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夏朝传说>夏朝传说第四章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夏朝传说第四章

小说:夏朝传说 作者:愤怒的玫瑰 更新时间:2024/1/5 19:48:22

夏朝传说第四章,很快人员到齐了,物资装备准备好了,这支接近两百人的队伍出发了,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了不起的远征,他们挑战的不仅仅是洪水,而是天意不可战胜的神话,因为自古以来,闹水,着火都是老天对人间的惩罚。逆来顺受已经成为规律,而大禹率领的这支远征军要打破规律,直接挑战上天的权威。

水灾在人类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仍然拥有着巨大魔力,每年的山洪爆发,海啸都会吞噬万顷良田,毁掉数万人的生命,但是我们的祖先在五千年前就以惊人的魄力和勇气,像人类第一天敌宣战,这件事只要想一想都会热血喷涌,心潮澎湃。要知道,他们要战胜的是世界四大河流之一的黄河,没有超人的勇敢,超人的智慧,艰苦卓绝的意志力,恐怕连念头都不会有,因此当我们今天不再面对强大的水灾,能不感谢英勇卓绝的祖先舜和禹么。

大禹他们不知道这条河的原点在哪里,不知道哪里是黄河肆虐最厉害的地方,不知道有多少个城市和地区阻挡住了黄河的水性,当然,这些地区最后都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更不知道有多少险滩,急流,在哪里可以筑坝,在哪里必须分流泄洪,重新为黄河打开流淌的通道,最后让河水进入大海,一切都是未知,一切又必须知道,因为不知道,禹就没有办法为黄河诊脉,不能确定病症,就没有办法治理黄河。就是带着这些未知,大禹率领他的人马上路了,这些人最后有多少人能够活着回来,没有人知道,但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能够过上安宁的日子,他们必须随时准备牺牲生命。

毫无疑问,这是一段悲壮的里程,是用血肉之躯开辟道路的远征。第一站他们进入了河南南阳,这里已经是集镇,市井繁华,居民安居乐业,若干年后的三国时期,这里成为人才的集聚地之一,荆襄八骏中的很多人就出生在这里,闻名天下的伏龙诸葛亮就在这里做农夫。禹的队伍一路走来,是他们此行最舒适的路程,因此在南阳做了短暂停留,补充了必要的物资继续出发了,下面的路程越走就越靠近黄泛区,被洪水肆虐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最后当他们走到开封郊外,只能下车步行了,放眼望去,沃野千里的地平线上,荒草萋萋,废弃的良田比比皆是。稀稀落落的人群在没有被洪水毁坏的土地上忙碌着,更多的人流则在背井离乡地逃难。每一次洪水造成的恶果都是数十万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这里的地势低洼,又是黄河的必经之路,虽然有良田万顷,也很难成为鱼米之乡。”

看见这个情景,禹对身边的联通和伯益说,他已经多次见过被黄河冲毁的城郭,有些见怪不怪了。但是联通和益都是第一次看见洪水肆虐的悲惨情景,不免心惊肉跳,惨不忍睹。

“大王做出治理黄河的决定正确无比,开封地区原本是富裕的,如今让黄河闹的,快**间地狱了。”伯益感慨地说,因为鲧治水失败,靡费了国库大量的钱财,因此当舜上位,重新提出治水的时候,朝廷大臣中很多人是不同意的。其中不少大臣说水不可治,说有治水的那部分钱财不如救济灾民,所以伯益才生出这样的感慨。

“益大夫说的没有错,大王这个决定是真正拯救灾民的办法。”禹接过话说,然后看着联通,因为联通一直没有说话。

“眼前的情景在告诉我们,原来的治水办法必须改变。”联通没头没脑地扔出一句话,弄得禹和益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他想说什么。

“我们原来的计划是,把全部计划做完,然后开始治理黄河,你们想想,那需要多少时间?十年,二十年?我们可以等,百姓能够等这样长时间,那不就一个个都饿死了?”看见禹和益不明白自己的意思,联通只好解释说。

