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河朔风云>第四章 不测风云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四章 不测风云

小说:河朔风云 作者:遨游红尘 更新时间:2023/4/23 16:33:52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日子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有一天,阳光朗照,旗帜格外鲜艳。有一队人马来到小寺门前,为首的就是当年在小寺出生的朱小八(又名重八、八八)。

原来,朱八八出逃后,由于从小耳濡目染佛经,为了生计,混口饭吃,他就在一个叫皇觉寺里皈依佛门做了和尚。

元朝末年,元朝统治者欺压老百姓,设置重重思想禁锢,不仅如此,想法设法盘剥人们,致使名不聊生怨声载道。有志之士为了争自由求解放,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纷纷揭竿而起,投入到革命洪流之中去。

当时南方战事频繁,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其中著名的起义队伍有,白莲教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起义军都头扎红头巾,所以人们又称为红巾军农民起义;还有方国珍和张士诚领导的起义;这两只队伍是当时最强大,活动地区也是最广泛的,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也是导致元朝最终灭亡的只要原因之一。

小时候的朱八八现在叫朱元璋字国瑞,在他的朋友汤和、徐达的鼓动下,参加了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他刚开始为亲兵,后升九夫长。由于他英勇善战,智勇双全,才能出众,被郭子兴所器重,并将自己心爱的貌美如花的女儿许配给他。

做为大将郭子兴爱婿,在以后的岁月里,如虎添翼的朱元璋凭借过人的胆略和智谋,充分发挥出了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亲率子弟兵一马当先冲锋陷阵,攻坚克难,一举推翻了元朝腐朽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

事实证明,每一个历史朝代的诞生,都有它旺盛的生命力,起初做为新生事物,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战胜旧事物是必然的。随着朝代延续,犹如一个鲜活生命,随着其生理机能的衰退,继而腐朽,终被历史后浪推到了沙滩上,这是一个颠仆不灭的真理。

自此,元世祖忽必烈以“大元至哉”建立的元朝,历经八十九年而寿终。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起来的明朝,以更弦易张的新生代走上了新的历史大舞台,显示出了勃勃生机,犹如一轮巨大的红彤彤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

闲话休提,书归正传。

朱元璋来到小寺门前,发现如今的小寺已非昔日之鼎盛,仙子双手合十迎接朱元璋的到来,当朱元璋知道老住持弘仪法师已经圆寂,便龙眼含泪对着庙主的舍利子,仔细观看,香气四溢,几颗宝珠似的舍利,硬如坚石,便明白弘仪法师已经往游佛国,修成正果。他敛气秉神双手合十一直在念着:阿弥陀佛。

往事如烟且历历在目,当年小白寺主持、仙子为了朱元璋一家三口,倾力襄助,致使母子二人善根早植,佛缘不浅,年事已高的弘仪法师在涅磐之际,在小白寺后面那座小山上,念着阿弥陀佛。当周围火苗着到自己身上时,居然疼痛浑然不觉,仙子说到这里时,朱元璋感慨万千,他深深地愧疚老和尚,可以说已经无法弥补,他沉思良久,泪水已象断了线的佛珠,扑簌簌地掉下来。

他在寺院里徘徊,在离正殿不远处,停了下来,伫立,然后回过龙头对开国大将徐达说,要在此立碑铭记,这个寺叫行龙寺。在场的村民首先感到吃惊,觉得“行龙寺”这种叫法不符际。

“什么?”其中一个村民小声地嘟囔道,“应该叫生龙寺比较妥当。”

身边的军师刘伯温听到了,便对着那个村民打了一个手势,示意他不要随便插话。

其实朱元璋是个爱面子如命的人,他最忌讳别人当面揭穿他的老底,那些曾经落魄乞讨为生的往事,他不但要自己掩饰而且其他人也不得提起。

曾经有一次,朱元璋的一个发小不顾场合,对着君臣说朱元璋儿时的故事,说着说着朱元璋脸上有晴转阴,可他的那个发小毫无顾忌且说得滔滔不绝,气的朱元璋便找了个借口把他的那个发小给杀掉了。

做为军师的刘伯温,他对朱皇帝了如指掌,所以他劝不明就里不熟悉朱元璋秉性的人,不要与朱皇帝呛着干,要顺着朱皇帝的旨意去执行就好了。

明洪武三年,一个大石碑矗立在门屏前,“行龙寺”三个遒劲的大字镌刻在石碑上,有两条龙护围在“行龙寺”三个繁体字上面,碑的正面、背面刻有碑文,记录当年朱元璋儿时的经历,字面密密麻麻有核桃般大小,因此碑经过若干年后,在地底下深埋,几经探索,未果。

