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夏朝传说>夏朝传说第一百四十一章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夏朝传说第一百四十一章

小说:夏朝传说 作者:愤怒的玫瑰 更新时间:2024/5/24 17:16:18

夏朝传说第一百四十一章,“不多,按照刑律,他们就应该被处决?”屈也寸步不让地说。除了本性对于贪官污吏,土豪恶霸的嫌恶之外,屈也也是法律的忠实捍卫者。这些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中,很多人早就恶行昭彰,在寒浞时期就罪恶累累,应该被处死,因为寒浞自己龌龊,亲信官员没有几个干净的,当然不会批准对他们动刀子,因此每一次屈也上报抓捕和判处死刑的名单上报之后,寒浞只是画龙点睛般的批准极少几个,屈也的奏折自然是一次次地被驳回,这让他非常气闷,就一次次地和寒浞顶牛,告诉寒浞,不铲除这些蛀虫,民众心理的怨气难平,民心会丧失,朝廷将处在危险之中。寒浞对于这样的判断自然是嗤之以鼻,感觉屈也在夸大其词,制造恐慌,因为寒浞制定刑律主要处置对象是对朝廷不满的人,就是今天说的政治犯。作为主管刑律的第一主官,杀人的权利被剥夺,严格执法的权利成为画饼,屈也当然一肚子不满,但是没有办法,胳膊拧不过大腿,失败的总是他,最后他却成为这些罪犯眼里的第一大恶人,弄得贪官污吏都想杀他,如果不是他身边有几个武功绝顶,对他忠心的护卫,早就惨死在这些人之手了。

屈也嫉恶如仇的性格,虽然得罪了很多贪官污吏,甚至引起了寒浞父子的不满,但是在民众心理他却是顶级清官,是大家的依靠,因此引起了某些江湖游侠的敬仰,他身边的几个一等一的护卫,都是江湖游侠自动来到身边保护他的。就是他最倒霉的时候,去做县令,这几个人也是对他不离不弃,这或许是因祸得福吧!

看见说不服屈也,向坤没有办法,因为屈也是他举荐的,总不能因为罪犯的事情弄得两个人之间掰生,心存芥蒂,向坤就把皮球踢给了季柕,如果季柕支持,自己当然无话可说,如果季柕驳回,屈也就不会把怨气撒向自己。

季柕看见死刑的名单果然震惊了,因为他也没有想到,屈也的手居然如此之黑,一次性就要杀掉一百个贪官污吏,土豪恶霸,这可是破天荒的纪录,整个夏朝的历史上不是说没有,也根本没有听说过。但是季柕并没有简单地驳回,如果那样做,他和寒浞就没有区别了。因此他把屈也招进内宫,私下交谈,季柕知道屈也脾气倔强,如果在朝堂上讨论此事,他很可能连自己的面子也不会给,因为他的官不是自己要来的,是朝廷把他请回来的。一个人不贪恋官位,无欲无求是最可怕的,也是最硬的,季柕拿他没有办法,这或许就是人们说的,“无欲则刚”的道理。

“屈爱卿,这些人果真都该死?”屈也进宫后,季柕问。

“当然,他们早就该死。”虽然面对的是大王,屈也并没有改变开始的主张。

季柕听见屈也使用了“早就该死”这个词,感觉奇怪,心说什么叫“早就该死,”如果是那样,他们为什么没有死。“屈爱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些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在寒浞主政的时候就该死。”屈也回答说,腰板挺的笔直,眼睛里射出的是一副好斗的目光。

“如果你说的有道理,他们为什么没有死?”季柕感觉屈也回答的有趣,故意问。

“很简单,他们虽然和寒浞不一定沾亲带故,也不都是伯明氏的人,但是都是贪官污吏,他们的官是花钱买来的,做官的目的很卑鄙。因此坐上官位之后,要以百倍的价格赚回来。臣那个时候就负责刑律,数次要把他们绳之以法,可是因为有后台,朝廷中枢要人给他们说话,寒浞大王一次次地被他们蒙蔽,因此这些人每一次都安然无恙,而新朝建立之后,他们恶行不改,照旧**索贿,所以臣才说,他们早就该死。”

