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乱世王哥>第七章 保卫江阴 第1、2、3、4节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七章 保卫江阴 第1、2、3、4节

小说:乱世王哥 作者:江南枫 更新时间:2024/8/15 12:06:35

1

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役开始。

8月下旬,国军霍守义师长奉命紧急率57军112师所部跨过长江驰往江南,赶赴江阴后,霍师长马不停腣即向江防军总司令刘兴上将报到。

此时,刘上将正为日益逼紧的战事而又苦于手中兵力不足的事伤脑子,57军112师的及时到位,刘上将顿时喜不自禁,增添了不少底气,他知道,112师是一支富有战斗力的东北军,心里终于稍微松了一口气。

不久,保卫江阴县城的陆军主力部队又有国军103师和粤军系统等部队先后加入,实力一下子增加了不少。

一时间,不大的江阴县城云集了国军大量队伍,如:

国军第57军第112师,下辖第334旅和第336旅。

其中:第334旅旅长马万珍少将,下辖:第667团方叔洪上校;第668团崔锡璋上校。

第336旅旅长李德明少将,下辖:第671团许赓扬上校;第672团万毅上校。

第103师师长何知重少将。

……

这天,江防军总司令部,刘上将对前来增援防守的诸位将领,作战前形势介绍。

他坦率而言:当前淞沪战役正在打响,然而,战况对我并不有利,后景如何?现在,还不好轻易断论。

战前,为应对日军对中国东南可能的侵略,在中国统帅部顾问德国陆军名将法尔肯豪森建议下,国民政府在中国东南地区构筑了三条主要国防线,其一,乍平嘉线,即乍浦—平湖—嘉善—西塘一线,长约40公里,其二,吴福线,即苏州一福山一线,长约60公里,其三,锡澄线,即无锡一江阴一线,长约60公里。这些永久国防工事,主要包含机枪掩体、小炮掩体、观测所和掩蔽部。

其后,将江阴要塞成为沪、宁国防工事的陆海军布防支点,为防止日军水路威胁,在江阴采取封江,最后,保卫南京。

根据法尔肯豪森将军的设想,他预计,利用江南河流港汊密布,丘陵零星分布地形,加之几道国防线,如此梯次层层抵御日军,整个过程可以坚持1—2年。在此时段内,有理由相信,国际形势必将发生有利于中国的变化。

台下,各位将领听到此,信心陡增,纷纷鼓掌。

刘上将环顾一周,示意大家安静,然后,他接着说道:

国军最高统帅部在上海并不准备进行旷日持久的死守,而是计划在上海以西到首都南京300余公里的之间,依托江南多河道湖泊的有利地势,以苏州、常熟、江阴等几道国防线进行节节抵抗,步步阻击,以拖累并减缓日军大部队和装甲部队的前进,即以空间换时间。

作为江阴江防军的任务,就是陆上守住锡澄线,水上利用江阴要塞配合海军扼守长江口,拱卫首都南京,为此,我们江防须封锁江阴,陆防须利用天然地形险阻进行积极防御。

根据最近对日军侦察到的情报分析:

日军海军试图通过水上攻占江阴要塞,以达到如下目的:

一、控制长江通道,扼杀中国内河与海上的运输;

二、策应侧击淞沪战役一翼,继而围袭淞沪战役撤退的国军;

三、一旦攻占江阴,日军海军可以大大发挥优势作用,联合陆军水陆并进逆江西进直逼首都南京。

说到这里,刘上将提高声音,加重了语气:显而易见,江阴,将成为国防锡澄线的焦点,敌我争夺江阴,势在必然!

接着,刘上将示意参谋展开了江阴城防图,并开始对江阴的守备情况作介绍,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江阴,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与江北的靖江隔江相望,**长江奔腾至此骤然束紧,二岸最狭处仅1。25公里,素有“江海门户”“锁航要塞”之称,既是由海入江的咽喉,又是南北交通的孔道。

同时,它又位于沪宁铁路与长江江防的中枢,是长江江防对日作战中的总枢纽,作为江阴的长江要塞、控制着长江的咽喉,扼苏州、常熟、福山之线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早在明清时期,江阴就开始建有炮台,后成为北洋海军在华中的主要锚泊地。1926年,江阴各炮台归附国民政府北伐军并成立要塞司令部,自此以后,国民政府加强对江阴炮台建设,并不断配备武器设施形成江阴要塞区体系,成为拱卫首都南京的重点。

江阴要塞有东山、西山、黄山、萧山、鹅山等八个炮台,配备各种口径火炮33门以及配套的工兵连、通信连、守备营……

刘上将一口气介绍了当前淞沪战役,江阴要塞守备情况,及国军统帅部的战略,而后强调,要守住江阴,必须守住要塞!

