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夏朝传说:第一章>夏朝传说第四十三章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夏朝传说第四十三章

小说:夏朝传说:第一章 作者:愤怒的玫瑰 更新时间:2024/2/15 17:31:18

夏朝传说第四十三章,最后,于彤的事情就这样解决了,但是更大的麻烦并没有结束,刚刚继任大王的启,奴隶社会国家的大旗还没有飘扬几天,就有氏族部落公开反对,居然和朝廷军队动起了刀枪,而且是战而胜之,虽然朝廷可以不在乎这点军事损失,但是启知道,政治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因为有扈氏开了一个很坏的头,为夏朝所有反对奴隶制的氏族树立了榜样,让他们有了聚集之地,有了带头人,如果不能剿除有扈氏的叛乱,奴隶制这杆大旗能够打多久就是未知数,因此剿灭有扈氏是必须的,这不仅是军事任务,更是政治任务。

最后启把朝臣都召集起来,通告他们对于反叛朝廷的行为,必须**,所有参与叛变的有扈氏子民,任何人都可以把他们杀死,没有被杀死的,俘获之后一律罚做奴隶。随后启就问大臣,谁愿意领兵去讨伐叛逆?

本来,启以一国之力讨伐有扈氏,任何人都认为这是铁锤砸西瓜的事情,不费吹灰之力,但是于彤的失败让大臣们惊醒了,原来他们认为毫无反抗之力的有扈氏,并不是豆腐,是会吃人的老虎,因此并没有如启预料的那样,大臣们奋勇出头,做剿灭有扈氏的急先锋,甚至朝堂上一度哑火,幸亏王子太康站了出来,表示愿意带兵剿灭叛臣,启的脸上这才恢复了平静。启记得自己第一次带兵征服荒服,年纪和太康差不多,事先也没有打过仗,但是却是旗开得胜,最后征服了荒服。就因为这一仗,他在朝廷有了自己的位置,为以后做大王奠定了政治基础。看来历史会重复的,现在可能轮到了太康身上。虽然太康贵为王子,但是因为没有突出政绩,不用说多数大臣不服,就是太康的四个兄弟也不服,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因此立刻下达了太康带兵攻打有扈氏的指令。

启之所以能够下达这样的任命,也不都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而是在启的五个儿子里,太康最有勇力,人也聪明。还在军队历练过,基本条件是适合的。再说了,他的对手不过是一群农民组成的部队,战斗力肯定一般,只要多用点心思,扫荡有扈氏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能够把甘地等主要叛贼活捉或者打死,就是大功一件。

至于太康为什么主动请缨出击有扈氏,主要原因是因为内斗。因为启有五个儿子,而只有他被任命为王位继承人,自然而然地会遭到妒忌,而且他的人品,才干都不足以被众兄弟佩服,尤其是最小的弟弟武功从心理就看不起他。太康人虽然聪明,只是他的聪明很少用在治国理政和如何做人上,聪明更多的体现在如何讨好启的喜好上,而且太康对于玩乐上瘾,太康迷恋音乐,舞蹈和打猎,前两个迷恋和启有关系,启的业余活动就是听音乐,看舞蹈,不仅仅是听,还喜欢创作,不仅仅是看舞蹈,很多时候自己也下场去跳,他之所以没有像后来喜欢文学艺术的某个皇帝,例如唐后主李煜,陈后主和宋徽宗那样,是启能够分清主次。但是太康分不清主次,或许是压根就不想分,因此在他的府邸里,整日会有靡靡之音。而对于政治,经济,工农业,商业和建筑交通民生等政务问题,很少关注,也懒得下功夫去琢磨,老实说,这样的人是不应该成为大王的,因为他既然对治理国家没有兴趣,就不应该占着茅房不拉屎,可是启因为他是长子,就把大王的继承人钦定在他的身上,遭至兄弟们的质疑和反对是正常的。

