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夏朝传说:第一章>夏朝传说第四十二章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夏朝传说第四十二章

小说:夏朝传说:第一章 作者:愤怒的玫瑰 更新时间:2024/2/14 14:22:09

夏朝传说第四十二章,因为职业的习惯,于彤对于充满嗜杀的江湖是不陌生的,知道这些侠士都有自己的信仰,无一例外地都把劫富济贫,匡扶正义,替天行道当做自己的道德标准,因为出身贫民者多,他们骨子里仇恨贵族和有钱人,在这些人的眼里,有钱人是为富不仁的,而维护道德又是他们必须遵循的使命,因此这些人大多数是保守势力的护卫者。在尧舜时期,江湖之所以平静,就是因为尧舜的治国纲领是德政,贫富差距不大,这符合他们的道德要求,因此他们除恶的对象是某些横行乡里的恶棍,是鸡鸣狗盗之徒,对于朝廷的要求是配合的,很多人甚至自动成为朝廷秩序维护的卫道士。

但是启当上大王之后,最明显的变化是保护富人聚敛钱财的合法化,这样就形成了社会上的两极分化。其次是启公然把人分成多个等级,打破了尧舜以来一直提倡的人人平等。第三个是大批的奴隶出现,奴隶是没有自由的,处于社会最底层,有的奴隶生活只能用悲惨来形容,这种情况是侠士们不能容忍的。侠士们是不会探究穷人为什么贫穷的根本原因,第四是对原有道德的公开蔑视和颠覆,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合理的。这些实质性的改变,和侠士心理想看见的美好社会是风马牛不对头的。

侠士的思想意识首先是道德高尚,因此当他们做事情,包括杀人,为什么理直气壮,就是感觉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当启打破这个制高点,其实是在剥夺他们使用幻觉的权利,因此和朝廷对立就成为必然。仇视一切被朝廷任命的官员也就成为必然,至于维护朝廷生存的军队,当然是最大的敌人。

作为将军的于彤,当然不会缺少敏感性的,听说大批侠士进入到荥阳城里,立刻想到他们是来相助有扈氏,和他们对抗的。于彤不相信,这些单打独斗各个都是好汉的侠士会和他的军队摆开战场较量,因为于彤明白,和善于集团作战,经过精密配合演练的士兵比较起来,侠士在战场上较量并不占优势,因为他们每个人都习惯了自己做老大,集体意识很差,这样的人上了战场就是乌合之众。他相信,侠士明白自己的弱点,不会拿鸡蛋碰石头。

既然双方不能在两军阵前去厮杀,他们来到荥阳干什么?避难?不可能,凭江湖义士们的骄傲性格,怎么可能寄居在别人卵翼下苟且偷生?就是战死,他们也必须保持高尚的节操。呐喊助威?这也不是侠士的个性,做惯主人的他们,天马行空惯了,不可能作战场的陪衬。如此地挨个排查之后,于彤下出了一头冷汗,感觉一双双黑手正在袭来,而目标是自己。暗杀?这个正是江湖侠士擅长的,也是有扈氏大军做不到的,如果自己悄悄地死在军营里,部队的使命也就结束了,打击是致命的。

虽然这一切建立在猜测之上,但是于彤明白小心没有大错。自己的中军帐在军营里是醒目的,找到主帅的营帐太简单了。于彤决定从今天开始,改变以往的住宿方式,不能给侠士们留下任何机会。当然了,仅仅躲避不是办法,还应该选择主动攻击的方式,因此于彤招来自己的副手,让他组织弓弩手,火炬队,一旦夜间出现骚乱,点燃火炬之后,最有效的杀敌工具莫过于弓弩了。

乙地和甘地绝对不会想到,于彤会是这样地狡猾,警觉性这样高,很快就猜出了他们的计谋,让他们的安排功亏一篑。

这天晚上的夜漆黑漆黑的,一颗星星没有,于彤躲入一个小型军帐里入睡了,第六感觉告诉他,这样的天气容易出事,因此他睡觉的时候盔甲都没有卸掉。果然到了午夜时分,大军帐方向传来喊声。于彤一个鹞子翻身坐了起来,拿起身边的宝剑走出营帐,这时候大军帐方面的火把已经点燃,厮杀声不断传来。于彤就带着卫兵像喊杀声方向走去,但是当他走近大军帐的时候,喊杀声消失了。副将看见于彤到来就报告说:有一队隐形人偷袭大军帐,被发现后仓皇逃走了。

