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枭雄的天空>第69章 群英云集(二)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69章 群英云集(二)

小说:枭雄的天空 作者:东山麦客 更新时间:2023/3/29 11:22:40

当时在日本,除了兴中会和华兴会,还有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帮会组织——光复会。为什么会说闻之色变?因为这个组织专门以暗杀起家。

光复会的老大是蔡元培和陶成章,会员包括章太炎、徐锡麟、秋瑾等人,这个组织专以暗杀满清官员为宗旨,会员都是狠角色,像是陶成章就曾经两次赴京刺杀慈禧,刺杀未果之后流落到了日本。徐锡麟、秋瑾也都是近代史上的著名刺客。

1905年8月,日本东京。一个闻名天下的政治组织诞生了——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以孙文创建的兴中会和黄兴创建的华兴会为基础,并联系了光复会参加。

这三个组织带有很强的地区属性,兴中会是以孙文为首的广东帮,华兴会是以黄兴、宋教仁为首的湖南帮,光复会是以蔡元培、陶成章为首的江浙帮。

同盟会成立前几天,在东京的富士见楼,中国同盟会召开成立之前的宣传大会。会议由宋教仁主持,孙文身着洁白的西装,风度翩翩步入会场,脱稿发表了两个小时的热情演讲,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途,要求青年们站出来,用革命的方法,建立共和国,改变积弱的国运,建立一个富强的国家。

孙文绝对是大场面先生,这次演讲在东京的中国留学生群体中引发了空前的关注。演讲过程中,台下众多留学生欢声雷动。原本只能容纳七百人的会场,更是挤进了一千七百多人。

留学生陈天华参加了这次盛会,他激动地称孙文“是吾四万万人之代表也,是英雄中之英雄也”!

七天之后,中国同盟会正式成立。在黄兴的推荐下,孙文直接任同盟会总*理,不必进行投票。

同盟会仿照西方搞分立,设置了司法部、评议部和执行部。三权分立看起来很高大上,但是其中有一个问题:这三个部工作量相差太大:执行部是最重要的机关,权利也最大,几乎所有工作都在执行部。司法部、评议部跟执行部比起来,工作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鉴于这种情况,大家选黄兴执掌执行部,并任同盟会庶务,相当于同盟会副总*理,总*理不在时可以行使总*理职权,名副其实的二把手。

除了负责执行部,黄兴还负责了同盟会一个非常秘密的部门——暗杀部。同盟会对付清廷的主要方式就是暴*动和暗杀,都归黄兴直接负责。同盟会成立后曾经针对满清官员发动了多次暗杀活动,震惊了国人。

评议部相当于议会,有三十个人组成,评议长是汪精卫。这个部主要就是耍嘴皮子,真的很适合喜欢高谈阔论的汪精卫。

司法部的检事长是宋教仁,判事长是宋家彦。宋教仁这个人和其他人士不太一样,他痴迷于政党政治和议会政治,是这方面的专家。后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起草者就是宋教仁。

同盟会成立之时,入会者都要宣读誓词。这份誓词是由孙文起草的,全文如下:

联盟人某省某县某某,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渝此,任众处罚。某年某月某日,中国同盟会会员某某。

宣誓之后,孙文与各位会员一一握手,祝贺大家:“为君等庆祝,从今日起,君等已非清朝人矣!”

孙文还跟大家约定了三组联络暗号:

问:从何处来?

答:从南方来。

问:到何处去?

答:到北方去。

问:贵友为谁?

答:陆皓东、史坚如二人。

由于当时与会者众多,后排坐席一块大木板猝然倒塌,声如裂帛,发出一声巨响。与会者都错愕不已,这时候孙文诙谐地说:“此乃颠覆满清之预兆!”这份机智的解释赢得了在场人士的掌声,大家纷纷点头称是。

孙文所说的没有错,同盟会成立之后,经过六年的流血和牺牲,这帮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最终颠覆了不可一世的满清政权。

当他们踏出这一步的时候,等待他们的很可能就是牺牲,但他们视死如归、前赴后继。哪怕知道最终的结局是绝望和失败,都不能让这些年轻人停止前进的脚步。

孙文成立中国同盟会,是给闭塞落后的中国打开了一扇门,这扇门通往一个光明的前途——共和。

同盟会成立之后,留学青年纷纷加入。一年之后,东京一个地区的加盟人数就达到了八百多人,海内外会员超过了一万人。孙文这样评价:革命风潮一日千里,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料者矣。

自从有了这帮激情澎湃的年轻人,孙文在与康、梁的对抗中逐渐占据了优势。这帮年轻人,基本都是汉族青年,革命性很强,脑袋里对满清皇帝一点都不感冒,恨不能立刻就把他赶下台,还提什么“保皇”?