那些知道传说的老人已经谢世,故不得知。只是到了平分土地时,村民们挖到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寺前庙后,一左一右,一瓮金,一瓮银。

公元一三九八年六月二十四日,七十一岁的朱元璋驾崩,葬于孝陵,谥号“圣神文武钦明应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朱元璋驾崩后,因长子朱标(懿文太子)已先他而去,由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即位,大赦天下,史称“明惠帝”,以明年为建文元年。

朱允炆有个恩师叫黄子澄。黄子澄是太常寺卿,他和兵部尚书齐泰担忧藩王效仿汉代“七国之乱”,因此,为了巩固国家政权,1399年六月,在他们献策下,便实行“削藩”以加强**集权制度。自此,建文帝相继废除了齐王朱榑、岷王朱楩、周王朱榑、代王朱桂,并把他们拘禁了起来,湘王朱柏被逼无奈自杀身亡。当这项工作进行时,有的藩王蠢蠢欲动准备造反,影响最大的当数雄踞北平的燕王朱棣,他要呐喊他要斗争他要造反,决不能让自己坐以待毙。

与此同时,燕王朱棣手下的精锐护卫被朝廷抽调,交给了大夫宋忠领兵前往开平守卫边关。不仅如此,北平左右两卫与永清左右两卫将士,被抽调到了彰德与顺德。建文帝还派遣大夫张昺担任北平布政使,大夫谢贵担任北平都指挥使,负责调查燕王是否有贰心。

此时,羽翼未丰的朱棣为了避重就轻,便卖傻装疯,建文帝却没有掉以轻心,而是把燕王朱棣的手下军官于谅与周铎被逮走斩杀。谢贵与张昺并不罢手,继续搞动作,指姓点名要擒拿燕王府的一些官吏与幕僚。朱棣一看,情知不妙,假痴不癫也没有瞒天过海地蒙蔽住朝廷。倒不了葫芦洒不出油,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反了算了。

1399年盛夏,燕王朱棣以给谢贵与张昺戴高帽的手段,将二者骗进府里进行斩杀。而后,朱棣立刻带领八百名勇士一鼓作气攻下了北平九个城门。随后他上疏朝廷,要求诛杀“奸臣”黄子澄、齐泰,同时他招贤纳士,培植自己的党羽,向天下打出“靖难”的口号,就是说当朝皇帝身边有小人有坏人,他要“清君侧”。

燕王部队相继攻克蓟州、怀来、永平等地区,建文帝一见燕王这些举措,这不是明着与朝廷对着干吗?这还了得,真是欲盖弥彰。

燕王朱棣起兵北平以来,建文帝就把重任放在老将耿炳文的肩上。此时,耿炳文领兵三十万火速前去剿灭,他善于防守,曾经多次与张士诚交战而稳居上风。因此,燕王朱棣要想突破滹沱河就必须经过耿炳文这道关,由于燕王几次寻机作战,都被足智多谋的耿帅所识破,燕王没有捞到半点实惠。

主帅耿炳文是昔日明太祖朱元璋的一员大将,他善于谋定而后动,不打无把握之仗。这次建文帝派他坐镇真定府,如同定海神针。面对燕王起兵造反,他深思熟虑之后,便把战术放在持久战这一策略上,只待对手兵疲马倦之际,一举歼灭来犯之敌。燕王几次叫阵,均不奏效。只见真定府城门紧闭,吊桥高升,以时间换取消灭燕王。

造反派与保皇派几个回合下来,保皇派副都督吴杰、平安多次寻找战机给燕王以重创,致使燕王在扫北的道路上障碍重重。发了疯的燕王,看到的是众志成城的官兵,他们视燕王为贼寇。

燕王一看此计不成又生一计。他知道来硬的动武的不行,便来软的,以政治谋略进行打击。于是就派心腹之人实施“离间计”:说耿炳文胆子小,不敢出战,燕军主要怕的是大将军李景龙。

以文攻取果然奏效,耳朵根子软的建文帝采用了小人谗言,便撤销主帅耿炳文,换上了与燕王是姑表亲的李景隆,坐镇真定。

由于主帅李景隆从中作梗,致使战机贻误。藁城各地的老百姓也坚定地站在了建文帝的一边,他们的呐喊声,让燕王不寒而栗。可燕王并不是等闲之辈,他率领的军队打到那里就从那里征兵拉壮丁,那些被征入伍的士兵为了活命而含泪上的战场。

