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夏朝传说>夏朝传说第四十六章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夏朝传说第四十六章

小说:夏朝传说 作者:愤怒的玫瑰 更新时间:2024/2/18 11:10:33

夏朝传说第四十六章,两天之后,甘地安排在京城的密探给他送来了启出兵的消息,甘地把消息告诉了乙地,并问计于乙地,因为甘地没有想到,启非但没有和他谈判,反而是起倾国之兵前来荥阳,这个架势就是来消灭有扈氏氏族的,对于甘地来说,不能不感觉压力空前,毕竟做为有扈氏的当家人,他负有保全有扈氏氏族的使命。

“军师,又被你料中了,启这一次亲自领兵,派出了四路大军,看来消灭有扈氏是他的目的。”甘地说完看着乙地,当然是希望他这个智囊会像前几次一样的神机妙算,最后打败启的大军。

“这符合启的性格。”乙地淡然地笑了笑,只是那笑容中有着苦涩。“他敢于冒大不违废除禅让制,建立传承制,本身就说明启这个人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

“军师说的没有错。只是不知道启的四路大军是不是把荥阳定位攻打的目标?如果他们准备攻击荥阳,我们就可以重新复制上一次的计谋,最后会把启的军队拖垮。”甘地说着看了乙地一眼,上一次乙地的坚壁清野,把荥阳让给太康,最后断了太康的粮道,造成太康大军无粮食可用,只能仓惶撤出,结果在撤退途中中了伏击,差一点没有全军覆灭,甘地当然想复制上一次的胜利。

“这样的计策对付太康可以,对付启是不行的。”乙地摇摇头说,他知道启的智慧不是太康可以比的。再说军队的数量也不一样,凭有扈氏和部落联盟的力量,一次性地打垮启的四路大军,显然是不可能的。“启这个人久经沙场,二十不到就率领大军远征荒服,最后取得了另天下人瞪破眼睛的战绩。和伯益争夺王位的时候,启率领的崇族全面处于下风,他就敢命令少部分军队固守雎阳,最后来个反包围,一举打垮了伯益的主力部队。这一切说明,这个人打仗不按照常理出牌,常常是以弱胜强。何况现在他率领的部队,战斗力远远地强于我们,这次要想战胜启,非走险棋不可。”

“如何走险棋?”甘地不解地问。

乙地看看远处流淌的河水,水面上有小渔船在打鱼,突然感觉到了什么,荥阳城中心区域流淌的河水,像条玉带穿城而出,这条河水四季都水势旺盛,说明上游的水源十分地充足。

“当家的,我们可以复制启当年固守雎阳的故事,派一支部队固守荥阳。荥阳城里有充足的水源,这就解决了守城最关键的困难,然后把启的大军拖在荥阳城外。凭着荥阳城的坚固,固守半年应该是可能的,当然,城里要准备好足够的粮食和柴草,只要拖到了冬天,启的大军就只能撤退,如果继续围困荥阳,他们的军队会难以抵抗寒冬的酷冷,到那个时候,部队是不会有多少战斗力的。而我们待在外面的部队就可以趁势攻打京城,启在前进不能的情况下,听说我们攻打京城,必然心慌意乱,撤军救京城,这个时候我们的机会就来了,可以在半路设伏兵截杀启,到时候,即使不能歼灭启的部队,也会让他们元气大伤。假如我们的计谋取得了胜利,启就会明白,有扈氏是不可能战胜的,就可能真的坐下来和我们谈判了。我们这一次和启作战的目的,不是歼灭启多少部队,是把启打怕,最后迫使他和我们谈判。”乙地侃侃而谈地说,显然这个想法不是刚刚形成的,深思熟虑很久了,因此叙述的时候才有条有理,逻辑清楚。

“如果启的部队不来攻打荥阳呢?”甘地虽然感觉乙地的分析有道理,谋略不错,还是担心启有另外的想法,因此这样地问乙地。

“他不打荥阳,那就会把目标对准有扈氏的有生力量,目标就是歼灭有扈氏可以作战的部队,我们当然要避其锋芒,化整为零和他周璇,有扈氏周围百里的区域,都是我们的势力范围,部落和我们是一条心的,不用担心没有地方吃饭睡觉,而启的部队没有和我们决战的机会,就会被拖下去,当然会被拖垮,最后也只能撤兵了事。”乙地胸有成竹地说。如果启最后不得已撤兵,其实就是最大的失败,就可能接受被迫谈判的耻辱,最后达到目的的,只能是有扈氏。