听见屈也这样说,季柕被震动了,觉得这些人的确该死。只是想到一次性地处决百名罪犯,还是觉得有些过了。

“是不是对于某些人,可以考虑宽松处理,例如流放,终身监禁?”季柕用试探的口气对屈也说,因为宽松处置的理由有悖刑律,季柕说话的口气不是很坚决。

“不行,法律就是法律,如果法律是儿戏,就没有人惧怕法律。再说了,流放看起来很严厉,可是生命还在,他们来到流放的地方也不会改恶从善,照旧会祸害当地的民众,这些人是不可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至于终身监禁也不行,他们会浪费朝廷的粮食,朝廷还要派出衙役去监管,衙役是吃俸禄的,这是对朝廷的浪费。如果朝廷那一天出了巨奸大恶蛊惑大王,说不定大王就可能给予特赦,他们就可能死灰复燃。”

屈也后面的话算是对季柕大不敬了,是在说,有一天季柕变成昏君,这些该死之人就可能花银子去贿赂,最后被奸臣救出来。

季柕听后目瞪口呆,脸上发热,眼睛里明显出现了怒气,因为屈也胆大包天,居然敢这样臆测他的未来。

古今的君王里面,季柕算是比较大度,有涵养的人了,即便如此,被大臣当面侮辱——至少季柕认为屈也这样预测自己,是对自己的侮辱,至少是不信任,不可能不动怒,因此怒火升起来,目光变了。

“屈爱卿,你知道不知道,这样对孤王说话,是犯了欺君之罪?”

“臣只是实话实说,没有侮辱大王的意思。当初寒浞也是很能干的,做了不少对朝廷有益的工作,否则大弈也不会那么相信他。可是他自己坐上大王的位置不久就变了,变得黑白不分,人妖颠倒,专门相信奸佞,最后变得庸碌不堪,否则也不会丢失江山。臣当面提醒寒浞多次,他就是充耳不闻,结果是自食恶果。臣这样说,并不是说大王会变成昏君,庸君,可是一切都有可能,以后的事情没有人可以说的明白。”屈也虽然在为自己辩解,但是并没有一点屈服的意思,尽管他看见季柕动怒了。

季柕没有想到屈也会这样地硬气,一时感觉语塞,不知道该拿屈也怎么办才好,他手下的直臣虽然也有,但是耿直到屈也这个地步的,还是没有遇到过。

“大王搞吏治的原因就是想拨乱反正,赢得人心,但是对于恶人的仁慈,除恶不能务尽,就可能前功尽弃。一个贪官污吏的毒害,远胜于饿狼,民众在睁大眼睛看着朝廷。为了挽救恶人的生命失去很多善良人的信任,哪多哪少,大王自然能够分清。”看见季柕无话可说,屈也接上刚才的话,继续申明自己的观点。

季柕明白屈也说的是对的,道理上站住脚的,但是治理朝政,并不是道理正确就可以做,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审时度势的。在当今外患没有平定,内忧严重的时候,如果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大开杀戒,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动荡,因为这些人都有亲朋好友,在社会上拥有不小的能量。为了赢得民心,发展经济,他的确需要杀鸡儆猴,因此要搞吏治,但是不能因为吏治,造成国内政局动荡,毕竟东夷在外面虎视眈眈呢!从国内安定的角度着想,吏治要搞,国家的安定也需要,因此可以抓捕一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但是不能造成血流成河,毕竟寒浞执政几十年,彻底搞坏了官场,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比比皆是,总不能把这些人都绳之以法,杀掉。这个道理他明白,向坤和葛飞也明白,只有屈也不大明白。

“好吧!罪犯的名单先放在孤王手里,孤王要在慎重考虑之下再给爱卿答复。”看见不能说服屈也,又怕屈也和自己顶牛,季柕决定采用缓兵之计进行拖延。

屈也走后,季柕把向坤找了进来,问他对死刑名单的看法,然后告诉了自己和屈也的对话。向坤其实也不同意屈也大批杀人,当然他也是怕引起朝野震动,但是此时此刻却不能袒露自己的心机,因为他必须保护屈也。如果没有屈也的大刀阔斧,铁面无私,他心理明白,吏治是没有办法进行下去的。当初他之所以一力推荐屈也主管这件事情,就是意识到,吏治整顿涉及到很多利益集团的人,官员们遇到这种事情都会畏手畏脚,如此一来,吏治整顿非但无法进行下去,很可能半途而废,画虎不成反类犬。