“你的意思是?”禹问联通道。

“当我们绘制完治理黄河的图画的时候,梳理河道,修筑大堤肯定是一段一段地在做,就应该告诉朝廷,当我们修筑好一段堤坝,就应该恢复当地的农业生产,这样或许可以保护当地人口不走光。有条件的地方朝廷,应该让朝廷鼓励他们采取自救的办法,不应该让人们背井离乡。你们看见了,洪水退后,很多田地是可以种植的。洪水虽然冲毁了不少田地,没有走掉的泥沙也埋葬了不少良田,可是有些良田是洪水不能破坏的。”

“你是说,我们一边治水,一边帮助黄河沿线的人恢复生产?”禹听了半天,终于知道联通想表达什么了,因此问联通。

联通点点头,表示他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提议不错,就由我出头和地方官员打交道,如果他们还想继续做官,就必须留住当地百姓,如果留不住百姓,人走光了,他们的官也就没得做了。”益接过话说。

“其实朝廷应该按照管理人口多少来制定官员的品级,这样一来,官员就会想尽办法拢住人口外流了。”联通又来了异想天开,他当然不会管朝廷能不能用他的主张,信口开河地说了出来。

禹没有接茬,因为他知道,大王是不会采纳这样意见的。几个人说着话,大车队在继续前行,只是越往前走,越是荒凉,问带路的向导,他告诉禹,这条路已经进入易县地界,易县本来就穷,大水一冲就更穷了,难民很多,饿及的难民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干出来的。何况他们这近两百人的队伍不但有粮食,还有骡马,容易成为难民的目标。听见向导这样说,禹就对于飞说,做好护卫工作,大队继续前行,本来想在前面的镇子里歇脚,结果进入镇子才知道,镇里面的人走光了,吃的用的都没有,算得上是四壁徒空。禹感觉四周鬼气森森,和伯益研究后决定,不把人口分配到草房中休息,而是让部队聚集在镇政府门前的草坪上扎营,因为镇政府里面的人走光了,衙门成了空城。禹就告诉于飞安排好警卫,防备夜里遭受不测。

偏偏这天晚上天空漆黑漆黑的,一颗星星都没有,伸手不见五指。为了队伍的安全,于飞命令士兵把镇政府住房拆了,用拆房子的木柴做引火之物,在队伍四周点起了篝火,就像在野地里居住那样,防备野兽袭击。伯益没有经历过野外生活,感觉禹过于小心了。镇子里虽然没有人,毕竟过去是人居住的,不是荒山野岭,何至于如临大敌般地全付戒备。禹和鲧治水的时候,经历过类似的野外生活,知道野外的处境是危险的,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意外事情,就对伯益笑笑说:小心没有大错,有备才能无患,伯益听后不说什么了。

上半夜还好,风平浪静,大家走了一天都很疲乏,很快进入了梦乡。虽然是睡在露天地里,但是治水先遣队的每个人都有羊皮袍,装备是一流的,倒也不会感觉凉。但是到了下半夜,值夜的哨兵一声大喊,睡着的人被炸醒了。于飞反应最快,手提宝剑大喊一声:“点火。”

早已经准备好的干柴,在士兵快速准确地动做下,瞬间火光冲天而起,在炽烈火光照耀下,远处像人群冲来的黑影收住了脚,或许他们没有料到沉睡的人反应会这样快,而且看见了护卫的士兵人人拿起兵器,胆怯了。

“将军,不要冲动。”大禹看见于飞手持宝剑,带领士兵前去交战就大喊一声,身体也飞快地冲出挡住了于飞的去路。“他们不是土匪,是难民。”

这时候伯益也站在了禹的身边,对于飞等人说:“司徒说的没有错,这些人一定是饿及了,看见我们有车马,车马上有粮食,因此盯上了我们,不能伤害他们。”