“军师的意思是说,我们要避免和朝廷主力作战,用拖的战术拖垮启的部队,只要拖到了冬天,启的大军就必须撤退?”甘地问,显然对于乙地的说法有些质疑,因为甘地知道,启的亲自出动是给所有的官员和氏族传递了强烈信号: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如此一来,原来观望,或者暗地里支持有扈氏的氏族部落可能打退堂鼓,他们刚刚取得的道义优势是可能丧失的,因为相比于道义,信仰,毫无疑问,脑袋更重要,为了自己的氏族不被消灭,不成为启的奴隶,很多氏族是可能重新选择的,这是人性的必然。“启会得到很大的支持,我是说在物资上,会有不少氏族要做出从新选择的。”

“当家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我相信,还会有更多的氏族不愿意被启的奴隶制度所奴役,当然,这要取决于有扈氏的实力不会受到大的伤害。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能够守护荥阳半年左右不被启的部队占领,是不是在给反对启统治的人传递一个信号:启的军队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在大军围困之下,启的部队倾尽全力,拿不下荥阳城,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因此能不能守住荥阳是这次对决的关键。守住了,就会有更多的氏族相信当今的朝廷是外强中干的,只要很多民众这样认为,我们就离胜利不远了。”

乙地信心十足地说,指出了这一仗的关键是要守住荥阳。如果启能够按照乙地的思维来攻打荥阳,乙地的算计的确不会差。因为当时反对建立奴隶制的氏族不再少数,很多氏族领导人都不喜欢家天下。千年以来已经形成这样的规律,社会的权利,财富归公共所有,突然间变成某个人,或者某个家族所有,这不仅仅是打碎了过去形成的规则、习惯,也是在抢劫某些人的财富和权利,这种变革让某些氏族领袖非常反感,从心理认同是困难的。启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才不去和他们讲道理,而是采取了霸王硬上弓的做法:就是要用武力告诉氏族领袖,你们没有选择,要么服从,要么被消灭,最后连正常人都做不成,只能成为奴隶。在启的淫威之下,多数氏族族屈服了,当然他们从心理希望有人站出来反对,抗衡,这样他们可以跟着摇旗呐喊,壮大声势,如果最后能够迫使启屈服就是最好的结果。乙地这一生走南闯北,对于氏族领袖的心里是清楚的,知道他们在等待墙倒众人推的机会,如果这个机会出现,他们是不会手软的。因此只要有扈氏能够成为朝廷的真正对手,大旗能够不倒,最后形成他们希望的局面是可能的,所以他才会告诉甘地,能不能守住荥阳是能不能取得对抗的关键。

“按照军师的说法,如果守住荥阳如此重要,就由我来驻守荥阳。外面的事情由军师和二当家麦加做主。”甘地在乙地的长篇大论之下,明白了乙地的战略意图,因此主动请命了,因为他知道,如果单纯地凭军事实力,有扈氏的部队不是朝廷军队的对手,而守城是硬碰硬的较量,没有虚假成分的,那么就要靠军民的意志和信心了。自己坚守在荥阳城里,自然会给军民传递信心的。

乙地虽然觉得外面的事情离不开甘地来主持,但是想想还是同意了甘地的意见,在他看来,毕竟能不能守住荥阳太重要了,于是这件大事就算定了下来,两个人都有了轻松的感觉。

那么启是不是会按照乙地划出的道儿来行动呢?答案是否定的,作为出色的军事家和战略家,启当然明白大军屯在坚城下是最失败的打法,当然,如果是有扈氏所有的主力部队都驻守荥阳,启会这样做的,进行长期围困,因为启的目标是消灭有扈氏的有生力量,如果降服了有扈氏,某些摇摆不定的氏族就会收心,而死心塌地跟从有扈氏造反的氏族也会动摇,再说了,就算他们不立刻反戈一击,启在消灭了最大的对手有扈氏之后,那些有反心的氏族就更没有力量和朝廷对抗了,因为那样一来消灭他们是早晚的事情。但是如果有扈氏在荥阳城里只有部分驻军,想凭借坚固的城墙拖住启的大军,启当然不会上当,这一手他在和伯益作战的时候用过了,怎么可能上当?

