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东北军之歌>第028章:晋绥军的麻烦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028章:晋绥军的麻烦

小说:东北军之歌 作者:早点包子铺 更新时间:2024/5/24 17:19:20

卢沟桥的战斗开打了。

炮击过后就是步兵冲锋,这几乎是老套子了。但是狭窄的桥面,光秃秃的,几百米长,想冲过去,谈何容易。这种战场太残酷,冲锋的士兵需要强大的火力掩护,轻重机枪,便捷的一线火炮都要拉上来,猛烈的倾泻子弹、炮弹,压制东北军的阻击。

在火力的掩护下,潮水一样的士兵涌上来,晋绥军绿色的军装涌动向前,他们呼喊着,呼喊声震撼了大地。

晋绥军的军装是绿色的,姜介石的国民革命军的军装也是绿色的,比较接近于现代。东北军的军装是蓝灰色的,当时的中国各路军队大部分都是蓝灰色的军装。

阻击的一方也是冒着枪林弹雨,开枪开炮,压制对方的火力,打击冲击的敌军。

内战,面对面的开枪开炮,残酷的内战!步兵炮都拉到了前沿,直接射击炮轰。双方士兵都是血溅五尺。

在各路军阀中,晋绥军和东北军这两家是装备最好的,战场就更残酷了。都是中国人,都是农家子弟,打生打死的是为何呀?

东北军显然占了防守的便宜,有工事的防护伤亡就小得多。当然了伤亡小不等于没有伤亡,晋绥军掩护的火力凶猛,伤亡就是必然的。而冲锋的晋绥军,完全暴露在桥面上,无处躲、无处藏,在各种武器的打击下,丢下一片尸体,随后又潮水一样的退下去了。

在前沿阵地上,东北军的山炮和迫击炮倒是发挥了比较大的效能,因为这是直视的瞄准射击。用炮镜瞄准,再打不准就说不过去了,他们能够最大限度的拔除晋绥军密集的火力点。但是反过来也是一样,晋绥军的一线火炮也发挥了同样的作用,双方互有伤亡,而且伤亡很大,内战死伤的可都是中国人啊!他们在争什么?

这种残酷的进攻试探了三次,终于止住了晋绥军进攻的脚步,战线陷入了暂时的沉寂。

晋绥军一定要进行这种艰难的攻击吗?一定要在桥面上冲锋吗?

这就要看看永定河了,看看河道上能不能通过。

永定河的河水与黄河一样,也是混泥汤子,这种河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特别的宽,宽阔处达到五到十里,卢沟桥这里永定河刚刚离开山区,河道比较窄,只有一里左右。

永定河原名无定河,就是没有一定的河道,经常泛滥改道,危害四方。改名永定河,是希望它不要决口改道,“永定”二字乃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已。

现在是六月,虽然不是华北的雨季,但是进入夏季雨水必然多。在宽阔的河道上,没有水的地方就是乱石滩,主河道的水量也不小,淌水过河肯定是不行的。个别的一两个人,可以寻找合适的位置泅渡,数万人的大军,在几里宽的河道上无遮无拦,暴露在敌人的枪炮之下,还要渡过几十米宽的河水,这种渡河要付出多大的伤亡?因此他们只能攻击桥梁,夺取桥梁。

。。。。。。

晋绥军一方的主将张荫梧这个人有点意思,我们介绍一下,他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出身,是阎锡山手下的大将,也是名将傅作义的同学。他的军事才华出众,战功卓著,作战勇猛,敢于冲锋陷阵,也多次负伤。但是他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心胸狭窄,不容人。最典型的就是他与傅作义的关系非常糟糕,他们二人并没有利害冲突,正常的情况下,老同学的关系应该密切,互相提携。但是,仅仅是因为傅作义同样是优秀的将领,同样的才华出众,他就嫉妒的了不得,视为仇敌。因为他们的不和,在军阀内战之中曾经严重的贻误战机,导致重大的失败。

要说有意思之处,是他与东北军的大将杨宇霆有得一比,这两个人倒是像一对兄弟。

他们两个人都是洁身自好,烟酒不沾,很严于律己的,总是一派正人君子的形象。他们的文化底子都不错,杨宇霆有秀才的身份,张荫梧自幼熟读经史,博闻强记。他们都是正规的军校出身,在军事上能力很强,堪称名将,他们都是自己那一派系的主要干将,这两个人都特别的勤奋,事必亲躬,办事认真。特别难得的是,这两个人都是小肚鸡肠,嫉妒心理极强,容不得人。张荫梧与傅作义的矛盾我们前边说了。杨宇霆嫉妒心也是有名的,他私自杀害郭松龄的事件,就是这种嫉妒心理的最强表现。杨宇霆忠于张作霖,忠贞不二;张荫梧忠于阎锡山也是绝对的忠臣。杨宇霆看不上张作霖的接班人**;张荫梧看不上阎锡山的接班人徐永昌。

