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26章 倭寇入侵崇武,千夫张荣抗倭牺牲小说:明朝抗倭风云 作者:远星云 更新时间:2023/10/23 16:57:55 却说甲斐国武田信重在大明沿海的福建漳州境内浮头湾北部的竹屿盐场把52艘战船全部装满食盐,一路顺风回到了日本东海道的骏河国境内海港,然后向骏河国守护今川氏借道,用马车运回甲斐国。得了这么大的一批盐,甲斐国守护武田信元非常高兴,对武田信重与武田信昌给与了极大的奖赏。为了庆祝这一伟大胜利,武田信元带领甲斐国大臣来到浅间神社祭拜。浅间神社起源与一千六百多年以前的古代甲斐国,传说垂仁3年,垂仁天皇为镇祭富士山灵,在山宫祭祀浅间大神。大同元年,在平城天皇的命令下,坂上田村麿修建了一个社殿。几百年以后,社殿受到了武田氏的武士们的极力推崇。 由于甲斐国山多地少,四面群山环抱,农产品匮乏,交通不便。虽然国内矿山蕴藏量大,主要是黄金,但是没有食盐生产,盐是需要从他国输入的必要物资,在物资运输路线被封锁的情况下,就有可能被领国灭亡。就是在这种困难处境下,甲斐国大力发展军事,组织训练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从平安时代以来,这里一直是名马的产地,这也是成为军事强国的前提。 武田信重和武田信昌取得了一次大的成功,对在大明沿海抢掠更加充满信心,于是二人又向武田信元请缨,带领原班人马去大明沿海发财。武田信元认为他们二人能够办事,于是同意了二人的要求,让他们带领原班人马再去大明沿海。 却说武田信重与武田信昌率领原班人马3200人乘坐52艘战船到了大明沿海,武田信重拿出海图仔细观看一阵,看到海图上有泉州湾和湄州湾两个海湾,两个海湾之间有一个深入海域的半岛,图上文字注着“崇武”二字,心想,这个地方位置特殊,一定有明军驻防,我们如果在这一带海域有所行动,崇武这个半岛上的明军进行干预就比较方便。只是这一带海域是不是有值得下手的地方?于是把船队分别停泊在海湾对面的几个小岛附近隐蔽起来,然后派出武田久夫带着王老六、李三儿、张发才三个明人去侦察,找到可以下手的地方。 武田久夫带着王老六、李三儿、张发才三个明人来到泉州湾沿岸,看到这里的海滨到处都有人在挖着什么,许多地方还打了洞。几个人就到现场去看看,看到这些人都在挖一种土,四个人有点奇怪,这种土有什么用途呢?王老六、李三儿、张发才三个明人就跟挖土人攀谈起来: “老哥,你们这是挖什么?” “去去去,不要在这里耽误我们功夫!” “这位老哥,性子好急躁,来来来,喝口水,好清凉的泉水,喝口水再挖,不会耽搁功夫的。” 挖土人真的口渴了,于是接过陌生人递来的水筒,咕咚咕咚喝了几口,问:“几位兄弟去哪里?” “不去那里,就来这里看看你们挖什么。” “就挖这种白色的土?” “是啊。” “这种土有什么用处?” “几位兄弟,我看你们也不是本地人吧。这种土有什么作用还不知道,你们不是我大明的人?或者是大明内陆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江西景德镇你们知道吗?” “知道,中国著名的瓷都,怎么会不知道呢?” “既然知道瓷都景德镇,那我告诉你们,这些白色的土就是运往景德镇的。几位兄弟你们捏捏这种土,是不是很有沾性?” 武田久夫与三位明人都抓了一点土,用手捏捏,果然很有沾性。于是武田久夫再抓了土带着。 回到船上,武田信重看到武田久夫笑嘻嘻的样子,问;“久夫,是不是找到下手的好地方了?” 武田久夫并不回答,从随身带着的袋子里摸出一坨土,神秘兮兮地说:“统帅,你知道这种土吗?” 武田信重有点犯傻,问:“不就是一坨白色的土吗?但是……”武田信重忽然觉得这土很不一般,如此白色的土,武田信重在日本还从来没有见过,莫非是大明的什么宝贝?于是武田信重把土放在手中捏捏,脸上立刻显出喜悦的神色;“哎呦呦,果然是宝贝,这种白色的粘土就是瓷土,用这种瓷土,可以制作精致的瓷器,瓷碗、瓷杯、瓷盘……你们在哪里发现这种土?” “就在这个海湾沿岸,到处有人在挖这种土,据那些挖土人说,他们挖这种土是运往景德镇,大明人把景德镇当着瓷都,大将军你应该知道?” “信昌啊,瓷器可是个好东西啊。