因此启率领大军出征的时候,命令队伍形成一字长蛇阵行走,行军的速度不快,因为启需要在一路上所经过的州县的氏族看一看,和有扈氏的部队进行对比,朝廷的军队有多么威武雄壮,装备精良,士气高昂,这样对于某些三心二意的氏族会有震慑作用的。另外启还需要等待有扈氏方面的准确情报的到来,好决定下一步的战术安排。战略虽然定了,但是没有战术配合,战略就是无根之水,这一点启是清楚的,启自己是个战略大家,但是从来不允许部署在他面前谈战略,他怕部队的将军养成夸夸其谈的习惯,那样就不可能脚踏实地的做事。而军事上的事情是来不得花架子的,将军只要知道如何打赢某一次具体战役就可以了,全面统筹战争胜负的大事不是需要他们考虑的。

当然,启不会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闭门造车,每次遇到需要考虑战略全局的事情,他一定会找个人商量,这个人当然就是联通了,这是因为启只相信联通的智慧。在他看来,如果夏朝有一个人配谈战略,这个人非联通莫属。

既然情报没有送到,启不会急于进军,所以浩浩荡荡的大军一路走来,部队的士气很是高昂,每一个士兵脸上呈现的感觉不是去进行生死肉搏,而是去旅游的,因为士兵们没有想到,一向严厉的,不近人情的启,这次非常懂得情理,给他们如此宽松的行军速度。

大军走了三天之后,离荥阳还有十天的路程,没有任何一个士兵是疲劳的。这个时候派到荥阳地区的斥候已经探听到了荥阳方面的消息,回来报告了。当启听说荥阳在加固城墙,囤积粮草,有扈氏的主力部队离开了荥阳,立刻就猜到甘地准备守护荥阳,把荥阳当做吸铁石,牢牢地把朝廷大军吸引在荥阳城下,立刻发出了冷笑。命令大军按照原来的部署,分成东西南北四路,加速进军,启决定按照原来设计好的战术进行远距离包围。

决定战争胜负的始终是人,这一点早就经过历史的多次检验,具体一点说是人的大脑。谁的大脑足够聪明谁就可能掌握战争主动权,就可能赢得战争。

启和乙地都在事先设想了方案,但是启的方案中灵活性更强,因为他手中掌管着强大的战争机器和丰富的物资资源。而乙地和甘地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加上地域观念强,只是想搞地域自治,没有更大的政治抱负,因此只能选择在有扈氏控制的区域作战,本身就是把自己关在狭小的笼子里,画地为牢,主观上当然受制于人。如果他们的政治目标更大,把推翻启的统治做为标准,跳出有扈氏管理的区域,那么就会把天下当做战场,回旋的余地会很大,因为心胸和视野的问题,他们没有这样的打算,只是想在荥阳一左一右和启较量,等于送给了启集中使用朝廷力量,打击对方的机会,因此胜负从一开始就失去了悬念。

启得到了斥候哨探回来的消息后,立刻分兵了,将他手里的四路大军组成了强大的包围圈,同时严令部队行动到荥阳附近的州县,准备好粮草,这样一来解决了后顾之忧。在启大军的逼近之下,没有一个州县敢于抗命而不支援大军粮草。在没有了后顾之忧之后,四路大军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目标,放开手脚对于依附于甘地的氏族发动进攻了,因此当部队到达指定位置后,几乎在同一时间里发起了全面进攻。

启的这一招四面开花的战术对于甘地来说是釜底抽薪,是他根本没有预料到的,就在启的大军对于各个氏族发动进攻的时候,甘地和乙地等人还在荥阳城里等待启的大军来攻打荥阳,每天几万民众在不分昼夜地加固城墙,准备滚木雷石。就在这个时候,四方求救的信使纷纷进入荥阳城报丧,甘地有点懵了,因为启的这一手,完全出乎他的预料。

“官军这是唱的什么戏?放着祖坟不哭去哭乱坟岗子?”麦加首先发出了质疑,随后用眼睛看着甘地。

甘地当然不知道为什么,因为他和麦加一样的疑惑,启的部队放着荥阳不打,反而攻打依附有扈氏的氏族,虽然他们也是反对朝廷的,但是有扈氏是主犯啊,启的大军不来攻打他们,反而去欺负靠山氏族等部落,这是在玩雷公打豆腐——专检软的欺负的游戏,还是另外有所图谋?

