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东北军之歌>第021章:各界反映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021章:各界反映

小说:东北军之歌 作者:早点包子铺 更新时间:2024/5/22 11:28:07

6月5日,皇姑屯事件及其后东北军激烈反应的事态开始在国内、国际上传播。但是限于传播媒介的落后,6月5日这一天,传播的范围还是有限的,并没有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

这个时代的信息传播还是没有现代的高速度。互联网、电视都没有,具有代表性的公众传播方式就是无线电台、报纸,还有一个现代人很难理解的“通电”。当然了,小道消息,张三李四的、茶楼酒肆的,传播速度也不慢,只是容易失真走样而已。

现在是1928年,正好是无线电广播电台刚刚出现的年代,是相当的初级阶段。功率小、受众少,仅限于比较发达的上海、香港等小范围,形成规模还要等上几年。基本上可以忽略了。

现在报纸就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了,因此,这个时代报业很发达,全国性的大报不下数十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申报、光华日报、民报、大公报等。奉天周边的地方性的报纸有:民国晚报(天津)、奉天日报、奉天商报、大东日报(长春)等等。

“通电”的传播方式是民国时期特有的,读民国史没有不知道“通电”的。但是“通电”是什么?怎么运作的?很多人就未必能说清楚。

通电的优点是速度快,瞬时传遍全国,至多一天,该知道的人都能知道被通电的内容。

从技术上说,“通电”就是通过电报的通信手段传播消息。平时发电报,是点对点,甲人发给乙人;通电是点对面,发给所有可以接收的电报接收机。作为接收端,不是收到就完活了,它要按照发报人的要求送达到终端用户。比如:发通电的人要求送达到各地地方政府、兵营、学校、报馆。那么各地的电报局都要按要求一一送到。客户如果标明送达到妓院,电报就得送到每一位老鸨子手中。这就叫通电。

当然了,电报局不能白忙活,每一项工作都是要收费的,由此可知,通电的费用是惊人的。收费当然有其计算方法,我们就概略地说,全国通电一般要几百大洋,如果电文洋洋洒洒数千字,那就要几万大洋了。这可是电报局的财路,是富人玩的把戏,只要舍得花钱,谁都可以发通电。比如,某大学教授被教育部欠了薪水,他心里不爽,他就可以发通电喊冤,只要付大洋就行。电报局不管内容只认钱,交钱就办事。

。。。。。。

东北军一方的军事反应很激烈,但是目前形势不明,他们最终还是要妥协,力争和平解决的,并不想就此开战,激烈的反应也是谋求妥协的手段。因此,他们是不会发通电的,也不会到处宣扬,更不会召开记者会发布声明什么的。各报社的记者是无孔不入,但是,他们的采访要求一律被挡驾,东北军系统之内都得到了命令,不准发表态度、看法、声明,一律保持缄默。

国内的几大报纸纷纷发表消息,例如,大公报发的消息,标题是:“惊天爆炸案!奉天风云突变!”内容是:奉天皇姑屯发生爆炸案,一列火车被炸毁,传闻章作霖重伤。奉天城的东北军与日军激烈交火,皇姑屯地区已经戒严,守卫现场的是大批的东北军士兵。东北军拒绝采访,目前事态不明,事件还在发展中。本报将继续关注事态发展云云。

报纸上还有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分析事态的起因,预测前景变化,举证都是言之凿凿,推论也是根据充分。

这个时代,中国人被列强压迫欺辱了几十年,民族反抗的情绪极高,因此,一些学校里开始有人演讲,宣扬抗日,商界也开始有了抵制日货的苗头。

南京的政府没有任何的表态,最多表示正在调查了解之中,其他的都是:无可奉告。

姜介石看着这些新闻有些动心,他招来杨永泰,想听听他的意见。

杨永泰这个人物可是不简单,在民国初年到北洋政府的时期就是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后来销声匿迹了很多年,在今年(1928年)经过姜介石的好友兼高级幕僚黄郛的介绍,被搜罗到了姜介石的身边,从此开始了他的第二次政治生涯。此人机敏过人,诡计多端,当了多年姜介石的幕僚高参。

待杨永泰看完了报纸,姜介石问道:“畅卿兄何以教我?”

杨永泰属于比较有地位的旧文人,文章好,誉满天下。在这种人的面前,姜介石也不敢太俗气,免得被人看不起,所以说话也难免文邹邹的。“何以教我”就是你有何高见?说来我听听。杨永泰比姜介石大七岁,所以姜介石称其为兄。

杨永泰说道:“章作霖与日本人本就是一家,如今起了内讧。事发至今不过一日,作何决断为时尚早,还要等等看。”

姜介石有些不满足,杨永泰跟他时间不长,今天找他来也有考验之意,因此追问道:“时间是仅仅一天,但刀兵相见,事情并非小可,还需要等吗?”