为了鼓励大家士气,最后,刘上将不无轻松地说道,凭借目前战备情况,抵抗坚持1—2年,基本没有问题。

会后,大家对江阴防线守备充满了乐观和信心。

然而,随后的日子,日军的凌厉攻势,还是让许多人意想不到。

2

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军队之间的首次主力会战,交战双方总共投入近百万兵力。三个月间,中国军民拚死抵抗,完全出乎日军意料之外,见正面强攻屡遭挫败,日军随即改从侧后登陆,最终迂回成功。

而国军方面,一直注重正面防御,却忽视了侧翼安全,结果,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

淞沪会战结束,国军不得不考虑从上海撤退。然而,在决定是否撤退期间,几次犹毅不决该退未退,一再拖延,到最后决定撤退又过迟,终错失最佳时机。

如果说,这些是错误的话,那更大的错误还在后头呢。

稍有一点军事常识的都知道,缺乏有序组织的撤退很可能会演变成溃散。

常见的有序撤退,在撤退前,拉出大决战的态势,主动发动一场生死大反击,让对方摸不清头脑,忙于防守或重新布局,从而赢得宝贵的撤退时间。

然后,留下少部分精锐部队作阻击殿后,让大部队首尾互应,交替掩护急行军,一路边打边撤,这样,总体行军速度虽然慢,但部队建制不乱,军心不散。

如果艺高胆大,即使有追兵跟来,还冷不防打一个突然伏击,将撤退设计成诱敌深入,敌人哪敢肆无忌惮轻易冒进?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淞沪会战后国军的撤退,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中国军队撤离上海,日军分几路进逼江南内陆,途中,虽然不断遭到原设定国防线上国军的层层阻击,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不知是日军势头正盛太强悍了,还是国军太经不住扛了,结果,层层阻击,变成了边打边撤。

按理,你撤就好好撤嘛,谁知,仓皇之中,国军各级既没有组织有效秩序的撤退,沿途多年经营的坚固国防工事又基本未能充分利用,原应该组织几道防线进行有效抵抗阻拦的却没有展开,而且,各防线之间相互协调照应又不够,甚至有些军官在关键时刻贪生怕死带头先跑,导致士气大丧,部队完全脱离掌握。

于是,恶性循环,撤退路上,国军队伍如多米诺骨牌大溃散,溃退之势无法挽回。结果,前面国军撒丫子狂跑,后面日军肆无忌惮长驱直入,一路追杀,犹入无人之境。

眨眼间,淞沪战役后的江南撤退从而演变为仓促溃逃,原先设定的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结果,时间没换来,倒是连连的丢城失地。

11月14日,日军第13师团攻占浏河镇,太仓失守。

11月19日,日军占领常熟、苏州、嘉兴,号称中国的马奇诺防线吴福防线顷刻被日军突破。

紧接,国军主力部队由苏州退入江阴无锡一带,大量中国军队开始向锡澄线撤退,一时,通往锡澄线的各处公路上到处是溃退的国军队伍,整个道路和农田原野,响彻着军队纷乱后撤的脚步声。

很快,一路日军在常熟白茆口登陆,开始向无锡等内陆进逼,几乎是同样情况,日军没有遭到任何有效的抵抗,迅速攻陷无锡、常州,随即兵逼江阴。

正如兵败如山倒一样,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国军会败得如此之快。

至此,江阴成为长江大门的最后防线。

怎么也没想到,日军进展如此之快?江阴守军立即紧张起来。

这时,江阴成了中日双方在苏南争夺交战的焦点,双方都明白,一旦江阴沦陷,长江下游虎视眈眈的日军将挥师北上,直逼首都南京,到时后果不堪设想。

一场围绕着江阴的攻守战,就此全面展开。

江阴保卫战确切讲,由两块组成,其一、围绕江阴要塞炮台和长江封锁线,国军与日军在长江中展开的水战;其二、围绕江阴县城及外围,国军与日军在陆地展开的攻守战。

对于这次战役来说,江边要塞炮台的成败决定着江阴县城的安危,同样,江阴城池的得失决定着江阴要塞炮台命运,两者相互依存,此失彼亡。

3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其实,“八。一三”淞沪战役开始,仅三天后,1937年8月16月,日军就出动空军疯狂攻击国民政府江阴海军,江阴保卫战首先在长江水路拉开序幕。