于飞看见大禹和伯益都这样说,就挥挥手约束住了部队,退后一步,命令手持盾牌的士兵跟在禹和伯益的后面,做好了防护准备。

“我知道你们不是土匪,是饿及的难民,有什么事情好好说话,我们是有军队护卫的,打起来双方都没有好处。”禹抢先跨前一步对着黑影说。

“我们是朝廷派来治水的,你们之所以没有饭吃,都是被洪水害的。我是朝廷大臣伯益,他是朝廷派来治水的总指挥大禹,你们是不是听说过这件事?”禹的话音刚落,伯益就接过话去,他和禹一样,也是跨前一步走出了人群。因为禹是最近才被舜任命的官员,伯益担心禹的名气不够,所以亮出了自己的招牌。

伯益的判断没有错,这些人中带头的,果然知道伯益,听到他的名字有人说:“我们知道你,你是大王坐下的重臣,我们相信你的话,但是我们几天都没有吃到粮食了,肚子饿的受不了了。”

“你们有多少人?”伯益听见对方说听说过自己的名字,明白冲突可以避免,一悬着的心落了地,但是听见对方报上人数之后吃了一惊,原来对方有几百人之多。“你们的人数太多了,我们车上的粮食是为了治水,带着路上吃的,不是很多,但是我们可以拿出一部分救济你们,希望你们不要嫌少。”

“益大夫,不就区区几百难民,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用不着给他们粮食。”于飞插话说,因为这些粮食是他们路上用的,如果给了难民,路上买不到粮食,就可能饿肚子,所以他不愿意拿出粮食来。

“将军,益大夫说的对,我们的武器不能对准难民。”禹插话说,随后告诉难民先退回去,因为天黑,他们需要休息,明天早晨撤走的时候,会给他们留下部分粮食。禹怕他们不信,就指天发誓。当时的人们是很迷信的,因此对于用天诅咒非常相信,所以听了禹的话就纷纷撤走了,眨眼间,喧闹的四周归于了平静,但是伯益和禹却再也睡不着了,因为他们同时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难民,如果让难民继续饥饿下去,很可能会出大事。

“司徒,应该把情况上奏给朝廷,大王会让国库拿出救济粮食的,否则会出大乱子。”

“好,就以我们两个人的名字给大王上奏折。”禹同意地说。

第二天早晨,当禹命令卸下大部分粮食留给难民的时候,没有想到遭到了联通和于飞的激烈反对,当然,伯益是支持禹的。

联通反对是有自身的原因,在他处境最困难的时候,崇族的贫困群体非但没有谁帮助过他,甚至一点点同情也没有,反而对他大加歧视,说话的时候讥讽的很厉害。人前人后,联通成为了崇族群体嘲弄的对象,尽管他们自己生活的并不是很好,因此联通干脆断绝了和他们来往,虽然来往断绝了,但是因为居住在当地,不时的还会看见他们的冷眼,听见他们在背后侮辱自己的声音。联通这个人骨子里是非常高傲的,他的贫穷是因为不屑于像一般人那样靠体力劳动去养活自己,并不是他不想富裕,不想出来工作,只是他对工作的选择太苛刻,必须做大事情,才肯出来工作。那么在他没有做成大事情的时候,穷困潦倒是必然的,左邻右舍当然不会认为他是不屑于像他们那样的苟活,反而认为他百无一能,属于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的懒汉。双方的思维根本就不在一个点上,联通又是个绝对不会低头的人,所以采取的方式就是敌对。你看不起我,证明你们有眼无珠,我看不起你们是因为你们是庸才。一直到禹启用他之前,他的思想就在这种自由里煎熬,因此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对于贫民阶层的厌恶和反感。一个人有了这种情绪,怎么可能会同情难民?

于飞的反对是因为这一路上经过的都是黄泛区,很多县镇已经破败不堪,有的地区甚至人去房空,朝廷机构都没有了,购买粮食特别费劲。而采购粮食等物品都由他手下人去做,因此知道这里的艰难,所以不希望因为大禹他们的善心,给弟兄们留下太多的麻烦。

“我反对做这些小仁小义的举动,我们的使命是来治水的,不是来做慈善的。”联通态度激烈地说。

禹已经对于联通的行为反常有了部分了解,因此没有说话。伯益却感觉特别不理解,因为朝廷上下,从舜开始就推行德政,对于贫苦人拥有起码的同情心,在他看来是做人的最低准则,怎么联通在背道而驰?自己不做也就罢了,别人做不应该出现这种态度?