姜介石的这个话有道理,重大的事件,是应该及时反应,谋取利益,不过对于杨永泰就有逼迫之意了。

杨永泰无奈只好继续说:“奉系新败,力量犹存,日久必是大患。为蒋公计,当然是削弱之为好。所以他们的冲突越大越好,借日本人之手削减其羽翼是最好的。因此,我指向直隶东北部之兵,当放缓,最好示以善意,使得奉系无后顾之忧,抽回主力,专心对付日本人。我们能做的只有这些了。我们放缓对京津地区以及山海关的压力,表面上也符合日本人的利益,因为日本人要保住在东北的权益,最不愿意看到我们越过山海关。所以我们放松压力的行动各方面都会满意,没有后遗症。我们只是给章作霖创造一些条件,打与不打我们还是无法干预的。”

杨永泰说的直隶东北部就是唐山、遵化一带地区,现在东北军的众多部队都聚集于此,准备后撤出关。到今天为止北京、天津暂时还在东北军的手中,不过大部队正在陆续撤出。

这一次的北伐军中,位于北京东南地区,如山东、沧州、天津这个范围是国民革命军和桂系一部;北京西南是阎锡山的晋绥军,河南一带是西北军和桂军。所以直接面对唐山地区的主要是姜介石和桂系两家的部队。杨永泰的意思就是在自己的前线停止军事行动。

这个行动的意思就是告诉章作霖:你放心打日本人把,我们不扯后腿,说白了就是凑火!还不能让日本人看出来。

这一回姜介石比较满意,笑着点点头。

京津地区内定是要交给阎锡山的,民党一系目前力量还不足,主要的力量还在南方。另一方面,参与北伐的四方派系也都要瓜分一些好处,谁的地盘都有约定,否则谁愿意出力呀!唐山打下来也不是自己的,何必为他人作嫁衣裳?所以这个方案不错,他准备安排人实施。

北伐的四方指的是:民党、桂系(李宗仁、白崇禧)、西北军(冯玉祥)、山西阎锡山。

中国的军阀内斗就是这样,不是考虑一致对外,首先考虑的是自己派系的利益,这一盘散沙的状况,给日本人侵略的提供了机会。

除了南京政府,参与此次北伐的另外三方也都是有所动心,有所表现。

白崇禧此时就在沧州前线,他力主借此机会快速进兵。作为军事家他知道追击是收获最丰厚的作战行动,仓皇而逃的敌军会丢下很多物资和人员。现在东北军与日本人搞起了**,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奉天,这是最好的时机。孙子兵法上很注重“天时、地利、人和”,这个时机就是最大的天时。所以白崇禧的建议是正确的,但是,被南京方面强行阻拦了。为此,姜介石还发了一封亲笔信给白崇禧,信中说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估计是解释加道歉,或许还有许愿,但绝不会说出真实的原因,那个理由是上不了台面的,并且容易被桂系误解,毕竟桂系也是一方军阀,东北军的今天就是桂系的明天。

阎锡山的心思有点得陇望蜀,眼看着京津地区即将到手,他应该是收获比较大的一方了。但是,人心不足啊!他想到了热河。去年,1927年九月,在宣化,他的晋绥军与汤玉麟打了一仗,结果让汤玉麟打个屁滚尿流大败而回,无端的为汤二虎送去了一份战功。实实在在的说,汤玉麟打仗的本事太潮,这次遇到了比他更潮的,成就了他一生最辉煌的战绩。这事儿阎锡山心里记着呢,这可是报仇雪恨的好机会。

阎锡山的美好梦想被属下劝阻了,理由太简单了,京津地区多肥呀!承德算个啥?肥肉还没到手,可别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这块肥肉多少人瞪大了眼睛盯着呢?

冯玉祥算是最安稳的一个,他是没办法,他的大军都在河南,想占便宜够不着,不过他心里着急,也在积极的找幕僚商议,看看有没有捞好处的办法。

。。。。。。

章作霖的“重伤”终于还是有意无意的泄露了出去。

最早是大公报上说“传闻章作霖重伤”。这是皇姑屯事件当前新闻中最大的要点,众多的记者都以此为据,向东北军方面寻求证实,大帅府等东北当局还是一律“无可奉告”四个字。可是“漏洞”总是有的,奉天地区,乃至北京美国人的医院——协和医院都派出了洋大夫和外科专家来到了奉天。在记者穷追猛打之下,终于得到了不少的“证据”,章作霖胸部重伤被证实了。

这种新闻性的消息,也立即引起了轩然**,当然,反应最强烈的当属东北,章作霖这个反动军阀在东北还是有点人望的。在青年学生的鼓动之下,竟然出现了抗议日本人的****,商界也喊出了抵制日货的口号。还是东北各地的政府劝告学生们,说消息不确凿,不要过分激动。这才堪堪的没有出大事。

全国的眼睛都在看着奉天大帅府!

章作霖被赶出了北京城,即便不下野,“国家元首”也含了水分。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他还没有通电下野,所以理论上他今天还是中国的国家元首,只是权威不足罢了。就算下野了,他也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领导人,与各国的利益还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列强各国为了自己的在华利益,也纷纷的关心起大帅的伤势,各国驻奉天的**,也纷纷的派出领事、代表到大帅府打探消息。

6月5日的中午,日本国驻奉天**总领事吉田茂终于来到了大帅府。他现在也是各界、各国友人关注的焦点,更是章作霖等待的人。

也可以说,东北军大打出手,目的就是为了让日本政府表态:你别装孙子,装不知道!进一步是为了谈判,惩办凶手。

好戏终于要开场了。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21end———

0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