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现实题材>智造英雄>28 兴华三大原则(2)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28 兴华三大原则(2)

小说:智造英雄 作者:静静的延河 更新时间:2024/5/23 20:25:14

“我们兴华电子的第一个黄金原则,就是要对员工好,尤其是对待那些基层普通员工,要让他们感觉兴华厂就是温暖的大家庭。”

刘运平响亮地提出兴华三原则。

这并不是在说大话,也不是无聊吹嘘。刘运平的人生处世哲学,主要来自明代大儒王阳明。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人生准则,也是刘运平极力靠近的处世原则。

如何是对员工好?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

作为一个企业主,一个老板,对员工好就是及时发工资,尽量改善员工住宿和生活环境。

做事凭良心,不要把钱都装回自己口袋里。

这就是好“老板”的定义。

不过,刘运平的想法已经超出这个认识范围,有了新的升华。

“兴华厂从1999年3月开始,施行新的员工管理规则体系”

刘运平给在做的高层管理人员作出解释。

“完善员工发展层次,完善对员工技术技能的全方位培养”

刘运平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在兴华厂建立起类似国营大厂那样的师徒关系。

“每个人,只要你是老手,就可以做师傅”

“你做师傅培养后进员工,只要带出了徒弟,师傅本人的技能资格水平就可以升级,升级之后,你也可以寻找更高水平的师傅,成为徒弟,然后循环升级。”

这样一来,短时间内,兴华厂新员工和老员工的技术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员工的技术能力高了,相当于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提高,做出的产品质量高,熟练也多。

“对于提升最快,技术全面的员工,哪怕只是小学生文凭,都可以做技师”

“我们兴华厂虽然论设备在珠三角是第一流的,但设备是死的,还是要依靠人来掌握。”

“未来,我们还会引进更多国际一流制造设备,需要更多的技师去操作,而技师只有我们平时自己培养”

“以后,建立技能工资体系,员工技能资格越高,工资也越多。让广大员工从根本上告别只依靠加班,只依靠拼身体来挣钱”

“让每个人在兴华厂都能看到过好日子的希望,而不是少数管理阶层”

除了员工技能体系的建立,刘运平还提出给员工完善养老,医疗保险支付,除了必须支付的那部分,兴华厂还建立另外的员工福利基金。

“将来,不但员工本人看病可以从基金支付,员工本人的直系亲属生病,也能从这个福利基金里报销”

“国营大厂过去有了福利政策,一人在厂里工作,全家都得到基本保证”

“国营大厂失败的是僵化落后的市场体制,但他们这一套福利保障没有错误,我们兴华厂要恢复这种福利体系”

人事部长目瞪口呆地望着刘运平,他简直认为老板是发神经了。这样做,要增加多少成本?每年有那么多劳动力由全国各地汇集到南方打工,又何必如此维持稳定的员工队伍呢?

不过,人事部长没有说话,刘运平作为总经理有一种天然霸气。他在兴华厂的每句话都是命令,没有人敢于违反。

然而,下一个话题立刻让人事部长的眼睛瞪大起来。

“第二个大原则,就是管理系统必须克服一言堂这种现象”

“大家知道八路军为什么能够在艰苦环境里,在缺乏武器装备和后勤的情况下打胜仗吗?”

刘运平提问,大家相互看着,不知道如何回答。

“靠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就是有事大家商量,基层士兵也可以说话,提建议”

“给每一个车间班组都建立一个意见本,每个员工都可以提出自己岗位,或者身边任何事情的建议,批评,哪怕这些批评和建议不正确,也没关系,只要提出好建议,就给这个员工发奖金。”

“还有,建议是匿名的,所以尖锐的批评也可以。建议本放在全厂各个地方,员工可以在任何一本上提出来,跨越车间,分厂也没事”

大家相互看了一眼,刘运平这一套厉害,这就是打破了固定的管理层次,自己可以掌握全厂任何一个角落的事情。

第三个原则,全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

把每年利润中至少三成投入到研发里去。

“追求高技术,利用高技术打造新产品,把新产品推上国际舞台”

刘运平的这句话掷地有声。

兴华三原则从1999年起基本确立,后来虽然有过好几次修改,但基本调子从没有改变。

十多年之后,有个专门追踪兴华厂发展的专栏作家将兴华厂三个原则进行了口语化梳理,归根打底就是以下几句话

“对员工好,让员工们说话,研发投入真金白银”