“大王,官场的问题积习难改,屈也的做法虽然有些急躁,但是在某些特定时期,矫枉过正是必须的。”

向坤这话虽然说的比较委婉,但是态度是明显的,他支持屈也的做法,这是季柕没有想到的。

“向爱卿,你想过没有,一次性杀掉百人,这些人都是有能量的人,朝廷的压力会有多大?”季柕问,显然对于向坤的态度不是很满意。

“当然。近期来看,会稍稍引发朝野震动,但是长期看是利好的。官场的问题沉疴很久了,多数官员都被污染了,如果只是杀鸡儆猴,只怕起不到震慑作用,也许杀猴儆猴效果更佳。”向坤回答说,心理打定了主意,帮助屈也,不能失去这把快刀。

看见向坤的态度和屈也如出一辙,而是很坚决,季柕感到为难了。想了想就说出一个人的名字来。“你知道不知道,河州州牧革新也在死刑的名单之中。”

“臣看过名单,知道。”向坤没有回避责任,直截了当地告诉季柕,当然,他知道季柕为什么单独提到这个人,在这批死刑的名单中,他是排在第一的大老虎,是少康给予“生死牌”的诸侯。当初少康带兵讨伐寒浞的时候,革新是第一个州牧级别的诸侯,主动反叛寒浞的,从政治上来说,影响很大,算是为少康打败寒浞立下了头功,因此少康才给予了特殊的关照。“大王,革新对于新朝建立,的确有功,但是大王应该知道,革新的恶行也是罄竹难书,屈也把他例为首位罪犯并没有错。”

向坤之所以这样说,并不是一味在支持屈也,能够对革新这样重量级的人物下手,正是向坤欣赏屈也的地方。革新的实力在那摆明着,首先他是一方诸侯,拥有强大的氏族力量,其次他在少康攻打寒浞的过程中,第一个竖起了反旗,投到了少康麾下。这样的人物,没有舍得一身剐的勇气是绝对不敢触碰的。治吏之所以难,就是总有不能触碰的禁区,向坤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因此当时才极力主张调屈也进京负责这项工作。现在吏治刚刚开始,屈也就把手伸向了雷区,如果就此止步,不仅仅会让屈也失望,以他的脾气可能会辞职,这对于吏治进一步展开是不利的。这个时候不仅考验屈也的忍耐力,也在考验向坤的意志力。因为吏治工作半途而废,后面还有一系列工作都可能遇到类似的困难,难道都需要掉头?那他这个宰相即使保住了乌纱帽也是无所作为,这是向坤的性格不能接受的。

“能不能缓一缓?”季柕当然知道向坤的话没有错,只是在此时此刻拿功臣开刀,容易引发唇亡齿寒的连锁反应。本来国内政局就不稳,如果再导致原来支持朝廷的政治势力产生疑忌是危险的。这种时候,一旦局势有变,这些力量就可能成为祸乱的根源,新生的政权就会处在危险之中,因此季柕对向坤这样说,其实是希望他能够理解朝廷的难处。

“臣知道大王很难,只是大王想过没有,不能够处置革新,下面该判死刑的罪犯肯定不服,这些人都有一定的社会力量,他们的家人或者亲属朋友就会喊冤,说朝廷处事不公,所谓的吏治就是收拾小鱼小虾,不敢打老虎,只敢拍苍蝇,吏治还如何进行?”向坤委婉地讲出自己的理由,希望季柕收回成命。

季柕当然知道向坤说的有道理,吏治就是他首先提出来的,也是他最想做成的事情,但是他希望阶梯似的推进,不至于引起太大的混乱。如果像屈也这样做,开始就是晴天霹雳,官员们并没有心理准备,是容易闹出乱子的,至少当官员们都人人自危的时候,朝廷的工作就可能没有人去做了,毕竟朝廷没有能力在短时间里把所有的官员都换掉,而现实是,因为寒浞执政的时间太长,大部分官员都不干净。看见无法让向坤认同自己的观点,又不能对向坤采用绝对命令的方式,季柕知道只能冷处理了,就结束了谈话。