开始的时候兄弟们的质疑和反对并不显山露水,因此没有引起启的注意。但是做为当事者,太康的感受就不一样了,感觉大家的反对越来越强烈,为了平息反对声音,必须拿出政绩来镇服他们。偏偏在民事领域太康实在产生不了兴趣,从骨子里讨厌那些“婆婆妈妈”的事情,因此在这些方面不可能有建树,而朝廷的主要工作就是处理这些“婆婆妈妈”的事情,他就缺少了提升个人形象的机会,因此当有扈氏和朝廷的对抗出现之后,他的感觉是上天给了自己展示才干的机会,因为他对于战争不反感,甚至喜欢带有血腥的事情,这大概和他迷恋打猎有关系。

老实说,太康对于军事方面还是有一定悟性的,因此当启给他出兵的权利之后,亲自挑选了两千精锐步兵和一千车骑兵,这个阵容相比于于彤带队出击的阵容强大了不止一倍,因为正常情况下,车骑兵的战斗力是步兵的三至五倍,这说明他没有小看有扈氏,不算轻敌。启对于太康的慎重是满意的,因为启知道,只要是战争就必须重视你的对手。就这样,太康带着队伍出发了,目标直指荥阳城。

荥阳城里的甘地当然接到了太康出兵的消息。第一次和朝廷军队对决取得了完胜,在士气上的收获是巨大的,在民心上的收获也不小。原来持有和甘地相同观点的氏族,因为对于朝廷军队的恐惧,多数都是道义上的支持,除了江湖人物,。现在某些氏族开始转变了态度,看见了新的希望。既然有扈氏可以打败朝廷的正规军,说明朝廷的军队并不是不可战胜的,说明有扈氏的当家人了不起,那么启可以通过武力夺取大王的位置,甘地领导的有扈氏当然也可以,如果甘地能够做大王,是他们希望看见的,这个时候帮助甘地就可能是雪中送炭,后来可能成为“开国功臣,”更主要的是甘地坐上王位可能恢复尧舜时代的禅让制,用德政治理国家,这些都是他们想复辟的东西,因此支持有扈氏,其实就是在支持自己。持有这种观点的氏族领导人本来就不少,如今有扈氏凭一族之力能够和朝廷抗衡,他们没有理由做看客。

结果就在数日之间,已经有了五个氏族派人来和甘地联络,明确表示出可以出人,出财富和朝廷对抗。甘地当然是喜出望外,照单全收。按照乙地的计策,让他们各自组建军队,需要的时候,听从召唤。至于为什么不把这些部族的男人调到一起进行军事训练,甘地有自己的苦衷:就是有扈氏没有这个财力。因为统一组建军队需要兵器,服装和各种装备还有粮秣,这些都需要有财力支持。有扈氏虽然是个大氏族,差不多有十万人,只是财力并不强大,有扈氏的人当中,也少有巨富的商家和大地主,因此得到外来财力支持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别的氏族扩大进来,在经济上吃不消,因此乙地才提出让他们单独组建军队,这样一来,有扈氏就没有了财政负担。

但是这个时候,包括甘地在内,都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启的奴隶制并不都不好,至少在敛财方面,在工农业发展方面,就比尧舜的德政优越,因为在奴隶制的国家里,有大量的富人和家财万贯的商家,当国家出现大事的时候,这些富人和商家可以拿出巨大财富来支援朝廷,就像启之所以当时以一族之力之能够抵抗伯益领导的国家,就是因为有大批富户的支持,因此在经济上有了强有力的后盾,有了经济基础,许多困难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有扈氏也有大批的富户支持,他们就可以组建起强大的军队,就可以拥有一流的装备,进行一流的军事训练,那个时候和启较量的时候,鹿死谁手不好说了。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当初他们把道德看成救命稻草,真正关系到部落生死存亡的时候才知道,能够让他们活下去的东西是银子,不是看起来五红大绿的道德。但是此刻的他们已经不可能改变,如果能够改变观念,何必要跟启对抗?

