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夏朝传说第四十五章小说:夏朝传说 作者:愤怒的玫瑰 更新时间:2024/2/17 16:01:28
夏朝传说第四十五章,启做梦没有想到,一直高奏凯歌的太康大军,突然间就大败而归了,如果说于彤的失败他觉得是个意外,没有特别放在心上,太康的失败彻底地把他打醒了,让他知道了,有扈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叛军乱匪,而是真正的劲敌,甚至是可以和他争夺江山的对手。过去的小觑是自己犯了战略上的错误,轻视了对手。 当初自己和伯益争夺江山的时候,伯益也是在政治军事,经济全面占据上风的情况下被自己打败的,历史不是不可以重演?是会经常重复的。启仔细想想太康的失败,感觉有扈氏里面的确有高人,如果没有高人,如何把一个天大的计谋设计的天衣无缝,而且无解,这样的对手,太康打不赢是正常的。就因为这样想,启并没有处置太康,虽然这样做招致了某些大臣的不满。 最后启只能去请教联通了,尽管联通不懂军事,不会打仗,但是启知道,他麾下的所有大臣的智慧加一块也没有一个联通管用。联通因为身体的原因,现在基本上不参与朝中之事,只是在家里侍弄自留地里的花草和庄稼,闲暇之余,哄哄孙子,到也自得其乐。如果按照功劳,他是所有朝臣之冠,但是因为看透了世情人生,从来不参与官场之争,联通做人过于豁达,对于名利看的很淡,因此日子才过的逍遥,只是他又不同于不问世事的隐士,肚子里有“干货”如果不是启有事情启会想起他,他看起来就是个年逾古稀的退仕老人,没有人会知道他是夏朝第一谋臣。 因为不用上朝,启有事情找联通的时候,多数时候是来到联通家里,然后两个人就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一边喝着茶,一边谈事情。联通的儿女因为没有政治才能,联通也就不允许他们出去做官,都在家里务农,一家人倒也过得其乐融融。此刻看见启走了进来,联通明白朝廷又有大事发生了,就命令女奴摆好碗碟,沏好热茶,两个人照旧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开始了谈话。 “叔叔,真的羡慕你的生活。”启喝了一口清茶说。茶是联通自家地里种植的,经过联通的指点,家奴种的茶品质一流,启也非常愿意喝联通种的茶。 “我也羡慕我的生活,只是大王过不来我过的日子。这是由一个人性格决定的。”联通笑着说,对启的赞美并不推辞。“这个世界上的人们,热衷于你挣我夺地争夺利益,他们到死也弄不明白,一个人获得利益的多少是由大脑决定的,不是靠屁股。” 启听见联通这样说,一口茶差点喷了出来,感觉联通就是能够把事情看到底。“精辟,绝对的精辟。” “算了,大王不用夸我了,你找我是不是遇到麻烦了?”联通知道没有事情启是不会来他这里的,他日理万机,忙的要死,哪里有闲工夫找他来品茶,聊天,就实话实说了。 “叔叔听说了吧!太康率领的大军又败在了有扈氏手里?”启之所以用了一个又字,是因为在这之前,于彤也败了。“我没有处理太康,朝堂上不满的声音很多,说我对朝臣严格,但是对于军队的官员却过于宽松,我想听听叔叔的意见。” “我的意见就是不处理,因为责任并不全在他们身上。多数朝臣们没有打过仗,不知道打仗的胜负不一定在带兵的将军身上。我虽然也没有亲自带兵打过仗,但是参与的战争不少,所以我知道,打胜仗其实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例如这两次败仗,其实大家都有责任,都把和有扈氏的打仗看的过于轻松了。以为我们是朝廷的正规军,对方是乌合之众,完全可以以泰山压顶之势,完胜对方,根本就不明白,朝廷整体实力当然强于对方很多,可是并不能因此就说,轮到某一次战争就一定会赢,如果因为整体实力强于对方一定可以赢,大王就不可能打败伯益,当时伯益和大王对比起来,整体优势强大很多。” 