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时空旅人口述史>第三章 鬼神:宣室篇(十八)过秦论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三章 鬼神:宣室篇(十八)过秦论

小说:时空旅人口述史 作者:光武 更新时间:2023/10/27 23:19:15

“先生来了,请坐。”

刘恒的书房里,堆着小山似的竹简,这些都是他已经看过的。

但,只有一册厚厚的竹简,放在刘恒的案头,像是看过,又像是没看过。

贾谊长揖,坐在了刘恒的对面。

“你看看,这些博士们交上来的文章。”刘恒看上去面色很平静,“有的说,秦国的强大是建立在剥夺‘小民幸福’的基础上,注定不能长久,要避免重蹈覆辙,就必须恪守高皇帝、吕太后的‘轻徭薄赋、无为而治’;有的说,秦国的崛起在于把国家完全变成战争的工具,虽然能猖獗一时,但苛政猛于虎,终究会受到猛烈的反噬;有的还说,秦国背弃‘祖宗成法’,为了统一不择手段,废分封、设郡县,希望朕不要被秦国一时的假象所蒙蔽,要效法周政,以德治国,呵呵……朕的苦心,他们完全没有明白。”

“陛下,臣以为,博士们的态度也是情有可原的。”

“哦?一向为人不留情面的贾博士,怎么突然为他们说话了?”刘恒揉揉有些干涩的眼睛笑道。

“这些博士来自诸子百家,他们的师门在先秦时被秦国严厉压制,受尽了苦楚,他们心中对秦朝及其政策的愤懑,绝非陛下几句话能够消解的。”

“哈哈,说得也是。”刘恒笑了,“先生你的文章,我放在案头,还没有拜读,不过……我倒是很想问问你,你是如何看待秦王朝的兴衰的?”

贾谊抬起头,眼神中闪着星星的光:“回陛下,臣以为,秦朝的兴,在于顺应时代、改革创新、不拘一格、重视人才、确立法治、富国强兵;秦国的衰,不在于背弃了什么‘祖宗成法’,也不在于牺牲了什么‘小民幸福’,恰恰相反,秦国一统天下后,迷信自己夺取江山时的政策,不懂得自己统治的对象、土地、形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秦国的亡,不是因为盲目变革,恰恰相反,是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始皇帝做了无数石破天惊、空前绝后的壮举,改革六国的积弊,可他唯一没能做到的,恰恰是‘刀刃向内、自我革命’,这才是秦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贾谊顿了顿,原本在平时沉默寡言、严肃少语的他,顿时神采飞扬,他铿锵有力地说:“一句话,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刘恒抬起头,眼神中一瞬间充满了钦佩与欣赏。

此时的贾谊,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他激动地站起身来,在书房的地图前挥斥方遒、口若悬河。

“说秦国苛政猛于虎,完全没有‘小民幸福’可言,那么与六国史书上记载的无数百姓离开自己的国家,西入秦国,成为了自给自足、勤奋耕作的‘新秦人’的记录,岂非自相矛盾?臣查阅宫中的秦法旧档,秦国的法律制度虽然钜细靡遗,连农夫如何劳作、商人如何经营都有极其细致的规定,秦法的门类也极其庞杂,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律》《徭律》《司空律》《军爵律》《置吏律》《效律》《传食律》《行书律》《内史杂》《尉杂律》《除吏律》《除弟子律》《牛羊课》《傅律》《戍律》《捕盗律》等近30种,超过了前代所有的法律,每一种社会领域,秦国都制定了相应的专门法予以管理,这种思想的确令人惊叹!”

“但是,秦法虽然细致,却并不苛刻。比如,秦律规定,未成年者犯罪,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处罚。秦简《法律答问》记载:‘甲小未盈六尺,有马一匹自牧之,今马为人败,食人稼一石,问当论不当?不当论及偿稼。’又:‘甲盗牛,盗牛时高六尺,系一岁,复丈,高六尺七寸,问甲何论?当完城旦。’确立以身高为承担刑事责任的标准。秦简《仓律》曰:‘隶臣、城旦高不盈六尺五寸,隶妾、舂不盈六尺二寸,皆为小。’即男六尺五寸、女六尺二寸为成年人。达到此身高者开始负刑事责任,否则不负刑事责任。再比如,秦律重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故意称为‘端’,过失称‘不端’。故意犯罪处刑从重,过失犯罪处刑从轻。要说秦朝苛政苦民,可臣详查了档案库中的秦简,秦始皇时期实行的是‘缓刑罚,薄赋敛’,平均税赋是十二税一,甚至比起孟子推崇的十税一还要轻,可是落实到民间,却为什么又成为‘严刑峻法’了呢?”

“其实,臣以为,秦王朝之所以崩塌地如此迅速,不是郡县之罪,也不是法治之罪,更不是‘大一统’之罪,而是统治者的施政之罪!秦朝过于迷信法律,认为法律条文只要细致到极致,就可以管全天下的事情,殊不知,人性的复杂险恶,又岂是几十万字的法律条文所能囊括的?法律之外,我们还要教化民心、引导民众、启迪民智……换言之,就是要把仁政、王道、文教这些东方学派的思想精华融入到秦国的法治体系之中,以仁义为手段,以法治为根基,多管齐下、齐头并举,强化朝廷统治,削平诸侯势力,再造一个大一统的国家!”

