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夏朝传说>夏朝传说第二百二十一章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夏朝传说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说:夏朝传说 作者:愤怒的玫瑰 更新时间:2024/12/8 13:11:10

夏朝传说第二百二十一章,“你是说,这个老板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能够帮助朝廷打败****?惩治贪官?”槐被葛飞的话吓了一跳。刚才老板还在抱怨,朝廷的吏治行动并没有让他看见效果,贪官还是继续**,勒索,怎么转眼间,相国就说他提供了好方法,这不是笑话?“相国不是在开玩笑吧!”

“大王,刚才老板说,他们之所以要给官员衙役送银子,是为了偷工减料,减少赋税,因为不这样做,作坊就运行不下去,如果朝廷制定出合理的税收,让每个生意人,工厂业主都能够赚到钱,他们还需要冒险去偷税漏税?既然不需要偷税漏税,就能够合法经营。如果每个商人都在合法经营,就没有必要给官员送银子了,如此一来,很多贪官就会饿死,无钱可贪。当然见钱不要命的官员还会有,但是数量会少之又少,朝廷可以把法治的铁拳对准这样的官员,一旦发现就处以极刑,如此的威慑,臣觉得,不会有几个官员,为了银子去掉脑袋,因为成本太大了。”葛飞兴奋地说。

“好,相国果然聪明,看来老板的确应该得到奖励,咱们回去,抓紧时间研究,拿出可行的办法。”槐听懂了葛飞的解释,高兴了,如果贪官污吏被抑制住了,或者大量的减少了,百姓的怨气就会减少很多,国家的清平安宁就会到了,这可是他做大王的目标。

“是,大王。”葛飞说完,命令跟从的侍卫准备马车,告诉他们大王不再去巡视了,他明白今天的收获是巨大的,如果槐拿定主意,整治,降低税赋,市场上的生意人就可以良性的做生意,物价就会下来,百姓的抱怨就会消失,生活水平就会提高,这是一连串的正常反应。葛飞没有想到两个朝政治理难题,同时被关老板和砖厂老板这两个局外人提醒了,自然感慨多多。

回到朝廷之后,槐和葛飞商量好之后,分头去做自己分内的工作,槐的主要工作是说服部分重要大臣,让他们理解他的解放奴隶,其实是解放奴隶中的部分精英,对于整体奴隶现状并没有改动的想法,如此一来,只要让重臣们明白,他们和家族的利益不会受到伤害,也许就不会反对槐的奴隶解放国策了,这也是葛飞给槐出的主意,因为只有说服了部分重臣,在朝会讨论这件事的时候,槐才可能不再受到孤立,葛飞建议槐先找到屈也,因为屈也自身没有多少私产,家里蓄养的奴隶不多,他之所以反对槐的奴隶改革,应该是不理解这个国策会给朝廷经济带来多少好处,就是说,他的反对主要还是出于公心。说服了屈也,凭他正直的人品,就会帮助槐去说服别人,槐认为葛飞的办法可行,首先把屈也叫到宫里,把关老板对他说的话,原原本本地对屈也说了一遍。

屈也听说槐的主旨是解放部分精英奴隶,奴隶整体不会出现波动,而且当奴隶要成为自由人,就必须拿出,当初主人购买自己银子的五倍价格,感觉这个办法可行,因为他也知道,很多奴隶并没有大志,是在混吃等死,让他们私下积攒起五倍于购买自己的银子,绝大多数奴隶没有这个能力,也不会因此付出绝大的牺牲和辛苦来为此奋斗,这道关隘是拦路虎,会让绝大多数奴隶死心塌地地为主人服务,如此一来,就不可能引起社会动荡,被槐说服了,后来槐又说服了主管军营和百工的重臣,随后槐就再一次地召开了重要朝臣会议。一切如葛飞预料,虽然朝臣中仍旧有人反对,但是实力弱小,声音微弱,朝会很容易通过了槐的提议。

这件事随后就在全国公布了,果然如葛飞预料的那样,没有造成社会混乱,因为多数奴隶主和贵族,本身并不欣赏和需要奴隶中的精英,道理很简单,精英都是有想法的奴隶,这些人煽动性强,在奴隶中有威望,不容易管理,而随意地驱逐他们,又会损失大把银子,毕竟奴隶们的父辈,当初都是花钱买来的,而“刺头”奴隶根本就卖不上价钱,因为你不喜欢,别的奴隶主也不会喜欢。现在朝廷公布了自我赎身的法律,奴隶主不喜欢的奴隶一下子值钱了,他们想赎身,就要拿出五倍的价格,而真正想赎身,有赎身能力的奴隶,绝大部分都是这部分有想法的人。

