大人,我想升官发财。”

徐世昌听后哑然一笑了之。乱世之中,人有所求,才能为我所用。

受到嘉奖的张作霖部士气大盛,一鼓作气,又扫平了奉天附近的大土匪田玉本。

张作霖杀得其兴,徐世昌则冷眼旁观。

经慎重思考,他决定再给张作霖一个逆天的任务。

原来,这时期有一股势力正在蒙地大草原作乱,为首的是三人:白音大赉、陶克陶胡、牙什。

当东北三省对汉民开放的时候,清廷同时也允许汉人到草原垦荒。在清朝,蒙人是满人的“同盟军”、“好兄弟”、“好帮手”,地位非常高。

当时很多有识之士都已经达成共识:不管满洲(东三省),还是蒙族土地,都是大清的国土。满人能到汉地,蒙人也能到汉地,汉人也能到满地(东三省),当然也可以到草原耕种。

执政的“满人”都已经将龙兴之地开放,而白音大赉、陶克陶胡、牙什等人却狭隘地认为他们这地方还是某些人的“自留地”。

这种情绪积累到一定相当程度的时候,通常政治野心家就会登场。白音大赉、陶克陶胡、牙什等人开始策划利用这种情绪武装反抗清廷的这项政策,后来称之为“反清抗垦”。

看到这个局面,俄国人很高兴。

俄国人对蒙古垂涎已久,唯恐蒙古不乱。所以,他们暗中助以军火、金钱、情报等,希望能够借助这些人的行动,实现俄国在蒙的利益。

在俄国人的支持下,白音大赉、陶克陶胡、牙什势力越来越大,蒙地面临被分割出去的危险。

俄国人已经给下了药,清廷该如何应对?

蒙地与东北接壤,当时属于总督徐世昌的管理范围。

白音大赉、陶克陶胡、牙什等人领导蒙古骑兵,纵横大漠和草原,来无影,去无踪。如果依靠曹锟的正规部队围剿,蒙人骑兵也不跟你正面交锋,去哪里找他们?时间久了,部队的消耗也是一个天文数字,白音大赉、陶克陶胡、牙什可以边走边抢,朝廷正规军总不至于跟这些人一样吧?对当时的清廷来说,这条路显然不现实。

此路不通,必须另择他途。

最后,总督徐世昌给出的应对方式就是三个字——张作霖。

徐世昌将奉天巡防营五个营兵力,都教给张作霖统领,并且将驻扎在洮南的孙烈臣部教给张作霖指挥。孙烈臣这个人绝对是一员悍将,他一生对张作霖也非常忠诚。

徐世昌很器重张作霖,张所辖兵力打到了三千五百多人,相当于一个团的兵力。

张作霖是徐世昌打出的一张重要的牌,但不是唯一的牌。徐世昌同时命令冯德麟部也要参战,两支部队要协统行动。

同时,徐世昌出台命令,严禁蒙人各旗向叛匪通风报信,违者与叛匪同罪。意思就是说,你如敢通风报信,查实后就以叛匪的罪论处。乱世用重典,那可是真要杀头的。蒙人各旗官府发现叛匪要积极参与围剿,并要第一时间上报叛匪的踪迹。

徐世昌的战略就是让蒙人各旗官府参与围堵叛匪,并将叛匪的踪迹第一时间传递给张作霖。

通过落实这些部署,大草原上出现了这么一幕场景:白音大赉、陶克陶胡、牙什的部队向狼群一样在草原上游荡,张作霖向猎人一样寻找狼群的踪迹,在后面狂追不已,并寻机给予致命一击。

白音大赉、陶克陶胡、牙什的部队也不是铁打的,也需要不断补充给养。他们熟悉地形,总能找到人烟聚集的部落。没想到的是他们刚一接近这些地方,就遇到部落牧民的抵抗,而且踪迹很快就暴露。

