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现实题材>源远流长>第四十八章:东西桥子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四十八章:东西桥子

小说:源远流长 作者:金蝉 更新时间:2023/9/20 14:14:52

从经石峪返回盘道,向北不远就是水帘洞。这里山涧深广,石桥横跨,称之为“注水流桥”。桥西北是危崖千仞,飞瀑垂珠,如带若帘,被称为“天绅岩”,俗称“水帘泉”。又因在岩壁上有横阔石缝如洞,又被称为“水帘洞”,有人说吴承恩西游记所描述的“水帘洞”就是在这里受到启迪!

拾阶而上是碧霞灵应宫,里面供奉着碧霞元君。在宫的左侧有一通高大挺立的龟驮碑,碑文叙述了历代重修的情况;龟是力大能负重的赑屃。泰山一带有一种传说:摸摸赑屃的头,一辈子不受穷;摸摸赑屃的腚,一辈子不生病!

我不是迷信,只是好奇,我摸了赑屃的头,又摸了赑屃的腚,也许真会给我带来好运!

走出碧霞灵应宫,前面是一段平地,在路的西侧耸立着一群似怒剑刺空的怪石,这是泰山花岗岩垂直节理发育的结果。在怪石之阴镌刻着“万笏朝天”四个字。笏版是古时大臣参见皇帝时,使用的一种特殊道具:一来遮面以示对天子的尊重;二是在上面书写着参奏或进谏的题纲。这里有种说法:泰山是神灵的至尊,山前的小山头不能正视泰山,因此要用笏板遮面参拜,意为“群峰拱岱”!

再前面登山盘道上,有一座石桥,横跨东西,远远望去,就像是盘道突然拐了个弯,过桥后又拐了回来。这座桥名为登仙桥,民间又称之为东西桥子,这座桥与泰山上其他的石桥不同,登仙桥的桥孔为长方形,三孔两桥墩,看上去很平常给的那种。在登仙桥南刻有一副对联却不平常:“揽月居然凌上届。撑云便要洒齐州。”对联的意思是在泰山,揽住月亮能到达天界,撑住云汽就可以普降喜雨。民间传说中登仙桥的名字,来源于吕洞宾。传说吕洞宾戏白牡丹后,被贬入凡尘,然后在泰山重新面壁修炼,修得正果后过了这座石桥,吕洞宾再次升仙,所以桥就被称为登仙桥了;而东西桥子传说是乾隆相关的,说是乾隆命名的。乾隆曾11次到泰山,6次登临岱顶。有一年乾隆微服私访再来泰山,当走到这里突然想起了文武大臣常戏称山东人为“山东侉子”、“齐鲁**”,于是便想戏弄一下“侉子”和“**”,恰巧就看到到一个老翁在桥头拿着竹篮子捡树枝挖药材,便问道:“老人家,你这个篮子干什么用啊?”

老翁说:“盛东西啊!”

乾隆奇怪了说:“你为什么盛东西,不盛南北呢?”

老翁也奇怪地解释说:“我这篮子只能盛东西,不能盛南北,别看我没上过学,三纲五常、四书五经、文王八卦、天干地支我还是明白的。按照五行学说来讲,东方为木,西方为金,南为火,北为水。我盛东,东为木,捡些木柴树枝能做饭;我盛西,西为金,拾一篮子金银铜铁能换钱。如果我盛南北就不行了,南方为火,北方为水,不是被烧烂就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乾隆听了觉得就是这个理,就说:“那就把这座桥叫做东西桥子吧!”

老翁不愿意了说:“我是泰山人,我们泰山人没说话,你凭什么说了算呢,太霸道了吧?”

乾隆被怼,就退一步说:“我这一次就不说了算,那我也让你说了算一次,这下总可以了吧?”

老翁便说:“礼仪之邦为泰山,尊老爱幼孝为先。今天让我说了算,回去反省明天攀。”

攀就是说、解决的意思,总的意思就是回家考虑一下,明天再说!

乾隆不好再说什么了,只好回去了,并一边走还一边自我安慰说:“侉子满山东,**遍齐鲁,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这个传说故事信息量很大,一下子就把东西南北五行学说包括进来,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个了齐鲁之地文化底蕴深厚,就是一个不识字的老翁都能把一个看似平常的一个东西说得这样透彻,所说的侉子、**实在不能小觑!

从东西桥子、也就是升仙桥向北,盘道的东侧有石崖悬空欲坠,如棚如屋,原来被称为“马棚崖”,明代吴维岳更名后大书“歇马崖”。据传是皇帝登泰山时在此遇雨歇马而名。

歇马崖的北侧是**奉安纪念碑。为纪念1926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运往南京而途经泰安时所建!

“奉安”是古代帝王或圣贤安葬时的专用名词。它的碑座为五棱形,代表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五权宪法,即行政、司法、立法、考试、监察,上面题写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嘱;碑身呈三棱形,象征着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义,即民族、民权、民生,正面书写着“**奉安纪念碑”七个大字。碑下地面上是用南京雨花石铺筑而成的国民党党旗。

再向北走古柏夹道,浓荫遮天,人行其中,如入洞穴,即使是七月酷暑也让人感到凉气袭人,所以在清代光绪二十五年即公元1899年张玢在这里题“柏洞”。柏洞的北边叫“四槐树”,这是因为有四株古槐而命名的地名。传说是唐朝鲁国公程咬金重修泰山盘路时种植的,据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古槐高大擎云,蔚然葱翠,后来又继生了三株小树,现在已经是老幼难辨了。如今四槐树已被洪水冲走三株,仅存者也于1989年10月5日被一场暴风雨刮倒,稍加修整后被命名为“拦路槐”!

古槐旁有古意浓浓的几间大草棚,这是著名的泰山女儿茶庄。棚下放置着一张张用古槐木做的圆桌,周围还放着一些用古槐根雕琢的椅凳和各种古趣盎然的根雕艺术品。女儿茶在明代中期李曰华的《紫桃杂缀》中就有记载:“泰山无好茗,山中人摘青桐芽饮用,号女儿茶。“明代查志隆在《岱史》中也说:泰山人在扇子崖青桐涧中,采青桐芽泡制而成女儿茶,“异于南茗”。因为青桐涧背阴天寒,云雾萦绕,小气侯温和多雨,所以青桐芽鲜嫩清香。《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也描述道:三春众姐妹为宝玉庆贺生日,好不快活,先醉了史湘云憨卧芍药栏,又醉了贾宝玉回到怡红院,那袭人连忙沏了一杯女儿茶为宝玉醒酒,由此可见当时女儿茶已闻名大江南北。古时在泰山下一些14至18岁的少女,每年都要到青桐涧去采青桐芽,在五年中采集后制成的女儿茶分为两种:第一年的茶留到结婚时送给丈夫;其余四年的茶要由泰安知府收购,送到京都,被称为“御茶”!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