“这就是你的不是了,这些难民非常可怜,我们有能力帮助他们,伸伸手是起码的道德,先生为什么要阻扰?”

“我不喜欢这种假仁假义的行为,难民也不值得可怜。”联通脸色冰冷地说,并没有因为伯益是朝廷重臣给他面子。

“给难民留下粮食怎么是假仁假义?”伯益奇怪地问。

“因为你们可以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他们如果没有办法自己救自己,几天之后还是会饿死的,我们的善良不过是让他们多活几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难道不是假仁假义?”联通反问道。

“就算你说的是真的,多活一天也是活,这有什么不好?”伯益更加奇怪了,不明白联通脑子里的道德观为什么这样地奇怪,完全无法让人理解。

“不见得有什么好。这个世界上的事情都有大小之分,我们丢掉大的,追求小的,首先是不智。”联通反驳伯益说。

伯益不明所以地皱起了眉头。“什么大的,小的?乱七八糟的。”

“仁义有大有小,我们千辛万苦地去治水是大仁大义。因为治好了水可以拯救整个天朝的国民,让千千万万的人有地种,有饭吃。可是为了救助眼前这些人,我们不得不重新寻找粮食,这会耽误时间,而我们早一天治好水,天朝百姓就可以早一天得利。如果因为我们做小善事,前面买不到粮食,最后自己饿死,那就是犯罪了,为了救这几百人,而失去救千万人的机会,是不是假仁假义?得不偿失?所以我才主张抛弃小仁小义,保正大仁大义。”联通看见伯益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联通振振有词的谬论让益哭笑不得,他觉得联通在狡辩,感觉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而且他们不会饿死,一路上不可能买不到粮食。即使出现这种情况,他们可以找当地的官员求助,因为他们是朝廷派来治水的,当地官员不敢不管。况且真没有饭吃他们还可以打猎。

“你的说法不成立。仁义就是仁义,没有真假之分。道德是我们做人的准则,善良孝道是人身上必须具备的品质,看见别人有困难主动去帮助,这是人性本真的体现。”

“伯益大夫,你不用给我上道德课,我对弱者的同情心早就死了,也见惯了不少弱者嘴里喊仁义道德,可是看见利益,或者你触碰到他们一点点利益的时候,狼的嘴脸就露出来了。”联通一脸鄙视地说,声音越来越大。“有不少所谓有孝心的人,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或者不愿意去做,整天陪伴老爸老妈在家里吃糠咽菜,他们自己说这就是孝,说什么父母在,不远游,不让老爸老妈惦记,在身边可以哄他们高兴。也有的是有点好吃的,好用的,就给爸妈送去,别人就说这样的人是孝顺,在我看来是狗屁,因为做这种沽名钓誉的事情成本太低,太容易做,这是小孝。真正地大孝应该是建功立业,给父母带来巨大的荣誉,让父母在外人面前提起你来感到自豪平时有银子用。但是行这样的孝付出的艰辛太多,困难太大,可能要用一生去奋斗,所以多数人不愿意做。当今朝廷提倡的孝道把本末倒置了,所以我是不买账的。”

“你的观点虽然标新立异,非常另类,但是有一定的道理。”伯益虽然不同意联通的主张,但是因为联通讲出了道理,到是对联通刮目相看了。只是在想:这样一个性格独特的人,偏偏生活在普通人的环境里,不知道他每天要忍受多少人蔑视,是怎么活过来的,因此伯益把目光投向了禹。

禹会心地笑笑,没有说话,他明白联通偏激的性格和长期的孤独,周围人素质低劣刺激有关系。一个人生活在互相看不起的环境里,怎么可能心态平和?心态不好,性格当然就不会好。

