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五帝正传>五帝正传第九十一章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五帝正传第九十一章

小说:五帝正传 作者:愤怒的玫瑰 更新时间:2023/12/10 16:49:31

五帝正传第九十一章,舜在娥皇和女英的助力下,终于脱离了险境,还因祸得福,住到了王宫附近,不仅如此,尧还调整了舜的职务。舜的治家本事尧看见了,两个女儿对舜爱慕,夫妻**,这足以证明舜的本事,而且娥皇女英并没有恃宠而骄,这说明舜有人格魅力,用他的质朴感化了二女。在外事处理上,舜的开边贸,化干戈为玉帛,消弭了多少年也没有解决的边界之争,舜的成功证明了,国与国之间的争胜,不一定要通过战争,用经济的手段和平共处同样可以达到目的。更主要的是,尧知道自己九个儿子是什么货色,没有想到舜轻而易举就理顺了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不同程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作用,这些事实证明,舜是有能力的,因此尧要真正启用舜,让他担当更大的责任,主管朝廷的人事工作。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舜心理明白,自己离目标近了,进入了权利中枢。在尧的朝廷中,主要由两种官员组成,一种是外派的官员叫牧正,相当于一方诸侯,主要权利是管理某一个地区,这种官员的优点是在自己的辖区里可以当大王,自主行使权利和主张,缺点是离**太远,不容易靠近权利核心,尤其是不容易靠近大王,再进一步困难。还有一种大臣叫内部大臣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主管**各个**的官员,这种官员在行为做事上容易受到大王的直接监督,**之间容易扯皮,需要平衡各个**之间的矛盾,但是靠近大王,有真才实干大王看的见,进入更上一层机会多多。

舜属于有雄心的那种人,不缺实力,缺的是平台,因此越是靠近大王就越容易展现能力。如今历史已经把他推到这个位置上,只要做好了,再进一步是容易的,因此如何走好这一步非常关键。

舜虽然不缺少智慧,但是因为出身在低级贫穷的小市民家庭,某些庸俗的市民痕迹还是存在的,这是由于他出生的环境带来的软肋,他没有和高层官员打交道的经验,离贵族思维还是有距离的,因此如何做好现在的工作和官员们交往,平衡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舜在得到任命后的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了京城郊外的雄鸡道观,那里的道长长春因子是他的朋友。

说到道教,我们立刻就会想到老子和庄子,其实中国道教的历史源远流长,老子和庄子是出生于春秋战国的人,就道教历史而然,他们是晚辈,早在黄帝时期就有了道教,而黄帝本身就信奉道教,到了尧舜时期道教已经成型了,代表人物是许由和善卷,长春因子就是善卷的弟子,虽然他是善卷的弟子,但是出师之后,长春因子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道教思想核心的理解和师傅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自立门户,成为一方道长之后,师傅留在脑海中的清静自然一点点在退化,更注重的不是无为,而是有为。思想核心是,在自然世界的框架下,加入更多的人为因素,用人的智慧去理顺自然界带给我们的现实,积极进取,而不是消极等待。在他看来,自然界之所以在无时无刻的变化之中,本身就是不断的努力的结果,因此他的思想里,积极的东西远远多于善卷老人,相比于许由更是大大地跨进了一步,因此才和舜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因为行动不少出尘,长春因子对于当代社会了如指掌,在他接触达官贵人的过程中,不是自己在布道,更多的是在聆听他们的述求和思想,从而形成对社会的真正认识。因为天朝的第一代帝王黄帝就推崇道教,事实证明他用道教思想治国取得了巨大成功,因此在他之后的历代帝王都推崇道教,所以道教在天朝的上层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当然,这和那个时候的道教是积极向上的,进步的有关。后来的老子思想里,很多进步的元素就采集于他们的智慧,这才给后人留下了看似无为,其实有为的哲学体系。