时任中华民国海军部长陈绍宽为了阻止日军溯江而上,战前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封江,封江前期工作就是破坏长江航标。几乎一夜之间,海军部派舰艇破坏了长江下游西周、浒浦口、铁黄沙、西港道、狼山、大姚港、通州沙、青天礁等各处的灯标、灯桩、灯塔、灯船及测量标杆,使敌舰失去导航标志。

第二件事就是沉船阻航,海军部将一些大多为清代遗留的旧舰、从招商局与各民轮船公司征集的20艘轮船、缴获的8艘日籍趸船、以及紧急征用的民用小船、盐船185艘,全部满载石子沉入江中,在长江航道筑起了一道封锁线。

第三件事,国军海军第一舰队与第二舰队主力共约49艘军舰由湖口与下关向江阴集结,进入江阴要塞附近水域严阵以待。

不能不说,海军部已经倾其所有,穷尽一切办法构筑水上马其诺防线“拱卫京畿”。

沉船封江后,中华民国海军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中将率领海军主力“宁海”、“平海”、“逸仙”、“应瑞”、“海圻”、“海容”、“海琛”、“海筹”等8艘巡洋舰在沉船封锁线后方布防,第二舰队的小型舰艇则部署其后。

中国海军方面为发挥巡洋舰主炮的远程打击能力,许多大型舰艇集体下锚,几近固定不动的水上炮台,长江中的中流砥柱,要说这种“堡垒”战术构想强不强?够强!

然而,中国海军大概太低估了日军的空中力量,万万没有料到,日后,当日军机群袭来的时候,既缺乏海陆防空配合,又缺乏机动的的大型军舰,在长江有限的空间,海军会遭遇什么样的灭顶之灾?

淞沪战役开战之后,日军高度重视江阴要塞的战略地位,日方认为,江阴要塞是“江海门户”,是由海入江的咽喉,如不能打通这个咽喉,日军也就不能循长江而上侧击淞沪前线的中国陆军的侧翼,更不能实施沿长江西进深入中国腹地的企图。

因此,江阴要塞成了日军眼中的一颗欲清除而后快的钉子,而要拨除这颗钉子,不得不首先清除集结在江阴要塞周边枕戈待旦的中国海军舰队。要塞的中国海军不仅阻碍南京方面的空中作战,其远程大炮的火力还威胁到沿长江下**动的日军舰艇,所以,无论是因为空中作战还是封锁中国东南海岸的需要,无论是战术上的需要,还要战略上的需要,完全有理由在大战前将据守江阴要塞周边的中国海军舰队一举歼灭,而且宜早不宜迟!

江阴海战就此拉开序幕。

1937年8月16日,7架日机贴着江面向江阴飞来,侦察国军部署,中国海军舰上水兵果断发炮进攻,日机不敢低飞,在高空掷下两枚炸弹后逃走。

1937年8月22日,日军分成3个机群开始对江**面的中国海军进行突袭。要塞与军舰上的中国高射炮群立即开火,双方打得难分难解,一时间,天空烟花朵朵,爆炸声震耳欲聋,在损失两架轰炸机之后,日军慌忙逃窜。

随后数日,为打通江阴防线,日本海军增派舰只70多艘、飞机300多架对江阴要塞和中国海军进行进行了海空轮番进攻。

坚决不屈服的国军海军舰艇、要塞炮台守军利用长江航道沉船封锁线,与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重创了日军多次疯狂进攻。

丧心病狂的日军不甘失败,开始狗急跳墙。

1937年9月22日,最惨烈的中日海战终于在发生了。

这天,日海军集中力量轮番轰炸中国海军及岸上阵地,国军海军旗舰“平海”号和它姊妹舰“宁海”号都遭到80架以上日机的狂轰滥炸,随后短短两天时间,国军海军主力舰精锐几遭灭顶之灾。

而残余的国军主力舰只,多半缺乏防空武器,特别是长期为海军一级舰的“四海”(“海圻”、“海容”、“海筹”、“海琛”)巡洋舰,自甲午以来一直是中国海军的象征,在大多主力舰队毁沉后,这批旧型舰因为防空火力薄弱,且吃水过深,不适用于长江作战,已经成为海军的累赘。

9月25日夜,这四艘名舰进行了最后一次航行,在封锁线后方集结完成之后,在凄凉的汽笛声中打开海底门,悲壮地沉入长江。

此后,日军飞机更加猖狂,在江阴一带继续不断进行空袭,国军海军“青天”、“湖鹏”、“湖鹰”、“江宁”、“绥宁”号等舰艇先后也被敌机炸毁沉没。

至此,中国海军几乎损失了所有家当,已经名存实亡。不得不说,中国海军有很大因素,败在了日军的空军上。

4

此时,也许有人会问,中国的空军呢?