有思想的奴隶,大多有生活目标,对眼下的生活不满,有勇气做出牺牲,过去他们闹事,给奴隶主找别扭是出于不满的发泄,或者为了争夺属于自己的权利,但是朝廷的法律规定,他们没有这样的权利,最后的结果就是遭到鞭炙和毒打,现在朝廷打开了赎身的大门,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辛苦,大脑去赚银子,就不用使用极端的办法,所以槐的这条政令的发布后,结果是皆大欢喜。奴隶主驱走了碍事,碍眼,不听话的奴隶,还用他们换来了大笔银子,从他们身上得到的银子,如果需要,可以重新购买更多的奴隶,当然高兴。而这部分有思想的奴隶,因为有了朝廷法律做靠山,只要银子够了,就可以为自己赎身,做个自由贫民,虽然获得自由身不容易,但是只要努力是可以做到的,所以这部分奴隶感谢新大王,觉得新大王能够理解他们的需求,因此兰花公主想看见的内乱,贵族和奴隶主对槐的不满,根本就是本末倒置,水中捞月,恨的牙痒痒,只能另想办法。

槐的解放奴隶精英的国策顺利的推行后,葛飞负责给生意人和作坊主降税的工作,也按部就班地展开了。原来这次葛飞学精了,不是找几个朝廷大臣闭门造车,制定政策,而是在基层选了一批低级别的官员,让他们仔细计算,一个生意人做生意,税赋是多少才合适,才能够让生意人和作坊业主有利可图。这些来自基层的官吏常年和生意人接触,对于老板们的酸甜苦辣熟稔于心,当然知道税赋是压在生意人头上的大山,知道多少税赋是他们可以接受的,因此他们提出的建议是接地气的,因此经过几个月时间的论证,这些人就拿出了切实可行的税赋办法。为了不至于做出夹生饭,葛飞在基层官员拿出税赋征收办法的条文后,并没有立即颁布,而是找了各行各业的老板咨询,他们自然提出了某些不够合理的方案,提出了新的见解,葛飞在一次次修改之后,交给槐去御批,因为这是夏朝建国之后,最大一次税赋修改,葛飞当然要慎重,槐自然是重视。税赋合理不合理,已经直接影响到了朝廷的税收,商业的兴衰,百姓生活的质量,所以慎重是必须的。

因为君臣合做,到了年末,两样重要改革同时推出了,尤其是后一条给商人减负,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因为改革推行开始只是在京城地区试行,因此寒冷的冬天,京城却上演了一出火热的春剧,不仅仅是商人在奔走相告,市民百姓也是举手相庆,因为减税之后,物价幅度降低了,生活必须品粮油,食盐,布匹等物质,下降了三成左右,这对每个住在城镇的居民都是天大的利好,市民们自然要为新大王歌功颂德,将槐比作新的尧舜,说槐是古往今来第一个爱民的帝王。商人就更不用说了,因为赋税的减少,他们不用再去贿赂官员偷税漏税,合理合法地经营,精神的压力减轻了很多,生意自然就好做了,因为物价的便宜,市民,官吏购物的热情火爆,连一向冷清的酒肆,饭铺都惹火起来,短短一个月时间,原来空荡的集市店铺,变成一铺难求,因为走掉的生意人纷纷回归不说,还带来了新的生意人。

商人的嗅觉本来就异于常人,闻风而动是他们的特点,如此大的利好哪里会放过?何况京城本来就是适合做生意的地方,这里人口密集,达官贵人众多,高中低生意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舞台。年末结账的时候,让葛飞惊异的是,虽然这次减税巨大,因为商人的大批涌入,京城居民的消费暴增,国库税收非但没有减少,反而略有增加,葛飞看出来,槐的与民同乐,怀柔治国的政策绝对是治国的良方,因此他不能不反思:大王是不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那看似并不强悍的治国方式,为什么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样的战略远见,战术技巧,即使尧舜也要逊色三分。