在我们日本,只有上等人才能够使用瓷器,为什么呢?那瓷器好贵的啊,一个瓷酒杯,都需要花几两银子啊,一般人家用得起吗?好了,既然发现了瓷土,那我们不必要去其他地方了。能够把我们船队都装满瓷土运回甲斐国,在我们甲斐国制造一大批瓷器器皿,我们就大发了!”于是武田信重开始做抢瓷土的军事部署。 其实,武田久夫等人看到的白色土就是高岭土,它是一种非金属矿产,是一种以高岭石粘土矿物为主的粘土和粘土岩。因呈白色而又细腻,所以又称白云土。因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首先发现这种土而得名高岭土。高岭土洁白细腻而松软,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火性。其矿物成分主要由高岭石、埃洛石、水云母、伊利石、蒙脱石以及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其中是石英价值最高。古代希腊人把石英称为“洁白的冰“,他们确信石英是耐久而坚固的冰。中国古代人认为嘴里含上冷的水晶能够止渴。石英的用途相当广泛。远在石器时代,人们用它制作石斧、石箭等工具,用以猎取食物和抗击敌人。大中华境内最有名的石英是江西景德镇所产石英。其中的彩虹石英制成的首饰常常作为国王夫人的首饰,价值连城。 武田信重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得知在泉州湾沿岸不但有多处白云土矿场,还有多处花岗岩、橄榄石、黑云母、角闪石、铁等矿场。武田信重知道,花岗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损,除了用作高级建筑的装饰,还广泛用于铺大厅地面和露天雕刻。虽然在大明境内,花岗岩几乎到处都有,算不上珍贵,但是在日本却是很宝贵的,因为日本几乎没有花岗岩。 橄榄石则更为珍贵,在世界的东西方,都把橄榄石当着宝石。橄榄石有多种不同颜色,有浓黄绿橄榄石,有金黄绿色橄榄石,有黄绿色橄榄石,有浓绿色橄榄石(包括黄昏祖母绿、西方祖母绿、月见草祖母绿、天宝石(产于陨石中,十分罕见)。优质橄榄石呈透明的橄榄绿色或黄绿色,清澈秀丽的色泽十分赏心悦目,象征着和平、幸福、安详等美好意愿。古代的一些部族之间发生战争时常以互赠橄榄石表示和平。在耶路撒冷的一些神庙里至今还有几千年前镶嵌的橄榄石。至于黑云母、角闪石、铁等矿石也都是非常珍贵的。如果能够从大明运回一批珍贵矿石,那么……武田信重想到这里,心情激动得全身发热了。 为了有把握地夺取宝石,武田信重做了充分的准备。武田信重知道,一旦抢夺宝石的战斗打响,周边的明军一定会纷纷出动,弄得不好,不但宝石运不出去,只怕连队伍脱身也难,所以必须在军事上做好充分准备。 武田信重经过仔细琢磨,认为在泉州湾和湄洲湾之间的崇武城是最大威胁,而明军在崇武城的守军估计也在千人左右,而自己却有三千多人,如果能够想办法赚开城门,打下崇武城应该是有把握的。于是武田信重决定打下崇武城,拔掉这座控制泉州湾与湄洲湾的军事堡垒。 崇武城是洪武年间周德兴在福建修筑的抗倭城堡之一,崇武城城墙全部用白色花岗岩条石砌筑,城墙**733丈5尺,城基连女墙高约2丈1尺,有1304个城堞,1300多个箭窗,26座窝铺。城门四座,东、西、北三门有瓮城,并设烽火台一座,四城边各有一潭、一井与城外涵沟。这些城墙、窝铺、门楼、瓮城、月城、墩台、捍寨和演武厅,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战略防御工程体系。当时在崇武城部队的最高指挥官是千户张荣,张荣连续收到斥候的报告,说在泉州湾海域的多个小岛附近都有不明船队停靠,而且船只不断改变停靠地点,多路斥候都怀疑这些船只很可能是倭寇船队。张荣通过综合各路斥候的报告,已经初步掌握了倭寇船队的动向。 这一天傍晚,张荣得到报告,倭寇船队正在向崇武城靠近,张荣知道倭寇开始攻打崇武城了,于是命令紧闭城门,做好反击倭寇的准备。在崇武城的东部有一个小岞岛,因为这里四面都是海,地形突出,于是元朝在这里设置了小岞巡检司城。洪武年间,对小岞巡检司城进行了整修,继续保持巡检司城。