其实,也真不能冤枉中国空军,请看中日空军战前力量对比。

中方:中国空军建设起步较晚,抗战初期,中国空军总计有各种飞机600余架,其中,纳入正式作战序列的战斗机约300余架。

而日军,有2200余架,日本空中力量分为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用于侵华的陆军航空兵飞机约300架,海军航空兵飞机约550架,共计约850架。

中国空军作战飞机数量仅为日军的三分之一。

再看中国飞机性能,因为当时中国现代工业基础薄弱,完全不能独立设计并批量生产先进战机。因此,中国军机大多自国外采购,最先进的战斗机(当时习惯称之为驱逐机)也是多年前从美国引进的霍克-3;波音—281(波音P—26A)等,而且,机种五花八门,犹如“万国飞机”,性能更是参差不齐。就当时的经济实力而言,能够有就很不错了,至于性能先进,对不起,别奢望了。

而日本的军工力量,在当时世界也是名列前茅,其战机性能优良,装备先进。

中日空军仅战机的差距,孰高孰低?高下立判。

再就是飞行员的差距,日军飞行员训练有素,储备丰富,指挥和作战能力都占优势。

反观中方,飞行员大多是没有空战经验的新手,战术、技术水平可想而知,而飞行员储备,不说也罢,一提不免伤心泪下。

大家都知道,空军飞行员不比陆军士兵,陆军士兵,即使没有文化,基本当天入伍,当天就能上战场。而飞行员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不经过专业的培训,那绝对是飞不上天的。

想想那时中国受教育的普遍程度,大概就可以知道中国空军飞行员在当时是多么凤毛麟角了。

还是抹干泪,说点提气的吧。

剩下,如果一定要说中日空军可以比较的,也许,就是中国空军的战斗意志了。

中国空军的抗战,就是在实力对比如此悬殊的境况下展开的。

1937年8月14日,也就是“八。一三”事变爆发后的第两天,中国空军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英勇气概,以劣抗优,奋起抗击,在长江江面追逐敌舰、在杭州上空勇杀飞贼,并以6∶0的空战战绩完胜日本侵略者,并向日军证明,中国不可辱,中国军队不可辱,中国空军更不可辱。

8月14日至16日,三天的时间,中国空军连战连捷,击落日机40多架,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响,鹿屋航空联队联队长石井义剖腹自杀。日本报纸惊叹:“中国已非昔日之支那。”

后来,国民政府将8月14日定为“空军节”。

然而,随着空战不断,国民政府空军因连续作战,“消耗过大,兼之补充困难,致上海战场之制空权尽落敌手,我机只能于夜间冒险出动。”

渐渐,华东前线中国空军的驱逐机损失惨重。从全面抗战开始到南京保卫战还不半年时间内,中国空军精锐的作战飞机几乎损失殆尽。

期间,日军虽然损失严重,关键是他们飞机多,还有自己军机研发、生产飞机的能力(每年还能生产1580飞机),战损因此能迅速得以补充、而且,飞行员培养体系比我们强,经得起损失。

而中国空军飞机打掉一架就少一架,飞行员牺牲一个就少一个,后劲明显不足。

那段时间,中国淞沪战场、首都南京保卫等其它战场都需要中国空军,到处都要救场的中国空军,就显得十分捉襟见肘了,江阴要塞战区空军支持不够也就不难理解了。

至此,中国海军赖以存在的几十艘大小舰艇已悉数被日军击沉炸毁,中国海军名存实亡,“水上马其诺”防线成为泡影。

1937年10月,日本海军战报狂称:经我军两个月来的英勇作战……被我军击沉击伤共25艘,伤其兵员数千人,目前,这支军队已不复存在了。

虽然,江阴要塞海军并没有如日军所说的那样,但也确实损失惨重,渐渐招架不支了。

没有了海军的支持,自然,陆地上的江阴要塞犹如失去了一只有力手臂,也呈现岌岌可危。

日军趁机加紧了对江阴要塞的攻击。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