不仅仅是葛飞这样认为,就是已经退出朝堂的向坤也找到了葛飞府上,像葛飞伸出了大拇指,说是自己小看了槐,看来大王是个治国的奇才,胆量超凡,居然敢于做出前代大王没有敢于做的事情,因为在向坤看来,槐做的两件事,都不是一般的大王可以做的。

因为开始向坤听说槐要大面积给商人减负的时候是吃惊的,甚至是害怕的,他做过多年宰相,当然知道税赋对于朝廷财政意味着什么,当今朝廷是在季柕执政之后,国库才变得充盈的,而这个时期正是向坤主管朝廷政务的时期,因此他知道,朝廷积攒这点家底有多难。作为朝廷政务的当家人,向坤明白,一个朝廷国库空空隐藏着巨大风险的,因此他立刻找到葛飞,让他阻止槐的冒险行为。为了说明这件事的严重性,向坤特别提到了当初加固黄河大堤,因为国库没有钱,不得不像商人借钱的历史。

葛飞几乎被向坤说动了,就把向坤这番话告诉了槐。但是槐告诉葛飞,国库的钱不能靠剥夺市民来积攒,因为税赋太高的原因,京城物价居高不下,市民怨声载道,长此以往,朝廷就会失去市民的信任,他告诉葛飞,一个没有市民支持的朝廷是不可能持久的,钱并不是维护国家稳定的主要因素,民众的信任才是维护国家稳定的基石。葛飞没有想到槐会说出这样一番深刻的道理,当时的感觉是不认识这个大王了,因此立刻来到向坤家里,把槐说的话,原封不动地对向坤说了,当时惊的向坤几乎掉了下巴,只能是无语。

现在的事实证明,槐是正确的,有远见的,因此他非常欣慰。不仅是向坤被槐折服了,连那些对槐不信任,感觉槐年轻,柔软的大臣都一边倒地敬服了槐,因为他们也没有想到槐的这两个决策成了大手笔,给国家欣欣向荣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年之后,京城统计,共有一千名奴隶赎身成功,数量虽然不多,当朝廷对朝野公布这个数字的时候,又一次引起了社会震动。

就在举国高兴,民众喜气洋洋,庆幸他们拥有了贤明大王的时候,有一个人却心情焦虑,眼冒金星,心理想的是杀人,这个人自然是兰花公主了。

在兰花公主的眼里,槐根本就不配做大王的继承人,因为他性格柔软,缺少男人的彪悍,尤其兰花公主自己是跋扈性格,当然不喜欢软弱的男人。她认为,槐之所以被父王立为大王,是因为槐是弟妹中的长子,对父王绝对服从,而不是有什么才干,这种看不起槐的感觉是从小养成的,这样的人坐上大王的位置让她恨自己是女人,否则凭才干,哪里轮到槐的份?就是这样一个不入流的人,却害死了情夫,让她如何能够咽下这口气?在这个世界上,她可以输给任何人,就是不能输给槐。

基于这种想法,她出手了,没有费多大力气,就离间了槐和孙康之间的关系,给槐制造了最强大的对手,而且让槐和大臣之间出现了深深地裂痕,这种情况如果延续下去,只要社会环境失去安静,有人起兵造反,或者外敌入侵,当下的朝廷就会像座破房子,一脚就可以被踹倒。随后朝廷推出的减税更让她觉得槐在胡闹,相信只要实行下去,用不了一两年,国库就会被槐掏空,那时候,只要孙康在边界举起大旗,朝廷恐怕连打仗的钱都没有。

