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枭雄的天空>第217章 洛阳虎踞(一)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217章 洛阳虎踞(一)

小说:枭雄的天空 作者:东山麦客 更新时间:2023/10/1 18:36:43

徐世昌退位之后,吴佩孚率领诸位直系将领以“国家不可无主,大位不可久悬”为由,敦促黎元洪赴京就任大总*统。两院议长吴景濂、王家襄亲赴天津黎宅迎请。

天津黎公馆,落寞了五年之久的黎元洪再次成为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

黎元洪虽然为人敦厚,但在政场周旋多年,也不是没有政治智商的白痴,他明白吴佩孚等人之所以把他请出来,就是为了对付南方孙文军政府。他复职之后,民初的法统接续上,南方军政府就失去了存在的法律基础。如果孙文南方政权解散之后,自己很可能会再次被一脚踢开。

在跟幕僚合计过之后,黎元洪提出了复出的三个条件:实现国家统一、费督裁兵、整理财政。这三个条件是丛兵权、财政两个方面入手,其中以“费督裁兵”最为紧要,目的就是削弱这些武人们手中的兵权。用提条件这种方式,黎元洪又将皮球踢给了曹锟、吴佩孚等人,就是要他们就“费督裁兵”作出明确表态,并且声明除非曹锟、吴佩孚答应他的条件,否则绝不就职。

民国成立之后,国家基本上一直处于战争状态,搞得国困民乏,百姓流离失所,社会各界对督军们的意见很大。所以,黎元洪“费督裁兵”深得民心,知名士绅、社团纷纷发电,提议成立“国民费督裁兵委员会”,准备费督裁兵事宜。北京各界还组织了裁兵促进会,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就是促进会理事。他坚决支持黎元洪“费督裁兵”的主张,并提出永远废除督军制的主张。另外,在华盛顿会议上,西方各国也进行施压,认为政府财政都入不敷出了,还穷兵黩武,实在是很不堪。也就是说,华盛顿会议也明确要求民国政府“裁兵”。

在各界压力下,曹锟率吴佩孚发通电表态,支持黎元洪“废督裁兵”的主张,并且要以身作则,从管辖的直隶地区做起。老大开了口,小弟们紧跟着也得表态,冯玉祥、齐燮元、田中玉、萧耀南等直系将领纷纷发电。

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野,从北京来到天津寓居。十天之后,黎元洪在众人簇拥之下,从天津赶到北京,在中南*海同仁堂举行复职典礼,重新当起了大总*统。

黎元洪上台之后,立志于南北“**”,想组织一个南北混合内阁,请伍廷芳、谭延凯、黄炎培到北京就任司法**、内务**、教育**。但是,这只是黎元洪一厢情愿而已,上述三位纷纷发电,委婉地谢绝了黎元洪的好意。

黎元洪无兵无权,这个总*统不好干,这从推举总*理就可以看出来。黎元洪想要推举一位南方的内阁总*理,来实现自己南北**的理想。他先后推举颜惠卿、唐绍仪出任总*理,但是要么遭到国会吴景濂反对,要么遭到吴佩孚反对,反正都没成。

最后,黎元洪在征询了吴佩孚的意见后,由王宠惠出任内阁总*理。

王宠惠,祖籍广东东莞,出生于香港,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毕业,他拥有中国第一张大学文凭,那是荣禄代表光绪皇帝给他颁发的,上面写着“钦字第一号”几个字。后来,王宠惠出国留学,先去日本,后到美国,并获得了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妥妥地学霸。后来,王宠惠是中国国际法先驱人物,长期参与中国外交,代表中国出席国际联盟会议。王宠惠与孙文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民国成立时孙文曾经颁发“开国纪念币”给他,所以王宠惠也是民国的开国元勋。

为什么会选择王宠惠呢?原来,就在黎元洪上任一个月前,王宠惠与胡适、蔡元培、陶行知、李教授、罗文幹等国内知名知识分子联名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其政治主张是“好人参政”,要组织一个“好人政府”,因此被国人所熟知。所以,王宠惠内阁又叫做“好人内阁”。

王宠惠是一个学霸,也是一个南北方都认同的好人,这没有问题,但是,面对纷繁芜杂的乱局,“好人”王宠惠能解决问题吗?