于彤听后皱起了眉头,因为按照他的设想,至少应该捉一两个俘虏,或者看见一两具尸体,结果什么都没有,让对方来去自如,这说明刺客的本事是不错的,在被包围后还能够全身而退,如此说来他们没有受到重大打击不可能认输,只是你很难猜到他们什么时候会再来。

“将军,是末将无能,让刺客跑了。”看见于彤不言不语,副将知道于彤生气了,连忙检讨。

“不管你的事,是我小看了他们。”于彤当然不会把责任推给下属,那不符合他的性格。他手下的将官士兵之所以愿意跟他打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于彤敢于承担责任。“睡觉去,刺客今天不会来了。”

其实,就在刺客进入于彤大军帐的同时,麦加率领的两千士兵已经在外面埋伏,就等待刺客得手,军营大乱之后浑水摸鱼,给予于彤的军队以突然杀伤,这就是乙地提出刺杀主帅的想法之后,甘地增加的内容,当然,这个增加的内容甘地是告知了乙地的,乙地经过短暂地思考同意了方案。但是乙地做事情比甘地细致,他准备的不是一套方案。心知如果刺客的刺杀没有效果,伏兵就不要露面,乙地给予麦加的命令是,撤走埋伏大军,准备第二套诱敌深入的方案。这个方案就是让麦加的军队在于彤进军荥阳的半路上进行阻击,当然,这种阻击是个假象,但是麦加率领的军队必须真打,否则很可能被于彤看出破绽,后面的计策就不容易实施了,麦加这支部队就是乙地为于彤准备的诱饵。乙地相信这个诱饵足够大,能够刺激于彤的胃口。

后来的结果真的被乙地料中,刺客的确进入了于彤的大营,也找到了中军大帐,但是当刺客冲到里面去的时候知道糟了,因为宽大的中军大帐空无一人,似乎于彤早就有了准备,他们只能仓惶撤退,但是行迹被巡视的士兵发现,灯笼火把瞬间就被点燃了,于彤的副将率领提前准备好的弓箭手冲了过来,迅速地组成了包围圈,如果换做一般的士兵,惊慌失措是免不了的,最后的结果不是被俘,就是被杀死。可是这几个前来行刺的江湖义士杀手都是顶级剑侠高手,他们没有慌乱,也没有聚集在一起像外面突围,而是分头行动。这些人本来组织性就不强,协作能力基本是零,如果聚集在一起突围,只会让目标集中,容易成为靶子,他们的强项是单打独斗,这一分散突围,正好发挥了个人的所长,又拆散了目标靶子,因此凭借着高超的武功,顺利地杀出了重围。虽然有人受伤,但是没有一个人战死或者被俘,算是不幸之中大幸了。

麦加看见他们的时候,领头的剑侠暂短地叙说了刺杀失败的经过,随后离开了麦加他们,找地方治伤和休息去了。麦加明白,此时此刻留在这里,容易被于彤的大军发现,下令拔营,去执行第二套方案了。

本来于彤的打算是早晨早一点开饭,趁着太阳刚刚出来,天气凉爽的时候出发,争取下午太阳没有落山的时候赶到荥阳城外,然后扎营,休息一个晚上,第二天攻城,但是因为刺客闯营,大家都没有休息好,就对于原定计划做了修订,第二天并没有命令士兵起早,因此吃过早饭之后,太阳老高了才出发。但是他们并没有走多久,前哨带队的尉官就派士兵来报告:大路上出现了有扈氏的部队,他们无法行进。

于彤听见汇报感觉奇怪,因为昨天二十里之内派侦查兵哨探过了,并没有有扈氏的军队,怎么一夜之间就出现了有扈氏的部队?这件事透着邪门,就亲自打马向前,和前队的士兵相遇之后,下马登上了高高山丘,一切就了然了,士兵说的不错,前面大路上不但有有扈氏的军队,人数还不少,足有两千多人。虽然感觉奇怪,对方军队人数多于他们,于彤也并没有把有扈氏的军队放在心上,心说正好可以试一试有扈氏军队的战斗力,就派士兵去通知后面的部队加速前进,准备吃掉面前这股敌人。