长春因子刚到中年,看起来精神矍铄,双眼炯炯有神,行动起来健步如飞。早晨去山里采集了不少野果,刚刚进观,舜就到了。看见好朋友舜来临,长春因子高兴,就拿出亲手采诘的野山茶,用来自山泉的冷水煮沸了,给舜泡上一壶。他的茶壶是师傅善卷亲手制作的紫砂壶,适合沏茶。

“恭喜舜兄,终于走上了人生最关键的一步。”

“让道长见笑了,我也没有想到事情变化会这样快,满心都是惶惑不安,所以特地来像道长讨教。”舜并没有端起茶杯,而是一脸不安地说。

“为什么会有这样认为?”长春因子诧异地问,因为他知道,舜早就希望在尧的身边工作,现在目标实现了,应该高兴才是,为什么要惶惑?

“也许事情来的突然了。现在这个职务已经是朝臣中的最高职务,佼佼者易折啊!”舜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苦笑地说。

长春因子稍稍一想,明白了舜在担心什么,但是他没有正面解答舜的疑虑,反而提出了另外问题。“在你看来,尧手下的这些大臣的人品,能力如何?”

“这是大王最值得自豪的,大王手里的重臣人品既好,做事能力又强,大王的眼力果真非同一般。”舜见长春因子提到尧手下的重臣,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赞叹,其实他并没有去想长春因子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

“你说的没有错,他们是难得的忠臣,能臣,正因为这样,他们才非常有个性,如果你不能驾驭他们的思想,或者不能和他们的想法合拍,他们是一定要表现出自己性格的,这样的大臣,不会因为私利就出卖做人的原则。”长春因子微笑地说。

舜听见这话微微一怔,知道长春因子的话里另有深意,想了一会就明白了长春因子在暗示什么。“道长说的没有错,正因为他们有才干,不好打交道,这是双刃剑。过于听话的大臣往往没有才干,有才干的人多数都有性格。”

“关键是,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有雄厚的家族根基,或者有着不一般的历史背景。”长春因子看见舜虽然听明白了自己的话,只是认识还不到位,就点醒舜说。

舜怵然一惊,这才明白长春因子要说什么,像弈,弃,伯夷,皋陶,伯益,蘷等人,哪一个没有巨大的家庭背景,又都是一流的人才,平衡他们之间的关系,的确是很难做的事情,难怪尧让自己来主管人事,看来不仅仅是尧对自己重用,也是故意出难题考验自己。因为一个要做未来君王的人,处理不好人才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不合格的。国家的支撑就靠这些精英,而你不能让精英为你所用,如何领导整个朝廷?

“我明白了道长的话了,他们虽然都是人才,但是思想意识,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是不同的,因为他们都很自信,所以不容易放弃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来,工作中,会产生强烈地冲突。此刻我作为唯一的裁判,难以把握分寸,是不是这样?”

“正是。”长春因子点头笑了。“我想尧是在考验你,如果你过了这关,天朝的大王一定由你来做了。尧一定在想:到时候你就成为千里马的主人,可是面对你手下那一匹匹驽马不能驾驭,让他们各行其是,朝廷就乱套了,这是尧不想看见的结果。”

舜听到这深深吐了一口气,因为他知道自己为什么一直在不安,症结就在这里。“道长有什么好主意?”

“第一,你要有自己的主政思想,用自己的思想来统领大臣,就像尧现在做的一样,而不是人云亦云,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第二,从现在开始寻找和你思想相近的大臣做臂助,我猜想,面对拥有这样多,优秀大臣的朝廷,你不大可能玩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把戏。”

“你说的没有错,天朝虽然很大,但是顶级人才就这样多,不用他们用谁?”舜信服地说,感觉长春因子是火眼金睛,能够穿透他的五脏六腑,使他在他面前是**的,可惜这个人对做官没有兴趣,否则自己真的上位之后,会让他做自己的助手,那样一来,很多事情做起来就容易多了。