“如果说,‘商鞅变法’是秦国的第一次改革,促使秦国从一个蛮荒落后的西陲小国,历经百年成长为横扫六国的超级大国。那么,如何改革秦法,让法治精神、法律条文更匹配一统天下后实际情况,就应当是秦国的第二次变革,惟其如此,秦法才能从‘战时之法’变成‘天下之法’,秦国才能从军事强国变成伟大王朝。可秦始皇呢?他得到江山后,以其无比的睿智与霸气,立志澄清天下、攘外安内,短短十年间,废分封、设郡县、一文字、修长城、下百越、败匈奴……这一系列丰功伟绩的背后,势必要强行以法律对民众进行控制,就可能导致社会成本过大,得不偿失,甚至造成法律的暴政,普通民众不懂得秦始皇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只知道自己的生活陷入困境,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最终激起了滔天的民愤,葬送了整个秦帝国。‘揭竿而起’的陈涉是何许人?一介奴隶,并没有什么经天纬地的大才,可他振臂一呼,奴隶们削尖的竹竿却刺穿了秦帝国无敌的战阵,掘开了帝国的坟场!”

“究其原因,秦始皇唯一没有变革的,其实是最应该变革的,那就是秦国自身!秦始皇对秦国法治的优越充满自信,认为只要坚持秦法、恪守秦法、以吏为师,天下就没有做不到的事儿。实际上,优秀的东西、先进的东西更要根据实际,不断变革、灵活运用,才能保持自己的价值,秦始皇恰恰忘记了,当初秦法的创始者商鞅,在廷议中驳斥旧贵族时给秦法赋予的核心精神——”

“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要创新的精神在、变革的精神在,秦法的精神、秦国的精神、大一统的精神就永远存在!”

听完贾谊的宏论,汉文帝刘恒不仅鼓起掌来,他经历了多少年的岁月磨洗,自问已经不太会被什么人、什么事所感染,他更是一个早已摸到历史底牌的人,却依然被眼前这个只有二十几岁,却永远为了国家强大、天下未来而澎湃激昂的年轻人深深折服!

他仿佛看见,大泽乡的漫天大雨,烨烨震电,不宁不令,愤怒的戍卒们杀死了带队的将军,揭竿而起,掀起震撼天下的**。

秦帝国就近征调、派来围剿的大军,本就是六国的士卒,竟然临阵倒戈,起义军狂飙突进,从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并进逼函谷,声势滔天。

他仿佛看见,巨鹿之战,西楚霸王项羽破天而出,从赵国的平原长驱直入咸阳,杀秦王、烧阿房、焚关中。而在那一刻,带着秦帝国大量典章律令的萧何陪着汉王刘邦西入巴蜀,月下追韩信,重新开始了楚汉风流的峥嵘岁月。他仿佛看见,儒生陆贾看着在自己帽子里撒尿的刘邦,不仅不害怕、不生气,反而掷地有声地说:“马上得到天下,岂能在马上治天下?!”随后援引历史,以商周和秦朝的兴亡为例,向刘邦说明行仁义的重要性:商汤、周武王文武并用,所以国运长久;吴王夫差、智伯穷兵黩武而灭亡;秦一味严刑峻法,终致亡国。

刘邦听后面有惭色,便命陆贾著书论述秦亡汉兴、天下得失的道理,以资借鉴。陆贾遂著文十二篇,每奏一篇,刘邦都极力称赞,称其书为《新语》,这也是贾谊从少年时就一直在研习苦读的著作。

刘恒把竹简交到贾谊的手中,在贾谊的惊愕中,缓缓地背诵。

刘恒的确没有看竹简,因为竹简中的文字,他早已背诵了无数次,这就是震烁古今、流传至今的《过秦论》,《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先讲述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世秦王的苦心经营等。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强大的秦国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下篇写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王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最终导致秦国“二世而亡”。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之奸弭矣。”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这篇凝聚了贾谊高超政治智慧的千古宏文,得到了汉文帝刘恒极高的评价与赞誉,问世之后,不胫而走,传遍天下,也成为了西汉王朝统治的指导性思想。《过秦论》的横空出世,一举解决了汉帝国在崛起之初面临的诸多理论问题,确立了“法治+仁政”的统治策略,为汉武帝带领汉帝国、汉民族问鼎世界之巅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也成为了以后几乎所有王朝的统治准则,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如果说,秦帝国教给了后人确立“法治”的重要性,那么,汉帝国则告诉后人如何施行“法治”也同样重要。

贾谊也因为《过秦论》,被擢升为太中大夫。

“先生,朕还有一问。”

“陛下请讲。”

“你所提出的治国原则、策略,朕深以为然,可是你还说‘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莫非,你也觉得,这个天下,必须要有裂土分封的王,才能治理?”

贾谊大夫愣了愣:“陛下……这个问题,臣没有想过,可恕臣直言,臣总觉得,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必须要集中自己的资源和权力,就要削除藩王、限制列侯,可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国家就必须只能有一种体制,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消除相对独立的势力,有一个或几个在不同道路上探索的伙伴,才能更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相对而言更好一些。否则,为政者好不到比照的标杆,难免一条道走到黑。”

刘恒赞许地笑了:“天才!真是天才!”要知道,这种“一国两制”的天才构想,直到两千多年后,作为我国政治制度的伟大创举,才会被真正提出并付诸实践。

看着因为即将大展拳脚,自以为壮志得酬,满腔豪情溢于言表的贾谊,刘恒,或者说穿越者李商暗暗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年轻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可他,看着山,却知道山上即将倾泻而下的洪涛;看着水,却明白水中足以让船毁人亡的岩礁。这,就是人心。

9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