“军师,你看该怎么办?”甘地说完把目光对准了乙地。

乙地也是一脸懵登,因为启的动作和他原来的算计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超出了他的思考范围。其实启的大军分四路出发,他早就得到了消息,因此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启一定是让大军分成多路来包围荥阳,因此一直在想,如何能够守住荥阳。在荥阳城外的部队,应该运动到哪里才能够躲避启的大军的攻击。却没有想到启的四路大军半路转向了,目标居然是靠山氏族等部落。那么启的目的是什么?此刻听见甘地问计于他,乙地明白,不给大家合理的解释,自己辛辛苦苦创造的名声,大家对自己的信任会毁于一旦。

“启果然厉害,他的这一手的确出乎我的预料。”乙地沮丧地说

“他要干什么?收拾完了靠山等氏族再来收拾我们?”麦加说。但是随后摇摇头。“这样做不合乎道理啊!就算他收拾完了那几家氏族,我们的实力并没有受到损害,朝廷军队也不会毛发无损吧!至少也会人困马乏,是不是?到那时候跟我们作战,不是明摆着吃亏?”

“我看启有更大的图谋。”乙地反对麦加的判断。

“什么更大的图谋?”这一次是甘地问,他等不及了,那些求救的信使就等在外面,各个都火烧屁股了,再没有说法,说不定会闹出点事情来。

“釜底抽薪。”乙地轻轻地说出几个字,说完之后吐了口气,因为他感觉自己看明白了启的用心,心理有着说不出的轻松。“启的用意是打压我们的活动空间。”

甘地一惊,感觉乙地的判断没有错,如果这些氏族被启消灭了,或者投降了,有扈氏在外围运动的区域一下子就减少了一半,没有他们的支持,再没有了活动区域,有扈氏的部队就只能归宿在荥阳城里和启的军队硬抗了,如果是那样,有扈氏必死无疑。因为到了那个时候启可以动用全部军事力量对荥阳攻打,或者围困。有扈氏在外无救兵的情况下,最终有一天会弹尽粮绝的,那个时候就是叫天天不应了。

“不能让启的阴谋得逞,我们必须救他们。”

“不能救。”乙地发出了断然否决的声音。

“不救?那些氏族就死定了。如果那些氏族被启的大军收拾了,我们有扈氏就成孤家寡人了。”麦加第一个反对。

“不管是出于道义,还是为了有扈氏,我们都没有不去救的理由。”甘地也反对乙地的提议,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会让所有对有扈氏存有好感的氏族感觉心寒,以后谁还会投靠有扈氏?

“如果我们出兵去救他们,只怕是有去无回,这正是启需要的。”乙地脸色惨白地说。随后又道:“现在不是讲义气的时候,走错一步,有扈氏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再说了,几个氏族都遭到围攻,我们也没有力量都去救。”

“军师,你这话说的就没有道理了。我们不救他们,难道等他们一个个地被官军灭了,最后来灭我们?就是我们不能都去救,也应该伸伸手去救一两个吧?”麦加大声地说,显然对于乙地的说法不敢苟同,再说了,有扈氏是大家的依靠,哪有见死不救的道理?

“军师,如果不救,就这样干等着,什么也不做?”甘地反问道,问话的语气里蕴含着不满。在此部族面临生死关头的时候,作为军师的乙地,不能拿出有效的办法,只是一味地避战,让他感到非常地失望,因此说话的语气变了不少。

他们哪里知道,乙地不是不想拿出办法,是一时之间拿不出有效解困的办法。他虽然看见启给有扈氏挖了一个大大地陷阱,但是就是没有办法逃离这个陷阱,这就是俗话说的:阳谋永远比阳谋高大上因为甘地和麦加说的也有道理,不救最后也是死,只是早死和晚死的问题。如果等待启收拾完这些部族,当然会倾尽全力地来收拾他们,到那个时候,他们也只能是等死。可是现在出兵去救,出城的军队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有来无回,这是可以看得见的阳谋,启一定希望他们这样做。