“一点不错,天朝的顶级人才几乎被尧一网打尽了,当然,这也是他给你留下的最大资产,因此如何用好他们,对于天朝的治理关系重大,所以在你没有上位的时候,必须找到左膀右臂。因为你不大清楚未来工作的走向,所以心里不安,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找到同盟军,让他们成为你的肱骨之臣。”说到这,长春因子大笑地站了起来,伸伸手臂,心说关心则乱,旁观者清,像舜这样的聪明人,遇到利益相关的事情,也会迷惘,这或许是他性格中的软肋。自己之所以不愿意进入官场,就是看明白了人性的弱点。像现在这样多好,愿意做什么,不受束缚,随心所欲。这就是他师傅善卷常说的人生最高境界,因此师傅很少介入红尘的事情,他却不同,不想脱离红尘,又不能深深地陷入,在感觉上,他觉得自己活的比师傅有意义。虽然两个人都洒脱,但是自己在为社会尽责任,舒服。

舜真正地困惑就在这里,所以感觉痛苦,如今被长春因子打开了窗户,心理是无比地畅快。拨开迷雾的他明白一个道理:并不是所有的人才都会成为自己的臂膀,只有那些和自己思想接近的人,才可能成为肱骨之臣,这就是目标。就是说,自己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在于发现他们,接近他们,统一思想,为未来治理天朝做人才储备。

“道长,我该走了,不过还是想问你一句。道长对于人生看的这样透彻,莴苣在道观里岂不瞎了人才?何不跟我一块去治理江山?”

“道观并不是莴苣。人的心胸大小,不在于你住在哪里,拥有多大的房间,关键看你心理的空间有多大。顺其自然最好,你就不要勉强贫道了。”长春因子说完做了一个送客的手势。

舜听他这样说只能感觉失望,但是也明白,自己不可能说服长春因子的,只好无奈地走出道观,心理在连连地感到可惜。

在长春因子的提醒之下,舜对于未来管理百官的工作有了清醒的路线图,知道在德行,威望并没有镇服百官的情况下,尧统御百官的方式自己不能使用,道理很简单,自己没有尧那尊贵的出身,也没有尧经历过那么多的艰难困苦,自己之所以能够上位,得到尧的认可,首先是道德的原因,而道德这个东西本身是无形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尧虽然认可他的孝道,别人未必,因此在治理百官的时候必须因人而异。

舜后来花费了很多时间来研究尧的成功方法,发现尧以仁政作为纲领,但是又不拘泥于仁政,作为辅助仁政的法治,尧同样用的很好,而他对于法治这门学问是缺乏的,因此舜明白,如果自己来执掌天下,在主题思想上不可能更改尧的做法,顶多在某些地方进行修正,因此现在要细细观察尧的做法,从而找到一个最懂得法律的帮手来补足自己的短板是当务之急。

很快舜就发现,尧在涉及法律方面的问题,经常找一个人商量,这个人就是皋陶,他开始对皋陶进行全面了解,尽可能地接近他,他的这个做法正符合长春因子对他的提示,找到和自己思想比较接近的同盟者做助手,舜在接近皋陶的过程中,舜惊异地发现,这是个及有才华,又有道德的大才,除了做事过于认真,不大通人情世故之外,皋陶几乎没有缺点,他隐隐约约地感觉,说到各个方面的知识和做事能力,皋陶是胜过自己的,这样一个大贤就在尧的身边,凭尧的知人之明,为什么不选择他做接班人呢?