但是眼前的一切朝着兰花公主希望的反方向发展,因此她开始做两件事,一个就是尽可能的,帮助孙康筹集造反需要的物资,例如铜,锡,粗麻。她自己的铜矿所开采的铜,不再流入京城市场,提炼后的成品铜,秘密地囤积起来,等到机会合适,偷偷地运給孙康,因为这一类的金属是朝廷严控的战略物资,不准私下出口,但是她有办法,只要告诉主管官员,矿山冒水,停业开采就可以了,反正也没有官员敢去她的矿山查看。她相信,孙康现在没有造反,是因为形势还看不好,自身的实力不够,一旦孙康自身实力够用,凭他强势的性格,当然不可能跪伏在槐的脚下,因此这笔投资是合适的,既可以报仇,等到孙康坐上大王的位置,自己还是第一功臣,那个时候不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但是随着冬天过去,春天到来,兰花公主感觉自己看走了眼,原来反对槐的大臣和奴隶主贵族反了性子,异口同声赞美起槐来。在王族和贵族圈子里谈到槐的时候,再也听不到埋怨和嘲讽槐的声音,这让兰花公主气闷,派手下人去市井探听,结果平头百姓都在说槐好,愿来是槐的减税政策把商业市场搞活了,一直居高不下的物价,居然出现了断崖似的下跌,普通民众消费热情高涨,商家自然是欢天喜地,多数下级官员虽然叫苦却老实了很多,因为商家不再需要偷税漏税,当然没有人再往他们兜里塞银子。有几个不知死活的税收官员被朝廷稽查秘密查证后,槐居然把他们送上了断头台,这一招杀鸡儆猴果然管用,剩下的官员谁还敢铤而走险。没有了这些蛀虫的捣乱,市场里的商业运行当然是顺风顺水了,整个市场呈现出一片火红的景象,京城集市的商铺,居然出现了一铺难求的奇观。

市面好了,物价稳定了,京城的秩序安定了,这是槐需要的结果,但不是兰花公主想看见的,由此她明白,自己低估了这个看似面瓜般的大王,原来他有内秀。这样一来,想等到京城内乱,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就可能成为大梦了,至少短时间里是看不见的,再说兰花公主也没有耐性去等,她的性格是冲动型的,喜欢主动出击。就命令管家碧玺去寻找杀手,要趁着槐到处搞亲民活动,不注意防备的时候下手,说不定可以一击中的。另外一手就是继续做着推翻槐政权的准备,她不仅用金钱支持孙康,还秘密地会见了九黎族的重要人物:疏狂。现在的问题是孙康真的会造反?就当时情况来说,那是兰花公主的一腔情愿,孙康虽然对槐一肚子意见,也真的对大王的宝座有兴趣,但是他并不是个毛头小子,并不傻,知道凭自己现有的力量起兵造反,是自寻死路。别说大王做不成,就是现在的王位也得丢失,因此算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驻守的地方领土虽然不算小,比一般的州郡大一倍还多,但是经济不发达,人口密度更差,偌大一片地区,只有区区的十万人口,很多村镇只有几十个人,而归他指挥的州兵不过一千人左右,这些兵还有三分之一是老弱病残,靠这样的士兵对付南方南夷的部落士兵还勉强,和朝廷的正规军交手是找死。孙康打了十几年仗,当然明白什么样的军队可以打胜仗,凭什么样的军事实力可以去争夺天下,因此不会做玩火的事情。但是兰花公主既然认定孙康就是推翻槐江山的必选人物,哪里允许他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事,为了动员孙康造反,给孙康制造信心,兰花公主不远千里,秘密地去了孙康的领地,孙康当然知道兰花公主干什么来的,就领她去查看城郭和领地,故意让她看见这里是多么贫瘠和荒凉。哪里知道兰花公主不为所动,反而为孙康如何积攒人马,恢复经济出谋献策,临走的时候还给孙康扔下十万银子,告诉他,这里的大山有的是宝贝,只要有技术人才和资本,用不了几年时间,一切就变了。回去后兰花公主出高薪,聘请了一流的采矿专家前往徽州,还为孙康招募了一批冶金专家。看见了白花花的银子,和源源不断地技工人才,孙康的心果然活了,心说造反不造反将来再说,眼下改变这里的面貌是必须的。临走的时候兰花公主告诉孙康,她会帮助他招募流民来这里居住,她并不是说说而已,眼睛早就瞄上了京郊东面的采石场,哪里被俘的九黎族有一万多人,多数都是青壮劳动力。他们被俘后,当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被杀死,一个是做奴隶。部落战争中的男性俘虏,多数都是被杀死的。但是季柕是个仁德之君,不忍心一次性地杀死这样多的人,就在葛飞的提议下,把他们送到了京郊东面的采石场做苦工了。

因为是俘虏后的奴隶,这些九黎族的人算是生活在地域之中,没有自由,干活吃饭睡觉都有人看守,稍稍反抗不是被活活打死,就是被砍断手脚,士兵对这些特殊的奴隶是没有任何仁慈之心的,他们的生命不如蝼蚁,因此,尽管管理严酷,还是有俘虏不断地逃走。这些逃走的奴隶一旦被抓回,结果就是极其悲惨,就算不被杀死,以后也要戴着手铐,脚镣生活一生,包括劳动的时候都被拷着。