麦加率领的部队早在大路上布置好阵势,他接受的任务是引诱于彤大军进入野狼谷,他本人却想试一试朝廷军队的战斗力,因此自己站在队伍的最前面。麦加使用的兵器是托天三股叉,因为他原本是猎户出身,打猎的时候,专门以猎取虎豹等大型动物为对象,天生的力气大,有勇力,就是因为勇猛过人,由一个普通的猎户坐到了有扈氏第二把交椅上,因此平日对自己的武功,勇力是很自负的。

于彤看见有扈氏大军到来,一马当先地走在了自己队伍前面,手里拿着熟铜棍,面对麦加的时候,一脸冷笑。

“来将通名,本将军棍下不死无名小卒。”这样的报号既是出于礼节,也有震慑对方的意思,告诉对方,自己是这支部队的主帅。

“我是有扈氏二当家麦加是也。”麦加回答说。

“天兵到此,还敢抗拒,二当家不要命了?”于彤大声地说,随后挥舞了一下熟铜棍。

“你们无端犯我疆界是何道理?”麦加也舞动了一下托天三股叉,没有示弱的意思。

“你们有扈氏不服朝廷管辖,举行叛乱,杀死朝廷命官,罪在不赦,不下马就擒,还敢狡辩?”于彤怒斥地说。

“将军不要惩口舌之争,有本事打败我再说话。”麦加冷笑地说。

“好个狂妄的家伙,看本将军取尔狗头。”于彤说完抡起熟铜棍就冲了过去,对准麦加的天灵盖就是一棍。于彤也是天生神力,从小跟随父亲于飞练舞,棍棒功夫绝对一流,这一棍打下去有泰山压顶般的气势,自带风声,威势逼人。

麦加同样是行家里手,看见于彤的大棍势大力沉,不敢怠慢,舞动托天三股叉就迎了过去,把叉当棍用,使劲力气架住了于彤的熟铜棍,就听一声闷响,双方都感到气血翻涌,各自退后一步,都知道遇到了劲敌。因为这一招纯粹是硬碰硬的招数,没有任何取巧的可能,双方凭的都是真功夫。在武功上有一说:叫做一力降十会,就是说,力气大的,胜于技巧高的。双方第一次出手就是真刀真枪,都明白对手不是吃干饭的。

如果单纯的使用力气,于彤和麦加的力气在伯仲之间,谁也不容易打赢谁,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但是当双方力气相当,武功技巧就发挥作用了。于彤的棍法砸,刺,扫,点都是在父亲于飞的指点下,从小一步步练习的,套路纯熟,而且“于家棍”在很多方法上都有独创,此时于彤的棍法已经高于于飞了,达到自己武功的最佳境地,因此十几个回合之后,于彤发现了麦加的弱点:力气足够大,但是技巧不足,所以他开始改变战术,不是一味地和麦加拼力气,这样一来麦加开始落于下风了。

麦加的弱点是自己的功夫没有得到高人传授,完全靠在和野兽搏斗时候练出来的,虽然他练习武功的天赋不低,但是并不是那种聪明绝顶的武学奇才,因此创造的招数对付野兽的时候绰绰有余,但是面对于彤这样的高手就相形见绌了。麦加很快发现了自己不是于彤的对手,知道这样打下去时间长了,要么被杀,要么成为俘虏,何况自己的任务不是和于彤硬拼,而是引诱于彤的大军进入野狼谷,因此虚晃一枪,加速出招之后开始了撤退。

于彤已经占了上风,看见麦加逃跑,自然不肯放过,就指挥大军对麦加的军队进行攻击。于彤的部队人数虽然少于对方,但是士兵都是久经沙场的军人,麦加指挥的有扈氏部队是农民和城市贫民刚刚转化的,多数人参加训练不过有半年之久,真正上过战场的士兵就更是缺少,因此虽然在拼力抵抗,但是我们说过,战场拼杀不是靠勇敢就可以打胜仗的,何况主帅已经带头逃跑,士兵当然就缺少了决死一战的勇气,因此在于彤大军的攻击之下,很快就呈现出败退之势。

看见有扈氏的士兵果然是乌合之众,于彤的心理乐了,就指挥军队一路猛追。这一来旷野上热闹了,前面是大批的人在跑,后面的是大批人在追,从逃生的理论上讲,跑的快的一定是逃跑的人,因为那是关乎到性命的行为,谁都会使出吃奶的力气。而追赶的人没有这个心劲。追上固然好,追不上也没有损失,因此双方的距离渐渐地拉开了。但是这个时候的于彤不是得意忘形,稍稍地用点心思就会发现,有扈氏的军队虽然一路狂奔,队伍并没有散,基本上还是聚堆在跑,这其实就是漏洞,因为从败兵逃跑的理论上说,他们应该是四下逃散才合乎逻辑,聚堆逃跑第一是目标大,容易被对方追到。第二逃跑的人,为了活命,应该是自己顾自己,哪里还有团队意识?