联通说到这,不以为然地地笑了笑,他的确没少参与打仗,但是也没有过一次,亲自上战场,固守雎阳,局势十分危急的时候,他也没有杀过一个敌人。但是认识他的人,没有一个不觉得他是个军事奇才,是最会打仗的人。 “叔叔说的没有错,的确是吃透了战争。”启听见联通的这番议论,不自觉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许。“那么在叔叔看来,这两次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不是太康的失败,你这样问我,我还真回答不了,听说太康大军也败在了有扈氏手里,我当时的确吃了一惊,认为在夏朝的土地上,能够和朝廷军队一较上下的部队绝对不会有的,何况这次太康率领的军队中还有车骑兵。但是当我知道了整个战争过程,就不这样看问题了,因为两次战争的失败,都有一个根本原因:战争的主动权从一开始就不掌握在我们手里。” “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有扈氏手里?”启反问了一句,他的确吃惊了。作为大军事家的启当然明白,如果战争主动权掌握在对方手里,无论在战术上做的多么精妙,你都很难取得胜利,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 “就是这样。”联通用肯定的语气回答,随后又说:“大王可以想一想,看起来我们是进攻的一方,对方应该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两次大军进攻的时候,在什么地方打仗,战争的规模大小,什么时间打,一直由有扈氏说了算,因此我们的大军才一次次地着了道,最后是欲进不能,欲退也不能,这样的战争如何能够打赢?” 启听到这感觉联通的分析的一针见血,就问:“为什么会是这样?” “因为我们把占领荥阳城作为目标,而有扈氏把打败我们作为目标,这样一来,他们的行动自由多了,加上占据天时,地利和人和,我们焉能不败?”联通解释说。 “叔叔是说他们占据天时?”启感觉意外,因为他觉得,夏朝的天意在自己这一边,多数贵族,富户都是支持自己的,否则自己也就不可能打败伯益。 “我说的天时是在有扈氏控制区域的天时,他们那里的官员,氏族当家人,百姓都是支持甘地主张的,甘地反对奴隶社会制度,当然在夏朝还有不少人也反对这个制度,现在这些人都聚集在以荥阳为中心的区域里,形成了强大的保守势力,因此在那个区域里,有扈氏的当家人甘地是拥有绝对民意的,这就是我说的他们占有天意的原因。” 听见联通这样地解释,启知道联通说的没有错,他们的军队走进那个区域,的确得不到任何帮助。“如此说来,打败有扈氏岂不是要大费周折?” “当然。”联通同意启的观点,然后接着刚才的话题往下说:“我们就是把朝廷的部队都派过去也没有用,因为有扈氏可以不和你交战,你就是铁拳,当你打在棉花堆里,也只能是有力气使不上。而他们的军队可以四处游动,寻找时机,因为有当地人支持,他们不会没有饭吃,不会没有地方睡觉,这样一来,主动权仍旧掌握在对方手里。” “按照叔叔的说法,我们岂不是拿有扈氏没有办法了?”启问。 “那到不是,有扈氏当然也有自己的弱点,但是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联通说到这,眼睛里露出狡猾笑容。 “叔叔一定是有了好办法。”启看见这熟悉的目光,明白联通有了好主意,忍不住打断他的话说。 “我的办法就是剪除有扈氏的羽翼,缩小包围圈,让有扈氏成为孤军,最后让他们找我们决战,这样战争的主动权一开始就捏在我们手里,我们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联通说完大笑起来,这个想法他已经思虑了很久,就是启不来找他,他也会找启说出去的。