有一次舜和尧谈话,提到了继承人的问题,舜毫不掩饰地推荐了皋陶,哪知道尧立刻摇摇头对舜说:“皋陶的确有惊人的思想和才干,但是他不是帝王之才,最合适的位置是做辅佐大王的重臣。”

舜虽然相信尧的眼力不会差,但是不明就里,不好深问,就去请教长春因子,长春因子听完舜的介绍后笑了。

“尧果然聪明至极,他说的没有错,皋陶嫉恶如仇,眼力不揉沙子,做人本真,这的确是他最大的优点,但是也是他最大的短处。”

“我不大明白道长的话。”舜听后摇摇头表示不懂。

“帝王和臣僚最大的不同就是,臣僚可以做一个道德完善的君子,可以选择他喜欢的方式做事,就是说可以任性地表现自己,甚至可以恃才傲物,排出杂质我行我素。帝王则需要有包容万物的胸襟,尽管他有责任让世界变得纯净,但是在没有实现理想的时候,他不会杀死所有肮脏的东西,因为世界就是由各种各样不同形体的物质组成的,这里既有对社会有益的,当然也少不有害的,因为这是世界的全部。例如森林里既有温顺的绵羊,食草类的骆驼,麋鹿,兔子等等善良的动物,也有虎豹狼豺等凶猛的动物。如果你把虎豹一类凶猛的动物消灭光了,羚羊,兔子等动物也就慢慢地死光了,动物界的生存法则是这样,人类也是这样,因此做大王的,必须拥有极大的包容心。而一个品性正直,嫉恶如仇的人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包容心的。那么由他们来执政,社会干净是干净了,也就没有了竞争力,只能在单纯中慢慢地死亡,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做大王必须具备的素质。”

“你是说,太纯粹的人做不了大王?”舜听到这打断了长春因子的话,他感觉听懂了长春因子讲的道理。知道了尧为什么会选择自己,因为自己对于父母兄弟那样恶毒的人都可以包容,让尧看见了一颗阔大的心胸。

“就是这个道理。”长春因子点点头赞同舜的理解,眼里带有微笑,感觉舜果然不一般,理解能力惊人,这是聪明人必须具备的因素,做大王的,对智商要求是第一位的。否则你就是做了道德模范,也只是个木偶,被人称道的好人,但是不可能成为大王。“现在你应该知道,尧为什么选择你做接班人了。”

“道长的见解果然不同凡俗,有绝大的聪明,为什么要贪恋道观呢?”舜又不理解了,他觉得长春因子对社会上的事情洞若观火,才华出众,淹没在虚无的理想世界里,是巨大的浪费。道教虽然也在为社会做贡献,只是拯救的人有限,拯救的人多一半是愚民愚妇,对社会改造起的作用不是很大。当然,社会需要这种人,但是不应该是长春因子这样的人来做。有知识和能力而不能做实际事情的人社会上并不缺少,在舜看来,那些嘴把式适合做布道的工作,因为他们做不了具体事情,而长春因子是有大才的人,淹没在道教世界里去和底层的民众为伍,其实是在暴殄天物。

长春因子没有回答舜的话,这样的话题舜说过不止一次了,他明白舜希望自己出山帮助他,但是心理也清楚,他最大的问题和皋陶一样,没有野心,喜欢平淡,而舜胜于他们的地方,就是在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不会沏灭雄心壮志。第一次和舜深谈的时候,长春因子就被舜的思想惊呆了。他不明白舜处在那样一个恶劣至极的家庭,为什么会拥有超出常人的雄心壮志,居然拿尧做尺子来约束自己,那不等于把自己和尧放在同一个天平上,这样的人不是疯子,就是天才,但是后来的事实教育了长春因子,舜没有错,错的是自己。一个真正打不垮的人,不会因为环境对自己不利就堕了雄心壮志,这就是他们为什么能够成功,而那些看起来更聪明的人,不能成功的原因。从此舜在长春因子心理就无比高大了,因为他明白在术的方面舜的确不如自己,但是在“道”的方面,自己比舜差远了,而这或许是出于天赋,是后天无法弥补的。

“你难道没有感觉到,贫道懂得的东西只是对帝王一类的人有用,对于如何治国的具体措施是一窍不通的,贫道并不是真正的治国之才,你身边有了皋陶这样的治国大才,不需要贫道去画蛇添足了。”

“道长认为皋陶是治理国家最有用的人才?”舜看见长春因子还是不答应他的请求,虽然失望,但是听见长春因子对皋陶评价如此之高感到欣慰,因为他心理就是这样想的。如果有一天真的登上大位,一定重用皋陶,他不止一次地这样想过。

“难道你不是这样想的?”长春因子反问道。

舜无言以对,默认了。那么皋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受到舜和长春因子同时看重?