建文帝则是个文人,具有仁慈,面对叔父的反叛,还施以怜悯,下令征战时不要弄死叔父朱棣要活捉,由于有了这样的口谕,他的手下谁敢违抗,只好服从。

可是,要想活捉燕王朱棣,就好像逃脱樊笼的斑斓猛虎,且不叫受伤,便把这只猛虎驯服,那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燕王打仗常常一马当先冲锋陷阵,让官兵感到不好征服。但不管怎么样,燕王在将场上如何驰骋如何厮杀,总感觉那些官兵就仿佛那一片片的青纱帐,就是让你燕王随便刈割,使死你,也到不了南京城。

李景隆是个膏粱子弟,好大喜功。同年十月,燕王朱棣前往大宁收编宁王部属以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李景隆获悉后,决定给朱棣来个釜底抽薪。当李景隆领兵抵达北平城下时,北平守将燕王长子朱高炽严密布控坚守不战。李景隆兵多将广,奈何城坚难攻,几番进攻,均被燕王部队击溃。此时,朝廷军中都督瞿能足智多谋英勇善战,他带领两个儿子率精锐军几千名,一举杀入了张掖门,气势如虹。李景隆见状,怕瞿能捷足先登抢得头功,遂指派手下阻止他继续进攻,并警告他:要等大部队赶到然后发起总攻。如此一来,燕军得以**的机会,他们连夜用水浇灌北平城墙,一个晚上,天寒结冰,朝廷军队因此而无法攀城进攻。斯时,燕王朱棣征兵回师与李景隆部进行了一场遭遇战,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燕军,前后夹击着朝廷军队,此番大决战,燕军获胜。

士大夫黄子澄将这次朝廷出击燕军失利进行掩盖,建文帝却蒙在鼓里,竟然赏赐李景隆为太子太师。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李景隆与安陆侯吴杰、武定侯郭英等将帅领兵六十万北上征剿燕王。到达了白沟河,都督平安率精兵数万作为先锋部队继续向前推进。

燕王朱棣也不能眼巴巴让保皇派把自己消灭,于是,他整备了二十万兵马,誓师从北平出发南下迎敌。十六日,燕军抵达武清。这时保皇派李景隆率领的官兵已到河间府,吴杰部越过保定,两支部队拟于白沟河会师。

朱棣命令燕军继续向南推进,赶到固安屯扎。二十日,朱棣率部西渡拒马河。春寒料峭,即使到了暮春,天气变化也是捉摸不定。这日,天气热得出奇,将士们一路风尘仆仆汗流浃背。朱棣见状便让部队就地休整,并派出侦察兵前去侦探敌情。

当夜,大风骤起,滚滚黑云加持着鼓雷子闪电,耀武扬威肆意发泄,顷刻间噼里啪啦的声响连成了一片,暴雨疾风毫无顾忌地发作起来,震耳欲聋,令人发聩。不多时,惊悸的人看见雨水注满壕沟,溢出的大水漫灌营帐,朱棣所在的中军大帐,说话间积水漫过了卧榻,他吩咐手下再往上摞架一张床,就这样,坐以待旦。天明之际,抬眼观望,大水淹没了平畴良田,白茫茫一片,指向谁边?此时的幽燕之地,竟然成了湖泊之邦。水上漂浮着各种尸体:猪呀,猫呀、鸡呀以及人的死尸数不胜数触目惊心。

大水退去,土道上不再泥泞之后。朱棣见时机已到,为了能够顺利渡过白沟河,便吩咐炮手猛力向官军展开轰击,接着命令手下大将张玉率领五千骑兵强渡白沟河,佯装进攻官军。自己则率领大军一马当先向官军掩杀过来。

武定侯郭英见燕军首先讨伐,就急忙对主帅李景隆说道:“李帅,燕军进攻开始了,这东南方向肯定是敌人的主力,不如将我方兵力分开迎敌。看敌人渡河过半时,然后发动总攻击。”

主帅李景隆启眯(俚语轻视或冷笑)道:“不用发慌,这是朱棣惯用的声东击西之术,绝不是主力部队,让敌人渡河,我方只管按兵不动。”

张玉发起的主攻竟然没有官军进行阻击。朱棣见状,便率领主力部队从西北方向抢渡白沟河。他一再告诫手下,必须提高警惕,防止官军在他们渡河过程中发动攻击。朱棣的十万大军安稳过河后,也没有遭受到官军的任何阻拦,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便对手下将士吩咐道:“如此看来,官军是列阵作战,看来李景隆真是个大草包,光会纸上谈兵,与他父亲李忠的军事才能有天壤之别。”

燕王朱棣话音刚落,猛听得轰隆一声炮响,接着对面土冈上伏兵尽起,官军大将平安一马当先向燕军追杀过来,紧随其后是旗幡猎猎下的几万精锐骑兵。平安头盔上的红缨就像跳跃的火炬,他挥舞大刀高声断喝:“朱棣老儿,你个逆臣贼子,我是奉诏擒杀你来了。”原来,自从朱棣发难以来,建文帝便嘱托部将征剿燕军时,要活捉四叔,不得违抗。