一个好主意长期憋在肚子里,会把肚皮撑破的。“为什么必须剪除有扈氏的羽翼?如果仅仅理解为削减有扈氏的帮凶,看问题未免过于狭小了,有扈氏之所以可以游刃有余地掌握战争主动权,就是他们在这些部落的配合下,有足够大的活动空间,如果我们压缩了有扈氏的活动空间,有扈氏的游击战肯定死亡,到了那个时候,他们要么投降,要么就是和我们硬碰硬的对打,当主动权回到朝廷手里,有扈氏哪里还有生路?” 启惊讶地听着联通的宏观大论,联通虽然没有一句说出战争的具体战术应该如何实行,但是他的战略大格局却是如此地清晰,让启刹那间心知肚明了,这场对有扈氏的战争应该如何进行,启感觉联通的建议就是鬼斧神工。作为一个军事战术的局外人,联通对于战争的洞悉能力,全面谋划能力,不能不让启自叹不如,心理明白,这种能力只能是与生俱来的,是天赋造成的。试想一下就明白了,联通说的是多么正确。不管是于彤,还是太康的失败,都是因为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在对方选定的时间地点和战争方式下进行的战争,似乎他们的指挥官成了有扈氏的当家人,这样的战争焉能不败? “叔叔果然是洞若观火,一目了然,如果开始就像叔叔讨教,也就不会出现两次战争大败。”启发自内心地说。 “非也非也。如果没有他们的失败,我开始就说出这番宏观大论,大王一个字也不会听进去的,我也不会说的,因为当你说的话和放屁一样,你有必要去说么?我为什么这样说?道理很简单,因为当时整个朝廷,包括大王,都认为朝廷攻打有扈氏,是烂泥塘里捉螃蟹——手拿把掐的,十拿九稳的事情,用不到费那么多事,朝廷的天兵一到,有扈氏就会土崩瓦解。”联通不以为然地反驳了启的观点,他知道谋略家最大的悲哀就是超前的认识,当你的观点没有造成事实的时候,没有几个人会认同的,这个时候无论你说什么都等于零,因为你不可能改变大众的认识,所以联通才反驳启的话。 启当然不是大众的认知水平,因此对于联通的反驳是认账的,知道包括自己在内,就战略思维布局上,没有人是联通的对手。 二 启本来是个自负的人,一般人在他眼里就是蠢货,当然,联通除外,因此对于联通是有些妒忌的,如果联通是个稍稍有野心的人,启是不会让他活在世界上的,因为他不会允许世界上有两个同等聪明人并立于世,这样他晚上睡觉都要睁眼睛。好在联通的生活标准是自由自在,我行我素,对于名利看的明白,对启的地位,统治没有任何威胁,两个人才能够相安无事。后世的很多聪明帝王,都有启这种观点,因此不止一次地出现了天下大定之后,功臣谋士遭到屠戮的惨剧。 从联通那里取回“真经”之后,启把自己关在后宫里思索了半天,直到脑海里形成了完整的作战方案,才命令把太康,郜林,于彤,突突等人叫到身边。这个时候的启已经意识到,两次战争失败,自己应该负有主要责任,是战略方针不明确造成的轻率出兵,最后导致了损兵折将,因此不应该怪部下无能,所以他非但没有追究他们的责任,仍旧要委以重任,重新启用于彤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这四个将领中,于彤被处置的最狠,撤职当了普通一兵,但是于彤没有任何怨言,这是他能够被重新启用的原因之一,因为启感觉于彤忠于朝廷,也就是忠于他。一个还算有本事的将军,对他忠诚,启没有理由不重用,这是启的聪明地方。 “找你们来,是要告诉你们,这两次战争的失利,责任并不都是你们的,因为你们碰到了厉害的对手,孤王也轻视了对方,这是造成军事失利的主要原因。因此这一次和有扈氏较量,要重新布局,孤王亲自挂帅。” 听到启在检讨战争失利的原因,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几个将领感觉意外,如今听说启要亲自挂帅,眼中纷纷露出喜悦之色。一来他们对于启的军事能力一向佩服,知道启在年轻的时候就是战场上的一流将帅,初次出兵挂帅二十不到,却率领三千兵马征服了整个荒服地区上几十万人口,这样的战绩至今没有人可以做到。