事情如果这样发展,第一个可能是屈也辞职,他本来做官就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本性又不畏惧权贵,这次之所以能够出山,和相信向坤的劝说有很大关系。当初被少康贬黜到下面做县长就是一肚子气,他是不会管改朝换代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少康是不可能留下寒浞家人在朝廷中枢的,这也是历代新王登基的常见做法。但是屈也不会这样去想问题,他只认为自己是个对朝廷负责任,对工作认真,两袖清风的官员,而且有工作能力,像他这样的官员是不应该因为改朝换代受到贬黜的,因为新朝廷同样需要官员,需要好官,而自己是货真价实的好官。现在少康胡子眉毛一把抓,因为他是寒浞的亲外甥,就把他赶出朝廷中枢,是对他的不公平和侮辱,因此去做县令之后心灰意冷,做好了老死他乡的心理准备。

当向坤出现,告诉他朝廷准备启用他,仍旧是原来的职务,做原来的工作,他第一个表态是拒绝。最后在向坤再三说服之下,让他相信季柕是个明君,他才答应出山的。那么季柕把革新这个杀人狂,无恶不作的州官赦免,不管出于什么理由,他都不可能理解,既然不能理解,工作就无法进行了,除了辞官,哪里还有第二条路可走?正是料到了屈也会采取过激的举动,向坤才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志,帮助屈也去说服季柕,毕竟搞吏治,少不了屈也这样的官员。朝廷的官员很多不假,但是屈也只有一个。如果吏治半途而废,或者达不到效果,最糟心的肯定是季柕,因为他的目标是建立强大而富裕的王朝,吏治搞不好,这个目标只能是海市蜃楼,空想而已。

最后老天爷是站在季柕一边的,就在他举棋不定,不知道应该不应该支持屈也决定的时候,京城里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和向坤谈话之后的第二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季柕还没有起床,内侍就慌慌张张地敲响了卧室的大门。没等他发出严厉斥责,就被内侍报告的消息震惊了。内侍告诉他,昨天夜里屈也遇刺,生命垂危,护卫他的卫士死了一个,受伤两个,屈也身边一共三个忠心于他的卫士,这三个人都是游侠,人人武功不凡,居然是一个战死,两个受伤,可见刺客绝对不是一般性的人物,甚至可能不是少数人。因为是昨天深夜发生的事情,向坤知道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怕打搅季柕的睡眠,向坤天亮的时候,才派人通报季柕的。

季柕在片刻惊愕之后,立刻让侍卫准备马车去屈也的府邸,结果到了那里,大夫正在救治,向坤就在屈也旁边,一晚上没有睡觉,眼睛熬的通红,看见季柕告诉他,因为失血过多,昨天到今天早晨一直在昏死,至于能不能保住生命,大夫没有把握。

季柕愤怒了,一剑击穿了帐幕,对手太猖狂,居然敢对屈也下毒手。

“谁干的?”季柕冰冷着脸问,目光显然是要杀人。其实用不到向坤回答,季柕已经猜到是什么人做的。因为做这件事的人必须具备几个条件,第一,对屈也有刻骨仇恨。第二,拥有有恃无恐的胆量。第三,有钱财,否则不可能养得起本事高强的刺客,在夏朝,这几样条件都具备的人是不多的。“不管是谁,必须查出来,就是天王老子也必须正法。”

季柕是真的怒了,暗杀朝廷重臣,这是直接挑战朝廷,没有把他这个大王放在眼里,如果这样的人不能抓捕归案,处以极刑,朝廷的威望从何谈起?