黎元洪想请吴佩孚出任陆军**。吴佩孚以“军人不得干政”为由,对这份邀请明确予以拒绝,让黎元洪吃了一份结结实实的闭门羹。陆军**这个关键职位后来就落到了张绍曾手中。

与陆军**的虚职比起来,吴佩孚还是更愿意坐镇洛阳,遥掌天下。吴佩孚说:“洛阳地居中州,为九朝都会,可以控制四方。我等岂可等闲视之?”

黎元洪当上总*统之后,想要有所作为,于是重提“废督裁兵”。说实话这个口号虽然响亮,但是却是一个能够得罪各路诸侯的活。大家口头上都赞成,但是一旦要付诸实施的时候,就会以各种方式抵触。

曹锟、吴佩孚等人召集诸位直系将领在保定开会,讨论“废督裁兵”问题。在吴佩孚提议之下,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大省保留两个师,小省保留一个师,全国总共保留四十多个师的兵力。另外,会议还决定要在全国设立军区,以军区来管理各省军务。但是,这份决议有一个条件,就是要在全国统一之后实施。这也不难理解,当时国家尚未统一,北方的张作霖正在招兵买马,南方的孙文等人更是时刻要北伐,如果直系首先将自己的兵力裁撤了,那不是自寻死路吗?

但是,“废督裁兵”也不是丝毫没有进展,安徽督军陈光远就被黎元洪撤销了职务,谁让他败给了南方军政府呢?黎元洪让援赣总司令蔡成勋“督理江西善后事宜”。于是,许多省的督军称号也随之改变,由“督军”改为“督理”,叫什么不重要,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

在陈光远离开安徽之前,张宗昌已经只身一人离开安徽。张宗昌并不是被北伐军击败,而是被陈光远给缴了械。这件事发生在陈光远所部与李烈钧率领的北伐军大战之前,两人因为争地盘而起冲突。张宗昌逃出安徽后,前往保定投奔曹锟。

在民国那时候,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虽然是系在一条绳子上,但是分处于绳子两端,双方既在同一个锅里吃饭,又是相互竞争的关系。如果中*央政府力量强,地方就跟着中*央政府走,如果地方政府能量大,那中*央最后就不得不处处迁就地方政府。从中国长期的历史来看,地方诸侯一旦拥有了过大的能量,必然会跟中*央朝廷产生冲突,进而造成天下大乱的局面。所以说,国家要太平,政局要平稳,必须突出中*央政府的权威,并限制地方政府的能量。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盛世,都是在中*央政府拥有绝对权威的情况下实现的。这是我们国情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历史的经验。

有阴就有阳,有支持者当然就有反对者。黎元洪是吴佩孚这样的大*佬拥戴上去的,难道有人还敢反对不成?当然有。民国政治的精髓在一个“怼”字。民国期间,未必每个人都怼人,但是可以肯定每个大人物都挨过怼。

对于北京新上任的总*统黎元洪,孙文直接斥之为“伪新总*统”,对此不予承认。不过当时他的意见也不是很重要,因为就在几天之后,他就被手下大将陈炯明驱逐出了总*统府。

将大总*统从徐世昌换做黎元洪,浙江督军卢永祥就明确反对,他说张勋复辟时,黎元洪所剩下的一年零三个月总*统任期已经由冯国璋代理过了,不存在法统重光的问题,黎元洪再次出任大总*统于法没有依据。卢永祥是皖系仅存的实力派,他虽然势单力薄,但是对曹锟、吴佩孚等人颇不以为然,处处怼,时时怼。吴佩孚也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拔之而后快。

卢永祥,山东济阳人,在北洋武备学堂上学期间便依附于段祺瑞。段祺瑞运作下,出任淞沪护军使,掌控上海这块中国最富裕的地方。后来,段祺瑞又任命他出任浙江督军,卢永祥推荐自己的嫡系将领何丰林接替自己出任淞沪护军使,自己则去浙江担任浙江督军,所以他不仅是“浙江王”,还是“上海王”。虽然现在看来卢永祥的名号没有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人有名,但在民国时期他的名号却不一样。不只是他的名号很响亮,他儿子的名号也很响亮。

民国四公子有很多版本,其中袁克文、**的位置是雷打不动的,其余两个位子则是由这些贵公子们随时替补:孙科(父亲孙文)、段宏业(父亲段祺瑞)、张伯驹(父亲张镇芳)、张孝若(父亲张謇),另外就是卢永祥的儿子卢小嘉。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