然后在和伯益的交锋中,以弱胜强,完败伯益,夺取了江山,建立了夏朝,这又是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大军出征有了这样的统帅,当然就没有不胜利的道理。第二,就算战场上再一次失利,他们不用提心吊胆了,因为他们只是战争的执行者,负主要责任的是启本人。面对这样的利好没有不高兴的道理。 “孤王的战略意图是:这一次朝廷要彻底解决有扈氏的问题,用泰山压顶之势痛击有扈氏,一战解决有扈氏的所有问题。” 启之所以这样告诉众位将军,就是想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战略意图,让他们知道自己有解决有扈氏问题的决心。 “这次,朝廷大军兵分四路,孤王亲自统领一路从东路进兵,王子太康率领一路从西路进军,郜林将军率领大军进军南路,于彤将军指挥的兵马负责北路,每一路大军率兵两千,外加一千车骑兵。余下的部队留守京城。” 大家听到这样的兵力分配都很兴奋,因为不仅仅是启亲自担任主帅,兵力还增加了四分之三,这是朝廷所能动用的机动兵力的最高限度,因为启重新归位之后,为了减少朝廷开资,裁撤了崇族和伯益作战时候招募的大部分部队,现在朝廷的军队全部兵力也只有两万人多一点,而这次动兵启要调动兵力近一万多人,足见启对这次战争的重视。 “四路大军的战术行为以稳扎稳打为主,具体的执行方法是:先不碰有扈氏的主力,扫清外围,率先剿灭靠山,集英,上党,隗蓓,反圭等氏族,第一步是剪掉有扈氏的羽翼。然后再打歼灭战。” “大王,我们攻打这些归附有扈氏氏族的时候,有扈氏会不会派兵支援?”郜林首先提出了问题。 “这正是我希望的,他们如果不出兵就失去了道义,如果派兵增援,我们就可以围城打援,半路伏击他们。根据斥候的探报,有扈氏这几个同盟氏族,除了上党氏族有些战斗力之外,其余的都稀松平常”启笑着说,他知道,这样的用兵方略就是联通说的,占有战争的主动权。我想打谁就打谁,而不是有扈氏想怎么样打就怎么样打。“孤王会对有扈氏附近的州县下达严旨,凡是帮助叛军的,一律要受到朝廷的惩罚,官员罢官,氏族首领和部众充作官奴,朝廷的官员每个人都需要大批的奴隶来为大家服务。” 启后面的话虽然说的是**裸地血腥,却引起了几位将军会心的微笑。事实也是这样。在夏朝,真正拥有奴隶人数的,是那些富户和贵族,他们这些做官的,因为财力有限,占有的奴隶份额很少,因为启对于官员的**受贿处置严厉,因此没有几个官员敢于铤而走险,那样做成本太高。 “好了,大家既然明白了孤王的用兵方略,可以回去准备,后天早晨大军同时出发。” 就在启召集将军开会的时候,有扈氏的驻地正在开庆功会,因为这次打败了太康大军,各个氏族部落都出了力气,相互配合也不错,必须给予嘉奖,因此在麦加提议下,荥阳城里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庆功会。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在表彰各个部落的空前团结,也是为了鼓舞士气,让荥阳的百姓知道,朝廷的军队并不是天兵天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可以让他们有来无回,丢盔卸甲。 庆祝大会开过之后,大家发热的大脑冷静下来,晚上的时候,甘地把乙地等几个人招到自己的屋子里开小会,需要研究未来的路怎么走,甘地自然把目光首先投在乙地身上,现在的乙地在众人心目中就是神仙一般的人物,在他的正确策划下,有扈氏接连两次打败了朝廷军队,自己的损失则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战绩算得上是神算,大家没有理由不敬佩他,再也没有人把乙地当成外路人,都认为他是上天派来保护有扈氏的救星。