这次争论因为要赶路,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就来到了嵩山地区,向导对大禹提议,早一点在前面的镇子里休息。大禹感觉奇怪,因为太阳还是高高地,觉得现在休息太早了,就问向导为什么这样早就提议休息,向导告诉大禹,如果到前面的镇子不休息,再往前几十里路之内没有镇子了,休息就要在野外扎营了。

“野外扎营很好,可以看着月亮睡觉。”联通听到这接过话去,原来他住在自己的破草房的时候,因为蚊子多,就常常跑到松林里睡觉,因此习惯于野外的静谧环境。

“先生,不行的,野外有狼。有野狗”向导说。

“有狼有野狗怕什么,我们有部队保护。”联通满不在乎地说。

“不行,不是孤狼,是群狼。是野狗群”向导摇头说,脸上浮现出恐惧之色。

“你别吓唬我们,这里人烟虽然不算稠密,也还属于城镇地区。有一两只狼和野狗不出奇,哪里来的群狼?”联通反驳向导说。

“先生有所不知,过去的确没有,但是这些年有了,而且一出现就是几十上百只。”向导认真地说,看起来不像编瞎话。

“这是为什么?”伯益插话说,他也觉得向导在故弄玄虚,一般情况下,狼群和野狗群是远离城镇的,因为它们知道自己不是人类的对手。

“这些年,年年闹水,好多时候死的人都是成批成批的,白骨遍野,最后连收尸的人都没有,这可能就是狼群出现的根本原因。”向导说。

“那也不怕。”联通说,其实是他不相信,说完就看着大禹。

大禹看看太阳,感觉这个时候就休息,实在是浪费时间了,他们的日程都是编排好的,时间本来就不富裕。按照他和联通的设计,要用两到三年时间,把闹水的地区走遍,然后绘制出地图,工程量是非常大的,因为他们不知道黄河的源头在那里。

“继续走路。”大禹对向导说。

向导虽然不高兴,但是大禹说话了,只能执行,于是一行人继续在野地里前行,到了天黑的时候,已经离开村子很远了,这里四周除了树木和草地,人影不见,就是动物也不见踪影。大禹就对伯益和联通说:“走到前面背风的地方休息,我看这个环境,不像有狼的样子。”

“就是,走了半天,连一只类似羊的动物都没有看见,狼群待在这里喝风啊!”联通接过话说。

他们是按照一般规律猜测的,但是很多事情是反常的。一般的狼的确不侵犯人群,也不会把人肉当做大餐,但是例外的情况是,这里的狼群不但有,群体还不小,正因为群体大,所以原来寄居在这里的小动物几乎都成为了它们的美餐,羊群当然逃脱不了厄运。当可以吃的食物没有了,狼群不可能饿死,就把目标对准了人群。正好这里连年闹灾,死人很多,狼群不用冒险就可以吃到尸体,当然不会放过,结果几年下来,他们的胃口适应了人肉的香味,反倒是离不开人肉了。向导虽然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他是当地人,了解某些情况。

大禹他们吃完饭后入寝了,疲劳造成了睡眠的快速。但是向导因为心里恐惧,睡的不死,因此当狼头低声召唤同伴的第一声呼叫发出之后,向导醒了过来,耳朵竖起了。这时候狼的呼叫,回应就不是一两声了。向导吓坏了,就推醒了大禹:“大人,狼来了。”

“在哪?”大禹揉揉发涩的眼睛问。

“你听,狼在招呼同伙。”向导说。

大禹竖起耳朵,果然听见了狼嚎,就招呼于飞等人起来拿家伙。

“大人,硬来不行,狼很聪明,组织的也好。”看见大禹准备和狼群厮杀,向导急了。

“你说怎么办?”大禹奇怪地问。

“告诉士兵笼火,狼看见火就不敢进攻了。火烧起来,只要有人看住火堆,别人就不耽误睡觉。”向导说。

“好,按照你的主意办。”大禹同意了,心理却在苦笑,因为他没有想到,路程还没有走多远,奇葩的事情就层出不穷了,再往前,还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奇怪的事情。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