“你们一定要去救,那就派一支部队去救路途最近的靠山族,只是去救的部队看见情形不对要立刻撤回来,不能恋战。”

虽然对于乙地的建议大家仍旧不满意,但是他总算松口了,甘地就命令麦加去安排一支人马立刻出发去救靠山族。只是乙地不知道,攻打靠山族的正是启本人。按照部队的战斗力,如果启想吃掉靠山族的军事力量,早就成功了,他之所以没有很快地拿下靠山族,为的是让他们做钓饵,吸引有扈氏的大兵来救,因为他率领的部队中,主力部队就埋伏在荥阳来靠山族必须经过的大路两边。启之所以把军队分成四份去攻打四个部族,就是要他们给甘地造成精神上的压力,让他们不能不见死不救,然后他的部队就可以分别吃掉有扈氏的部队。在城外消灭有扈氏的部队越多,最后决战的时候阻力就越少。但是启没有想到甘地手下的乙地看出了他的阴谋,只是勉强地派出一支部队来救援,因此他那些参与攻击的四路大军,只有他亲自率领的一支部队有机会和有扈氏的部队作战。

俗话说,救兵如救火。麦加派出的这支部队人数在三千人左右,由一个叫有加的有扈氏首领率领,有加的性格急,优点是打仗勇敢,缺点是遇到事情不喜欢动脑子。当他的部队出城走了十里地左右,因为是急行军,军队已经疲劳了,而且隐隐约约可以听见双方交战的战鼓声。按照一般道理,部队应该喘口气,略作一下短暂地休息再投入战斗,这样士兵的体力容易得到部分恢复,他却没有这样做,还是如救火般地驱赶部队往前赶。结果连道路两边出现茂密的树林也不管,更不派先头部队去搜索,因此当树林里突然射出密集的箭雨才知道部队遇到了埋伏。此刻最明智的选择不是前进,而是后退,虽然不一定能够安全脱险,但是至少会有一部分士兵能逃脱,但是有加是一根筋的人,招呼着部队就往树林里冲,想要消灭树林里的伏兵,根本就不去想,这样做是不是螳臂当车,自寻死路,结果就是身上中箭,不是身边的卫兵替他挡住了多数利箭,就会被射成刺猬。

战斗刚刚开始,敌人在哪里还没有看见,主帅就受伤了,这对整个救援部队的军心影响是巨大的。站在树林里指挥的启看见这个情景,当然不会给他们**的机会,命令身边的鼓手立刻擂鼓,此时此刻,已经惊慌失措的有扈氏士兵,听见鼓声简直就和听见断魂的响雷差不多,心胆俱裂了。

随着鼓声擂响后,从树林里冲出来的,是蓄势待发已久,挺着清一色长枪的士兵,看见他们拿枪的姿势,气势如虹的气概,就知道这是支训练有数的军队,士兵们三人一组,五人一队,有秩序,有规律的对有扈氏的士兵进行围歼。虽然有扈氏的士兵也足够勇敢,用血肉之躯抵挡着来自突然出现的朝廷军队,但是他们多一半是各自为战,有组织的抵抗不多,这在战术上是吃亏的,缺少了相互保护的士兵,凭单兵刺杀能力很难和有组织的军队抗衡,因此仅仅一个照面,大批有扈氏的士兵就倒在了血泊之中。他们虽然死的壮烈,英勇,但是因为指挥官的无能,这支部队的顽强很快在朝廷军队精妙的战术攻击下而败下阵来。战争从来就不是靠单纯勇敢可以取得胜利的,打仗没有勇敢当然不行,但是只有勇敢同样不行,战斗进行了十几分钟后,三分之一的援军就被歼灭了。

这个时候最可怕的事情出现了,因为绝望,有的士兵们开始投降,这是多米诺骨牌效应,随后产生的作用就是士兵的士气崩溃。主帅有加看见这种情景,知道继续抵抗下去,除了被杀死,就是耻辱地高举白旗,最后凭着个人英勇,杀出血路,落荒而逃了。启看见了有加的逃跑,但是并没有让士兵去追,他需要有人给甘地报信,因此有加才有机会逃回荥阳城。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