甘地也是一样,他也没有想到这个剑侠一类,善于舞刀弄枪的人物,居然是个超级谋士,因此对乙地格外敬重。 “军师,你给大家说说,接下来的事情该怎么做?朝廷会不会对有扈氏收手?” 甘地提出的后一个问题是大家最关心的,因此当甘地的话音落地,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乙地身上。虽然两次战胜了朝廷军队,但是并没有人去想推翻启的江山,他们的最高要求是地方自治,,在有扈氏管理的地界,不用实行奴隶制度。 “在我看来,接下来的事情无非是这样几个结果。一,就是朝廷感觉到了有扈氏的力量,不想和有扈氏继续打下去,因为他们两次出兵大败而归,朝廷的军队损兵折将。如果再有第三次,启的威望就会降到历史低点,那样一来,原本就不同意搞奴隶制的氏族就会纷纷站出来反对他,事情真到了那个份上,启的座椅就不牢固了,既然关系到龙椅的问题,启不会不去想的。因此朝廷可能愿意和有扈氏进行有条件的谈判,这个大家议论过多次了,我们的要求只有一个:地方自治。当然还有第二个可能,而且这个可能很大,因为这样做符合启的性格。他既然打碎了禅让制,建立以家族为主体的传承制,就是要做专治型的大王,启要做专治型的大王,就不会允许在夏朝的土地上存在国中之国。因此还要派出军队来消灭我们。如果启选择第二条路,这次动用军队的规模会比上两次都大。” 乙地说到这喘了口气,因为他想看看大家的表情。 “妈的,来吧!有扈氏没有熊包软蛋,他们来多少军队我们收拾多少。”有人讥诮地说,似乎并没有把朝廷的军队放在眼里。 “有军师在这里出谋划策,官军还不是来多少我们报销多少。”又有人接过话去,脸上是不以为然的表情。 “让军师把话说完,不要瞎吵吵。”麦加不耐烦地说,他是亲自和官军交手不止一次的大将,知道官军战斗力不弱,这两次之所以失败,都是中了乙地的计策。如果硬碰硬,有扈氏早就败了,因此从心理不敢小瞧官军。 “我的主张还是做最坏的准备,就是说准备打,至于怎么打,等到京城的消息来了,我们才能够制定政策,现在说什么都是纸上谈兵?”乙地说到这故意笑了笑,他倒不是想表现的莫测高深,因为他知道,两次胜利和他没有遇到高手有关系。 “军师,那么我们现在什么也不做,等候京城有了消息,军师拿出办法的时候再选择做什么?是不是?”有人说,显然不高兴了,因为他没有听到愿意听见的谋略。 “急什么,大家回去后,按照打仗需要,该准备什么就准备什么,没有准确的京城消息,让军师如何为我们谋划?”甘地皱着眉头说,他不高兴部落的管理者素质这样差,一点耐心都没有。 “其实我已经告诉大家了,就是未来可能要打大仗,因为下一次启要出兵,肯定不会是小打小闹。启已经明白了,小打小闹朝廷打不过我们有扈氏和各家联军部落,既然要打大仗,兵器了,粮食了,甚至牛马等等运输工具都必须提前准备,因为不到万不得已,我们是不应该和朝廷的军队进行硬碰硬的作战的,只有避开我们的短处,发挥长处,我们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一句话,我们只有掌握了战争主动权才可能打赢战争。”乙地看见有人不高兴他对具体事情说的少,这一次说的很多,尽可能地对具体问题多做了解释。毕竟他在有扈氏是客情存在,有些事情甘地可以不去想,他却不能不忌讳。 “军师说的很清楚了,大家回去准备打大仗,虽然我们赢了官军两仗,但是不可以骄傲,更不能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因为朝廷的力量比我们大很多。”甘地看见乙地的话音落地,接过话去。作为当家人,他对于未来的局势看的还是清楚的,不会盲目乐观。“各位氏族头人回去后也要准备,想真正地打败官军,必须齐心合力,像这次一样,没有大家帮助,我们有扈氏就不可能打胜仗。” “明白了,当家人。”氏族首领纷纷说,对于甘地重视他们的力量很满意。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