于彤之所以没有关注这些细节,首先是心理上认定有扈氏是穿着军装的百姓,从骨子里轻视对方,其次是和麦加交手之后,麦加显然不是对手,主将如此,士兵会好到哪里去?第三是于彤不想让这支部队回到城里,这会对他后面的攻打荥阳带来负担,因此于彤想消灭或者活捉对方。俗话说利令智昏,因为有了这些想法,当然就希望尽快把麦加的部队歼灭。但是他忘记了,麦加率领的逃跑大军并没有往荥阳方向跑,而是逃的反方向,这其实也是破绽。

有扈氏的部队越跑越快,于彤的部队越追越紧,虽然追不上,但是还是紧紧地咬住了。越过前面的开阔地之后,进入了山区,眼看着茂密的森林大片大片地出现,于彤担心在树林的掩护下,有扈氏的部队会借机消失,就命令部队加紧追击,这样一来,自然就落入到了乙地的计谋之中,因为有扈氏的大部队就在前面的狼牙谷里埋伏。这道谷口在外面的时候是看不出来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谷口进入的时候,开口很大,两边的山坡地势平缓,山上树木也不密集,因此不容易进行埋伏。但是拐过一个弯之后,山势地形变了,两边突兀的山峰陡峭壁立,山上林木也格外茂盛,于彤不是本地人,不会知道狼牙谷秘密,开始的时候被迷惑是正常的。

但是当他的大军追入险峻的峡谷之后不久,于彤看出来了形势不对,多年的战场经验提醒了他:突然变化的地势潜藏着看不见的危险,因此发出命令,让部队停止前进,只是时间有些迟了,他的部队有三分之二进入了险境,但是也幸亏他当机立断下达了停止前进的命令,才没有让部队进入绝境。

在山上埋伏的有扈氏大军,总指挥就是甘地本人,他本来是准备于彤的军队全部进入深谷,然后扎好谷口来个瓮中捉鳖的,没有想到于彤下达了停止追击的命令,知道不好,只好下达了攻击的命令。居高临下的有扈氏军队扔下了事先准备好的巨石,箭雨也从密林中射出,在这突然袭击之下,于彤率领的部队,不少士兵死于巨石和弓弩之手。这个时候就要看指挥官的临机判断了。

面对这突然出现的攻击,于彤开始的时候有些慌乱,但是很快大脑镇静下来,命令没有进入谷里的少数部队张弓搭箭,准备迎战封锁谷口的有扈氏军队。这一次于彤的判断是准确的,他的命令刚刚下达,埋伏在口外的有扈氏部队已经冲了过来,但是被于彤后续部队的箭雨阻挡了前进的脚步,冲在前面的士兵倒下了不少。这不仅是因为双方军队的距离近,还因为于彤部队使用弓弩的能力远远超过有扈氏的步兵,还因为有扈氏的部队没有盾牌掩护。

于彤一边命令少数部队抵挡封锁谷口的大军,一边命令进入谷里的部队往外面突击,虽然里面的部队死伤惨重,但是毕竟有一部分部队还有战斗力,当这部分部队从里面杀了出来,于彤就命令所有的部队像外面冲击。这个时候就看出甘地的军事指挥能力过于一般了。当于彤的部队遭到巨石和箭雨的袭击之后,部队整体是慌乱的,如果这个时候下达攻击的命令,居高临下的向下冲击,谷里的部队是没有多少还击能力的,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一味地命令士兵投掷巨石,释放弓箭,妄想在自己士兵不会受到伤害的情况下,全歼谷里的于彤大军,因为他相信自己另外一支堵截谷口的部队会封住谷口。其实这个时候在前面逃跑的麦加部队已经回过身来,只要他们回头攻击,甘地的伏击部队从两面山上往下面冲击,在三路大军的攻击之下,于彤的部队只能是全军覆灭,但是最好的良机被甘地给耽误了,结果就让没有死于弓箭和巨石的部队和于彤汇合了,形成了像外突击力量。