周德兴主持修筑了崇武城,与小岞巡检司城形成呼应之势。张荣对东部的小岞城不大放心,于是带领一百二十人立即赶往小岞城,小岞城就是小岞巡检司城,这里三面临海,东对**,北濒湄洲湾与莆田县湄洲岛隔海相望,西北与莲城半岛相邻,南与崇武大岞互为犄角之势。自宋朝以来,这里就是福建沿海重要的海防军事要隘之一。一旦倭寇占领小岞城,就会形成与崇武城的对峙之势,对剿灭这股倭寇带来巨大困难,于是张荣亲自率领一百二十人去加强小岞城的防务。 当张荣率领一百二十人赶到小岞城,倭寇已经开始攻打小岞城,张荣挥舞六十二斤的大刀,大喝一声率领部队向倭寇发起冲锋。倭寇一心攻打城池,不防备明军从城外发起攻击,措手不及,被张荣连续砍死五六个人。倭寇看到明军来了援军,停止了攻城,把张荣一百多人包围起来。倭寇看到明军主将武功了得,纷纷后退。但是倭寇头目武田信重看到明军人数不多,挥舞着指挥刀摆成一个弧型阵地,对明军形成包围态势,用弓箭向着明军猛烈射击。虽然日本的整体军事水平不如大明,但是倭寇也非常善于射箭。 本来,日本的射箭是从中国学到的。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总是把弓箭视为中华文明起始的标志之一。《易·系辞传下》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传说中的黄帝、挥、后羿、牟夷、逢蒙等都是大中华古代的神射手。在中日之间的早期交往中,随着中国移民的不断迁居日本,将先进的中国弓弩制作与射箭技术传到了日本。在在秦始皇时候,有方士徐福入海求药,带去大量善射者随行,因为找不到神药,就在日本定居下来,把制作弓箭和射箭技术传到了日本。到了南**时候,高句丽攻占汉朝设置的乐浪、带方二郡,乐浪、带方二郡的原住汉人大批移居日本。其中最有名的一批是秦始皇后裔的弓月君所率领的几千人。“弓月君”就是一位世代制作弓箭的工匠家族,这些人个个善于射箭。 到了隋唐两代,一批批遣隋使和遣唐使团的成员中,除了官员,还有各种专业人员,其中总有占总数近半的“射手”,实际就是使团的护卫武士。入唐的日本蝦蛦人还曾在唐朝表演射技。据《四夷考一·倭》记载,唐高宗永徽初年,日本使者曾带着本国的蝦蛦人一起入唐。蝦蛦是北海道的原住民,“其使者鬚长四尺许,珥箭于首,令人载瓠立数百步,射无不中者。”入唐的日本官员和留学生也有对武器和兵法感兴趣,如著名的吉备真备就是一位大唐弓箭的爱好者。《续日本纪》记载,吉备真备带回日本器物中有紘缠漆角弓一张,马上饮水漆角弓一张,露面漆四节角弓一张,射甲箭二十支,平射箭十支等。吉备真备曾两次出使唐朝,并在唐朝为官。归国后在内战中建立了卓著的战功,这与他在唐朝的学习经历分不开。 在以后的历史上,日本出现过许多射箭名人,如源平合战时代的那须与一、嘉应贞永时期的氏名宗隆、源平合战中的那须与一、平安时代末期的武将平教经、小笠原长清、武田太郎信义、小笠原贞宗、小笠原常兴等等。 言归正传,却说倭寇把张荣等明军包围起来用弓箭射击,箭矢如飞蝗般射向明军。张荣挥舞大刀抵挡箭矢,只听得箭矢大刀拨动,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张荣感到这样挡倭寇的箭矢太被动,不如冲过去与倭寇做近距离格斗。于是挥舞大刀向倭寇冲过去,其余官兵看到张千夫如此英勇,也冒着如雨的箭矢向倭寇杀去!这一场好杀真是惊心动魄,张荣冲入倭寇阵中,挥舞大刀连砍五六人,周围倭寇都集中对付明军明军主将。这时候从倭寇阵中一连飞来多片飞刀,原来倭寇中有善使飞刀,飞刀刀片装在一个盒子了,拨动机关,刀片可以连续发射。此时周荣被倭寇团团包围着射击,周荣忙于拨动箭矢,却被连续飞来的刀片刺中脖颈,周荣用尽力气把大刀投出,将发射飞刀的倭寇杀死,自己也倒下了。 由于周荣等一百多人将倭寇大队粘住,小岞城的明军冲出与倭寇展开血战,此时崇武城的水军也赶到了,各路明军与倭寇混战。此时湄洲湾的盘屿、大竹屿、小竹屿、小霜屿、罗屿、横屿、洋屿等岛屿的巡航明军也纷纷赶来。倭寇头目看到局势对自己非常不利,于是撤回船队逃跑了。 一场惊天动地的战斗结束了,崇武城和小岞城保住了,但是千夫张荣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