刘运平从来是个实干派,在这次高层会议之后不久,立刻以总经理办公室名义下发了文件,正式开始施行这三个兴华原则。

如果说兴华三原则是对内部的管理措施,那么,刘运平对外也形成了几个大原则。

第一个对外原则,是形成产业发展协同链条。

简单说来,自己吃饱也要帮着周围人一起吃饱。

兴华厂以自己的产业为中心,带动周围一系列配套厂家共同发展。

兴华厂自己发展不是真的发展,只有周边产业一起繁荣,才是真的进步。

不过,刘运平的这种大家一起发财可不是把低利润的部分分包出去就完事。

小厂在接收兴华厂产业链的同时,也要接收兴华厂的“三个原则”和质量管理体系。

“哪怕是一个小螺丝,也要遵循同样的高质量标准”

另外一个对外原则是针对代理商的。

刘运平的妻子许丽珊是主管销售的副总。她打造的代理商体系也遵循兴华厂的市场销售规则,并且派出销售小分队去全世界各地,帮助代理商从柜台到公司管理,全方位输出,全方位帮助。

1999年是新世纪到来之前最后一年,也是兴华厂发展壮大的关键一年。

兴华厂的的先进制造业务获得了来自华通科技更多的订单。华通的主业是交换机,这家诞生于深圳小楼里的通信公司从没有人做的乡村交换机起家,逐步依靠研发投入拉动产品升级。到了1999年,华通交换机开始进入国内大城市市场,也进入很多小国家通信市场。

依靠给华通代工,兴华厂制造能力和技术标准大幅度提高,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准。

这一年,兴华厂全厂通过ISO9001国际体系认证标准,并且获得了国际无线电电磁兼容实验室资格。

这两个成就在国内是独一份的存在。

除了制造业务,兴华厂自身品牌的电话机销量大幅增长。

这一年因为中国城市家庭电话机装机需求的井喷,兴华厂的无绳电话和普通电话机销售超过5000万台。

在这两项业务之外,兴华从开始引入家庭视频产品。具体来说,开始制造DVD光盘机,家庭影院等视听设备。

另外,刘运平重点发展信息产业。

1998年开始,国内电脑,计算机蓬勃发展,刘运平判断电脑进入普通家庭就是未来十年的事情。

不过,刘运平的眼光和普通企业家不一样。

他没有进入好大喜功的电脑整机产业。

“电脑整机国内根本没有技术基础,从CPU,内存,主板,再到硬盘,那一项不是国外产品?”

“我们最多就是组装,这样利润都归了外国大厂,我们相互竞争,陷入残酷价格争夺战”

刘运平只选择制造零部件。具体而言,兴华厂制造电脑光驱,电源,显示器等技术价值不高,但可以自主掌握供应链的周边产品。

对于这个决定,王美嫦第一次和刘运平产生了矛盾。

“未来的发展不是一个乡村一个乡村独立发展的那种旧模式,而是地球村,全球产业协同,互相分工合作,时代变了。我们也要适应这种全球化分工的产业协作”

王美嫦眼看自己希望的电脑整机产业没有得到重视,她第一次和刘运平吵架。

“美嫦,电脑是好东西,未来是产业黄金,这没错。”

刘运平安抚王美嫦。

“可是,我们不掌握关键技术,就相当于组装商,和电脑城里那些小个体装机商没有根本区别,你知道吗”

“刘哥,我不同意,未来是全球化时代,我们不需要生产芯片啊?不需要生产内存和硬盘,国际大厂生产的很多,我们凭借数量优势,也可以采购到到很多低成本的元器件”

“国际大厂在那些专业领域已经做了几十年,他们投入了巨资搞研发和生产,我们为什么不享受现成的产品服务呢?”

“刘哥,你知道吗,芯片最基础的东西是沙子,难道你未来还想生产沙子?还想生产芯片?这毫无必要”

王美嫦这几年负责公司采购,随着出国次数不断增多,她变成了一位彻底的全球化经济拥护者。

“如果,未来国际市场出现波动,这种全球化趋势开始变化,我们怎么办?”

“如果,国外大厂对我们的采购设置障碍,甚至不卖给我们。那怎么办呢?”

刘运平满是忧虑地说

“这是天方夜谭,全球化是以后的基本趋势啊。很多国际经济学家都是这个观点,还能有变化?”

“国际经济协作的基础是契约精神,我不相信国际大厂会不遵守契约精神”

王美嫦对刘运平的想法不屑一顾,她信心十足地反驳道。

“不知道,但自己的命脉被被外人掌握,我不喜欢这样”

“我家乡有句老话”

“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刘哥,你这是小农思维,现在是全球化时代!”

王美嫦站起来,不可理解地说了一句话,然后转身离开。

0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