兵不厌诈,朱棣深谙此道,故而他对李景隆打埋伏并不惊慌,他看平安威风凛凛掩杀过来,遂大声回应道:“平安,你个竖子,想当年本王为国征战时,你不过是个无名之辈,现如今竟如此猖狂,丝毫不把本王放在眼里。好好好!有本事你冲本王来,看看谁摘谁的人头。”言罢,打马迎战。

这时,朱棣部将华成拍马先出,并说道:“大王休息,杀鸡焉用宰牛刀,末将便可战胜。”说完,挺一杆长戈刺向平安。

大将军平安在猛冲中勒住战马,并闪在一旁,华成赶忙停马也未成功,便直冲前去。平安见状,在他背后手起刀落,斩成两段。朱棣一看部将华成还没有比划就一命呜呼,他皱了一下眉头,刚要拍马迎战,其身边大将柴玉捷足先登。柴玉怒火中烧手抡长枪迎战,与平安厮杀的难解难分不分上下。这时平安拨马退回,柴玉认为对手不支想要逃跑,便紧追不舍。突然间,平安一个卧马回刀,柴玉猝不及防被对手砍断战马双腿。柴玉收身不住跌落马下,平安趁对方还未爬起便上前一刀,致使柴玉身首异处。

燕王见自己连损二将,顿感锐气不足。平安却是乘胜追击,挥舞着明晃晃的大刀,高声断喝:“朱棣老儿,快快受降,免受皮肉之苦。”官军追杀也是气贯长虹。

燕王并不认怂,怒目圆睁,高声道:“好小子,平安,老子不好好教训教训你,你不知道马王爷头上长着三只眼。”言毕,便要出马对阵平安。他的一个手下名叫华聚,是华成的哥哥,也是一位千总,弟弟被平安杀死,早已让他出离愤怒了,他怒吼道:“王爷不要动手,末将定为弟弟报仇雪恨。”与此同时,有一个牙将名叫狗儿也是咬牙切齿,非要替朱棣上阵摆平眼前这个对手。

二人齐头并进,杀进官军阵营。果然,一上来便干净利索杀掉几个官军。狗儿与平安越战越勇,平安竭力拼杀终因不支左臂受伤,华聚看准空档一刀砍向了平安的战马。双方军队厮杀在一起,朱棣首当其冲杀向官军。一番决战,官军的战斗堡垒被击溃。

朱棣一看战局发生扭转,便对张玉说:“张将军,你在中军居中指挥,本王率领一支兵马去攻打官军大营。”

将军张玉力劝燕王:“王爷这样做对你来说太危险了,随时都会发生意外。万是有个闪失,便全军无主呀!”

朱棣瞪大眼睛,铿锵有力道:“几番作战,本王发现官军不对我放一枪一箭,看来朝廷是要活的朱棣!”言罢,便领兵向官军大营直冲过去。

此时李景隆居高临下观敌瞭阵,一开战平安夺得先机,接着彼此不相上下。他欣喜不已,遂派遣吴杰领兵从燕军身后包抄过去,掐指算来人马早已赶到。然而,朱棣率部犹如猛虎似的疾速杀将过来。郭英见状要求出战:“李帅,让末将率领一支人马迎战,定让朱棣一败涂地。”

面对不利因素,李景隆下定决心,便吩咐郭英:“郭将军,有句话说得好,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你看逆臣朱棣冲在最前面,那就用乱箭击毙之。”郭英反驳道:“李帅,我们出征前,皇上有旨,只要活燕王。如果燕王被射杀,我们怎么向皇上交差?”

李景隆把丞相齐泰写来的信拿给郭英看,并嘱咐道:“有了丞相的信,我们什么也就不怕了,将军在外,军命有所不受,本帅现在命你率领一千名弓箭手,对准燕王乱箭齐射。”郭英听闻后,不禁目瞪口呆,无奈只好领命而去。

**李景隆一声令下,密集的飞箭射向燕军。只见燕军人马纷纷倒地,伤亡者不计其数。一支带响的飞箭从燕王耳边穿过,削去耳轮一角,鲜血淋漓。朱棣坐骑因中箭而卧地不起。都督房宽见状,迅即给燕王牵来一匹战马,并请燕王马上回避,处境危急:“王爷,你不能再这样了,对我们极为不利,不如撤回去再作打算。”

朱棣顺手摸了一下受伤的耳朵,看着手上沾满了鲜血,遂下令所有将士打道回府。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