兰花公主是在无意中知道有这样的一批人的,看见孙康管理的地方人烟稀少,她一路走就一路打定主意要救出这批奴隶,让他们成为自己复仇的士兵。想法是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因为看守俘虏的士兵有数百人之多,想让他们逃走,首先就要解决这些士兵。其次,就算他们能够逃出来,也不一定会听从自己的号令,结果可能就是煮熟的鸭子——飞了,这种赔本的生意兰花公主当然不会做。那么就要找到一个这些俘虏认可的本族人物,由他率领,一路跋山涉水,走进徽州地界。这个想法当然对头,只是这个头人却不好找,因为季柕打败厨艺,夺取青州之后,九黎族的大大小小的当家人,要么战死,要么被杀死,至于是不是还有活下来的,兰花公主不知道,就是有,找到的难度也有点大海捞针。但是兰花公主的性格决定了,既然要成事,就算大海捞针也不会放弃。她就派碧玺去青州一带秘密查找,给出的指令是,找不到人,就不用回来了。

碧玺本来是个奴仆,是车夫总管出事后顶替的位置,混到现在的地位相当的不容易,当然不会舍得丢掉总管的位置,何况他还是兰花公主的秘密姘夫,兰花公主兴奋时的癫狂是他最迷恋的,不能忘记的,因此来到青州之后就使出了吃奶的力气,花费了几个月的功夫去找九黎族活下来的流民,苍天不负苦心人,最后他不但找到了某些活下来的九黎族人,从他们的嘴里还打听到疏狂的下落,这自然让他喜出望外,只是当他找到寺庙,见到疏狂的时候,嘴皮子磨薄了,疏狂就是不肯和他出庙,无奈之下,碧玺只好返回京城,把消息告诉了兰花公主。兰花公主知道疏狂的名字,听说他还活着,自然是大喜过望,因为他知道疏狂虽然不是九黎本族的人,在九黎族中却有着无可比拟的声望,尤其是青州沦陷,厨艺战死之后,进一步证明了他不凡的先见之明,如果能够请动疏狂出山,一万多俘虏脱身之后由他领头,这些人自然会跟着他。至于碧玺没有说动他出山,在兰花公主看来是正常的,因为碧玺的分量不够,如果自己出山,或许就是不一样的结果了,因此兰花公主决定亲自出马。

再说厨艺掌舵的青州被季柕消灭之后,疏狂因为躲进庙宇,并没有受到祸及,这当然缘于他的先见之明。他当时看见厨艺不肯听从自己的劝告,料定青州不可能守住,自己帮助厨艺守城,也不过是多增添一具尸体而已,因此早早躲进了庙宇,避免了灭顶之灾。事后季柕曾派人请他出山,帮助自己治理国家,疏狂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没有答应。虽然疏狂拒绝了季柕的邀请,季柕也没有难为他,因此他可以在庙里安度晚年,和道长下棋,谈天说古,到也不觉得寂寞。兰花公主来到寺里找到他的时候,道长刚刚去世,疏狂失去了能够对话的人,心理的寂寞就没有办法排解,极致听到要见他的女子是季柕的大女儿,长公主,心理觉得奇怪,因为他知道季柕已经离世,季柕的女儿找他不知道会是什么事情?但是出于对季柕的敬佩,他还是决定见见兰花公主。

让疏狂没有想到的是,兰花公主居然鼓动他出山,收拾九黎族的残部,去边界助孙康一臂之力。孙康这个人他们打过交道,疏狂认为这是个志大才疏的王爷,不可能成就大事,何况现在坐江山的,是季柕的儿子,他不可能去帮助一个不能成就大事的人,去破坏自己曾经佩服的人的儿子,一口回绝了。但是当他晚上,庙宇里走进了一个神秘的人物,这个人也是老相识,在他的一番话说完之后,疏狂改变了主意,兰花公主并不知道疏狂当天晚上接见了另外一个人后改变了主意,不知道他为什么变了态度。但是看见疏狂答应了自己的要求,自然不会想很多,就高高兴兴地把疏狂迎进了京城,藏在自

0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