“是,大王。”向坤回答,就是没有季柕的话,向坤也不可能放过凶手,这不仅仅是杀屈也,也是在像自己**,因为在朝堂主政的是他向坤,敢于对他手下第一干将下毒手,就是没有把他这个宰相放在眼里。老虎不发威,真把他当病猫了。

季柕走后,向坤没有回家睡觉,而是来到宰相府,把刑部有关的官员召集过来,对于主管刑侦的捕头下达了命令:立刻派出强悍的吏员,出使河州,搞清凶手。向坤已经料定,做出这件事的人,跑不掉革新兄弟,因此第一目标就对准了他们。然后命令刑部组织力量,准备去河州抓人。

革新是河州牧正,革氏家族是河州第一大族,革家祖祖辈辈是世袭牧正,在当地骄横无比,一手遮天。革新兄弟五个,被河州人称做革氏五虎,老大是革新,有脑子,不缺少谋略,因此当少康大军出现的时候,第一时间投靠过去,因为他已经知道寒浞政权外厉内荏,根基中空,事实果然如他所料,少康大军一到,各路诸侯纷纷倒戈,寒浞政权很快就土崩瓦解了。作为首先投靠少康的诸侯,他自然是立下了头功。

但是革新有个最大的毛病,喜欢财富和女人,尤其喜欢别人家结过婚的女人,因为这,他几次强行霸占了几个已婚的女人,为了自己的喜好硬生生地拆散别人的家庭,因为家族势力太大,被欺负的家庭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但是他又不会喜欢霸占过来的女人多久,玩腻了就扔到一边,寻找下一个新鲜的,为此不止一个良家妇女被他逼死。其次就是喜欢肥沃土地,京城外方圆百里,只要他看上谁家的土地,那家人就算倒了大霉,如果乖乖地把土地送上也就罢了,如果不卖给他,最终结果就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因为占有的土地太多,家里养了上万奴隶给他干活,他这个人对待奴隶特别狠毒,打骂是家常便饭,如果哪个奴隶违反了他的家规,或者因为忍受不了折磨,挖眼睛,点天灯是小菜一碟。少康成为大夏国主人之后,在季柕的主持下,对大羿和寒浞制定的刑法进行了大量修改,明确规定,不准虐待奴隶,更不准伤残奴隶肢体,可他还是我行我素,外甥打灯笼照旧,因此他家里的奴隶,很多是因为不堪忍受他的折磨自杀的。他的这些罪行州里面民众少有人不知,但是他并不收敛,臭名远扬是自然的。而且革家五虎中,不止他一个人劣迹斑斑,几个兄弟没有一个是良善之辈,屈也主持治吏整治,他成为树为靶子一点也不冤枉。

他在朝廷有耳目,屈也准备收拾他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他的耳朵里,听说屈也把他例为头号恶棍,准备判他死刑,当然是惊恐万分,也恼恨的不行。如果换做另外一个人,他还不会走极端,可能会用银子摆平,但是他知道,屈也是不可能受贿的,寒浞当政的时候,他就是铁骨铮铮的清官,这种人除非除掉,否则死的是自己。在他看来,自己对新朝有功,不是屈也一力坚持,季柕不可能判自己死刑,只要屈也不再了,就没有大臣敢和他公开作对了,因此就把几个兄弟召集到一块,商量除掉屈也。

他的兄弟中,老三秃鹫最狠毒,凶横,本身也有相当的勇力,喜欢结交江湖人士,家里的家丁中培养了一帮能打能杀的死士,平时家里需要干杀人放火的事情都是他出头。这次屈也要处死当家的,摆明了是要灭了革家,当然先下手为强,只要杀死了屈也,不被抓现行,过后死不认账,朝廷能够把大哥怎么样?大哥是功臣,是富甲一方的侯爵。就因为这样想,所以他一力主张除掉屈也,给朝廷一个眼罩戴,警告那些敢于和革家作对的大臣。本来革新还有点迟疑,最后在秃鹫的纵勇下,感觉不能束手就擒,就命令秃鹫率领精悍的家丁偷袭屈也府邸。在他们看来,屈也是个文官,手无缚鸡之力,杀他还不像杀死一只鸡,只是他们哪里知道,屈也是个文官不假,但是暗中护卫屈也的几个护卫都是一等一的武林高手,不是他们去的人多,又采用的偷袭战术,胜负真的不好说,因此在双方拼斗之下,虽然他们杀死了屈也身边的一个侍卫,重创了屈也,但是屈也命大,没有死,秃鹫带去的家丁则被杀死了三个,关键是这几个家丁的尸首没有弄走,这就给向坤留下了重要线索和证据。

0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