徐世昌命令部队加强了对商路的保护,白音大赉、陶克陶胡、牙什等人能打劫商旅也越来越少。

最可怕的还是张作霖的部队,没想到他们竟如此嗜血。当双方部队狭路相逢,张作霖的部队就会率先拼命发起进攻,一点后路也不留。这与之前他们碰到了清军部队完全不同。

在张作霖的部队强力进攻之下,白音大赉派出了大将巴塔尔,要跟张作霖见个真章。

双方相遇于九头山。

当时张作霖的部队已经在沙漠中行进了八百多里,所经过的地方,到处都是冰雪,了无人烟可寻。很多士兵在行进的过程中被严寒冻掉了手指,皮肤冻裂的情况几乎每人都有。

没有任何休整,张作霖下令发起进攻。一时间,黄沙蔽日,厮杀之声不绝于耳。

巴塔尔这面,最精锐的骑兵悉数出战。张作霖这面,张作相、汤玉麟、孙烈臣率部发起冲锋。

两军相遇勇者胜。张作霖身先士卒,带领部队反复向蒙匪部队冲阵,弹药打光之后,双发发生了激烈的白刃战。

张作霖手持马刀,纵马扬威,张作相、汤玉麟、孙烈臣率部紧随其后,直杀得天昏地暗。

最终,巴塔尔不敌而退,张作霖率部狂追。在九头山下,亲手将巴塔尔手刃,将其头颅悬于马颈,凯旋而归。

九头山一战,白音大赉精锐尽失。清军对叛匪的包围圈却越来越小。

白音大赉将残部与陶克陶胡、牙什的部队合在一起,准备孤注一掷。

决战的时刻终于到了。

双方将所有部队集中于醴泉镇,镇上的德隆商号是叛匪的一个重要据点,他们在这里建立了坚固的工事,围墙全部用石头砌成,只留下一尺见方的孔,可以朝外射击。

一时间双方僵持不下,清军方面赶来援助的部队也越来越多,他们将德隆商号团团围住,喊杀声、战马嘶叫声不绝于耳。

向前冲锋的部队都被都在工事里的叛匪打成了筛子,到日落的时候,清军方面已经损失了七百人,醴泉镇上血流成河。

张作霖发现叛军的装备非常精良,完全超过了前来围剿的清军。而清军这边主要用火药枪,也就是鸟铳,根本没有重炮,射程非常短,威力也不够大。

为此张作霖改变了战术。

张作霖组织了五十人的敢死队,在清军掩护下,趁着夜色利用扶梯登上墙头。这样可以有效缩短射击距离,他让这五十人先不要露头,当大家都准备好了以后,张作霖在墙下大声发令“放”,这时候五十个人同时朝墙**击。

一时间,墙内一片电光火石,继而是各种哀号之声。

放完这次枪之后,这五十个人再次藏到墙后,装填弹药。等到张作霖再次下令放枪的时候,这五十杆枪又同时朝墙**击。

这就是张作霖发明的“排子枪”,说白了就是大家伙一起朝一个目标放枪,将这个目标打烂为止。

来回放了二十多次排子枪,墙内的人再也抵抗不住了,打出白旗,开门请降。

清军方面清点人数,发现白音大赉、陶克陶胡、牙什三人都不在其中。

经过仔细搜索询问,原来这三人通过一条秘密的地道,逃往了镇外的索伦山。

匪首不死,这事就没完。

稍事休整之后,张作霖率部进索伦山继续剿匪。

索伦山是叛匪的最后一个据点,陶克陶胡经营多年,设立了管卡,易守难攻。

陶克陶胡则指挥部队凭卡居高临下射击。

张作霖却胸有成竹!这时候他通过总督徐世昌,从曹锟部借来了一门重炮。

叛匪的优势在于行动飘忽不定,所以朝廷也一时没有办法。总不能拉门重炮满草原追这群人吧!

当他们被固定在索伦山的时候,叛匪灵活机动的优势基本就没有了。索伦山下被重重围困,连只兔子也跑不出去。

张作霖利用这门重炮,轻松打开了索伦山之门。继而率兵突进,在山顶的龙王庙与叛匪展开了白刃战,生擒白音大赉和牙什。

陶克陶胡则换马易装,逃往俄国。四个月后,俄国人用轮船秘密将其家眷从哈尔滨运送到了俄国。

自此,蒙古匪患得到平定。张作霖一战扬名大草原!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