留日青年问什么普遍会如此痛恨满清政权?直接原因是孙文等人的“启蒙”,间接原因时袁世凯废除了科举制度。长时间的科举学习,会把人培养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样一种人,相当于将一种道德标准变成了信仰,它像是一个无形的紧箍咒一样,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时时刻刻影响着这个人。科举被废除,这帮年轻人也不读四书五经了,很多人来到日本混文凭,却意外地接受了孙文等革命党人的感染。

为了宣传革命,同盟会搞了一个机关刊物《民报》,每月都出版。同盟会这边的笔杆子纷纷上场,胡汉民、章太炎、汪精卫、陶成章、廖仲恺等人是主要的执笔人或主编。

一场舆论大战就此拉开了序幕,迎战的是保皇党。梁启超创办了《新民丛报》,自己任主编,以一敌多,笔底生花,居然不落下风。这么多大牛聚集在日本隔空对战,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盛况。

双方争论的焦点是要采用什么样的制度建设国家。当时**国家有两种制度可以借鉴: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就是保留国王或皇帝作为国家元首,下设首相和议会管理国家。国王或皇帝是世袭的,首相和议员是选举出来的。国王或皇帝不承担国家管理责任,如果国家管理得不好,那是首相的责任,议会可以对其弹劾,甚至更换首相。英国和日本至今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当时两者的区别在于英国是虚君制,英女王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日本则采取了实君制,天皇具有无上的权威。二战之后,日本天皇也成了虚君。

**共和制就是不设立国王和皇帝,而是每隔几年选举一位总*统或总*理,全权负责这个国家,比如美国和法国。简单来说,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的区别在于设不设君王。

梁启超支持的是君主立宪制,孙文等人支持的则是**共和制。双方为此发生了多轮争论,但始终没有结果。当双方吵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一位著名才子加入了论战,他也跟梁启超一样,支持君主立宪制。

杨度,字皙子,湖南湘潭人。年轻时就颇负才气,在旁人指点之下,拜见了大儒王闿运。王闿运是大学问家,见到杨度之后,感觉这个孩子特别聪明伶俐,慧根极高。于是两人执师生之礼,杨度也就成为了王闿运的得意门生。

王闿运跟杨度说,天下的学问可以分为三类:诗文之学、功名之学和帝王之学。诗文之学方面的大成就者如李白、苏轼、柳永等人,这些人靠诗词歌赋流芳千古。功名之学就是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点翰林,像是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一样,出将入相,成大功业。帝王之学最厉害,学成之后可以将天下握在掌心,成为震烁古今的帝王。

杨度本身就聪明过人,又勤奋刻苦,深得王闿运真传,在诗文之学、功名之学和帝王之学三个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被王认定为自己的衣钵传人。

诗文之学方面,杨度跟梁启超齐名。梁启超写《少年中国说》,杨度则写了一篇豪情满怀、响彻云天的《湖南少年歌》,与梁启超的《十年中国说》相呼应,称为姊妹篇,发在了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上:“……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诸君诸君慎如此,莫言事急空流涕。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尽掷头颅不足痛,丝毫权利人休取……”

功名之学方面,杨度曾经高中进士,并获得第一等第二名,也就是榜眼。但是很不巧,那一年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被处斩,朝中有人告发他跟梁启超、谭嗣同有交往,政治上不过关。当时袁世凯刚告发了谭嗣同,慈禧不仅恨谭嗣同,也恨谭嗣同的家乡湖南。因为跟谭嗣同是湖南老乡,杨度的榜眼就这样被慈禧太后给除名。梁启超、谭嗣同曾经在长沙办过学校,杨度跟他们确实有交往,他也倾向于变法,还写过抨击时政的文章,虽然没有证据,但是被除名也不算太冤枉。最倒霉的是那年的状元梁士饴,比杨度冤枉多了。慈禧看到“梁士饴”这三个字就心生厌烦,说他是“梁头康尾”。名字的开头是梁,跟梁启超名字相同。名字最后一个字是饴,跟康有为名字相同(康有为原名康祖诒)。状元郎怎能跟梁启超、康有为等“逆贼”沾上关系呢?所以梁士饴这位新科状元郎也因此被慈禧除名,成为清朝最后一个“文字狱”的受害者。慈禧没想到,被除名的杨度、梁士饴被迫站到了满清的对立面,日后成为一代风云人物。真是造化弄人!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