虽然首次对峙,有扈氏打败了启的部队,但是无论是甘地,还是乙地都不会天真地认为,从此双方的力量发生了变化,有扈氏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和朝廷军队大摆龙门阵了,他们心里明白,对于朝廷来说,这样的损失不过是九牛一毛,论军事力量,物资力量,有扈氏照比朝廷相差很远,因此想再一次地打败朝廷,必须用谋略,而不是硬碰硬地进行对决。

乙地首先提出,召集各路人马头人来开会,集中指挥调度他们能够控制的军事力量和物资力量,进行统一指挥和调配,因为这一次朝廷派出的是王子太康领军,军队的数量是于彤指挥部队的两倍,真实的战斗力也许是三倍,四倍,因为太康的部队中有车骑兵。虽然他们并没有和车骑兵较量过,但是这支闻名天下的部队有多大战斗力,大家是不陌生的。从黄帝建立车骑兵部队那天开始,在正面对决中,还没有任何一支部队可以打败车骑兵,这足以说明这支部队的恐怖战斗力。但是各个投靠过来的氏族是不是愿意服从指挥,他们心里没有数,这样就需要用点谋略。乙地的想法是,要把双方的真实差距告诉各个当家人,让他们从心理感觉到这次决战的重要性,集中指挥的必要性。甘地却害怕一旦让他们知道实情,会把刚刚建立起来的信心吓退,这就反为不美了,不如暂时对他们隐瞒,等到他们彻底地加入了,进入了朝廷公布的叛军名单中,没有了退路,这个时候的他们就没有选择了,才可能真正依附有扈氏,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意识到,如果不能推翻启领导的朝廷,他们在夏朝没有了立足之地,只剩下了华山一条路,和有扈氏捆绑在一起了。

麦加支持甘地的想法,因为出身下层民众,他对于基本民众心理在想什么比乙地明白。他知道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胜可以,气势如虹,败了就可能变成群羊,一溃千里。事情到了那个时候,没有人可以制约他们,因此,有些东西不需要他们知道的时候,还是隐瞒的好,时候不到不能打击这些氏族领导人的信心。这些当家人之所以选择了背叛了朝廷,首先是对于启的新政不能接受,在生存观念上,接近于有扈氏,喜欢尧舜时期的德政体制。同时感觉到有扈氏实力强大,因为有扈氏打败了于彤指挥的正规军,差一点让他全军覆灭,跟着有扈氏,就可能重建尧舜体制,回到过去的生活。如果后一条产生动摇,结果是灾难性的。一旦羊群效应出现,没有人可以控制他们。

看见有扈氏两位当家人都反对自己的想法,乙地只能收起自己的想法,尽管在心理上他并不认可他们的判断,事实上却也只能接受,自己毕竟是客人,喧宾夺主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何况大敌当前?乙地只能暂时收起了统一部族的想法,但是明确地对他们说:有扈氏不能和太康的部队硬碰硬地对决,在军事战术上要使用计谋,他说的这一点得到了甘地和麦加的认可,他们当然有自知之明,知道朝廷军队的真实战斗力在有扈氏之上。

后来双方研究到具体战术的时候,乙地的发言权就比甘地和麦加大了,因为第一次战胜于彤的部队,计谋就出自乙地的手里,大家愿意听从他的指挥是必然的,因此甘地首先问乙地。

“大侠,在你看来,这一次我们用什么办法打败太康?”

“这个,我已经想好了,用骄兵之计。”乙地说。

“何为骄兵之计?”麦加问,他对于这些文绉绉的词汇理解不了,所以会首先发问。

“就是让敌人骄傲,然后产生麻痹情绪,最后在他们懈怠的时候,我们趁势攻击。”甘地抢先做了解释。

“如何可以让太康做到这一点?”麦加问乙地,甘地的解释他明白了,但是并不知道如何运用,所以想知道缘由。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从太康出兵开始,我们就不断地派出部队进行阻击,拦截,当然,每一次都让太康军队获胜,胜利多了,进攻顺利了,太康就可能认为我们的军队不堪一击,这个时候机会就会出现,只要我们让太康的车骑兵发挥不了作用,胜利就有了一半。然后我们用数倍的步兵和太康的步兵对阵,他的优势就可能被抵消了,加上我们利用地形熟悉的优势,可以再一次地打败官军。”

乙地解释说,至于双方部队从什么地方开始接触,最后在什么地方决战,乙地需要全盘筹划,考察地形之后才能够布置,所以他并没有具体去说,因为时候不到。

“我看这个办法可以。”甘地首先做了表态。

“当家的,听从我们指挥的氏族有几个,都是什么氏族?”看见甘地同意自己的谋略,乙地要做具体部署了,因此他必须了解手中的筹码,然后才能够制定行之有效的对应方法。

“五个,分别是:靠山,集英,上党,隗蓓,反圭。当然,还有别的氏族在口头上支持我们,这个我没有算在里面。”甘地回答,他是个做事情实打实的人,没有落地的事情不会谎报。