于彤看见里面应该出来的部队出来的差不多了,当然不敢耽搁,因为他明白,如果部队没有力量,想冲出外面的封锁是难的,现在活下来的士兵已经聚集在一起,此刻再不出击就没有机会了,因此他一马当先地像外面冲去。看见主帅不要命的像外冲击,士兵当然就不惜命了,这是榜样的作用。在于彤大军疯狂的冲击之下,封锁谷口的部队虽然也在拼命阻击,但是还是失败了,因为于彤的军心稳定下来。于彤部队士兵的作战能力是高于有扈氏军队的,就这样,于彤率领活下来的五百多人冲出了包围圈。

这是有扈氏的部队成立以来,第一次和官军作战,虽然没有达到全歼于彤部队的任务,但是消灭了于彤部队近五百人,算是大胜了,至少对于提升有扈氏士兵的作战信心是有巨大的作用的。

于彤就惨了,主力部队差点被歼灭,辎重损失殆尽,剩下的部队无力作战了。自己虽然留下了生命,但是面对如此的惨败,作为主帅是没有办法对启交代的。按照启制定的法规,军队主帅作战失败,最轻的也要受到流放处罚。尽管如此,于彤却没有别的选择,因为这次失败,主要是因为自己轻敌造成的,这个责任自己不担是没有道理的。当然,他也有另外的选择,那就是投降有扈氏,只是那样一来,一世清名毁掉了,而且从骨子里他是看不起有扈氏的,当然不会走这条路。

当于彤没有回到京师的时候,启就得到了沿途官员的报告,知道于彤打了大败仗,开始自然是震怒的。堂堂朝廷军队,败给由民众组织起来的有扈氏手里,是绝对丢脸的事情,政治上的损失同样是巨大的,因为有扈氏的胜利在告诉天下反对奴隶社会的氏族和诸侯:朝廷军队战斗力平平常常,有扈氏能够打败他们,自己的氏族当然也可以,这会增强他们反抗朝廷的信心,增加朝廷治理国家的难度。如此说来,于彤的确罪不可赦。可是当联通知道消息之后前来沟通,却是极力反对处死于彤。

“大王,于彤战败固然应该按照刑律处置。但是大王应该知道,于家一门对于大王是忠心耿耿的,在大王最困难的时候,于将军回归,率领弱兵固守雎阳,才为大王后来的胜利打下了基石,这样的功劳是无可匹敌的,就因为一次小败而杀了于将军,会让很多人寒心的。”

“叔叔说的是情理,但是孤王治国靠的是法律,如果于彤战败不处理,以后别的将军犯下大错,孤王何以处置?”启冰冷地说,并没有给联通面子,尽管他从心里也不想处置于彤,可是他知道,在朝廷的将领当中,论对朝廷的忠心,打仗的技能,于彤属于上乘的。但是作为大王,不能因为自己的好恶就轻视法律和军纪,那么以后谁还会把法律,军纪当回事?

“大王说的当然有道理,但是大王应该知道,当今天下处于骚动时期,大王要想坐稳江山,军心稳定是首要的。于家从于飞开始就对朝廷忠心不二,为夏朝建立立下大功,这样的将军在军队中是不多的,这次保护了于彤,在某种程度来说就是稳定军心。当然,适当地处理是必须的,否则以后没有人会把军纪当回事。老臣的意思是,要处理,但是不宜过重。”于公于私,联通都不会允许启杀死于彤,在雎阳保卫战中,自己虽然是主帅,但是联通明白,没有于彤的舍死忘生,雎阳是守不住的,从这一点来说,他必须保护于彤,否则良心过不去。

启想了想,感觉联通说的不无道理。尤其是联通点到政局不稳,军队的确是朝政稳固的压舱石,如果因为杀死于彤,造成军队离心离德,就因小失大了。

“叔叔的说法当然有道理,在叔叔看来,如何处理于将军?”

“撤职,让他留在军队当名小兵。”联通回答说。

启当然明白联通为什么提出这样的处置,因为只要于彤留在军队里,军心就不会乱,如果随后和有扈氏进行战争,需要的时候,于彤还可以出来带兵,点头同意了。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