这两个人真是天生的一对。

。。。。。。

卢沟桥的战斗只打了一天,严格的说,就打了几个小时。东北军这边还严阵以待,等待着晋绥军下一轮的进攻,第三十一军军长董英斌还在考虑要不要迂回出击一下,以减轻正面防线的压力。结果那边的晋绥军则偃旗息鼓快速的退却了。

不但是卢沟桥的这一路撤了,晋绥军其他的两路也都停止了前进,并陆续的后撤。

不用问,读者就已经知道了,晋绥军被汤玉麟抄了后路。他们的大后方——大同遭到了汤玉麟的猛烈进攻。

在张家口的西部和北部,汤玉麟摆上了一个步兵师、一个炮兵团和一个骑兵旅。这里既是阻击晋绥军的回援,也是保护自己的后路。汤玉麟的另一个骑兵旅和一个步兵旅正在攻击大同。

山西省多山,大同就处于两山之间的一个平整的南北通道上。这个通道说宽不宽,说窄不窄,有150里到200里。有史以来这里就是军事重镇,大同以北有长城,那是古代的边塞。长城历经几百年,已经破损不堪。在清代,由于康熙的民族政策处理的不错,所以两百多年中这里没有战争发生,也就没人维修护理长城,要想依靠长城挡住有现代火炮的骑兵部队是极不现实的。

在这里还要说一个奇怪的现象,作为军事重镇,大同的城墙特别的矮,只有十米零一点,别处见不到这么矮的城墙。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清初,阿济格带领清军攻击大同,久攻不克,损失巨大,为此他还受到了多尔衮的惩罚。后来,清军破城之后,阿济格怒火不息,进行了残酷的**,据说只留下了几个和尚道士,其余的都杀光了。这还不算完,他命令把城墙削低五尺,永远不许加高。再加上后来对蒙古方面的和平状态,大同的城墙就始终没有再加高。

。。。。。。

晋绥军参加北伐,几乎是倾巢出动,他们的老窝极度空虚,大同的守军只有二流部队的一个团。在一两百里宽的通道上,要想堵住汤玉麟的两个旅,其中还有骑兵,这几乎不可能。搞不好这一个团就会被全歼于此。

因此,晋绥军的山西老家危机,十万火急的危机!并且晋绥军的左路军(约二十万人)被断了后路,弹药粮草的供给被掐断,有被东北军前后夹击的危险。

阎锡山急了!没法不着急,他的大军、主力全部压到了北京附近,急于摘桃子,收获成果。没想到,桃子还没有摘到,脚下的梯子倒了!摔了个狗吃屎!

汤玉麟威胁张家口、大同的部队到底有多少?阎锡山眼下不清楚,他得到的报告是张家口外有奉军的重兵,尚未发动进攻,处于对峙状态。大同的奉军攻击大同不克,已经转道向南攻打怀仁威胁朔州。不要说过了朔州就是山西的腹地,朔州本身就属于富庶的核心地带了。

阎锡山的决策是:保留右路军(廊坊、霸县一带)不动,继续维持对直隶的占领态势,保住到手的直隶地盘。

左路军的南路,就是张荫梧这一路,借京汉铁路退到石门(石家庄),由娘子关返回山西,保住山西的腹地,向北反击入侵的奉军。

左路军的北路,就是商震这一路则回防张家口、大同,与汤玉麟决战。同时,阎锡山告诉商震,按前线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分兵出古北口,袭击承德。他的意思很明显,汤玉麟向西出击,他的老家承德必然空虚,你抄我的后路,我也抄你的后路。

北京地区的晋绥军一后撤,北伐军的兵力就抽空了,不要说姜介石现在不想打,就是想打,兵力也不够了,除非位于河南的西北军北上。但是,如果冯玉祥北上,不要管战果如何,北伐军自己就得打起来!冯玉祥已经得到了中原地区,再把手伸向京津地区那还了得?利益分配的天平倾斜了,就失去了合作的基础。

因此,北京、天津在东北军的手中得以暂时的安宁。北伐战争没有结束,但是,暂时中场休息,大家都喘喘气。

。。。。。。

今天是6月7日,两天前对日本国发出的最后通牒还有一天。日本国方面除了吉田茂每天来抗议一次之外暂时没有别的反应,关东军也老实了,再也没有了动静。但是,大帅府应该有所动作了,否则,最后通牒不是成了吓唬人的纸老虎了吗?

于是,奉张作霖之命,顾维钧来到了美国驻奉天领—事—馆,他到这里的表面理由是安排张学铭到美国游历,办手续,协商美方的接待。这个理由是真的,张学铭的确正在准备出行。但是,顾维钧还有第二个使命,并且是更重要的使命。

他的重要使命是什么呢?且听下回分解。

———28end———

0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