“这些氏族大概都有多少人?”乙地问,知道了有多少人口,基本就可以计算出有多少可以作战的适龄男人。

“少的有五万多人,多的不超过十万,总体来说属于中等氏族。”甘地回答,当时在夏朝的氏族大大小小足有几千个,最小的氏族只有几千人,最大的氏族——黄帝一族已经超过数十万,氏族人口相互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所以五帝到启都出自黄帝一族就不奇怪了,人口基数这样大,如果是外面的氏族做了大王,处理黄帝一族的社会关系就会头疼死了,估计也会被黄帝一族的势力所绑架,如果不顺从黄帝一族的要求,这个大王很难做成。甘地因为从来没有在**一级的官场混过,并不了解这个情况,如果他想到自己做了夏朝的大王,在国事上却不得不听黄帝一族的,估计做大王的勇气都会消失。在夏朝第二大氏族是炎帝一族,因此能不能够团结好炎帝一族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大问题。从黄帝开始,历代君王对炎帝一族都刮目相看,这是实力的原因,并不是历代帝王偏爱炎帝一族,而是不能不这样做。

“如此说来这五个氏族,每个出兵一千人不再话下了?”乙地听完甘地的报数,心理有数了,又说。

“一千人不会有问题。”甘地回答说,同时感觉奇怪地看了乙地一眼,心说这是小儿算数,难道乙地会不知道?

“当家的可以命令他们每一家出至少一千人的队伍,多了不限,让他们分成五路大军,按照一天出一路的打法去官军来的路上阻击。可以明白无误地告诉他们,胜负不是主要的,主要的目的是迟滞太康大军的进逼荥阳的速度。”乙地说。

“让他们去阻挡太康的大军,那一定是大败。”麦加瞪大了眼睛,感觉乙地是在驱羊入虎口,纯粹在让他们送死。

“大侠这是用骄兵之计。”甘地明白麦加没有明白乙地用兵的目的,因此白了麦加一眼,怪他胡乱插话。其实乙地之所以这样的排兵布阵,还有另外不能公之于口的目的,就是诱敌是骄兵之计必须做的铺垫,但是打仗会死人,而且当双方兵力战力不对等的时候,死的人是不会少的。乙地这样安排是为了保存有扈氏的战斗力。这五路兵马都是外氏族,遭受多大损失是他们本族的事情,打不过太康的军队说明你们战斗力不行,这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有扈氏的战斗力就是胜于你们,有扈氏能够打败于彤率领的官军,凭的不是侥幸,是硬碰硬的真功夫,如此一来,他们就容易对有扈氏的当家人甘地心服口服,最后胜利了不要争功,推举有扈氏的当家人做大王是正当防卫的。但是这样的想法只能是心理意会,不能斥著于口,即使是面对麦加这样的亲信,也不能说,免得被对方知道了小看,而且显得自己心胸狭小,也不够厚道。

甘地虽然感觉乙地这样用兵,不够光明磊落,格局气宇不算大,但是为了胜利,只能接受,毕竟他是在为有扈氏考虑,对有扈氏有利。这个时候打败太康率领大军是第一位的,德行只能往后面放了,事急从权么。

“然后呢?”麦加听到这终于明白了乙地的用意,后面的事情就不会去想了,但是他更想知道乙地后面的计谋和产生的结果。

“然后太康的大军就会一路凯歌,来到荥阳城下,随后就进入了荥阳城。”乙地微笑地说,像是在讲一个轻松故事。

“你是说,我们不战而逃,把荥阳城让给太康?”麦加大叫起来,气愤是不加掩饰的。荥阳是他们有扈氏的根据地,粮秣辎重都在这里,失去了荥阳,等于失去了根本,没有了后方基地,拿什么和朝廷对抗?这哪里是好计,简直是卖国,麦加急了。