首先皋陶不同于一般大臣只是帝王执政的工具,而是有独立思想的人才,这样的人在中国历史上的名臣之中是少见的。很多名臣做事能力一流,自身洁好一流,行为高雅一流,甚至能诗善画,领会帝王的思想透彻,做起事情来一往无前,为了帝王的大业无怨无悔地鞠躬尽瘁。但是他们本身并没有独立的思想体系,实际上是帝王手里最有效的管理工具。

皋陶完全不同,有独立的治国理念,他是最早倡导德政和法治共存治国的政治家。尧的很多想法是受到皋陶影响之后实施的。他的德政治国和后来的儒家治国体系并不相同,尽管孔子的很多思想都来源于皋陶。但是皋陶的德政治国提倡教化的同时,又强调法治的重要性,实际上皋陶心理明白,教化不是万能的,某些人是不可能被教化的,和儒家反对的不教而诛在本质上不是一回事,这样就契合了社会实际,符合人性的特征。因为人之初,性本恶的原始根本,加上后天环境的熏陶,有一部分人在环境熏陶之下,在自身学习之下,恶念被渐渐洗去,浊气下降,因此成为了好人,或者可以教化成平常人。但是也有些人被环境激发了恶的根源,恶念非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极度上升,这种人就是圣人来教化,也不可能改变其恶劣的本质,因此对付这种人,唯一的办法是用法治,而不是在他们身上浪费更多的时间去教化。所谓世间没有不可度之人,本身就是唯心主义的,是不遵守人性生来恶的本身规律的,因为世界上有些人永远不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更谈不上了。为了社会的安定,多数百姓不受到伤害,法律的武器非但不能解除,还必须成为国家常备工具,这样才可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保护多数百姓平安。

因此在皋陶的思想里,对于法治一直是高度重视的。只是他强调在使用法律武器的时候要慎重,不能像后来的某些法家提倡的那样过于冷酷无情,过于苛刻。在皋陶来说法律本身是冰冷的,但是也应该有温情的一面,这是皋陶不同于所有人的见解,这一点显然比儒家过度追求教化,比法家单纯依靠法治高明多了。

上古时期多数思想和发明的传播都属于帝王的专业,从这个角度来讲,皋陶算是另类。但是长春因子在另类中看出了他对于治理,安定国家的巨大作用,而他能够做到的事情,自己是万万不及的,所以才对舜说,他的身边有皋陶这样的贤人,用不上自己去锦上添花。他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是给皋陶定位,长春因子的这番话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但是他还是想多说一点,从热衷政治人事这一点来说,长春因子更像个谋略家,而不是一个出家道人,难怪舜一直不想让他莴苣在道观里。

“其实除了皋陶,契,弃,伯夷,蘷都是有大才干的人,你上位后用好了他们,治理国家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想知道,在教化和法治上,你首先会作何选择?”

“当然是首先修缮法律。”舜毫不犹豫地回答。

长春因子“哦”了一声,感觉有些意外,因为直到现在,舜都是用自身的道德观,用仁爱来为自己添分的,却没有想到他上位后首先选择重整法律,看起来这和他的做人是矛盾的。

“为什么?”长春因子想知道理由。

“民众教化是个长期过程,见效慢,况且有些人是教化不了的。我的家人就是典型例子。”舜苦笑地说。

长春因子点点头说:“尧用你做继承人,真是火眼金睛啊!”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