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淡定的女主
许卿绫18460
简介:卫子夫,汉武帝刘彻第二任皇后,在位三十八年,为历代皇后在位时间第二长者。卫子夫原是平阳公主府中一名歌女,因为出众的技艺与脱俗的姿容而被武帝垂青,一夕得宠。初时为夫人,后晋封为皇后。一人受宠,满门富贵。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均受封,因抗击匈奴屡立战功,成为大汉赫赫有名的常胜将军,并称“帝国双璧”。由此,奠定了卫子夫在后宫独一无二的地位。卫子夫虽出身卑微,然而贤良淑德、谦逊守礼,凭着无可挑剔的妇德与雄厚的家族实力,得到一代帝王——汉武大帝的青睐与尊重。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卫子夫与太子受奸臣江充等人迫害,卷入巫蛊之祸,含冤自尽,一代皇后荣宠半生,落得凄凉含冤的下场。
新青瓷之窑变
浮石18077
简介:本书内容承接上一部新青瓷之《秘色》。徐艺巧妙地利用了岳父副市长周运年的影响,促使法院决定以他的公司为主,张仲平的公司为辅拍卖胜利大厦,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志得意满的徐艺又盯上了更大的项目——香水河国营物资公司一块地的拍卖,与张仲平斗法,并勾搭上了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一把手颜若水的小姨子祁雨为其出力。周运年在郊县县长任上的案件被人翻了出来,惊恐惭愧下他想以死来抵罪,被江小璐劝阻。大地震爆发,周运年自动请缨带队奔赴救灾前线,被石头砸中,成了植物人。失去靠山的徐艺受到法院执行局鲁冰的冷遇,变得极端疯狂,不择手段陷害正在与鲁冰竞争副院长一职的法院民二庭庭长丛林,希望讨好鲁冰,结果弄巧成拙。
美国人眼中的国共内战
吴昆财17759
简介:1947至1950年是美国与中国外交关系最为关键的年代,如何面对瞬息万变的中国政局发展,一直是美国思索的外交主要议题之一。基于共同的反共理念,美国当然希望国民政府能稳定中国政情,以便对抗苏联在东亚的扩张。但事与愿违,国共在战后的对抗过程中,国民党虽然最初胜券在握,但最后却败退台湾。这种诡谲多端,甚至始料未及的中国政局,深深困扰着杜鲁门政府的对华外交政策。探究这个时期杜鲁门政府是如何制定对华政策,以面对风云莫测的中国政局的,是一项颇具意义的课题。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存在着外交与军事上的考量,前者以国务院为主导,后者则以国防部与其所属的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为咨询对象。
日本论:国民党元老戴季陶说日本
戴季陶17302
简介:本书初版于1928年,曾被学界视为研究日本的一本重要参考著作。作者戴季陶早年留学日本,并有长期居留日本的经验及与日本各阶层的广泛深入关系,是一个真正的“日本通”。不少人认为,本书对日本的认识深刻程度远在《菊与刀》之上。因为它不仅能说明日本的一切现象,而且能揭开构成一切现象的深层动因。即使在成书80多年后的今天,该书对于中国读者了解日本国情、民族性格及风俗习惯仍有一定的帮助,堪称国人研究日本第一书。本书并由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兆忠、台北中研院研究员黄福庆携手导读,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今人对戴季陶及其作品的了解。
世事天机
杨志鹏17234
简介:机关干部民主评议前夕,报社总编辑黄嘉归意外辞职,从而引出一个关于权谋、商战、女人,真实却又离奇的故事:一座千年荒山瞬间变成数千万元的资产,生动地演绎了中国财富产生的神话。 突然无中生有的巨额财富,却使获得者陷入与政府、外商和农民的重重矛盾之中。官场几经洗牌,明争不露声色,暗斗咄咄逼人,权力的运用有着巨大的操作空间和高超的技巧,瞬间使一切发生完全相悖的变化。然而,命运的光顾超出了凡夫的智慧,巨富商人突然暴亡,海内外瞩目的中外合作大项目却走向了国际仲裁,千方百计占有财富者、不惜献身的女强人、机关算尽的官员又该作何表演?于眼花缭乱、乱象丛生之时,一代高僧醍醐灌顶,能否使一切无常归于平静……
浩瀚大洋是赌场(上)
俞天任17118
简介:日本海军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分别战胜了大清北洋水师和俄国远东舰队以及波罗的海舰队以后,就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了一支一流的海军,二战前拥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海军力量,是日本称霸世界的急先锋,而日本也跟着跻身于列强之林。 这支海军在唯唯诺诺中建立,在炮火狼烟中消失。从偷袭珍珠港到大和号“菊水”特工的穷途末路,这支近乎疯狂的赌徒似的军队,不惜押上“百年国运”,将手伸向了原本不属于他们,而且也不会属于他们的东西。结果当然是输掉了“百年国运”。 日本人用事实证明了所谓“百年海军”只是一个传说,因为他们花了不到40年的时间,日本海军就进入了世界强军之列。
1911革命与宿命:辛亥革命100周年
赫连勃勃大王(梅毅)16938
简介:1911年,清朝即将灭亡的那一年,在中国的政治心脏北京,从表面上看,却显得格外的平静、安谧,充满了进步、现代甚至祥和的色彩。大时代暴风骤雨的剧变之前,往往都是如此波谲云诡地给人以无边的假象。这个国家看似平静的表层下面,涌动着一股强大的、不可逆转的潮流:革命! 武昌的枪声脆然一响,260多年的大清龙旗,应声而落……近百年的岁月已恍如云烟,如果我们今天以一种客观的“现场感”纵观历史的细节,不免让人无限叹惋。 通俗历史作家赫连勃勃大王以史学家的眼光分析革命的必然与或然,清王朝灭的宿命,同时还将历史镜头拉回到一百年前,聚焦那些焦点人物。