“二当家的,听军师说完,你着的什么急?”甘地对于麦加随便打断乙地的话感到不满,因为他知道乙地之所以这样做,肯定有自己的用意。

“我们撤出荥阳的时候,会把荥阳搬空的。”乙地说着看了一眼甘地,明白甘地看明白了自己的谋略。“太康不过得到了空城。”

“就算太康得到的是空城,对他也是胜利,可是我们的损失就大了,官军可以大肆宣传了。”麦加还是不能理解乙地的用意,因此继续表达不满说。

“如果我的猜测不错,太康大军出动之后,粮秣供给是靠沿途州县,就算他们自己带有部分粮草也会很少。当他们得到荥阳之后,后方的粮秣供给自然中断了,因为靠近荥阳的州县都听我们的号令,没有人会给太康运送粮草的,一支没有饭吃的军队,最着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一次乙地把目标对准了麦加,眼睛直盯盯地看着麦加。

“他是王子,有权利命令附近州县给他送粮食。”麦加回答。

“不错,太康是有这个权利,附近州县也会有人服从命令,但是这里有个最大问题,两军交战的时候,送粮食是需要军队护送的。附近州县那个州有大批护送粮食的军队?没有军队护送,粮食如何会到达荥阳城内?粮食到不了荥阳城里,太康的军队还是没有饭吃?一支没有饭吃的部队有什么战斗力?”乙地发出了一连串的提问,这些提问就是他要解答的战术核心。

“这个时候太康会知道他得到了荥阳,实际上背了个大包袱。如果退出荥阳,一路上风风光光地杀来,其实是空忙一场。坚守荥阳,不用说出城作战找不到我们的部队,就是我们的部队摆在那里他也不敢打,因为他的部队在饿肚子,而我们出城的部队就需要做一件事,切断太康大军的粮食补给,最后太康部队只能是落荒而逃。这个时候我们趁势追击,还不是痛打落水狗?”

“军师这个谋略非常不错,一路上取得接连胜利的太康,哪里会想到我们在给他挖个大大地陷阱?”甘地听到这接过乙地的话,兴奋地说,似乎胜利就在眼前了。如果再次打败了太康率领的车骑兵加步兵的部队,启就该想一想了,对有扈氏动粗是不是最好的办法。“这一次打败了太康的部队,给启的震撼肯定是巨大的,他会不会停止军事行动和我们谈判?”

“有这个可能。”乙地点点头说,随后道:“我们就告诉启。谈判可以,有扈氏只有一个条件:像尧舜在的时候那样,有扈氏要地方自治权。”

“我看可以,如果启的部队不能打败我们,屡屡受挫,这个条件对他来说没有多大损失,夏朝的国家这样大,不用在乎我们这一两个州县的管辖权。”甘地兴奋地说,如果能够谈判,启能够答应他们的要求,毫无疑问,有扈氏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夏朝所有的氏族中,成为独树一帜的标杆。他甘地自然也就成为一方霸王了。

“我看事情不一定会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情况变化,太康他们进城之后没有粮食,难道不会出城去抢?”麦加看见方案一边倒像好的方向预测的想法,抢过话说。“”再说了,城里的粮食也不会断绝,因为住在荥阳城里还有三分之一的居民不是有扈氏氏的,他们不一定会服从有扈氏的命令。

“朝廷的军队当然会出城去抢粮食,只是城外的百姓居住是散状的,太康必须把军队分割成很多小股部队,如此一来,战斗力就失去了,等于给我们创造了歼灭他们的机会。我们可以组织部队,一股一股地吃掉他们。”乙地笑着说,麦加说的现象他已经预估到了,倒是希望这种现象出现,因为太康部队什么时候出城抢粮食,他们会在第一时间获得情报,那个时候在什么地方打仗的主动权掌握在他们手里,朝廷部队的可怕战斗力是他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当他们分散开来,单兵作战的时候,战斗力下降是不可避免的,这不正是有扈氏需要的?

“不用怀疑了,我看军师的办法可行,我们要立刻行动,因为就算太康的部队行动慢,半个月时间也会来到荥阳的,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浪费时间。”甘地打心理感觉乙地的办法不错,因此不再迟疑了,就打断了麦加的话,下达了最后命令。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